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抉择人世的感悟_论毛姆的_刀锋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8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8,2011 (第13卷第8期) J ou rnal of L i aoning Adm i n istrati on C oll ege(Vo.l13.No.8)

文学与艺术

人生的抉择 人世的感悟

论毛姆的 刀锋

韩红军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摘 要] 毛姆的巅峰之作 刀锋 反映了世界大战时期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状态,毛姆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将历史隐约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刀锋 中的主人公拉里的救赎之路,就是一面难以逾越的刀锋,但他执着地探索人生的道路,历尽艰险,终于在印度的宗教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是西方迷惘的一代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 毛姆; 刀锋 ;人生;价值观;救赎;人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053(2011)08 0153 03

一、毛姆及其力作 刀锋

威廉 萨默塞特 毛姆是二十世纪上叶最成功、最流行的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结构精巧,语言简洁,笔法锋利,被誉为 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长篇小说20多部、短篇小说120多篇、剧本30多部,另外还有游记、文学评论和回忆录等多种,可谓高产。不过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虚: 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

刀锋 出版于1944年,是毛姆1940年到美国后写的第一部小说。这部书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而且书中的 我 就用了毛姆自己的真名实姓。它是以20世纪侨居英国的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原型写成的。小说重点写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 达雷尔。拉里在部队里结识了一位爱尔兰战友,在一次战斗中,这位战友为营救拉里而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复员后,拉里既不肯进大学,也不肯就业,一心想探求人生的终极。为此,他丢下未婚妻来到巴黎,又从巴黎遍游世界,最后到了印度,在那里,他和宗教界人士进行了接触并和一位得道隐士共同生活了两年,通过研读 奥义书 ,接受了吠陀经哲学。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返回美国,当上一个自食其力的出租车司机,打算隐身人海,以终天年。

在这部小说中,毛姆以满怀敬意的笔触描绘了拉里探求人生意义的历程,试图通过一个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欧洲精神的空虚。小说通过拉里在西方徘徊无路,最后被迫去东方 取经 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和文化没落,并表现了作者企图从东方文化中获取新鲜血液来挽救其生命的愿望。小说围绕着主人公拉里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展示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那个特定时期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表现了自己极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尽管作者在本书开头声称,他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可述,但他还是凭借其高超的叙事技巧,牢牢地抓住了读者。毛姆本人在书中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他既是故事的参与者,也是故事的旁观者和见证人。整个故事乍看起来似乎不太连贯,但实际上,由于作者的出场,巧妙地使其连接起来,并显得曲折有致。小说出版后,反响强烈,特别受到当时置身于战火的英、美现役军人的欢迎。

二、 刀锋 所折射出的人生抉择

摆脱人性的枷锁,勇于选择自己的生活并且安之若素,就可以达到自由的境界,这似乎是毛姆始终如一的主题。他的笔下,不但庸俗的人可以过上幸福生活,即使非常不切实际的人,生活也能得以圆满。每读他的小说,内心激荡,有一种逃离现实的冲动,试图去过另外的一种生活。而赋予人们这种感觉最强烈的,就是他的那部力作 刀锋 。

对人生的思索,是毛姆赋予 刀锋 的真正主题。他默默地注视着拉里敲开的每一扇象征着 希望 的大门,他赋予拉里完全的人生自主,即使激起的层层波澜终于恢复平静。与其说拉里是哲学教授维特根斯坦的画像,人们倒更愿意相信他实质上也是作者的理想化身。

刀锋 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由于各人的价值观取向不同,直接影响婚姻及人生的抉择。小说是通过爱情来讲述人与人之间不同价值追求的,故事基本以拉里和伊沙贝尔的爱情为线索,讲了两类人的生活方式:拉里是一类,无疑是故事的中心,他是一个性情温和不断探索最终超脱世俗的人;而伊沙贝尔以及故事最早提到的她的舅舅艾略特和丈夫马

153

[收稿日期]2011-03-02

[作者简介]韩红军(1968-),女,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

2011年8月第13卷第8期韩红军:人生的抉择 人世的感悟

Aug.2011

Vo.l13.No.8

图林等等人物又是一类,都不可避免地在世俗中挣扎奋进,不过是表现的程度深浅不一而已。

小说的主人公拉里在经历了一战后,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怀疑,即便爱情也不能够使他得到安慰。他想通过读书和游历去寻求一种能让自己心灵充实、灵魂平静的信仰。但是拉里执着于读书和游历,不免显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伊沙贝拉虽然心中深爱着他,但是更向往稳定的世俗生活,于是放弃了两人之间的爱情,另嫁他人,过上了自己选择的生活。拉里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漫游世界,最后在印度的教义中找到了自己认可的人生,散尽家产,返回纽约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这个故事里的人物还有很多,但每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有高尚的、有庸俗的、有狭隘的、有宽容的。毛姆不动声色地缓缓道来,刻薄中带着体贴,平静下透着悲悯,令人觉得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有其可贵之处。

小说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到底生命的意义何在,世俗幸福和内心宁静到底有没有可能合二为一?

拉里的人生,始终是一种锐意精进的姿态,哪怕因此而辜负爱人的期盼、朋友的支援,不断地进行着人生场景的转换,稍稍有那么一点轻薄之嫌,而这正是 刀锋 突出的特点。

我们说拉里是 刀锋 ,不仅仅是因为他坚定地探索,走进了神秘的瑜伽,获取了博大仁厚的胸襟,既独享了与众不同的人生,又为世界展示了崭新生活的可能;同样重要的是,他的如痴如醉般的献身,客观上总能为他人、为这个凡俗的世界提供福音、消灾解难。小说中,他可以用神奇的催眠术为朋友治疗头痛,也可以用一段柔情为漂泊无依的模特营造人间温暖;既想用自己的关怀和呵护,去感动一个被厄运沦为娼妓的荡妇,又在善良的犹豫和不忍中,满足了居孀的寡妇肉欲的寻欢。这种种不同的行为,在世俗舆论中有着天壤之别,可在拉里身上,却表现的非常自然而然。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甚至是以一种难以言表的直觉,将魂牵梦萦的冥思和踏踏实实的创造融为一体,将自己的豁达与造福他人的功德融为一体,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在故事的最后,毛姆有这么一段概述: 一些说不上来的人,会像飞蛾扑灯一样被吸引到他身边来,并且逐渐和他的信仰达成一致,认为人生最大的满足只能通过精神生活来实现,而他本人始终抱着无我和无求的态度,走向一条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将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 刀锋 所折射出的社会映像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毛姆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方社会状态和社会心理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若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 刀锋 ,它宛如那个时代西方社会的一面镜子。

小说不是历史,不需要反映一个时代的全貌,但它反映的那一部分,特别是其中的人物,必须给人以真实感,不能只是影子。毛姆的 刀锋 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两次大战之间那个时期的一个人物画廊。

小说中个性最鲜明、让人最难忘的人物就是男主人公拉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漂泊,不就业,甚至与未婚妻解约。如果从社会角色学来解读拉里,或许我们会得到一些启发。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吻合。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人们会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但拉里的社会角色却十分单纯,在他多年的社会生活中,他既没有亲人,也没有职业,却有一些关系一般的朋友,因此拉里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流浪者。拉里的社会理想角色与社会实际角色达到了严格意义上的吻合,使他的流浪生涯以及脱离世俗的思想得以萌生和实践。

刀锋 中埃略特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社会阶层的状态与变迁。埃略特运用他自以为高超的社交手腕穿梭于西方各国名流之间而表现得游刃有余,在各种宴会上纵横捭阖,风光无限,最终却在被人遗弃中清冷离世。

埃略特是为满足虚荣而狂热追求的社会名流,并非那个时代经济地位的统治者,而表现得更为重要的是伯爵的身份、优雅的举止、高尚的品味。那些所谓的名流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把古董、名画出卖,但在社交场上仍保留自己的社会地位。 刀锋 中突显了一战与二战间声望所象征的社会标准于社会分层中的核心地位。 刀锋 最为可贵的地方就是生动地表达出那个时代的空虚以及强烈虚荣的社会心理。究其根本,是一战和经济大萧条对社会造成的附加后果,一方面导致财富的非稳定性以及货币价格的波动,另一方面导致人们极力躲避政治生活,因此就直接造就了一个声望统治阶层主宰的社会。

拉里与伊莎贝尔的爱情走到绝路,许多人认为是偶然事件的结果,事实上是无法挽回的必然事件,用社会学中的价值冲突理论可以做出合理的解读。价值冲突论认为社会并不是整合,而是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各自持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念导致社会冲突。拉里与伊莎贝尔的分手,实质上揭示了美国新兴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对欧洲古老文明的巨大冲击。随着美国的日渐强大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各国的削弱,美国代表着急功近利,物质追求的价值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流社会观念,对欧洲一直持有的文明优越感几乎是颠覆性的冲击。拉里如果生活在半个世纪前的欧洲社会,他都只是欧洲古老文明中极为平常的个体,而正因为他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解构的历史关口,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极致。

四、结束语

90年代初,国内曾经掀起过一阵毛姆热,在他的众多作品中 刀锋 的翻译时间更早,对人性思考和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一直被视为毛姆的重要代表作。

刀锋 一书影响了二战之后很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正所谓 富贵非我愿 ,在任何时代,金钱都不可能成为超越一切的价值衡量标准,在当代之中国也是如此。有的人对于男主人公拉里的人格魅力大加赞扬,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虚无缥缈的自我救赎。总而言之, 刀锋 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一本非常好看同时又非常引人深思的书,一本直到今天,都值得你打开去用心阅读的书。

拉里,是勇于追求人生意义的人的文学象征。拉里的存在时间不属于特定的时代,而属于人类生活的全部历史;拉里的存在空间不属于西方、不属于美国,而属于人类居住的所有地方。

想起毛姆在 刀锋 一书的扉页上引用(下转第158页)

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