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电子音乐? What is Electronic Music?
• 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简称电音。广义而言,只要是使用 电子设备所创造的音乐,都可属之。任何以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 音乐软件、鼓机等“乐器”所产生的电子声响,都可合理地称为电子音 乐。极狭义而言,电子音乐指涉科技(Techno)、出神(Trance)等种类 的乐曲。
国内电子音乐的开端—1980s
让· 米歇尔· 雅尔的《Oxygene》(氧气),
应该算做是电子音乐的入门曲了,80年代 国内风靡一时的电子合成音乐的流行热潮 便是由它开始的,当年的很多电视节目中 都采用它做过背景音乐,此曲与80年代的 动物世界的背景音乐一样,是那个年代中 国听众最为熟悉的旋律。
——让· 米歇尔· 雅尔(Jean Michel Jarre)
让· 米歇尔· 雅尔(1948),美国国籍,世界著名演奏家, 作曲家。 “他把旋律和管弦乐编曲法成功地融入原本单调苍白的电 子声响,在实验性(探索Synthesizer(合成器)这一新手 段的音乐表现力)和可听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电子音乐大师(Electronic music master)

这时候,与人人都认为电子音乐就等于Disco(迪曲、嗨曲)的年代相比,越来越 多的人开始识别出Techno、House、Minimal等等不同的电子音乐类型,也找到 了他们的所爱。然而,要像在欧洲一样,电子音乐在中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还 有很远的路要走。电子音乐的从业者们一直都在寻找融合现实与音乐热情的合理 途径。虽然这些年中培养了成倍增长的电子音乐拥护者,甚至新一代艺人,也已 经用他们的音乐获得了自己的粉丝群,可规模却依然不足以让一个超大城市中仅 有的两家真正的俱乐部生意兴旺。除了文化中心北京,上海也有着自己的电子音 乐风景。这里也有一群人,一直在用他们的电子方式为城市注入活力。远在西南, 广州和成都的电子音乐人群,因为倪冰(电子音乐推广人)、谭仲(熊猫俱乐部)等 众人的努力而在扩大。其他城市,如南京、昆明、西安等有着坚实摇滚音乐基础 的城市,也正在滋养年轻的电子音乐一代。 ► 同时,音乐节近年在各地流行起来。今年,全国至少有30个音乐节。一般 以本土流行歌手与摇滚乐队的搭配为基础。电子音乐舞台在大型音乐节上都会有 一个舞台,虽然只是被安置在一个角落。很多地方政府喜欢为音乐节开绿灯,有 些甚至还会给予资金支持,因为热闹的背后,还可能带来招商引资的机会。 ► 以历史的经验来判断,今天的亚文化并非没有可能成为明天的主流文化。而 在当今的政治经济结构下,很难说,到底是更强的传播效力,还是更多的资金注 入,能够帮助中国电子音乐环境的成长。 ► 今天的中国电子音乐人依然在身兼数职地找寻着将他们的音乐嵌入当下语境 的方式。也许直到他们能找到盈利方式,或者对利润的普遍信仰降低,对价值的 定义能够重新考量,电子音乐才能走出山谷。
• 张有待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 舞曲时代、爵士春秋两档节目的主持
人,以极富磁性的嗓音和专业而全面的音乐背景知识而深受广大专业乐迷的 喜爱。现在张有待不仅忙着电台的节目,还在做一个叫CHEESE的DJ组合, 两个来自瑞士的优秀DJ。他们给中国带来了最新电子舞曲和跳舞文化。张 有待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努力推出中国DJ,在使中国更多地了解世界 音乐发展的动向同时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变化。在电台里他经常播放一 些中国乐队的原创音乐,并拒绝播放那些只为打榜的烂歌,为此也受到多方 面的压力。
可惜,这些先锋的俱乐部在北京的寿命都长不过两年——这是一个奇怪却 真实的魔咒。虽然如此,北京的电子音乐景象,却在这些俱乐部开了又关、关了 又开的轮回中,慢慢多彩了。本地艺人自己组织的小Party像游击战一样不时发 生,观众通常是一半中国人一半外国人。中国脸也开始出现在欧洲的俱乐部和音 乐节。还有一些音乐人,虽然没有自己的场地,但他们活跃于这些音乐场所的演 出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随后,商业夜店也学会了请外国大牌艺人来演出,虽然大多数观众并不真正 知道这些艺人是谁,但依然愿意为价格不菲的门票掏腰包。 ► 互联网的普及真实地缩短了中国人与世界的距离,音乐世界的数字化,不仅 仅改变了西方,也改变了中国的景象。MP3和DJ软件下载的便利,让这里的DJ 人口在2004年前后大大增长。而受众群也随之扩大,他们对电子音乐的知识和 认识也在增进。同时,改革开放二十年后,与日俱增的北京外国人口,也帮助了 电子音乐的发展,因为他们基本构成了每个Party人群中的一半。 ► 于是,到了2007年,基本由欧洲人组成的Party组织“白菜”,开始邀请很 多在欧洲广受欢迎的艺人到北京的俱乐部演出。八位北京DJ,创建了纯本土的 厂牌“针刺疗法”。虽然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举办Techno、Tech House的Party, 而不是音乐制作,但他们很快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歌德学院(中国)开启了“德国 电子乐”项目,两年中为北京带来了约20位德国艺人不同风格的声音。

2011海洋迷笛音乐节 ——将电子音乐进行到底

迷笛音乐节是国内最早出现电子舞台的音乐节,这种前瞻性被延续到 了今天。作为迷笛的强力品牌之一,本届“2011迷笛海洋音乐节”的 电子舞台更是有所突破。三十余位艺人来自于京沪最优秀的电音团队, 这些虎踞龙盘的地下英雄们将在山东日照碰撞出中国电子音乐的最高 水准。Techno,House,Durm&Bass,Funky,Electro,Dubstep…风格的丰 富性,阵容的多样化,使我们看见了本土势力的突飞猛进。尤其是中 国面孔在这届音乐节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老辣的中生代DJ和原创型的 新生代制作人已经为电子音乐在中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音乐。1951年西德科隆广播电台最初进行电子音乐试 验,而影响最大的是西德的斯托克豪森,他于1954年制作了《习作Ⅰ、Ⅱ》并灌 成唱片。以后电子音乐开始流行。电子音乐的制作,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 它用正弦波造成无泛音的所谓纯音。或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器发出的 杂音,也用人声和具体音乐相结合,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 质、变量,再经其它电子仪器和录音技术加以剪接处理,使之再生、复合,组成 作品。在50年代前期,电子音乐是经过计算后才制作的。50年代末产生的电子音 乐合成器,可以直接控制音调、节奏、力度和音色,制作者选择应用电钮就能产 生各种奇妙的音乐。
2012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
2012.5.26 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
音乐是连接世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在旋律中找到共鸣, 在节奏中找到共性。这种语言没有格式,也没有章法,只 是通过音乐元素对情感的表达来完成沟通的需要。而在这 种世界通行的语言之中,电子音乐又是当下最先进的科技 与艺术相融合的产物,顺理成章的便成为了最具时代感的 沟通方式。身处中国的我们一直都翘首期待一个属于自己 的电子音乐盛会,而INTRO北京电子音乐节破天荒的填 补了这一空白,这是北京电子音乐思潮第一次在真正意义 上与世界同步。从2009开始,一年一度的INTRO已经 成为国内最重要规模最庞大的电音盛事,三届活动累计参 加观众人数超过50000人,参演艺术家达到过200位, 在古都北京呈现着最先锋、最现代的电颤文化景观。

法国Space乐队1978年的专辑《Just Blue/PFT 》中的歌曲《Just Blue》。
大陆最早从事电子琴、电子合成器学习研 究运用的工作者之一浦琦璋,作品《渔舟 唱晚》。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Disco在城市中 流行起来, DJ技巧和电子音乐也悄悄溜进了这片国土。这个时候, 电子音乐尚未在人民中扎根,而一些公司,如新加坡的VMP和Solosa, 已经开始了他们的DJ生意,聚集会DJ技巧的中国年轻人,把他们发到 全国各地的迪厅当驻场DJ。 那时候,驻场DJ可以有很好的收入。但到今天,DJ的单场演出费或 驻场工资,基本没有跟随成倍翻番的物价水平而增长。千禧年前在北 京,一些艺人决定放弃驻场生活,开辟一条自己的路。随后,独立DJ 变得越来越多,独立Party组织也在北京活跃起来。比如杨兵、翁嗡、 Will(英国)的“打气工厂”,在2000年组织了那次著名的长城Rave Party。再如Banana、JJ、滚石这样的商业夜店之外,88号、丝绒等 这些相对纯正的俱乐部场地也一个接一个地,带着不同于Disco或 Trance的声音出现了。 当谈到北京对电子音乐的接受度时,不得不提及张有待。他从90年 代中期开始,就在北京音乐台自己主持的电台节目“新音乐杂志”中 播放电子音乐,并直到今天依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Beat Generation中坚持,也身体力行地帮助过很多学生和年轻人,让他们 有机会免票现场体验电子音乐,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了中坚力 量。
亚洲电子音乐第一人 ——罗百吉


源自文库
亚洲电子音乐第一人
罗百吉来自台湾,素有“音乐小孩”之称,他曾是台湾电子舞曲的先 锋和代表,最值得一提的是,罗百吉是东南亚最好的舞曲原创DJ,带 领着舞曲的新风潮。曾有人这样评价罗百吉:东南亚两三万人的派对 场,只要有罗百吉,就一定能让所有人激扬到天亮。
80年代的电子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