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元曲
元曲

元曲定义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只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概述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分为杂剧和散曲两部分。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元曲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

曲源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是韵文学发展极致,故能占魁。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以词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五、诸宫调二十八。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在明人王世贞《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

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但亦有(借宫)。

宫调

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在古代乐律总共有十二律吕,乐音有五音二变,律吕的名称于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吕均为半音阶,六个单数半音称为律,六个双数半音称为吕,合称六律、六吕,统称律吕,亦称十二律。而这十二律吕是古时候定音律时所用吹管的名称,也因为其短不一,故产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乐部三载,比例是以黄钟的长九寸为准,用〔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计算。十二律吕以〔黄钟〕声最低,黄钟以上递高半音阶。至应钟止这相当于西洋音乐的十二调。对照如下:

黄钟=C

大吕=#C或降C

太簇=D

夹钟=#D或降E

姑洗(显音)=E

中吕=F

蕤宾=#F或D

林钟=G

夷则=#G或降A

南吕=A

无射=#A或降B

应钟=B

以上十二律管再配合七音阶:

宫=(简谱1)(古名.上)

商=2(尺)

角=3(工)

变徵=#4(凡)

徵=5(六)

羽=6(五)

变(闰)宫=7(乙)

互相〔旋宫〕亦是以某一律管为宫声依次而推,共可得八十四调。但这已超出人类耳朵的极限。故到了唐代只剩苏歧婆的二十八调。又到至今的南北曲其通行的只剩下六宫十二调如下:

六宫: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道宫。

十二调:羽调、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商调、

角调、越调、双调、宫调。

在六宫十二调中揭指、宫调、角调皆有目无词。道宫、羽调、小石、般涉、商角、高平则曲牌甚少。常用的宫调仅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大石、商调、越调、双调。即是所谓的“九宫”。这九宫亦是宋时的俗名,经过旋宫后名字又不一样了。俗名跟古名还有现代乐调及笛色如下:

正宫(黄钟宫)=A

小工调或尺调、大石调(黄钟商)=B

小工调或尺调、中吕宫(夹钟宫)=C

小工调或尺调、双调(夹钟商)=D

乙调或正工调、南吕宫(林钟宫)=E

凡调、仙吕宫(夷则宫)=F

小工调或尺调、商调(夷则商)=G

六调或凡调或小工调、黄钟宫(无射调)G六调或凡调、越调(无射商)=A。

声情

元曲的宫调各具声情,音乐韵律皆可从其宫调中显现,元人芝庵〔唱论〕: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做作六吕十一调,

商角唱:悲伤宛转,双调唱:健捷激袅,商调唱:凄怆怨慕,角调唱:呜咽悠扬,宫调唱:典雅沉重,越调唱:陶写冷笑。

小令专用曲牌

黄钟:人月圆、括地风、昼夜乐、红衲祅(又名:红锦袍)、贺圣朝。

正宫:鹦鹉曲(又名:黑漆弩)、甘草子、汉东山(又名:撼动山)、绿幺遍、普天乐、青纳祅。

仙吕:锦橙梅、太常引、三番玉楼人、元和令。

南吕:干荷叶(翠盘秋)、三棒鼓声频。

中吕:乔捉蛇、鹘打兔、四换头、摊破喜来春。

大石:初生月儿、阳关三叠。

小石:青杏儿、天上谣、归来乐。

商调:百字知秋令、秦楼月、玉抱肚、桃花浪、芭蕉延寿。

越调:糖多令、平湖乐(又名:小桃红)、霜角。

双调:百字折桂令、胡捣练、大德歌、快活年、十棒鼓、祅神急、骤雨打新荷、楚天遥、播海令、青玉案、皂旗儿、枳郎儿、华严赞、河西六娘子、山丹花、鱼游春水、河西水仙子。

小令套数兼用曲牌

黄钟:出队子、节节高、者刺古、醉花阴、喜迁莺、四门子、挂金索、竹枝歌(又名:竹枝儿)滴溜子、鲍老催、双声子、太平令、黄龙衮。

正宫:叨叨令、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凌波曲)、六幺遍、双鸳鸯、风入松、梁州令、雁过声。

仙吕:寄生草、游四门、后庭花、醉扶归、醉中天、一半儿、四季花、青哥儿、忆王孙、后庭花破子、皂罗袍、好姐姐、桂枝香。

南吕:四块玉、玉交枝(玉娇枝)、一枝花、香柳娘、宜春令、三学士。

中吕:迎仙客、上小楼、快活三、朝天子(又名:朝天曲、谒金门)、四边静、红锈鞋(又名:朱履曲)、十二月、山坡羊、满庭芳、醉高歌、喜春来、卖花声、尧民歌、斗鹌鹑、粉蝶儿、醉春风、石榴花、耍孩儿、鲍老儿、剔银灯、蔓菁菜、缕缕金、行香子、榴花泣、绕红楼、驻云飞、水红花。

大石:念奴娇。

商调:梧叶儿(又名:碧梧秋.知秋令)、满堂红、凉亭乐、黄莺儿、踏莎行、盖天旗、应天长、绕池游、字字锦、不是路、满园春、上京马.金菊香.高阳台.浪来里。

越调:黄蔷薇、庆元贞、天净沙、寨儿令(又名:柳营曲)、祝英台、亭前柳、下山虎、五韵美、五般宜、蛮牌令、黑麻令、江神子。

双调:沽美酒、秋江送、殿前欢(又名:燕引雏、风引雏、小妇孩儿)、对玉环、胡十八、钱丝泫、一锭银、庆东原、阿纳忽、拨不断、水仙子(又名: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冯夷曲)。

庆宣和.落梅风(又名:寿阳曲、落梅引)、潘妃曲(又名:步步娇)、清江引(又名:江儿水)碧玉萧、折桂令(又名:蟾宫曲、折桂回、天香引)、驻马听、沉醉东风、转调淘金令、夜行船、乔木查、捣练子、孝顺歌、锁南枝、浆水令、锦衣香、太平令、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双玉供、嘉庆子、尹令、品令。

小令杂剧兼用曲牌

黄钟:古水仙子、古寨儿令、古神杖儿、挂金索、降黄龙。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笑和尚、呆骨朵、破阵子、锦缠道、新荷叶、柳穿鱼、刷子带芙蓉、渔灯映芙蓉。仙吕:赏花时、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咤令、鹊踏枝、村里迓鼓上马娇、胜葫芦、柳叶儿、金盏儿、元和令、游四门、后庭花、普贤歌、鹊桥仙、解三酲、望吾乡、一封书、醉罗歌、奉时春、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双赤子、画眉儿、鹅鸭满渡船、千秋舞霓裳。南吕:金字经(又名:阅金经、西番经)、贺新郎、斗虾蟆、牧羊关、红芍药、哭皇天、乌夜啼、满江红、十样锦、步蟾宫、渔灯儿、锦渔灯、锦上花、锦中拍、锦后拍、恁麻郎、金钱花、粉孩儿、会河阳、摊破地锦花、越恁好、刘泼帽、朝天懒、秋夜月、东瓯令、金莲子、玄鹤鸣。中吕:齐天乐、红衫儿、白鹤子、般涉哨遍、沁园春、泣颜回、扑灯蛾、驮环着、添字红绣鞋、古轮台。大石:玉楼春。商调:望远行、河西后庭花、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吴小四、二

搅筝琶、川拨棹、甜水令(又名:滴滴金)、蛾郎儿、字字双、雁儿舞、武陵花、三仙桥、三月海棠、新水令、豆叶儿、柳摇金、姐姐带五马、五供养。

元曲

贯云石7首

《南吕。金字经。闺情》贯云石

蛾眉能自惜别离泪似倾

休唱阳关第四声情夜深愁寐醒

人孤零萧萧月三更

《落梅风。恬适》贯云石

新诗句浊酒壶野人闲不知春去

家童柳边闲钓鱼趁残红满江鸥鹭

《中吕。红绣鞋。闺情》贯云石

挨著靠著云窗同坐

偎著抱著月枕双歌

听著数著愁著怕著早四更过

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

天哪更闺一更儿妨甚麽

《殿前欢。畅幽哉》贯云石

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

就渊明归去来怕鹤怨山禽怪

问甚功名在酸斋是我我是酸斋

《殿前欢。醉我》贯云石

怕西风晚来吹上广寒宫

玉台不放香奁梦正要情浓

此时心造物同听甚霓裳弄

酒後黄鹤送山翁醉我我醉山翁《水仙子。田家》贯云石

绿阴茅屋两三间院後溪流门外山山桃野杏开无限怕春光虚过眼得浮生半日清闲邀邻翁为伴

使家僮过盏直吃的老瓦盆乾《小梁州。秋》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

枯荷叶底鹭钻藏金风荡

飘动桂枝香雷峰塔畔登高望

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刘致6首

《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刘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

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宛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

愁听阳关第四声

《山坡羊。燕城述怀》刘致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

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去来兮

便休提青山尽解招人醉

得失到头皆物理得他命里

失咱命里

《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卿振韵》刘致

朝朝琼树家家朱户

骄嘶过沽酒楼前路贵何如

贱何如六桥都是经行虚处

花落水流深院宇闲天定许

忙人自取

《南吕。四块玉。游赏》刘致

泛彩舟携红袖一曲新声按伊州

樽前更有忘机友∶波上鸥花底鸠

湖畔柳

《折桂令。樵》刘致

正山寒黄独无苗听斤斧丁丁

空谷潇潇有涧底荆薪淮南丛桂

五意堪樵赤脚婢香粳旋麓

长须奴野菜时挑云暗山腰

水〔□互〕溪桥日暮归来酒满山瓢《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刘致

东山仰谢安秋水思张翰

长沙屈贾谊落日悲王粲

坐上酒初残灯下剑空弹

马援标铜柱班超指玉关遥看

明月钱塘岸云间山头更有山

薛昂夫9首

凌鹫台畔黄山铺

是三千歌舞亡家处

望夫山下乌江渡

是八千子弟思乡去江东日暮云

渭北春天树青山太白坟如故

《中吕。山坡羊。叹世》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

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

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

低处苦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

一步一个生抠面扣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偏

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

休放浅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薛昂夫

兴为催租败欢因送酒来

酒酣时诗兴依然在黄花又开

朱颜未衰正好忘怀管甚有监州

不可无螃蟹

《水仙子。醉乡记》薛昂夫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人闲纵有伤心处

也不到刘伶坟上土

醉乡中不辨贤愚对风流人物

看江山画图便醉倒何如

《喜春来。隐居漫兴》薛昂夫

芸窗月影吟情荡纸帐梅花醉梦香

觉来身世两相忘休妄想

樽有酒且疏狂

《殿前欢。醉归来》薛昂夫

醉归来袖春风下马笑盈腮

笙歌接到朱帘外夜宴重开

十年前一秀才黄齑菜

抖擞出风月情怀

《折桂令。叹世》薛昂夫

鸡羊鹅鸭休争偶尔相逢

堪炙堪烹天地中间生老病死

物理常情有一日符到奉行

只图个月朗风清笑杀刘伶

荷插埋尸犹未忘形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送君词》薛昂夫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明年又著来何似休归去

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

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张养浩12首

《双调。沽美酒带得胜令》张养浩

在官时只说闲, 得闲时又思官, 直到教人做样看

从前的试观: 哪一个不遇灾难?

楚大夫行吟泽畔, 伍将军血污衣冠,

乌江岸消磨了好汉, 咸阳市乾休了丞相

这几个百般要安, 不安

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双调。折桂令。中秋》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 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 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 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 不醉如何

《中吕。山坡羊》张养浩

一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普天乐。大明湖泛舟》张养浩

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

烟水间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碍影摇动城郭楼台

杯斟的金波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风占〕爱杀江南

野鹤才鸣罢山猿又复啼压松梢月轮将坠响金钟洞天人睡起拂不散满衣云气

《庆东原。无题》张养浩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

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冲开锦川

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

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

《中吕。朝天曲。隐退》张养浩

挂冠弃官偷走下连云栈

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杨岸

满地白云东风吹散

却遮了一半山严子陵钓滩

韩元帅将坛那一个无忧患

《金字经。乐隐》张养浩

说著功名事满怀都是愁

何似青山归去休休从今身自由

谁能够一蓑烟雨秋

《沉醉东风。隐居叹》张养浩

占茅屋白云数间睡芸窗红日三竿

远近村高低涧把人我是非遮断

阆苑蓬莱咫尺间因此上功名意懒

《寨儿令。四时闲适──春》张养浩

水绕门树围村

雨初晴满川花草新鸡犬欣欣

鸥鹭纷纷占断玉溪春

爱庞公不入城阃喜陈抟高卧烟云

陆龟蒙长散诞陶元亮自耕耘

这几君都不是等闲人

徐再思16首

《双调。清江引。相思》徐再思

相思有如少债的, 每日相催逼

常挑著一担愁, 准不了三分利, 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中吕。阳春曲。闺怨》徐再思

妾身悔作商人妇, 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 三载余, 却得广州书《人月圆。甘露怀古》徐再思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红绣鞋。道院》徐再思

一榻白云竹径半窗明月松声

红尘无处是蓬瀛青猿藏火枣

黑虎听黄庭山人参内景

《阳春曲。皋亭晚泊》徐再思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

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

茅舍两三间

《朝天子。常山江行》徐再思远山近山一片青无间

逆流[□老]上乱石滩险似连云栈

落日昏鸦西风归雁

叹崎岖途路难得闲且闲

何处无鱼羹饭

《寿阳曲。春情》徐再思

闲情绪深院宇正东风满帘飞絮

怕梨花不禁三月雨

是谁教燕衔春去

《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

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

自天飞下九龙涎走地流为一股泉

带风吹作干寻练问山侩不记年

任松梢鹤避青烟湿云亭上

涵碧洞前自采茶煎

《水仙子。弹唱佳人》徐再思

玉纤流恨出冰丝瓠齿和春吐怨辞

秋波送巧传心事似邻船初听时

问江州一司马何之青衫泪

锦字诗总是相思

《殿前欢。观音山眠松》徐再思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

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封

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

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便害相思身以浮云心如飞絮

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

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清江引。春夜》徐再思

云间玉箫三四声人倚阑干听

风生翡翠棂露滴梧桐井

明月半帘花弄影

《天净沙。秋江夜泊》徐再思

斜阳万点昏鸦西风两岸芦花

船系浔阳酒家多情司马

青衫梦里琵琶

《梧叶儿。钓台》徐再思

龙虎昭阳殿冰霜函谷关

风月富春山不受千钟禄

重归七里滩赢得一身闲

高似他云台将坛

《梧叶儿。春思》徐再思

芳草思南浦行云梦楚阳

流水恨潇湘花底春莺燕

钗头金凤凰被面绣鸳鸯

是几等儿眠思梦想

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

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

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

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双调]<折桂令>九日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苜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剑空弹月下高歌说到知音自古无多

白发萧疏青灯寂莫老子婆娑

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壮士磨跎

富贵由他谩想廉颇谁效常何

[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关汉卿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

凭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挂柳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

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

甚闲愁到我心头

伴的是筝女银台前里银筝笑倚银屏

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

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暂休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

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蜡枪头不曾落人後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向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舞垂手会打围会蹴会围棋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爷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绿水边青山侧

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

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翠竹边青松侧

竹影松声两茅斋太平幸得闲身在

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

酒旋沽鱼新买

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

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元曲的超级经典的句子

元曲的超级经典的句子 平时我们在阅读中国传统文学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看唐诗和宋词,其实元曲里也有不少让人惊艳的名句,足以称绝一时。以下是元曲中的部分名句,影视剧里也会经常出现。一起来欣赏一下,发现元曲的魅力吧! 经典元曲句子1、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2、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4、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5、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6、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7、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8、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 9、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10、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11、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12、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13、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14、两处相思无计留,君上孤舟妾倚楼。这些兰叶舟,怎装如许愁? 15、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 16、玉宇净无尘,宝月圆如镜。风生翠袖,花落闲庭。 17、两叶兰桡斗来去,万人呼,红衣出没波深处。 18、携一壶儿酒,戴一枝儿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

三步搞定元曲鉴赏

三步搞定元曲鉴赏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且后世非能继焉者也。”元曲是继唐诗宋词 之后中国古典文学园囿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形式。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笔试中,有时会考查学生的元曲鉴赏能力。从其考查的角度来看,大多考查主旨、手法、炼字以及鉴赏等四个方面。接下来,我会按照每个考查角度,从如何读懂诗歌、判断题目类型、确定答题模式等三个步骤,帮助各位考生搞定元曲鉴赏。 一、如何读懂诗歌:抓住细节、把握情感 想要读懂诗歌,我们要知作者,探风格。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类型、创作背景有利于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多写叹世、写景、闺怨之作,曲辞秀丽清新;关汉卿之作被人称作“没有一句不是温莹的珠玉”,散曲多为写景、闺怨、避世隐逸之作,杂剧多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和腐败,渗透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辉;马致远的散曲具有形象美、自然美、画面美、语言美的特点,内容有怀才不遇的感叹,有愤世嫉俗的呼喊,有对归隐生活的讴歌、也有对及时行乐的宣扬; 郑光祖之作多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和历史故事的述说,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所以他的剧作离现实较远。 想要读懂诗歌,我们要看提示,定基调。标题有时能揭示元曲的写作主旨,所以 标题是我们元曲鉴赏的切入点。如关汉卿的《四块玉?别情》从标题中我们可以 看出诗歌的主旨大约是体现主人公的离情别恨。我们还需要细读注释。注释一般能帮助我们解读诗歌的难点,还有指导鉴赏的作用。 想要读懂诗歌,我们要找意象,品语句。元曲常见的意象有:梧桐、乌鸦、梅花、长亭等。如元人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用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苦愁。 二、如何判断题目类型:细审题干、判断类型 根据题干的提问方式,我大致将题目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元曲四大家作品简介

元曲四大家作品简介 论及歌诗曲献兴衰,凡上古乃至宋元皆存后人莫能忘尘之魁首。或《诗》、《书》之于春秋,或大赋之于汉学,或诗词之于唐宋,其弗谓江山代有乎?故言至元朝,九儒十丐,时蹇 命乖。遂文人纷投曲坛创演一纪之辉煌,或曰:“元曲,宋词之果,戏曲之祖。集雅、赋、诗、词之所长,雅俗共赏。” 元曲四大家作品简介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 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作品简介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 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 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 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墙头马上》元·白朴 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故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千金这一形象。共四折。剧情是: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艺术丰碑。小编整理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欢迎欣赏与借鉴。 〔般涉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 〔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南北曲中都有。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

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黄钟〕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古近二体。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全同宋词。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又叫〔青衫湿〕。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定格11句。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 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套数首牌。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叨叨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对句,五、六两句叠,“也么哥”是定格。通体都是去声叶韵。有叠字体,叠字须有平声。定格共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10首经典元曲的赏析

10首经典元曲的赏析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元曲的赏析,欢迎参考~ 四块玉.关汉卿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负责任背景]关汉卿的[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四首。中国古代士人的处世态度,总而言之就是入世、出世两种。但大凡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不论入世也好,出世也好,总是要和现实产生矛盾,和世俗发生齿龃龉,因此他们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常常需要一反流俗,孤标独立。关汉卿这组小令,可以说是这种意识的代表。他向往那种闲适清静、无拘无束的散诞生活,而对那“官囚”、“利牢”的名利场、是非海,则感到厌倦、蔑视和憎恨。 [注解] 没:尽。 新醅:新酒。醅,没有过滤的酒。 泼:倾倒。

老瓦盆:粗陋的盛酒器。 和:吟诗唱和。 南亩:指农田。 东山卧:指隐居。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典故。 [译文]老酒喝光了,新酒也心情地喝了,老瓦盆边几个良朋好友围坐一团,喜笑颜开,意气扬扬。和山野中的和尚、田叟一起饮酒赋诗,吟咏唱和。今天他拿来一对鸡,我带来一头鹅,大家在这里自在消受一番,好不快活。 在南边地里耕种,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么多,闲暇时把往事一点点再想一遍。聪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有什么可争的呢! 白鹤子.关汉卿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注解] 春意两丝牵:春意即春情,指男女恋情。丝指情丝。两下里情丝相连。 金鸭鼎:铜制的鸭形焚香器具。鼎,三足两耳的香炉。 [译文]鸟儿在花影里啼叫,少年站在墙头观看。姑娘和他情意相连,清澈的眼波溜溜的转。金鸭鼎里焚上了香,姑娘悠闲地倚在小楼旁。月儿挂在柳树枝头,二人约会在黄昏之后。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统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融歌唱、说白、舞蹈为一体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读到的元杂剧其实就是供元倡优舞台演出的剧本。 在结构上,杂剧剧本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折,首先是剧本剧情的一个自然段落,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人物、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加强前后剧情的联系,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一楔子的形式。有的将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长的戏,可写多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在角色分类上,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旦、末、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外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戏剧戏曲艺术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戏剧戏曲艺术基础知 识

1.世界上民族戏剧的源流归结主要有三大源流它们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1. 希腊的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它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美狄亚》。 2. 印度戏剧家首陀罗迦的代表作是《小泥车》,迦梨陀娑的代表作是《沙恭达罗》,跋娑的代表作是《惊梦记》。 3. 戏曲是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京剧、各种地方戏的总称。 4. 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歌舞性。 5. 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优说,此外还有印度梵剧说、影戏傀儡戏说、原始歌舞说、宗教仪式说等观点。 6. 西汉角抵戏的代表作是《东海黄公》。 7.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载了著名的“优孟衣冠”的故事。 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主要有《代面》(兰陵王)、《踏摇娘》和《拨头》。 9. 唐代参军戏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参军和苍鹘。 10. 北宋时期,“变文”被“鼓子词”所继承,用以说唱长篇故事。 11. 说唱艺术完全成熟的代表作是金代出现的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 12. 构成戏曲的主要来源是古代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 13. 瓦舍是一个集多种技艺、供艺人卖艺、观众观看的场所。 14. 宋杂剧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歌舞、多种表演技艺,并将其进一步综合形成的。 15. 金院本是金朝在燕山(今北京)建都时逐渐形成的北方派杂剧。 16. 金院本与宋杂剧的不同点在于金院本中用大曲歌唱的节目很少;在属于艳段的节目形式上更加丰富;还存在着一类称为“院幺”的特有节目。 17.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南曲、戏文。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又名永嘉)地区,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元曲赏析】中吕 山坡羊 叹世(陈草庵)

【元曲赏析】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睡。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②。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是,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③。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①山坡羊:中吕宫的一个常用曲调。 ②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都市的繁华熟闹。 ③三国鼎分牛继马:三国鼎分,指东汉王朝覆灭后出现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指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覆灭后,在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元帝是他母亲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 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该曲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态。他们这种放浪形

骸的狂态,是无法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此时人”,指作者所处的元代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此时人”与“当时意”用“不解”二字勾连起来,形成对比强烈的的句中对。这就使读者急于知道何以“不解”,“当时意”又是指何而言,从而吸引读者往下看。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答案。原来那位被锺嵘《诗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任彭泽令时,由于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谓应束带见之,而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家居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终生不再出仕。而那位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陈抟,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起,自后晋、后汉以后,每闻一朝兴亡,就心有不悦而攒眉蹙额好多天。等到赵匡胤登帝位,方笑道:“天下自此定矣!”后被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道家称之为陈抟老祖。渊明图醉,乃在于他那高洁的志趣与世俗的现实相矛盾,只好有如昭明太子所说“寄酒为迹”;陈抟贪睡,乃在于他登上仕途之事难以在政治污浊的乱世实现,只好走他隐居避世的道路。他们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所以“不由他醉了齁齁睡”就事在必然了。“他”,此指“他们”,合写陶潜和陈抟;“齁齁”,形容鼻息声。这里不仅用“醉”

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元曲名句欣赏

元曲欣赏 1、更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冯子振《正宫·鹦鹉曲》 2、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马致远《汉宫秋》 3、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白朴《中吕·阳春曲》 4、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噹噹一粒铜豌豆。——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叹世》 6、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中吕·寒鸿秋》 7、忆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怨他?吟鞭醉袅青骢马,莫吃秦楼酒、谢家茶,不思量执手临歧话。——白朴《仙吕·点绛唇》 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中吕·阳春曲》 9、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张养浩《中吕·山坡羊》 10、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张可久《双调·落梅风》 11、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张可久《南吕·一枝花》

12、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王实甫《西厢记》 13、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 14、手执著饯杯,眼阁着别离泪。刚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15、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马致远《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16、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张养浩《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 17、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白朴《中吕·阳春曲》 18、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查德卿《仙吕·寄生草》 19、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吴西逸《越调·天净沙》 20、月缺终须有再圆。圆,月圆人未圆。朱颜变,几时得重少年?——吴弘道《南吕·金字经》 21、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无名氏《正宫·醉太平》

元曲基础知识教案资料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统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融歌唱、说白、舞蹈为一体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读到的元杂剧其实就是供元倡优舞台演出的剧本。 在结构上,杂剧剧本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折,首先是剧本剧情的一个自然段落,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人物、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加强前后剧情的联系,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一楔子的形式。有的将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长的戏,可写多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在角色分类上,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旦、末、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外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是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如驾(皇帝)、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洁郎(和尚)等。

元曲简介

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社会形态出现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国学基础知识大全(全新整理)

word 国学1 (一)常见借代词语 桑梓家乡汗青史册 桃李学生伉俪夫妻 社稷、轩辕国家白丁、布衣百姓 南冠囚犯伛偻,黄发老人 同窗同学桑麻农事 烽烟战争提携,垂髫小孩 巾帼妇女三尺法律 丝竹音乐膝下父母 须眉男子华盖运气 婵娟、嫦娥月亮庙堂朝廷 手足兄弟函、简、笺、鸿雁、札书信(二)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童生试,也叫“童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 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秋)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 第一名叫解(ji è)员。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春)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 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会试后同年 4 月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 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三)古代称谓 人的称谓 1.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 迅字豫才。 2.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 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3.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 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元曲知识与鉴赏

元曲知识与鉴赏 【元曲知识】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之别。 元曲中常用的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著名元曲欣赏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著名元曲欣赏 阳春曲(题情) 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兴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是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兴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妆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窦娥冤 (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为哪桩?……我哭哭一声禁妈妈,我叫叫一声禁大娘,想窦娥遭了这不白冤枉,家有银钱尽花光,哪有余钱来奉上?望求妈妈你、你、你行善良。 (唱二黄慢板)未开言思往事心中调张,禁大娘你容我表叙衷肠。实可恨张驴儿良心昧丧,买羊肚要害婆婆一命身亡。害人者反害已徒劳妄想,他的母吃羊肚篓时断肠。狗奸碱仗男子出言无状,他把我老婆婆扭到公堂。不招认实难受无情梭棒,无情拌棒,为此事替婆婆认罪承当。 (唱二黄导板)一口饭噎得我险些命丧,(接唱散板)谢上苍恩赐我重见老娘。(唱快三眼)老婆婆你不必宽心话讲,媳妇我顿刻间命丧云阳:永不能奉甘旨承欢堂上,永不能与婆婆熬药煎汤;心儿内实难舍父母思养,要相逢除非是大梦一场。 (唱反二黄慢板)没来由遭刑宪受此魔难,看起来老天爷不辨愚贤;良善家为什么遭此天

汉语言文学考试基础知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一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二

宋词元曲简介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调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

套两种。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赏析 全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 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 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 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 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 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 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

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 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 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 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 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注释 ⑴山坡羊:词牌名。 ⑵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杜牧《阿宫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⑶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三辅黄图》:“阿 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两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 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赏析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 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 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 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 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 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 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 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 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 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 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元曲介绍

元曲介绍 元中有[越调、双调、中吕、南吕、黄钟、正宫、仙吕、般涉调、商调]他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元曲共十二宫调335个曲调。十二个宫调是: (1)黄钟(2)正宫(3)大石调(4)小石调 (5)仙吕(6)中吕(7)南吕(8)双调 (9)越调(10)商调(11)商角调(12)般涉调 元曲最常用的是正宫、仙吕、中吕、南吕和双调;其次是越调和商调,再次是大石和黄钟。小石、商角和般涉三调最罕见。七种常用宫调的曲牌是: 1.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塞鸿秋、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芙蓉花、菩萨蛮、月照庭、六么遍(柳梢青)、甘草子、三煞、煞尾; 2.仙吕:端正好、赏花时、八声甘州、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后庭花、寄生草、那吒令、鹊踏枝、醉中天、忆王孙、一半儿、瑞鹤仙、六么令、四季花、双雁子、太常引、柳外楼、赚煞尾; 3.中吕:粉蝶儿、醉春风、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迎仙客、普天乐、喜春来(阳春曲)、满庭芳、快活三、尧民歌、朝天子(谒金门)、四边静、齐天乐、苏武持节(山坡羊)、卖花声(升平乐)、摊破喜春来、煞尾; 4.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牧羊关、玄鹤鸣(哭皇天)、乌夜啼、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楚江秋)、贺新郎、梧桐树、红芍药、四块玉、草池春、鹌鹑儿、玉交枝、黄钟尾; 5.双调:新水令、驻马听、沉醉东风、夜行船、银汉浮槎(乔木查)、庆宣和、庆东原、风入松、雁儿落(平沙落雁)、得胜令(阵阵赢、凯歌回)、水仙子(凌波仙、湘妃怨)、滴滴金(甜水令)、折桂令(秋风第一枝、天香引、蟾宫引、步蟾宫)、乔牌儿、步步娇、沽美酒、梅花酒、收江南、清江引、牡丹春、汉江秋、庆丰年、小阳关、捣练子(胡捣练)、太平令、快活年、行香子、锦上花、碧玉箫、楚天遥、天仙令、大喜人心、醉东风、减字木兰花、青玉案、鱼游春水、离亭燕带歇指煞、离亭燕煞; 6.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小桃红、天净沙、调笑令(含笑花)、秃厮儿(小沙门)、圣药王、麻郎儿、络丝娘、东原乐、绵搭絮、拙鲁速、雪里梅、古竹马、寨儿令(柳营曲)、三台印(鬼三台)、梅花引、南乡子、唐多令、雪中梅、煞、尾声; 7.商调:集贤宾、逍遥乐、挂金索、上京马、梧叶儿(知秋令)、醋葫芦、浪里来、金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