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绘画特点【齐白石绘画的“无法而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白石的绘画特点【齐白石绘画的“无法而

法”】

齐白石的绘画特点【齐白石绘画的"无法而法"】

一、"无法而法"美学观念的脉络延承"无法而法",语出石涛画语录变化章第三"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其意思为,不拘守于法度而又能自存法度,这才是至高无上的法度。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画家本身来说,由于创作技巧及人生修养达到炉火纯青,作画时似乎不循法度而信手挥洒,但实际却自然地暗合于法,这样的"无法而法"其实是极高的法,即所谓"至法"。再从画面本身来说,看上去似乎是漫不经意之笔,其实却是内在条理层次井然,乍看下似乎无所依循,然而却法度谨严。这样的"无法",自然是高妙的"至法"。另外,石涛也提到"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在其搜尽奇峰打草稿也说到"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不难看出石涛的表达方式受佛学思想的影响,如传灯录世尊付法偈有言"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似乎是石涛"无法而法"的渊源所在。

除石涛之外,宋代吕本中即已提出死法、活法之说,认为既要守法,但又不能拘泥于法、死于法下,而是要灵活运用法。法不是先验地存在于艺术家头脑中的,而是从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

的,是随同艺术构思而产生的。死守教条、不敢越雷池一步,便不可能使作品产生美的生命力。遵循规律而又有变化,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法,这才是活法。

在石涛看来,一个画家应该重视对古人传统的学习。但是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就是仅仅追求和古人作品相似,而没有能从对传统的见识中开拓出来,这叫做"泥古不化"。另一种态度就是并不照抄古人,而是把古人的绘画作品作为提高和扩充自己见识和修养的一种材料,这就叫做"借古以开今"。

石涛反对前者,认为后者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借古以开今"并不是要抛弃古人传统,而是要在古人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从理论上看,明清以来艺术理论中出现的"不似之似"说对矫正过于轻视形式之弊是有帮助的。在石涛等看来,一味追求"似",则会落形似之窠臼,徒有其形,缺乏韵味。

而片面追求"不似",则易流于荒诞狂乱,缺少基本的法度,往往多欺人之作。而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强调现实与具体的生活中,最感动人的地方所画的都是见过的,画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看画是非哲学的,但画里面有哲学智慧。

齐白石艺术秉承石涛艺术脉络,建立在对笔墨的运用,对思绪的提升,对生命的启发,对世界的体会。

我们可以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第七品"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第十七品"所言一

切法者,及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东晋顾恺之的"传神",南朝谢赫的"气韵",宗炳的"澄怀味象",到唐代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再到宋元以后文人画的"写意",石涛的"不似之似",看到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等观念与"无法而法"观念相承的脉络。"无法而法"不是不尊重法度,而是不死守旧法;不是不向传统取经,而是更师法造化;不是不强调技法训练,而是更看重气韵传神。

"无法而法"是中国美学能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中传承并突破的重要关键。

二、"无法而法"在齐白石绘画作品中的体现齐白石绘画作品及落款中一再体现无法而法,不似之似的观念。齐白石融汇前人的观点,提出自己对于绘画的看法"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50岁时题芦苇水鸭还说过"古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邹小山谓未有形不似而能神似者。

此语刻板,其画可知,桐荫论画所论,真不妄也。"57岁时草书中记道"余尝见之工作,目前观之,大似;置之壁间,相离数武观之,则不似矣。故东坡论画不以形似也。前朝之画家不下数百之多,瘿瓢、青藤、大涤子之外,皆形似也。"其画锦鸡图题"画动物形全似,则工匠所为。全不似,为研究者所笑。此余生平非见活物不敢下笔,画活物得欲似而不似,未易为也。白石记。"从凤仙花蚂蚱这件作品可以看到,齐白石将写意与工笔写实同时呈

现在一幅画面上。这种聚焦于一物而淡化背景的效果,与西方透视法写实不同,不是单纯描绘实景,而是不拘泥于空间和时间,将欲重点表现之处个别并有机串联地呈现。从创作年份及笔墨韵味推测,这件作品很可能是他早期先画好工笔,后来才补上写意花卉。因为他在80岁之后由于视力以及他的创作风格转变关系,就很少再画工笔。这种工笔与写意混和,创作时间分开的突破传统水墨的画法,可以说是齐白石无法而法展现的一大特色。

松鼠荔枝是齐白石衰年变法后红花墨叶时期的成熟作品。他以看似不经意的墨块堆栈晕染出灵动啃食荔枝的松鼠。完全以色彩描绘的鲜红荔枝和以墨色线条勾勒的枝叶完美的搭配。枝叶的律动衬托着沉甸甸的荔枝,让人彷佛嗅到迎面扑鼻的荔枝香甜。没有墨线勾勒,直接以鲜艳的洋红着色荔枝,是齐白石红花墨叶时期不拘常法的特色。

齐白石不赞同得意忘形或得神忘形,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认为作画贵在写生,能得形神俱似才是佳作。齐白石巨石图中题"凡作画,欲不似前人,难事也。余画山水恐似雪个,画花鸟恐似丽堂,画石恐似少白。

若似周少白,必亚张叔平。余无少白之浑厚,亦无叔平之放纵。"从这些画语中可以看出齐白石主张不以摹仿前人为满足。在晚清艺坛颓风颇盛的逆流中,齐白石勇于突破和超越千古的创新精神,主张我行我道,尊重前人却不因袭前人,师古而不泥古。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认为一幅作品单方面的强调得意

忘形或得形忘意,都会导致作品的形神俱丧,应该以形似为基础,神似为旨归,才能形活而神现。

物象的外形不必一味地去追求与实物的相符不悖,而应用古人所教诲的那种以"不似之似"的手法进行处理,为了传神的需要而灵活处理。他认为只有在不求似中得似,才能显出神韵。

三、齐白石绘画的"无法而法"特色透明齐白石关于绘画的无法而法观念,我们首先提到"透明"。

这除了是齐白石绘画中的重要观念,也是齐白石人格特质的最重要组成元素之一。从绘画媒材来说,中国水墨本来就是以透明的质感与其它媒材产生绘画效果本质上的差异,笔锋划过生宣的痕迹前后通透的笔触效果也是水墨画独有的特性。所谓"墨分五色",更是水与墨之间产生交融透明的结果。通过水、墨、宣纸能够产生一种表现宇宙混沌气象的墨色淋漓效果。所以石涛说"墨海里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在墨的海洋里,能感觉到光明澄澈的宇宙精神。

透明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与西方油画不同,水墨不是层层颜料堆栈的仿真效果,而是通透明澈的笔墨意境;不是可以重复改的精工琢磨,而是一气呵成的淋漓尽致。也因为水墨的透明特质,让"无法而法"的观念能比较容易体现和发挥。从绘画技法来说,齐白石用笔墨表现透明的效果,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从早期的工笔草虫,到晚期的灵透虾蟹都是令人难以望及项背的。尤其是他晚期的虾,虾头淡墨晕染后,于水墨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