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落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与展望(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落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与展望(一)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战略强政权经济发展阶段转型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后进国家如何在不利的条件下寻求发展的道路,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从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成致的原因,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得失,并对新时代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落后国家面临的起飞前条件

落后国家相对于先进国家来说有先天的不足,特别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大,长期的殖民统治,已经形成了它的依附性结构,加上国际、国内形势都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使他们不能再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可以经历几个世纪的渐进的发展,因此,落后国家要赶超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另辟捷径。首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较低,工业基础薄弱,积累率非常低,而且,他们的民族资本弱小,无力承担起发展民族经济的重任,在与国外大工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普遍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国内市场的畸形发展,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缺乏自我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和能力。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取大量的资本积累,这些条件发展中国家不具备;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时面临着广大的未开拓市场,这些条件发展中国家也不具备。其次国际贸易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向外扩张在客观上导致了殖民地一定程度的开发,发生回波效应。但到资本主义进人帝国主义之后,资本主义已牢固地控制了殖民地,在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稳固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形成了中心与外围的依附关系。由于经济结构水平单一低下,贸易条件恶化,财富不断地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而危机则不断地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回波效应减弱,马太效应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外部环境。

二、落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如何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迅速地集中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呢?市场本身有其局限性,何况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极不完善,分割严重,高度扭曲,依靠它不可能使资源达到有效的配置,而且还可能造成浪费,同时,弱小的民族资本家无力担负起发展民族工业的重任,幼小的民族工业也不可能与强大的跨国财团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强大的国家政权才能够有力量为国家的工业化莫定基础。因此,落后国家在发展的初期一般来说权力相对集中,相对于市场而言,计划更受到亲睐,相对于自由贸易而言,关税保护更常见;在工业发展战略中,重工业相对于轻工业更优先得到发展。这在早期超越成功的国家中得到了自发的运用,如统一后的德国,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强有力的政府指导和产业政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保证了工业的发展稳定的秩序。相对于英法等先行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国家而言,德日这些后起国家采取了超常规的发展,国家积极扶植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这可以从德日两国强大的军事工业体现出来),同时对外实行关税保护。政府的调控不仅最有效地集中了资源,而且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因此,德日两国能后来居上。

如果说德日的发展战略是一种自发的话,那么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则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列宁逝世后,苏联国内就经济发展战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布哈宁为首的一派强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相互协调的均衡发展;而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另一派则强调以工农业剪刀差的形式来促进国内资本的迅速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国家迅速重工业化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当时,布哈宁的理论被接受,并在“新经济政策”中体现。而托洛茨基的理论则受到批判。但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的路线来看,很明显托洛茨基的理论得到了贯彻。无论后来我们怎样看待苏联的瓦解,但苏联迅速地从一个还残留着农奴制的欧洲病夫变成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一切才仅仅十九年的时间,是在一个极其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取得的,其间还夹杂着斯大林个人的一些严重错误,我们就不能不惊叹苏联的奇迹,那么怎样评价苏联的起飞呢?

如果苏联按照布哈林的路线走,凭借苏联广阔的国土,巨大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破产,苏联最终将成为一个强国,但速度将十分缓慢,并不断受到经济波动的困扰。当然,苏联可能不会在1991年瓦解,但很有可能在1941年就已完蛋。布哈林的理论并不错,但提出它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它应是第二阶段的指导纲领。从托洛茨基的非均衡理论来看,虽然并不理想,是过去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受批判的对象,但他很适合当时的苏联的状况,正是通过这条路线,苏联不但建立了强大的重工业,奠定了强国的基石,更重要的是,重工业建设引致投资高积累,拉长了投人、产出自我循环链条,加大产业关连度,供需失衡只有在超长期后才会显露出来,从而避免了经济波动的于扰,保证了经济超高速持续发展。

二战后韩国奇迹也是后进国家发展的典范。韩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政府的参与,就没有韩国的奇迹!在起飞的整个过程中,政府开支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1/4,公共投资占全国总投资的大约40%,同时,公共储蓄占到总储蓄的1/5-1/3。在印年代初期,政府就控制了五家主要的商业银行。再加上朝鲜银行和国营经济部门的活动,国家便控制了总投资的。在此之上,政府还利用政治庇护,区别性税收,信贷和价格政策,奖章和奖金,命令以及各部门和商界之间的月会等手段,决定了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到七十年代中期,在政府的推动下,韩国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工业化,鉴于韩国资源缺乏,资本、技术靠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出口依赖性强,韩国在怎样进行重工业化方面存在某些失误。但若没有这些重工业,韩国就不可能持续六、七十年代的辉煌!

可见,落后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一般选择的是相对的中央集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资源配置中,计划手段比市场手段更经常地得到运用。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一般更倾向于选择关税保护而非自由贸易。在注意物质资源开发的同时,也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落后国家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当然,要使发展战略达到最初的目的,必须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首先,强大的具有权威性和高效能的能够贯彻国家意志的政府极其重要。因为政府在落后国家起飞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调控作用,因此,必须具有一个有高度集权性和刚性的政府,要防止政权的软化。其次,彻底的社会改革是经济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必须通过社会改革来打破原有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等级刚性,统一各阶层的意志,增强国民凝集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再次,必须进行激进的经济改革,没有经济制度的彻底改革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政府的各项政策就难以贯彻,并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当我们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失败归咎于它的战略时,不如把它归结于他们条件的不成熟或不具备。很少有政府能达到一个强政权的标准,绝大多数的政府都是殖民地遗留的产物,换汤不换药,他们缺乏权威性且效率低下,因此,他们缺乏实现国家意志的手段和能力,而且有的政府根本就不代表国家利益,而只是某些阶级或集团利益的代表。而无论是斯大林的苏联,朴正熙的韩国,还是稗斯麦下的德国,治天皇下的日本,都有一种国家共同的意志,因而都能支持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权威性高效率的政府。当然,集权对民主有一些负面影响,但如果民主不能带来稳定、繁荣与发展,集权有时是必要的。

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刚从殖民地摆脱出来,国内种族的、宗教的、阶级的、阶层的,各利益集团的矛盾错综复杂,并且彼此间的利益相互冲突,形成巨大内耗。不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不把各个阶级的矛盾化解,不形成统一的意志和目标,各种政策与措施就难以贯彻。而且与政治结构相对应,经济结构也是殖民化的产物,表现为比例失调,结构畸形,产品单一,对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造,必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失败,既有政府的原因,也有社会结构的原因和经济结构的原因。可以想象,政府参加干预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减少或避免市场的失灵或不完善,但一个失灵的政府不仅不能挽救市场的缺陷,反而不适当地干扰了市场,一个失灵的政府加上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