《与诸子登岘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连接点? 讨论
年龄:34 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作者的意图是运用典故,借古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代英雄周瑜的年轻有为、雄姿
一尊还酹江月。
英发来感叹自己的事业不成、
3.(转)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1111
往人 来事 成有 古代 今谢
1.(起)与其他诗歌开篇“触景生 情”的写法相比,本诗首联主要运 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流露了诗人怎 样的情怀?
开篇议论,揭示哲理。凭空落笔,似不 着题,却流露出诗人心事茫茫,无限惆 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巩 固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 问津(渡口),两人不说津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 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思考: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1
唐诗宋词选读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
2
教学目标:
1.了解孟浩然的人生经历及其主要思想。 2.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之情的。
①尾联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 ②“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 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 矛盾心理。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 夕漫漫”作结,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
15
总 结
岘与

诸 子
孟浩首 颔 颈联 联 联
开篇议论,揭示哲理。 由虚入实,照应题目。 景物描写,烘托悲情。
.
13
天水 寒落 梦鱼 泽梁 深浅
3.(转)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借景抒情。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 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写出了景物萧条、悲凉、邈远的特点。 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 提炼出来,既表现出严冬天寒,更烘 托出作者心情的伤感。
.
14
登 然尾联 巧妙用典,抒发情感。
.
16
背 诵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我辈复登临。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
1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教学重点:
《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 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
3
源自文库 诵 读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4
孟浩然的人生经历
孟浩然,襄阳人。少年时在故园度过,后隐于鹿门山,读书 写作,准备应举。开元十六年,赴京应试。翌年,落第还乡。
. 时运不济、壮志难酬。 7
探 究
诗人“泪沾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羊祜
连接点?
孟浩然
讨论
“泪沾襟”的原因: ①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正与
自己的处境相吻合,触景生悲。 ②感叹自己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
不能像羊祜那样政绩卓著,名声长久于人间。
.
8
诗句讲“拍”:起、承、转、合
起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承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转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合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前人评论:“起得高古”,有“俯视 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
12
我江 辈山 复留 登胜 临迹
2.(承)颔联与首联有怎样的承接 关系?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由虚入实。“江山留胜迹” 承“古” 字,“我辈复登临”承“今”字;“留” 字暗承“江山不朽”。“复”字暗承“人 事代谢”。
②点题,照应题目。诗人的伤感情绪,便 是来自今日的登临,为最后的“泪沾襟” 埋下伏笔。
.
99
“【起”知即识一首链诗接的首】句。起往、往有承交、待人转、时、、合地、
事、环境,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
垫意境的作用。
“承”是承接起句。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 是“起”句的延续、延伸,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 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就是转句。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 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 顿生波澜。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 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
5
研 习
诗中凭吊的古迹是什么呢?诗人 见此古迹是什么表现?
岘山的羊公碑 读罢泪沾襟
.
6
【知识链接】 鉴赏吊古伤今诗的技巧
鉴赏这类诗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
点,找出二者的异同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主旨。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
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
情抒发的凝结点,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
作用。
.
1100
赏 析
1.(起)与其他诗歌开篇“触景生 情”的写法相比,本诗首联主要运用 了什么表达方式?流露了诗人怎样的 情怀?
2.(承)颔联与首联有怎样的承接 关系?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二十七年,离幕返襄 阳养病。二十八年,王昌龄至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但 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不久 病故,年五十二。
孟浩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李白云:“吾爱孟夫子,风 流天下闻。”杜甫云:“吾爱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尽堪传。”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浩然的 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后才了结 了求官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