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济宁段的流向、起止点和里程 作者:张荣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杭运河济宁段的流向、起止点和里程
张荣仁
(一)、“古运河过境段北自梁山县黄河右岸十里堡,经戴庙、大安山、袁口、南旺、长沟、安居、济宁、鲁桥、夏镇,南至微山县韩庄镇,全长229.65公里。

分南北两段,北段(梁山至济宁)于元代至元十年(1283年)开挖,原称济州河;南段(济宁至韩庄)为古泗水中游故道,元至元十六年(1289年)开挖会通河(须城至临清),南与济州河相接,京杭运河全线贯通,济宁以南的古泗水被运河占用,至此境内南北两段河流始称京杭运河”。

这是2002年出版的《济宁市志》中对今济宁政区内古运河段较为详细的记述;但载文中有多处错误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载文没有把“老运河过境段”的年代写清楚,因为元明清三代老运河在今济宁境内的流向和起、止点是不同的。

第二、从载文中前半段的“南至微山县韩庄镇”看,“老运河过境”是指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山东古运河第三次改道东移后的老运河段;从文中后半段的“至元十六年(1289年)开挖会通河(须城至临清)南与济州河相接,京杭运河全线贯通,济宁以南的古泗水被运河占用,至此境内南北两段河流始称京杭运河”看,是指元代的老运河,而元代老运河是经南阳、谷亭东南至湖陵城,不是经夏镇至韩庄。

这种时间年限不清,朝代倒置的写法,会给读者和后人造成混乱和误导的。

第三、“元代至元十年”和“至元十六年”应改为至元二十年和至元二十六年。

第四、“老运河过境段北自梁山县黄河右岸十里堡,经戴庙、大安山、袁口......南至微山县韩庄镇,全长229.65公里”的记述,实为有误。

一是,十里堡不在黄河右岸。

左与右相对,为方位名。

在地理上,我国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如山东称“山左”,山西称“山右”;江东为“江左”,江西为“江右”。

《明史·河渠志》中也载“永乐九年......开新河自汶上袁家口左徙50里至寿张之沙湾以接旧河”。

因此,十里堡不可能在黄河右岸,而应位于黄河左岸。

二是,十里堡、戴庙、大安山,今既不在梁山县境内,也不在济宁市境区内。

三地今均属泰安市东平县。

因此,“古运河过境段北自梁山县黄河右岸十里堡”之说是错误的。

今济宁境区内古运河河道北起梁山县东北部张官屯附近与东平县相界处,中经靳口、袁口、城区、南阳、夏镇南至韩庄,全长约205公里。

(二)、《运河名城·济宁》载:“京杭大运河中段纵贯济宁全境,流经梁山、汶上、嘉祥、任城、中区、鱼台、微山等7个县区,全长230公里”。

考证之一:运河是否流经嘉祥?民国版《济宁县全境图》标载运河从西北由嘉祥流入济宁县;那时没设梁山县,实际是从今梁山县、汶上县流入济宁县的。

1988年、1999年两个版的《济宁市地图》和2002年《济宁市志·济宁市地图》均没标载运河流经嘉祥。

2007年由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济宁市地图册》中:市全图未标划老运河;嘉祥、汶上、梁山三县图均未标划流经嘉祥县;只有任城区图标载老运河流经嘉祥县。

笔者和济宁学院的官好学老师一起亲自去任城区安居镇白嘴村走访考查,通过三位七十五岁左右的老人口述,他们一致肯定地说:老运河从不流经嘉祥县的土地,从白嘴至张山都是济宁县(任城区)的土地,只是在老运河西岸河滩中
有嘉祥县旷山村的十几亩河滩地。

另外,在老运河东约二里之外有嘉祥县狄家、西陈等村的一百几十亩地。

(50年代末、60年代初)梁济运河挖通后,嘉祥县又挖了一条东西流向的灌溉渠,通过白嘴村北的土地入梁济运河;现在,有嘉祥县旷山村村民自动在灌溉渠堤上种植了树木。

考证之二:“全长230公里”。

可能依据2002年出版发行的《济宁市志》,其载:“老运河过境段北自梁山县黄河右岸十里堡,经戴庙、大安山、袁口、南旺、长沟、安居、济宁、鲁桥、夏镇,南自微山县韩庄镇,全长229·65公里”。

其错有三:一是,“右岸”应改为“左岸”;二是,“戴庙、大安山”不在济宁市境区内,而属于东平县;三是,济宁老运河全长不是“230公里”,而应去除东平县境内的约50余里河段,其河长就只有约205公里了。

(三)、《运河名城·济宁》载:“开凿自济州至须城安民山长达130余里的运河河道”。

“开凿自任城(济宁)……至须城安民山(今东平县安山镇)长约150里的济州河”。

“1282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济州河开工,于次年八月竣工并通航,全长200余里”。

济州河竟有三个长度,起止点也有错误。

考证之一:三段引文,有三个里程数据,130、150、200.应以“150里”为准。

考证之二:“须城县安民山(今东平县安山镇)”之说有错误。

“安民山”不在今东平县境内,而在今梁山县境内,即今梁山县小安山镇。

济州河150里河道,全在今济宁市境区之内,与今东平县境区无关。

(四)、《运河名城·济宁》载:“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马之贞奉命开河,南起东平县的安山镇(即济州河北端),北至临清接御河,全长250余里,建闸三十一座”……“会通河因地势高昂,整段河道全靠设闸控制水势,故自临清头闸至济州李海务闸,共设闸门31座,并因此而又称为闸河”。

上述载文差误有四:
第一、“南起东平县的安山镇”之说,是错误的;应改为南起梁山县的小安山镇。

第二、“会通河因地势高昂”之说欠准确。

严格说,元至元二十年开凿成的由济宁至梁山县小安山的济州河地势最高;会通河在元代是专指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凿的南自今梁山县小安山北至临清,长250里的运河。

第三、“自临清头闸至济州李海务闸,共设闸门31座”。

此说错误有三:一是,李海务不属于济州,而是位于今聊城东昌府区境内;二是,李海务北至临清约155里,元代在此河段上只建临清三闸和李海务闸,共四闸。

三是,元代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始到至正元年(1341年)止的五十三年间,在北起临清南至沽头(今属江苏沛县;沛县在元代隶属于济州)长约六百六十里的山东运河主航道上,先后共建船闸三十一座。

从北至南排列为:临清三闸(北头闸、中闸、隘船闸)、李海务闸、周家店闸、七级北闸、七级南闸、阿城北闸、阿城南闸、荊门北闸、荊门南闸(以上三北闸也称下闸,三南闸又称上闸)、寿张闸(今梁山县寿张集)、安山闸(今梁山县小安山)、开河闸、济州三闸(上闸、中闸、下闸)、赵村闸、石佛闸、辛店闸、新闸、师家庄闸、鲁桥闸、棗林闸、南阳闸、谷亭闸、孟阳泊闸、金沟闸、金沟隘船闸、沽头二闸(北隘船闸、南闸)。

第四、“闸河”,是对临清至台儿庄段“鲁运河”的别称。

明清两朝又在鲁运河主航道新建闸42座,因此鲁运河故有“闸河”之别称。

——摘自《京杭运河济宁段史料考》一书
附注: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项世界遗产和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永济河、通济河段)、京杭大运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全长2700余公里。

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有2400多年的历史;而京杭运河始于元代济州河的开凿,才有700多年的历史。

济宁古运河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能称之谓“京杭运河济宁段”,绝对不能称“大运河济宁段”,也不该称大运河或京杭运河是“济宁的母亲河”,因为济宁有六、七千年的悠久历史。

“遗产”,对自然人来说,是死者留下的财产;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是历史上遗留下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作为世界遗产的京杭运河济宁段的河道只能是元明清时期的河道,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开挖的梁济运河,微山湖湖中航道、湖西航道等不能在其内。

京杭运河济宁段的河道应该包括:(1)明清时期通航的,今济宁境区内北起梁山县东北部张官屯附近与东平县相界处,中经靳口、袁口、城区、南阳、夏镇南至韩庄,全长约205公里河道。

(2)运河的支流——小汶河73公里。

(3)明清时期已经废弃的三段河道:梁山县袁家口经小安山、寿张集至路那里附近的37公里河道,微山县南阳经谷亭至湖陵城28公里河道,夏镇至留城19公里河道。

中国大运河沿线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河道27段(1011公里),共计58处遗产点。

京杭运河山东段,北起德州与河北省交界处南至台儿庄与江苏省交界处,全长510公里。

其中,德州段141公里,聊城段97公里,泰安段25公里,济宁段205公里,枣庄段42公里。

京杭运河山东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河道8段,共计15处遗产点。

其中,济宁段河道3段,遗产点9个;即,河道3段:会通河南旺枢纽段(梁山开河东村至任城长沟村23公里)、小汶河(73公里)、会通河微山段(微山南阳至利建闸9公里);遗产点9个:汶上邢通斗门、汶上徐建口斗门、汶上十里闸、汶上柳林闸、汶上寺前铺闸、汶上南旺枢纽、汶上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汶上运河砖砌河堤和微山县利建闸。

转载需用链接方式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