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
大力弘扬,众多处于一线中小学教师正在面临着极大的教学压力,转变和修正自
身的教育理念,丰富创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但是不论教师的教学活动如何变化,其最本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德智体美
劳全方面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予以重视并为之奋斗的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
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能有效降低以往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科的亲近感,对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十分有帮助,本文即针对小学道德与
法治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从小学阶段就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的基本学科之一,也是
必不可少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乃至行为的规范都
有着很大的而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系统教学来引导和培
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人格品格,生活化教学方式就可以让教师通
过一种更加亲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在这样的
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中可以更加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既能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建立,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自
身的原则和底线,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人事物,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一定要眼光放长远,不要拘泥于短期的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
起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保障学习的长期性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将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日常化的转换,进行生形象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个小知识点的学习中实现
对总体的掌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
学生逐步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愿意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和研究,更加配
合教师的日常授课,保障自身数学学习的长期性。
二、如何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一)结合生活小事进行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可以在日常授课中结合常见的生活小事进行教学,
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例子来拉近课堂距离,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扔垃圾,又或者乱砍滥伐树木,破坏花草等生活中遇到的破坏环境
和公共卫生的事例,然后让学生对此进行评价,学生在思考和评价的过程中就会
充分认识到上述行为的不文明之处,还会意识到这些行为对于大自然乃至整个地
球的危害,进而在无形中会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个人的道德
素养和行为水准。
(二)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的方式进行生活化教学,也就是说,
教师可以创建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化情境中去亲自体验,去行动,在
实际的参与中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法律保护我们健康
成长”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创建生活情境,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代入,一名学生扮演商店老板,一名学生扮演消费者,情境设定是消费者从商店购买到过期食品以致造成身体不适,然后教师让学生在此情境内自主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学习过课本内容,听过教师授课之后,就会明白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要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时刻警醒,不要作为违反法律违反道德底线的事情,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三)理论联系实际,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单纯的课堂授课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走进社区,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比如,教师可以管理学生走进小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普法宣传或者开设道德小讲座,学生可以自行分工,比如有的学生负责吸引小区居民前来聆听观看,有的学生负责进行实际的讲解和宣传,通过实际的活动来让学生增加真实感,真正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的关键影响,从而让学生更加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日常授课,提高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拉近课堂授课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跟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还可以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更加明白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法律意识对于日常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严于律己,更加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
学,2016,(10):73.
[2] 姚召龙.探讨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
旬,2014,(5):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