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橡胶助剂与配合技术PPT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橡胶助剂与配合技术

蒲启君

(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

目 录

■ 烷基苯酚增粘树脂增粘理由(一)——成氢-键能力

表达1 :PBPR 和POPR 树脂分子的内缩聚与酚羟基成氢-键能力的结构模型对比

|O-H

-O |H |O |H -O |H |C-CH3|CH3CH3--C-CH3||CH3|C-CH3|CH3CH3--C |CH3|

C H3CH3-CH3|O-H -O |H |O |H -O |H |C-CH3|CH2CH3--C-CH2-C-CH3||CH3

|C-CH3|CH2CH3--C |CH3|C H3CH2-CH3|C-CH3|CH3-CH3|CH3|CH3|C-CH3|CH3

-CH3C-|C CH3-|CH3H3

对叔丁基苯酚甲醛树脂(PBPR)内缩聚对特辛基苯酚甲醛树脂(POPR)内缩聚

100g树脂中酚羟基含量为10.6%,成氢-键网络能力较大100g树脂中酚羟基含量为7.8%,成氢-键网络能力较小表达2:烷基苯酚增粘树脂的各种成氢-键基含量对比

成氢-键基越多,含量越大,增粘性能越高

POPR PBPR KORESIN TYC-ST

100g树脂中:

酚羟基含量,% 7.7 10.5 9.5 9.7

醚氧基含量,% 0.0 0.0 0.0 2.0

氮基含量,% 0.0 0.0 0.0 2.0

表达3 树脂分子量高、软化点高、内聚力大,增进粘性的分子间作用力也大

GPC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中心检测增粘树脂分子量Mn 分子量Mw 软化点℃

TYC-0411ST 1110 1702 125-145

TYC-0412ST 1073 1847 120-140

TYC-0413 (0411复合)130-145

TYC-0415 (0412复合)118-132

Koresin 1394 2401 130-145

POPR(TKO,SP1068)1025 1480 85-100

PBPR(TKB,204)813 1008 130-145

204-C 788 1050 118-132 表达4 树脂热粘性大、增进粘性的分子间作用力也大

丁基苯酚树脂和辛基苯酚树脂的高温粘性(厘泊)温度,℃TYC-ST 对-叔丁基苯酚甲醛树脂对-特辛基苯酚甲醛树脂

180 7330 290 190 4823 150

200 1150 75

□ 内聚力(cohesion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产生的内聚现象,或内聚力、二次成键力、粘结力。

内聚力是树脂高温粘度的高低产生的原因。

□ 自粘性(autohesion )——相邻同质胶料接触,在界面上产生的粘附力、自粘力。

■ 烷基苯酚增粘树脂增粘理由(二)——树脂分子结构比对

|

OH |C-CH3CH3-|CH2|C-CH3CH3-|CH3-( CH2-|OH |C-CH3CH3-|CH2|C-CH3CH3-|CH3- )n |OH |C-CH3CH3-|CH2|C-CH3CH3-|CH3CH2-

|OH |C-CH3CH3-|CH3- ( CH2-|OH |C-CH3CH3-|CH3- )n |OH |C-H3CH3-|CH3CH2- |OH |C-CH3CH3-|CH3- ( CH-|OH |C-CH3CH3-|CH3- )n |OH |C-H3CH3-|CH3CH-|CH3|CH3

POPR(甲醛型)PBPR(甲醛型)Koresin(乙炔型)

( HOCH2CH2 )2N-CH2-(

|

OH

|

CH-CH3 -

CH3

|

CH3-CH2-O-CH2-

|

OH

|

CH-CH3

|

CH3

-

CH3

-CH2-)n

|

OH

|

CH-CH3

-

CH3

|

CH3

) m (--CH2-N-(CH2CH2OH)2

TYC-0411ST TYC-0411(B)SL-1401ST SL-1402ST(甲醛型+谜型)■增粘试验

———试验表述

在胶料中配加低于0.75份的烷基酚醛树脂增粘剂,胶料并不显示出增粘性能。当配合量达到0. 75份后才开始显示出增粘性能,而且随配合量增加,胶料粘性也随之增加。如果

配合量达到2份,会出现粘性最佳值。

这个事实说明,这个增粘剂配加量,按分子尺寸可以通过酚羟基的极性力穿过胶料层的界面形成一个氢键网络结构,从而获得胶料界面层之间的最佳的自粘性能。

由此,可以认为,0.75份可视作开始形成氢键网络的最低量,当然实用胶料添加这个量是不行的,因为这还不能形成有效的氢键网络。只有当树脂达到最佳实用配合量(通常为2-6

份时,才可使胶料具有最佳表面极性,产生最佳粘性。

■增粘作用模型

胶料自粘界面3-4A 长度上树脂分子穿插后形成的氢键网络

左试片—— 胶片未含树脂,界面上未形成 右试片——在含有树脂的两胶片界面上,树脂分子之间

氢-键网络,两胶片缺乏粘性 交互穿插形成氢-键网络,产生粘附 中国增粘树脂系列产品与技术指标

产品 组分 外观 软化点,℃

TYC - 0411 ST 改性PBPR 深墨绿色颗粒125-145 TYC - 0411 ST/B 改性PBPR 棕色颗粒125-145 SL -1402 ST 改性PBPR 棕色颗粒120-145 SL -1403 改性PBPR 棕色颗粒130-145 SL-1405 改性PBPR 棕色颗粒118-132 TKM-M 改性PBPR 棕色颗粒120-145 TKM-T 改性PBPR 棕色颗粒110-130 SL -1801POPR 浅色颗粒85-105 SL -1802 POPR 浅色颗粒90-100 SL -7511 POPR 浅色颗粒85-95 SP-1068 POPR 颗粒状85-95 SP-1077 POPR 薄片状92-101

增粘树脂产品应用述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