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程训练体系构建与实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训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 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为导向,将教学环节、教学手段、配套教材、教 学互动和教书育人整合为一体的工程训练立体化教学 体系即教学环节的立体化,教学手段的立体化;配套 教材的立体化,教学互动的立体化以及教书育人的立 体化
此外,中心还为学校建立了科研和综合创新训练平台, 近年来,机电学院的学生带项目进入中心,利用中心的设 备和技术的综合优势,在中心教师指导下,进行机械创新设 计制作和机器人设计制作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获得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 等奖1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项,获得国 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7项;获江西省机械创新设计 大赛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十余项。
此外,我们还编写了实训教材和符合我校具体情况的一 系列教学资料,如实训指导书、实训用零件图纸、工序卡、 实习报告和机械加工常用设备图册等。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 件可以随时给学生复制,网络课件发布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 使用,做到各种教材优势互补,实现配套教材的立体化。
教学互动的立体化主要指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和来自企业 的培训人员与中心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等教学人员进行的互动。大家 在一起共同探讨,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比如:本科从大三开 始与研究生一起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共同研制实 验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等,不定期地开展学术讨论,征求学生的建议和 意见,实现教学相长。
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铸造应力实验、合金在不同条件下的 流动性实验、铅的塑性变形实验、冲压模具的拆装实验、普 通车床结构剖析实验、数控线切割实验、数控车削、数控铣 削实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实验和激光雕刻实验、钣金锻焊 典型综合件设计与制作、车工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典型机电 产品拆装、钳工典型工艺产品设计与制作、数控车削典型产 品设计与加工、数控铣削典型产品设计与加工和铸造工艺品 设计与制作等
教书育人的立体化即学生自我教育、教师、工程师技 术人员为人师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中心具有培养学生德育和综合素质的优越条 件。在工程训练中心有教师、工程师、实验技术人员、技 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等各类教学人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 泛互动的育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具备 一些必备的工程意识。“它包括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群 体意识、环境意识、经济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责 任意识、社会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等”⑶。这些意 识的培养是通过现场观察与实际操作中的体验,以及各类 教学人员将这些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潜 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研制了多种教学课件:《机械制造基础》CAI讲课课件, 《金属工艺学》网络学习课件,《工程训练概论》讲课课件, 《数控车》讲课课件、《数控铣》讲课课件、《机械制造基 础》素材库和工程训练素材库。
建设了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建立能体现工程训练 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工程训练中心网站及网上选课系统。
教材的立体化即纸质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课件和实物 教具优势互补,实现配套教材的立体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 整合、优化和重组的基础上,我们出版了十余部教材。
对于项目训练,结合学校“挑战杯”南昌大学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南昌 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心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根据 中心对外研发机电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加工工艺难点问题等, 我们选定了若干课题作为项目训练。
教学手段的立体化即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一体化
主要面向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
对于实践教学中各训练工种具有共性的理论基础知 识,分别采用概论课和专题课的形式进行讲解。
对于实验教学,我们增设了一系列与设备有关的实验 项目,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对于实训教学和创新教学,精减和完善了基本制造技 术训练内容,增强了现代制造技术训练内容,增加了综合创 新训练内容,并设计了。
本科生、研究生与中心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科学研究 并完成了《爪盘工艺研究及数控加工》、《芯轴工艺研究及数控加工》、 《加工车轴中心孔专用机床的改造》、《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仿真系统》 和《全连续式柱栅传感器实验样机的研制》等研究开发项目,这些课题 对提高中心教学人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教学环节的立体化即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 创新教学的一体化。
随着工程训练中心的建立,我们将金工教研室合并到了 工程训练中心,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优 化和重组。
对理论教学,根据各专业要求和学时的不同,将原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构建成多种教学模块。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56学时, 主要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锻压和焊接的基础知
识为主,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工程材料及机械加工工艺基础:56学时, 主要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切削加工基础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主,主
要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 机械制造基础Ⅰ:48学时,主要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 机械制造基础 Ⅱ:48学时,
主要面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 机械制造基础 Ⅲ:48学时,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 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为导向,将教学环节、教学手段、配套教材、教 学互动和教书育人整合为一体的工程训练立体化教学 体系即教学环节的立体化,教学手段的立体化;配套 教材的立体化,教学互动的立体化以及教书育人的立 体化
此外,中心还为学校建立了科研和综合创新训练平台, 近年来,机电学院的学生带项目进入中心,利用中心的设 备和技术的综合优势,在中心教师指导下,进行机械创新设 计制作和机器人设计制作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获得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 等奖1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项,获得国 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7项;获江西省机械创新设计 大赛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十余项。
此外,我们还编写了实训教材和符合我校具体情况的一 系列教学资料,如实训指导书、实训用零件图纸、工序卡、 实习报告和机械加工常用设备图册等。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 件可以随时给学生复制,网络课件发布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 使用,做到各种教材优势互补,实现配套教材的立体化。
教学互动的立体化主要指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和来自企业 的培训人员与中心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等教学人员进行的互动。大家 在一起共同探讨,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比如:本科从大三开 始与研究生一起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共同研制实 验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等,不定期地开展学术讨论,征求学生的建议和 意见,实现教学相长。
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铸造应力实验、合金在不同条件下的 流动性实验、铅的塑性变形实验、冲压模具的拆装实验、普 通车床结构剖析实验、数控线切割实验、数控车削、数控铣 削实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实验和激光雕刻实验、钣金锻焊 典型综合件设计与制作、车工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典型机电 产品拆装、钳工典型工艺产品设计与制作、数控车削典型产 品设计与加工、数控铣削典型产品设计与加工和铸造工艺品 设计与制作等
教书育人的立体化即学生自我教育、教师、工程师技 术人员为人师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中心具有培养学生德育和综合素质的优越条 件。在工程训练中心有教师、工程师、实验技术人员、技 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等各类教学人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 泛互动的育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具备 一些必备的工程意识。“它包括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群 体意识、环境意识、经济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责 任意识、社会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等”⑶。这些意 识的培养是通过现场观察与实际操作中的体验,以及各类 教学人员将这些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潜 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研制了多种教学课件:《机械制造基础》CAI讲课课件, 《金属工艺学》网络学习课件,《工程训练概论》讲课课件, 《数控车》讲课课件、《数控铣》讲课课件、《机械制造基 础》素材库和工程训练素材库。
建设了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建立能体现工程训练 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工程训练中心网站及网上选课系统。
教材的立体化即纸质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课件和实物 教具优势互补,实现配套教材的立体化。在对教学内容进行 整合、优化和重组的基础上,我们出版了十余部教材。
对于项目训练,结合学校“挑战杯”南昌大学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南昌 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心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根据 中心对外研发机电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加工工艺难点问题等, 我们选定了若干课题作为项目训练。
教学手段的立体化即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一体化
主要面向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
对于实践教学中各训练工种具有共性的理论基础知 识,分别采用概论课和专题课的形式进行讲解。
对于实验教学,我们增设了一系列与设备有关的实验 项目,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对于实训教学和创新教学,精减和完善了基本制造技 术训练内容,增强了现代制造技术训练内容,增加了综合创 新训练内容,并设计了。
本科生、研究生与中心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科学研究 并完成了《爪盘工艺研究及数控加工》、《芯轴工艺研究及数控加工》、 《加工车轴中心孔专用机床的改造》、《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仿真系统》 和《全连续式柱栅传感器实验样机的研制》等研究开发项目,这些课题 对提高中心教学人员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教学环节的立体化即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 创新教学的一体化。
随着工程训练中心的建立,我们将金工教研室合并到了 工程训练中心,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优 化和重组。
对理论教学,根据各专业要求和学时的不同,将原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构建成多种教学模块。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56学时, 主要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锻压和焊接的基础知
识为主,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工程材料及机械加工工艺基础:56学时, 主要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切削加工基础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主,主
要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 机械制造基础Ⅰ:48学时,主要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 机械制造基础 Ⅱ:48学时,
主要面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 机械制造基础 Ⅲ:48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