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迷信揭秘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道德经》几句话的理解
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和儒、释两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对于我国社会的影响长久而深远。
道家文化在产生和长期的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渗透到了意识形态的许多领域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以及民族心理、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发挥过重大的作用。现在,道家文化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退出历史舞台,它已牢牢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文章大部分语言有些晦涩难懂,在此摘录文中一些名句及其大意,首先来共同感受一下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以这样的十二个字开始了对他思想的诠释,而正是这六个字,使得老子思想与玄妙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这句话比较普遍的解释是:“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可以阐述的道不是真正的道。”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发现并阐述万物的道,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真正的道是什么。也有人以为道是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例如庄子。如此一来,道就变成不可知的了。由于道是万物的根本,如果道不可知,或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则贯穿了道的精神的万物也就玄妙起来,以道为核心的老子思想自然也就成了玄妙的思想。道真的不可知吗?如果老子真的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那他就会像庄子一样告诉我们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并且道是不可知的(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但真是如此吗?不得而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初次见到这句话却是数年前在一部网络小说中,只觉充满叛逆。而现在观之,天地本就是无爱无憎,无欲无求的,给予万物繁华并不是因为天地喜爱于它们,使万物萧条也并不是因为憎恨于它们。“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天地并不施仁恩,只是让万物如刍狗那样走完自己由荣华到废弃的过程而已。生命便如刍狗一样,当祭祀完毕之时,刍狗的使命也随之结束了。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在社会中充当
着不同的角色。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就像万物的枯荣,天地的运转,谁也没有办法将其破坏,最终还是要选择不加以干预的“无为”的态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安守着无人来争、与人无争的善地;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行为因内心的祥和而对众生充满慈爱;言语因清静无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义卓著;政治上也会因为无私无欲,不刻意追求有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在去除一切私心杂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后,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专注于办事,从而无所不通;行事也会看清真正应该发动的时机,而且善于把握时机。正由于他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所以他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