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全套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内容:
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 上被确定下来。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 长陆定一召开了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 的代表大会,做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报告,公布了双百方针,这标志 着双百方针正式实施。
二、“双百方针”的成果
1、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 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第一次文代会以来,在 “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 之间的隔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绪论
一、中国当代文学定义 1、“中国当代文学”(分三个层面来理解) (1)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 (2)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的
文学。 (3)从文学“一体化”到其解体的文学时期。
2、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
(1)50—70年代的文学,主要叙述特定的文 学规范如何取得支配地位,以及这一文学 形态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方向”在矛盾和冲突中延 伸
一、三大批判运动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年)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
(1954-1955年) 3、对胡风集团的批判(1955年)
二、文学创作领域的争论
1、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 2、对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的批判。 3、文艺界的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
三、“双百方针”的意义
1、积极影响 “双百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知
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批判的热情空前高涨。 百花时代是共和国前30年文艺发展中难得的文艺界
活力的闪现。虽然只是一瞬,但中国文艺活力存于民间成 了不争的事实。 2、深刻教训
“双百方针”对文艺界是一片光亮,也是一场悲剧。 文艺界误认为可以说真话,说了真话也就是繁荣文艺,但 他们低估了冲击的对象是官方文艺体制,所以必然导致悲 剧,作家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百花时代的事实证明了共和国以来的文学并非纯文 学,证明了文艺与权力的结合是危害巨大的。
五、反右运动和文坛生机的夭折
1、反右运动 1957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是为什么》一
文,表明文艺界的气候开始转变,反攻清算开始了,7月, 《人民日报》又公布了一大批右派名单。这样,“百家争 鸣”一下子变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家”的政治斗 争,“双百方针”被扭曲为“引蛇出洞,聚而歼之”的政 治斗争手段,一场反右风暴席卷而来,全国有55万人被定 为“右派”,而文学界是重灾区,首先从报告文学作家刘 宾雁开始,一大批作家如丁玲、冯雪峰、艾青、秦兆阳、 姚雪垠、吴祖光、王蒙等都遭到批判,他们的作品被视为 “毒草”,作家本人被打入生活的底层,不仅失去了创作 自由,而且丧失了起码的政治权利。从此,作家们又开始 小心翼翼地回避现实和躲避真实情感,文学的萧条期再次 降临。
2、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 “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
3、在具体的创作上,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 矛盾的作品,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在文学创 作中,最能显示“双百方针”的巨大精神力量的是青年作 家王蒙、刘宾雁、宗璞、李国文、陆文夫、丛维熙等人的 小说创作和流沙河、邵燕祥、公刘等人的诗歌创作。
(2)80年代以来的文学,揭示这种支配地位 的逐渐失去,以及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语境 中,中国作家建立“多元”的文学格局所 做的艰苦努力。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1、五四新文学为代表的启蒙文化传统。 2、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1、50—70年代文学 本时期的文学倾向于写重大题材和主题,
第三节 百花文学和文艺界反右扩大 化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中国: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 他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 方针”。毛泽东思想的转变,给文艺界的 发展带来了契机。苏联:苏联文艺界的 “解冻”现象,再赶上毛泽东的东风,中 国文艺界也要干预生活了。
“反党集团”的批判。
三、对批判的认识
1、这些批判不是纯粹学理上的批评,是主 流意识形态强行要求文学认同其规范的行 为,带有行政手段和权力色彩。
2、作为批判对象的“异端”派由于得不到 官方支持,处于弱势地位而不战自败。
这些批判共同巩固了第一次文代会所确定的 文学规范在当代文学前30年的统治地位。
一、文学规范的建立 1、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1949年7月2日到19日,中华全国第一 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这一事 件被当做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2、文学规范的确立:
将文代会放在文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上讲,它确立 了新的文学规范,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另一个 阶段。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指导 思想。 (2)文学思潮转变,文学由过去的“百音竞奏”转 变为“一种声音”,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进程。 (3)把解放区文艺作为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楷模,继 承和发展了解放区文艺的精神内核。
第四节 “文艺大跃进”和走向
“文革文学”
一、“文艺大跃进”
1、从“民歌”到“文艺大跃进”。1958年春在成都召开的 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搜集民歌”的任务,后又经再三 提出,“搜集民歌”成为了重要的政治任务。从上至下的 新民歌运动开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后来“搜集民歌”发 展为写作民歌,提出了“村村要有李有才,县县要有郭沫 若”的口号。为顺应当时的经济大跃进,郭沫若提出“文 艺也要放卫星”,要求文艺上的大跃进。各省各地开始定 计划、作规划,“文艺大跃进”运动就此展开。此次运动 的成果是大跃进民歌的大量出版,单1958年下半年出版的 诗集数量就超过了新诗产生以来的诗歌总和。
以塑造英雄形象为首要任务,追求语言,形式和 风格上的民族化和大众化。这三者构成了本时期 文学创作的时代特色和总体风格。
2、80年代以来的文学
本时期的文学走出了前一时期文学的一体 化格局,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文学门类, 各种艺术风格的文学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上编 50—70年代的文学
第一章 50—70年代的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的转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