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断面浅埋隧道群控制爆破施工与震动监测技术研究

特大断面浅埋隧道群控制爆破施工与震动监测技术研究
特大断面浅埋隧道群控制爆破施工与震动监测技术研究

Han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2019, 8(10), 1464-1472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717334.html,/journal/hjce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717334.html,/10.12677/hjce.2019.810171

Research on Controlled Blasting

Construction and Vibr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Super Large Section

Shallow Tunnel Group

Zimao Wang1, Hongjing Guo2, Xiaojun Li1

1The 2n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Tunnel Group, Yanjiao Hebei

2Luoyang Luxing Highway Engineering Test Co. Ltd., Luoyang Henan

Received: Nov. 19th, 2019; accepted: Dec. 16th, 2019; published: Dec. 23rd, 2019

Abstract

Based on the blasting excavation of Tencent Qixing Data Center Tunnel Group in Gui’an New Dis-trict, Guizhou Province, the paper studies the vibra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un-nel engineering excavation blasting earthquak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allow buried tunnels of this project using the C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mpact of blasting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2) The technical measures such as selecting a reasonable trenching form,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 cycle footage and step lengt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mpact of blasting vibration on tunnel stability; 3) The tendency of the main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surface monitoring points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is not ob-vious, indicating that the blasting vib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leeve arch structure; 4)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data in the tunnel, it is known that the con-vergence displace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rock is small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arch top is large. The shallow buried tunnel should focus on meeting the vertical force requirements.

Keywords

Shallow Burial, CD Method Construction, Controlled Blasting,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特大断面浅埋隧道群控制爆破施工与震动监测技术研究

王子茂1,郭红静2,李晓军1

1中铁隧道局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河北燕郊

王子茂 等

2

洛阳市路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19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16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3日

摘 要

文章以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隧道群为研究对象,对隧道工程开挖施工爆破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爆破振动波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 本项目浅埋隧道群采用CD 法施工可有效控制爆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 选择合理的掏槽形式、确定合适的循环进尺和台阶长度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爆破震动效应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3) 地表监测点主振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并不明显,说明爆破振动对钢筋混凝土套拱结构影响显著;4) 通过隧道内监测数据可知,岩石的两侧收敛位移较小,拱顶沉降位移较大,浅埋隧道应着重满足竖直方向受力要求。

关键词

浅埋,CD 法施工,控制爆破,位移监测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6717334.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型工程建设的技术与经验已经趋于成熟。在我国的特大浅埋隧道隧道开挖方法中,现在主要采用采用钻爆法施工[1]。一般来说,岩质隧道洞口段,围岩比较破碎,且通常伴有浅埋、偏压等特点,围岩自稳能力差,承载能力低。同时,隧道开挖过程中爆破产生爆破冲击波会延岩石向深处传播和反射,在岩石破裂面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和张拉作用,造成岩体内部裂隙的产生,使得围岩整体稳定性降低,降低隧道的安全性[2] [3]。因此,在采用爆破法施工的同时,我们需要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爆破队周围岩体的振动效应,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爆破产证的振动波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4] [5] [6]。这些研究通过爆破振动试验,获得振动波的传播规律,并建立相关分析系统,以减少爆破振动带来的地震危险。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深埋隧道或者中深孔爆破效应,对浅埋隧道爆破开挖振动效应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爆破过程中浅埋隧道和拱形隧道地震动传播规律及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并不多。工程实践表明,浅埋隧道在开挖爆破过程中,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不仅使周围岩石产生破坏,并且对地面有重大影响。同时,浅部爆破振动波的传播规律与深部不同,因此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其机制[7] [8] [9] [10]。

本文以贵州省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隧道群为例,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有效的爆破控制技术,结合对隧道开挖段爆破振动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到浅埋隧道群爆破开挖的表面振动特征及变化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 工程概况

贵州省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隧道群分为五个主要隧道和其他隧道联合组成,均为复合式衬砌

Open Access

王子茂等

结构。该隧道群在施工区域的山体中并排布置B1~B5隧道,纵向布置A1、A2隧道。A1~B6隧道拱顶埋深0~63 m,隧道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由地质工程报告得知,隧址区围岩主要白云岩,风化程度严重,岩体节理发育,呈碎裂状结构,岩体质量分级结果显示围岩等级为V级。

Figure 1. Plan of the tunnel group

图1. 隧道群平面布置图

3. 隧道爆破施工方案

综合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隧道群施工环境及围岩地质条件,全隧采用CD法施工。左、右两侧导坑平行施工,掌子面错开长度不得小于50 m,每侧导坑分四步台阶开挖,上台阶5 m,中上台阶3 m,中下台阶3 m。待上台阶进尺5 m后,开始同步施工中上台阶,待中上台阶进尺3 m后,同步施工中下台阶,待中下台阶进尺3 m后,同步进行上、中上、中下、下台阶施工,每循环进尺0.5 m,具体施工顺序见图2所示。

Figure 2. Section blasting sequence

图2. 断面爆破顺序

开挖必须采用控制爆破,施工中应按照设计并严格控制断面爆破药用量,同时钻孔必须采取空间错位,不得对相邻隧道采取同时爆破施工作业,相邻隧道掌子面应错开50 m以上。对于距离竖井位置的超短距离段,应采用微差控制爆破或机械钻孔方法,并应根据振动试验确定每段的爆炸时间。通过理论计算炸药装药量与炮孔间排距,得到隧道断面的炮孔布置图,如图3所示,具体施工参数见表1所示。

王子茂等Figure 3. Schematic layout of the gun hole (Unit: cm)

图3. 炮孔布置示意(单位:cm)

Table 1. Table of blasting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partial)

表1.爆破法施工参数表(部分)

断面炮眼名称数量炮眼深

度(m)

间距

(cm)

单眼药

量(kg)

总装药

量(kg)

起爆顺

装药

结构

合计

炸药

单耗

毫秒雷

管单耗

2步1层眼9 0.7 90 0.2 1.8 1 连续

17.3 1.09 2.14 2层眼11 0.7 80 0.3 3.3 3 连续

3层眼11 0.7 80 0.3 3.3 5 连续

4层眼12 0.7 80 0.3 3.6 7 连续

周边眼17 0.5 40 0.1 1.7 9 间隔

底板眼12 0.5 80 0.3 3.6 11 间隔

6步1层眼8 0.7 90 0.2 1.6 1 连续

13.6 1.01 1.76 2层眼9 0.7 80 0.3 2.7 3 连续

3层眼9 0.7 80 0.3 2.7 5 连续

4层眼9 0.7 80 0.3 2.7 7 连续

周边眼9 0.5 40 0.1 0.9 9 间隔

底板眼10 0.5 80 0.3 3 11 间隔

4. 浅埋隧道爆破控制技术

钻爆法施工产生振动载荷对围岩,衬砌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冲击影响较大,必须在施工中给予控制。结合贵州省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隧道工程建设,提出浅埋隧道爆破控制技术措施:

1) 精细爆破设计。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有爆破器材,现场地质条件,合理设计炮孔间距和炮孔深度,并合理布置炮孔排列方式,精细设计提高爆破破岩效率。

王子茂等

2) 爆破参数优化。对施工全过程的爆破振动进行监测,基于监测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爆破参数,

保证隧道掘进爆破效果的良好爆破方案。

3) 控制掘进进尺,隧道掘进循环进尺主要受钻孔设备能力、工程进度和岩石特性等的影响,需要进

行综合考虑确定,选择合理的循环进尺。

5. 隧道爆破震动监测与分析

5.1. 地表测点布置

为了监测掘进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取掌子面地表距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民房,山顶移动基站作为振动监测点进行振动监测,各测点布置如图4所示。

Figure 4. Arrangement of each measuring point

图4. 各测点布置图

5.2. 监测结果

在现场监测期间,每个测量点基本上是固定的,随着工作面到测量点距离的变化,可以监测和分析爆破地震波传播规律。图5,图6显示了不同监视点震速峰值特征和测点震速峰值特征的变化规律,具体的振速数据见表2。

Figure 5. Peak velocity curve of each test

图5. 各测次震速峰值特征曲线

王子茂等

Figure 6. Peak velocity curve of each measurement point

图6. 各测次测点震速峰值特征曲线

Table 2. Typical monitoring data table of surface vibration speed

表2.地表振速典型监测数据表

测点与掌子面水平距离(m) 峰值振速(cm/s) 主振频率(Hz) 最大值时刻s

A 319.14 0.732 10.2 0.665

B 332.06 0.498 6.3 0.504

C 353.35 0.984 15.9 0.403

D 380.72 0.431 58.6 0.412

E 419.21 0.777 18.8 0.161

5.3. 监测结果分析

通过爆破振动监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爆破振动传播规律:

1) 沿隧道纵向,A点、B点、C点振动速度分别为0.732 cm/s、0.498 cm/s、0.984 cm/s,其主要受隧道埋深、掌子面位置等影响。监测表明,振动速度自开挖面向未开挖区域呈现递减趋势,体现了浅埋隧道的特征。

2) 由于沿隧道横截面反射的应力波的作用,爆炸振动对钢筋混凝土拱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拱结构的端部。测量点的最小振动速度中间最小,两侧最大。其中测点C的振速V C = 0.984 cm /s,明显高于测点D的振速V D = 0.431 cm/s。

3) 爆破振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进洞时应严格控制单响药量,减少循环进尺。待开挖到一段距离后,可根据围岩情况,适当增加循环进尺。

4) 采用CD法开挖,降低了装药量。监测发现,各段波峰基本按照设计的微差间隔时间分隔开,动峰值没有明显的重叠,爆炸冲击效应大大降低。

6. 隧道监测方案

6.1. 隧道地表监测

以B2隧道为具体研究对象,其中沿隧道轴线布置13个地表沉降测点,测点布置如图7所示。

王子茂等

Figure 7. The layout of monitoring points on the surface

图7. 洞口监控量测点布置图

在隧道开挖前未对地表产生影响时,将监测点布置于地表处,测得地表的位移测量初始值,隧道施工完成后,产生的地面沉降如图8所示。图8显示最大沉降值位于拱顶上方地表,沉降值为22.1 mm,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小于30 mm)。

Figure 8. Measured surface subsidence curve

图8. 实测地表沉降曲线图

6.2. 隧道位移监测

隧道掘进后,围岩位移是围岩和支护效果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监控隧道围岩岩壁的收敛和拱顶沉降,可以掌控围岩位移信息,并及时指导施工。针对本文中的隧道开挖断面监测点布置如图9所示,监测点的沉降规律如图10、图11所示。根据隧道围岩的测量结果可知,隧道周围的岩石和支护结构变形较小,在5 m以内的围岩的水平收敛最大值只有5.6 mm。隧道拱顶沉降通常小于15 mm,最大值为17.6 mm,小于控制指标(35 mm),并且围岩和初期支护结构处于安全状态。隧道的变形明显受到开挖过程的影响,拱顶下沉稳定值约为15 mm左右。

王子茂等

Figure 9. Layout of tunnel monitoring points

图9. 隧道监测点布置图

Figure 10. Convergence of two tunnels over time

图10. 隧道两帮随时间的收敛规律

Figure 11. Settlement law of tunnel vault over time

图11. 隧道拱顶随时间的沉降规律

王子茂等

7. 结论

1) 本项目浅埋隧道群采用CD法施工可有效控制爆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选择合理的掏槽形式、确定合适的循环进尺和台阶长度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爆破震动效应对

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3) 地表监测点主振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并不明显,说明爆破振动对钢筋混凝土套拱结

构影响显著。

4) 通过隧道内监测数据可知,岩石的两侧收敛位移较小,拱顶沉降位移较大,浅埋隧道应着重满足

竖直方向受力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继春, 曹孝君, 郑爽英, 等. 浅埋隧道掘进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22): 4158-4163.

[2]陈庆, 王宏图, 胡国忠, 等. 隧道开挖施工的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技术[J]. 岩土力学, 2005, 26(6): 964-967.

[3]孙西濛, 高文学, 李志星, 等. 浅埋偏压隧道开挖爆破振动与控制技术[J]. 施工技术, 2011, 40(3): 51-53.

[4]申玉生, 高波, 王志杰, 等. 复线隧道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 5(5):

980-984.

[5]李利平, 李术才, 张庆松, 等. 浅埋大跨隧道施工爆破监测与减震技术[J]. 岩土力学, 2008, 29(8): 2292-2296.

[6]王成, 高超. 市区暗挖轻轨车站爆破振动监测与控制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S2): 1688-1691.

[7]王红生. 小净距隧道群控制爆破技术[J]. 现代隧道技术, 2011, 48(5): 139-142.

[8]郑升宝, 蒋树屏, 王晓雯, 文栋良. 公路隧道减震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J]. 现代隧道技术, 2011, 48(4): 59-64.

[9]方俊波, 崔天麟. 浅埋地铁区间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J]. 世界隧道(现代隧道技术), 2000(5): 28-31.

[10]魏晓林. 爆破震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危害影响[J]. 爆破, 1998, 15(1): 48-54.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问题探讨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问题探讨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得到了不断地推进和深入,伴随着这种发展现状,城市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建设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尤其是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的建设发展势头尤为迅猛,近些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建设了公路、铁路、地铁和轻轨等道路工程,这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腾飞,在这些工程中都伴随着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而其隧道或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又伴有开挖阶段,在开挖时必须运用到爆破技术,为了使隧道工程施工在爆破上具有安全性,需要了解和掌握隧道的爆破控制技术。文章就隧道控制爆破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隧道;控制;爆破技术 1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前提下,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纷纷涌现,特别是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势头尤为地迅猛,这些道路和公路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腾飞,使得我国的交通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众所周知,公路、铁路、地铁和轻轨等道路和公路工程的建设都伴随着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的施工,而其地下或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会伴有着开挖阶段和过程,在开挖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到爆破技术,由于城市中的隧道在特点上普遍具有地表建筑物密集、埋深较浅的特点,这给其爆破施工带来了施工安全隐患,为了使隧道工程在施工上具有安全可靠性,了解和掌握隧道的控制爆破技术是必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一技术,

才能更好地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进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并充分发挥隧道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更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向上地发展,并促进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早日实现。因此,作为隧道工程的爆破施工人员,一定要了解和掌握隧道工程施工的隧道控制爆破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进而保障自身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并充分发挥隧道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向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隧道控制爆破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 影响和制约隧道工程实施爆破的主要因素 对于隧道工程实施爆破来说,其爆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利于隧道工程正常和顺利地实施爆破。影响隧道爆破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质条件因素影响 地质条件因素对隧道工程实施正常的爆破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隧道工程的施工地质条件比较差,其地质环境是由大量的白云质的灰岩和角砾状的白云质的灰岩组成,上面还覆盖了一层岩层,节理发育,连续性较差,这种地质条件在进行地质勘探和钻孔工作,以控制其深度时,其内部会伴有地下水活动,这就不利于隧道工程顺利地实施爆破。 2.2 地面建筑的密集情况以及危房的覆盖率因素影响 这一因素对隧道工程正常地实施爆破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地面的

隧道开挖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影响

隧道开挖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影响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穿越闹市区的浅埋隧道工程将会越来越多,由于工程条件的限制,这些隧道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采用爆破法进行开挖,但爆破产生的震动效应有可能危及到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隧道等地下工程的顺利建设,有必要对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震动效应及其对结构的陂坏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爆破地震波产生、类型及其传播规律,并探讨研究爆破震动效应对于建筑结构两种震动破坏机制,即直接效应和动态响应效应。然后以重庆新红岩隧道爆破开挖为工程背景,根据监测数据研究浅埋隧道爆破时地表震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应用matlab信号处理功能,对爆破地震波的主频、能量分布等进行分析,并分析了爆破地震波的反应谱的特征。 最后以普通结构动力学理论为依据,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框架结构工程实例在爆破震动作用下的的动力反应进行计算分析,与抗震设防烈度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反应进行比较,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估。通过以上,本文得到的结论:1)爆破地震波所含的频率成分较多,频带较宽。然而不同的爆破方法时,爆破震动信号的频谱成分有大差别。采用非电雷管主频的分布范围基本在40~75HZ 之间。 采用不同延期时间的电子雷管爆破时主频值的分布都较非电雷管爆破时的频率大。在近距离范围内,爆破地震波的高频震动成分含量较高,而在远距离区域内,高频振动成分含量减少,地震波的低频成分含量相对增加。2)主振频率较好反映了能量的分布。爆破能量分布很不均匀,在其频域中除了以主振频域外,还存在多个子频带,各频带的能量大小不相同,这样造成爆破中存在多个与频率对应的峰值,由此可见采用单主频的爆破安全判断标准存在偏颇。 非电雷管的震动能量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在低频范围,而电子雷管分布在高频带的能量要比非电雷管高频带的能量大。3)爆破地震波震动反应谱的峰值区间对应的周期约在0.01~0.05s(对应的频率为20~100HZ)范围内,随后谱峰值迅速衰减。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内(高频部分)峰点较多而且跳动明显,随着周期变长,峰点变小且趋向平滑衰减。4)通过对结构进行ANSYS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在爆破震动作用下该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与天然地震作用下相似,虽然爆破震动的加速度值大,但结构的位移、内力等动力反应值比抗震设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与应用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与应用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隧道爆破在围岩中产生的破坏和扰动,以及爆破地震动效应的分析指出,通常用控制爆破时隧道围岩或构造物的振动峰值,能实现控制爆破破坏的目的,详细列举了隧道微振动爆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爆破参数的选定、布孔图形及装药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隧道工程控制爆破微振动爆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的高速铁路、公路、水工建设及城市地铁轻轨项目中,都有很多地下工程和隧道施工。在这些工程中,有些隧道在开挖时,必须采用减轻爆破强度、减小爆破扰动的爆破技术,方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这时,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情况: 1、软弱围岩为避免塌方和能安全进行大断面开挖,常使用大型施工机械或微振动的隧道控制爆破。 2、城市隧道地面地下环境复杂,人口密集,房屋林立,地下管线密布,经常使用微振动控制爆破施工。 3、临近既有线施工或两相邻隧道同时施工,采用爆破施工时宜采用微振动控制爆破。 隧道爆破施工时,不对隧道围岩及隧道周围环境,特别是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或过大扰动,是我们在爆破施工中追求的一个目标。 1、隧道爆破产生的破坏和扰动 隧道施工爆破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显而易见的影响;当隧道埋深较浅时,常常对地面的建筑物造成扰动和破坏,开挖爆破对隧道围岩破坏和扰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近爆破一定距离内,爆破能力对介质的作用为非弹性,围岩在这个区域内,在冲击波和高温高压的爆炸气体共同作用下,出现破碎圈; (2)稍远处伴随着冲击波在介质中产生的应力波和地震波,对围岩产生扰动和破坏。

但是,目前对岩石的爆破机理,特别是隧道爆破过程本身对围岩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还很不充分,隧道工程爆破的设计和实践目前仍以工程类比法或经验为主完成,在一些隧道施工工地的现场观测资料表明,施工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是十分明显的。 2. 工程爆破的地震效应 在岩土中爆炸时,炸药爆破能量的2%到6%将转变为地震波。隧道工程的爆源,同时也是地震源。它会产生在围岩一定范围内传播的,由随时间而变化的应力构成的力系引起的爆破地震动效应。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及其对传播介质和围岩,以及建筑结构的影响。 如前所述,在距爆源一定距离内,爆炸能量对介质的作用为非弹性作用,该范围内出现岩体因爆破作用形成的破碎带,在某一定距离以远,这种非弹性作用终止,而开始出现弹性效应。这种弹性扰动在岩体介质中以地震波的形式由爆炸区向外传播。这种爆破地震动实际上是震源发出的行进的波动扰动,这种行进的波动扰动会引起围岩介质质点的振动。质点的振动强度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造成隧道围岩,衬砌,及某些情况下地表建筑物的开裂,破坏,甚至坍塌。观测资料表明,二次爆破造成的扰动破坏更大。重复爆破作用的扰动,会导致岩石或结构物中已有的裂隙累积性扩展。 3. 控制爆破振动的隧道爆破技术 减轻,控制爆破振动的爆破技术,常常也称为微振动爆破技术。 如前所述,在控制爆破振动的爆破技术中,人们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已经充分认识到必须采用综合技术措施,才能得到较理想的效果。其中大多数工程都会首先考虑的,如:合理的开挖分部,掏槽技术,使用低爆速炸药,毫秒雷管微差爆破,改善装药结构,及最重要的一点控制爆破规模,每循环的进尺等。 这里,仍需强调说明的是,隧道微振动爆破时通常不对一次爆破的总药量进行控制,而是对同时起爆的同段药量加以控制。这一点对于软弱围岩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对坚硬完整的岩层,则常是掏槽炮眼的爆破产生一次爆破中强度最大的振动。尽管它不是同时起爆最大一段药量。这时经常是周边眼为最大一响药量。振动速度的全程监测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控制爆破方案设计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6-0156-02 谈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控制爆破方案设计 收稿日期:2012-12-15 作者简介:赵君(1980-),男,工程师 赵君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22) 摘要:就京沪高铁金牛山隧道下穿既有公路的综合施工技术作为研究内容,结合金牛山隧道的特点,采用经验公式对爆破方案进行设计,以此确定单段最大装药量,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数值计算,爆破 中图分类号:U455.6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网中“四纵”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线路总长度达1300余千米,设计时速350km/h,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现已建成并于2011年6月正式开通运营。本文研究之金牛山隧道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六郎坟村与高新区小官庄村之间,隧道进口里程为DK465+335,出口里程为DK467+240,隧道全长1905m,隧道内为单面坡,坡度3?和12?的上坡,隧道所处地形起伏较大,其中隧道最大埋深为35.37m,隧道在里程为DK466+230 DK466+330区段下穿京福高速公路C匝道,此区段内埋深仅为9.8m,属于超浅埋隧道,在DK466+560 DK466+660段下穿京福高速公路正线,其中高速公路宽度为36m,隧道与公路匝道和正线的交角分别为14.57?和36.7?,属于斜交。隧道的工程地质情况为风化花岗片麻岩,局部夹杂角闪岩和部分石英,其中围岩已经风化,尤其接近地表埋深较浅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并有地下裂隙水发育,属Ⅳ级围岩。 2控制爆破方案设计 当隧道采用钻爆法进行开挖时,由于炸药的爆破产生的震动,对既有隧道的结构和洞周围岩影响非常大,并且使得既有隧道比静力状态下更容易遭到破坏。京沪高铁金牛山隧道为超浅埋隧道,围岩风化比较严重,加之地表有既有高速公路通过,在进行爆破开挖时,这种破坏将会更加严重。所以如何将爆破对隧道支护结构、围岩以及上部的既有公路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 1)现行爆破震动影响控制标准。工程中常以引起结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衡量爆破震动的强度,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临界值或者说标准来衡量这些物理量对既有结构的影响,并由此来判断爆破震动强度。在实际爆破工程中以上几个因素一旦超过临界值,就认为相应岩体已经被破坏,而这一临界值被称为爆破震动的破坏标准。对爆破震动的影响进行了文件性总结并给出了极限值(见表1)。 表1爆破的影响和特定的Ⅴ极限值的文件性总结表 种类V/cm·s-1类型岩石注释 地下爆破试验(美国)46引发值砂岩在直径2m 10m的毛洞中进行高强爆炸使用,实验中有些岩石落下Koi隧道(日本)33.8引发值花岗岩混凝土衬砌中出现小裂缝瑞典30临界值杂岩未衬砌隧道中有石块落下 瑞典7限值短时间连续爆破时,采用该值 北美空防联合司令部5.6引发值旁边隧道爆破时,地下洞室无损坏瑞士3限值使用或未使用混凝土衬砌的地下室和隧道需强制实行该限值Dinorwic(英国)4.5限值强制实行该限值主要在于防止破坏预应力混凝土和安装的仪器 我国学者吴德伦等人参考欧洲国家的做法,建议的爆破震动标准见表2。 表2爆破震动控制建议标准 建筑物分类频率范围/Hz质点震动速度/cm·s-1 现浇混凝土结构<103.5 钢结构10 403.5 4.0 坚固堡坝40 1004.0 5.0良好设计的砖混结构<102.5 一般条石砌筑堡坝10 402.5 3.0 挡土墙40 1003.0 3.5灰岩砂浆或条石建筑<101.5 砖木混合结构10 401.5 2.0 木结构40 1002.0 2.5 陈旧危险建筑<100.8 精密防震设备建筑10 400.8 1.0 历史建筑40 1001.0 1.2水工隧道、下水管道10 5012有支护的地下洞室或构筑物50 20013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科研部门以及不同的学者对爆破震速的认识和想法是不同的,因此提出爆破震动速度的限值差别很大,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爆破方式、隧道结构形式存在差异,所以可操作性很差,针对不同的隧道施工项目应从工程实际情况角度出发,提出相适应的爆破方案。 根据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中的规定,各类建筑物的爆破震动安全允许标准如表3所示。设计中只考虑爆破对已衬砌隧道的结构安全。根据规定,隧道安全允许震速标准值为10cm/s 20cm/s,设计中取安全控制值为10.0cm/s。 a.选取建筑物安全震速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质量、新旧程度、自振频率、地基条件等因素。 b.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保护古建筑物与古迹的安全允许震速,应经专家论证选取,并报相应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c.选取隧道、巷道安全允许震速时,应综合考虑构筑物的重要性、围岩情况、断面大小、埋深大小、爆源方向、地震震动频率等因素。 d.非挡水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允许震速,可按表3给出 · 651 ·第39卷第6期 2013年2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9No.6 Feb.2013

隧道爆破课程设计报告书

一、工程概况: 1、隧道总长3211m 2、隧道形状及断面要求:断面为半圆拱形,墙高15m,宽8m 3、隧道特点及环境条件:隧道围岩坚固性系数f=11~13,隧道旁55m有一座水工隧道,水工隧道的安全振动速度不能超过7~15 cm∕s;同时,隧道为浅埋隧道,最小埋深为22m,隧道上方沿隧道走向有另外一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隧道——王家岭隧道,该隧道能够承受的最大振动速度为3 cm∕s 4、地质条件:岩性以泥岩夹砂岩为主;区内构造节理不发育,地表水较发育,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 5、工期要求:隧道掘进工期定为12个月 6、设计内容及要求 完成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环境条件,进行最大装药量的安全验算 2)要求周边孔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完成详细地隧道和炮孔装药参数表 3)完成隧道断面布孔图,掏槽孔形状及布孔图 4)完成所有炮孔装药结构图 5)完成炮孔起爆顺序及起爆网路图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a、断面开挖面积(2m) b、单位面积炮孔数(个) c、设计炮孔利用率(%) d、预计的循环进尺(m) e、每循环爆破岩石量(m``3) f、比钻孔量(m/ m``3) g、炸药单耗(kg∕m``3)

二、掘进爆破方案及爆破安全要求 1、隧道断面结构设计: 2、掘进方式: 采用分台阶掘进法,上断面掘进高度为8m ,面积为57.132m ,下断面开挖面积882m ,为了减小爆破振动强度,上断面布置楔形掏槽孔,上次掘进爆破成形,单循环进尺控制在1.5~2.7m 之间。下断面布置采用水平炮孔爆破开挖,单次爆破进尺为5m 。周边孔采光面爆破。上断面始终超前下断面10m 以上。 三、爆破参数设计: 1、凿岩机具及爆炸物品: 采用凿岩台车配备9台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孔径40mm 。 2、确定最大段装药量: 根据公式:Q m =R 3(V/K)3/α 确定最大一段允许用药量。 查表得:取K=100 α=1.5 隧道断面为半圆拱形,墙高15m , 宽8m 。断面面积145.132m

隧道爆破设计方案

隧道爆破设计方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根据洛栾高速公路洛嵩段No.9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根据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招标文件》、《初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资料》。 (3)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公路工程的施工规范、标准等: (4)通过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和资料及本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已完工的类似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1)本方案遵守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及业主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和设计文件、施工图的各项要求进行编制。 (2)从我项目部现有的技术设备水平和能力出发,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案,规范化施工,程序化作业。 二、工程简介 玉皇庙公路隧道采用上下行分离设置的隧道,为小净距隧道+独立双洞隧道,小净距段设计线最小间距为15.2m。右线隧道长809m (K59+970~ K60+779),其中Ⅳ级围岩段长121m,Ⅲ级围岩段长688m,沿线路方向设计纵坡为-2.5%/350m、-3.0%/459m;左线隧道长815m (F2K59+968~F2K60+783),其中Ⅳ级围岩段长112m,Ⅲ级围岩段长

703m,设计纵坡为-2.7%/347.42m、-3.0%/467.58m。 三、围岩级别 隧道所在山体顶部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两侧沟边及半坡有基岩裸露,岩体完整性好,局部破碎,以坚硬岩为主,山体围岩级别为Ⅲ级,局部破碎带为Ⅳ级。沿线路方向表层为褐红色粉质粘土,无基岩出露。进口:0-3.5m为红褐色夹灰褐色安山岩,强风化;3.5-20m为红褐色夹灰褐色安山岩,中风化;出口:0-1.0m耕植土,黄褐色,夹风化岩屑,1-4.5m为红褐色夹灰褐色安山岩,强风化,4.5-20m为红褐色夹灰褐色安山岩,中风化。隧道围岩分级见下表: 围岩级别分类表 四、施工组织机构 为保证玉皇庙隧道爆破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项目部成立“隧道爆破施工领导小组”,技术、施工、材料、机械、质检全面配合,统一协调,坚决保证爆破的顺利进行,领导小组对内指挥生产,对外负责履行合同。小组成员及分工如下:组长:魏跃东负责隧道的整体计划、协调; 副组长:唐定提供技术方案,负责全面技术问题; 副组长:虞文中负责现场施工组织安排及机械调配;

隧道爆破震动测试报告

隧道爆破震动测试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XX省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4合同段XXX隧道爆破振动 测 试 报 告 XX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XX省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C4合同段XXX隧道爆破振动 编制: 审核: XX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线路概况 XX高速公路连接XX与XX、沟通内地与藏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XX至叶城(新疆喀什)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连接甘孜藏区进而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 XX高速公路起于XX市雨城区草坝镇,东接乐雅高速公路,西经天全县、泸定县,止于XX城东,路线全长约135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全线桥梁、隧道众多,桥隧比高达82%,是目前全省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其中,桥梁129座36.176公里,隧道44座73.182公里。届时,从成都前往XX将由目前的6个小时缩短为3小时以内。 隧道概况 XXX隧道本标段左线长2245m,右线长2329m。隧道平面为双洞分离式隧道,左右洞间距15~40米。进出口左右线均位于曲线上,纵断面设计为单向坡,左线坡率为ZK7+500~ZK8+310段%,ZK8+310~ZK9+745段%,右线坡率为 K7+500~K8+310段%,K9+310~K9+830段%(XX至XX方向上坡为正)。在K9+200右侧设置支洞,长324m,纵坡%,开挖宽度6.1m,开挖高度7.32m,每100m设置会车道,长20m。与主洞K9+040相交。 隧道路面按双向四车道设置,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隧道建筑限界主洞净宽10.25m,隧道净高5.0m;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抗渗等级不小于 S8;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2、监测目的 为预防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影响爆区周围建筑设施安全,依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的有关规定,受中国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委

隧道爆破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一、 工程概况: 1、隧道总长3211m 2、隧道形状及断面要求:断面为半圆拱形,墙高15m ,宽8m 3、隧道特点及环境条件:隧道围岩坚固性系数f=11~13,隧道旁55m 有一座水工隧道,水工隧道的安全振动速度不能超过7~15 cm ∕s ;同时,隧道为浅埋隧道,最小埋深为22m ,隧道上方沿隧道走向有另外一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隧道——王家岭隧道,该隧道能够承受的最大振动速度为3 cm ∕s 4、地质条件:岩性以泥岩夹砂岩为主;区内构造节理不发育,地表水较发育,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 5、工期要求:隧道掘进工期定为12个月 6、设计内容及要求 完成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环境条件,进行最大装药量的安全验算 2)要求周边孔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完成详细地隧道和炮孔装药参数表 3)完成隧道断面布孔图,掏槽孔形状及布孔图 4)完成所有炮孔装药结构图 5)完成炮孔起爆顺序及起爆网路图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a 、断面开挖面积(2m ) b 、单位面积炮孔数(个) c 、设计炮孔利用率(%) d 、预计的循环进尺(m ) e 、每循环爆破岩石量(m ``3) f 、比钻孔量(m/ m ``3) g 、炸药单耗(kg ∕m ``3) 二、掘进爆破方案及爆破安全要求 1、隧道断面结构设计: 隧道断面为半圆拱形,墙高15m , 宽8m 。断面面积145.132m

2、掘进方式: 采用分台阶掘进法,上断面掘进高度为8m,面积为57.132 m,下断面开挖面积882 m,为了减小爆破振动强度,上断面布置楔形掏槽孔,上次掘进爆破成形,单循环进尺控制在1.5~2.7m之间。下断面布置采用水平炮孔爆破开挖,单次爆破进尺为5m。周边孔采光面爆破。上断面始终超前下断面10m以上。 三、爆破参数设计: 1、凿岩机具及爆炸物品: 采用凿岩台车配备9台7655型气腿式凿岩机,孔径40mm。 2、确定最大段装药量: 根据公式:Q m =R3(V/K)3/α确定最大一段允许用药量。 查表得:取K=100 α=1.5 则,Q m1=2013.1 kg Q m2 =9.5 kg 取小值,则最大段允许用药量为9.5kg。 3、爆破参数设计: 上断面掏槽孔和崩落孔爆破参数: ①炮孔深度。炮孔深度按下式计算 L=(0.5~0.9)B 式中B——隧道宽度,m 则, L=4.0~7.2m 但是,为了降低爆破振动,取崩落孔深度为1.8m,掏槽孔超深20cm。当工作面与王家岭隧道相距22m以上时,崩落孔的深度可加大至4.0m。 ②炸药单耗。隧道掘进爆破的炸药单耗主要与岩性和开挖断面积有关,可由公式计算

控制爆破

爆破控制思考题 1.何为控制爆破(叙述定义)。 根据工程要求和爆破环境、规模、对象等具体条件,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严格地控制爆炸能的释放和介质的破碎过程,并使爆破公害控制在规定的限度之内,这种对爆破效果和爆破危害进行双重控制的爆破技术称为控制爆破。 2.控制爆破的控制内容包括哪些? ①控制炸药爆炸能量的释放过程②控制爆破体的破碎程度③控制爆破破坏作用的范围④控制爆破体的抛移、塌倒方向和堆积范围⑤控制爆破的危害作用 3.爆破公害主要有哪几种? ①爆破地震②爆破空气冲击波③爆破噪声④爆破飞石⑤有害气体 4.控制爆破中,介质的破坏过程主要服从哪种爆破机理? 爆炸气体的膨胀作用,利用缓冲原理降低爆轰波峰值压力对爆破介质的冲击破坏作用,使炸药爆炸能量得到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 5.何为等能原理? 根据爆破对象的实体状况、环境条件及工程要求,优选爆破参数,正确计算每个炮孔内的装药量,使每个炮孔内炸药爆炸释放出的能量与该孔周围介质达到预期爆破效果所需的能量相等,使介质只产生一定宽度的裂缝或原地松动破碎,而无多余的能量引起地震、空气冲击波和飞石等爆破公害。这一原理称为等能原理。 6.控制爆破中单孔装药量主要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 体积原则:在相同爆破条件下,爆破碎碎岩石的体积与装药量成正比 能量守恒原则;炸药爆炸释放的有效能量≥破坏介质克服阻力消耗的能量 7.能量控制计算公式中,装药系数主要与何种因素有关? ①面积系数q1与最小抵抗线的乘积接近一个常数,成反比 ②体积系数q2:爆破介质的性质:σ↑,q↑,最小抵抗线W(关键): w↑, q ↓,临空面的数量及大小(关键):临空面多、大,q↓ 8.体积准则装药量计算公式中,单位用药量系数主要与何种因素有关? ①爆破介质的性质:σ↑,q↑②最小抵抗线W(关键): w↑, q ↓③临空面的数量及大小(关键):临空面多、大,q↓ 9.控制爆破中的微分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将爆炸某一目标所需的总装药量进行分散化与微量化处理,故称为微分原理,中心思想:“多打眼,少装药”,把微量的炸药合理地装在分散的炮孔中,通过分批微差多段起爆,达到爆破质量的要求、显著地降低爆破危害的目的。 10.控制爆破中孔网参数(a孔距、b排距)的布置要考虑哪些因素? ① a、b 取值过大,装药量相对集中,对爆破震动影响较大,不利于安全,破碎块度也大。 ②a、b 取值过小钻孔及爆破成本提高,或沿孔间贯穿出现大块,或先响炮孔将后响炮孔内的炸药压死造成拒爆。 11.控制爆破中炮眼深度主要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①:原则是装药中心位于被爆破结构体的中心或形心。 ②:使得药包在各个方向的抵抗线保持均匀一致,抵抗包括结构的抵抗和几何材料的抵抗。 12.控制爆破中,在何种条件下要使用分层装药?分层装药结构中,相邻药包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 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254-96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广州东站~林和西站】暗挖区间分为左右两线隧道,折合单线长度1676. 99延米,隧道埋深9.2~27m,局部埋深5.0m。隧道穿越处围岩以红层全风化至红层微风化粉砂岩为主,拱部多处于土、石交界地层,施工中围岩变化频繁。 该段地形平坦,地表为林和西路,交通繁忙。线路两侧基本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起始端35m位于东站站厅层下方,终点左线45m紧邻中信大厦,东侧中间地段均为公共绿地;西侧建筑较多,主要建筑有广州东站建筑群、景星酒店、中水广场、电力设计院、中信广场等。 2 减震开挖方案 2.1 钻爆技术要点

本区间隧道洞身穿越处主要为中、微风化岩层,需要爆破开挖。但钻爆开挖必须考虑以下技术要点: 2.1.1 钻爆开挖时,要防止爆破震动引起上方软弱地层的坍塌,危及施工安全和地面安全。 2.1.2 由于本主体暗挖隧道左、右线间距较小,隧道之间岩墙体厚度最小间距为7.0m,因此,先行开挖的隧道易受后开挖隧道爆破震动的影响,甚至破坏。 2.1.3 隧道埋深浅,距离建筑物过近,钻爆施工易对地面建筑物及地下建、构筑物产生震动影响,甚至破坏。 为避免震动对地面建筑物的危害,采用减震、光面爆破。爆破作业遵循浅孔密布的原则:少装药,短进尺,多循环、分台阶开挖。左右线隧道同时施工时,严格控制光爆层的厚度、炮眼间距和装药量,尽可能的减少对地表建筑和周边地层的扰动。并先行一条隧道,后行隧道爆破开挖时,尽可能的减少对先行隧道已成结构的扰动。故爆破方案如下: 2.2 减震开挖方案

爆破震动公式

爆破震动安全技术爆破震动安全允许震速

爆破振动强度计算 (1)V=K ·(Q 1/3/R)α 式中Q :一次起爆最大药量;kg V —控制的震动速度,cm/s K-爆破介质为普坚石,但保护的民房与爆破地岩石之间的有些软岩与土层相隔, R-装药中心至保护目标的距离 m 在不同距离上的的地面质点震动速度计算如表: 爆破震动速度表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 3 11.Q V K R α??? ??= 式 中:K R ——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为米(M); Q —— 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单位为千克(kg); V —— 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为厘米每秒(cm/s); K 、α —— 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

的系数和衰减指数, 为确保爆区周围人员和建筑物等的安全,必须将爆破震动效应控制在允许围之。目前通常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来控制或减弱爆破地震效应 1)限制一次齐发爆破的最大用药量 确定合理的爆破规模及正确的爆破设计与施工,充分利用爆炸能的有用功,也就是根据爆破的目的要求和周围环境情况,按允许最震效应原则应用公式计算确定一次允许起爆的最大药量。如: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最大安全允许震速为3.0cm/s,可计算出最大起爆药量为17kg。(K取250,a取1.8,R为30m)。 2)采用微差爆破技术 根据微差爆破原理,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可以使爆破地震波的能量在时空上分散,使主震相的相位错开,从而有效地降低爆破地震强度,一般可降低30%~50%。 3)预裂爆破或减震沟减震 在爆破区域与被保护物体之间,预先钻凿一排或二排密集减震孔、或采用预裂爆破形成一定宽度的预裂缝和预开挖减震沟槽等,均可收到明显的减震效果,一般可减弱地震强度30%~50%。为了提高减震效果,预裂孔、缝和沟应有一定的超深(20~30cm)或宽度(不小于1.0cm),而且切忌

浅谈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

浅谈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 近年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较多,属于营运线施工,因此,控制爆破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爆破技术日趋成熟,极大的加快了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本文介绍了控制爆破的计算及控制技术,确定了在距离G107道路较近的岩石爆破开挖的控制方法。 标签:控制爆破;近距离;爆破安全 1、控制爆破的概念 控制爆破是指通过一定的控制技术措施,合理地确定炮孔位置、距离,严格爆炸能量和爆破规模(亦即一次起爆的最大装药量),使爆破的声响、振动、破坏区域以及破碎物的散落范围、倾倒方向,控制在规定的限度以内。 现就岳阳市临湘至湖滨公路(即G107道路扩建)A2标石山爆破为实例,浅谈一下控制爆破技术的应用。 2、工程概况 岳阳市临湘至湖滨公路A2标总长为33.06km,是沿G107道路扩建而成,道路加宽14m至48m,建成后为一级公路,宽度为26m~60m。土石方开挖总量98万m3。 临湖公路A2标挖方地段岩质为页岩,强风化~微风化,石质坚硬,开挖过程中采用机械开挖和控制爆破相结合。其中难度较大的一段山体位于K9+700~K9+990段,该段路堑位于G107道路的南侧,京广铁路的东侧,最大高度为62.5m,爆破区距离G107道路最近距离只有4m,距离京广铁路最近距离只有20m,爆破作业难度非常大。 3、爆破总体方案 3.1爆破施工场地安排 根据现有的地形条件,该路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爆破开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利用大型挖掘机开挖,挖至弱风化岩层时,再利用控制爆破开挖。该爆破工程分两个作业面,两个爆破作业区轮流爆破作业,该山体爆破出渣只有一条通道,位于山体的西侧,所有开挖石方都经山体西侧便道运出,两个爆破作业区轮流出渣。因考虑到爆破作业区距离G107道路和京广铁路太近,为减小对既有道路行车的影响,保证行车安全,我单位决定采用控制爆破,大型挖掘机配合开挖,同时在G107道路上方设置钢防护棚。 3.2爆破方案

隧道爆破震动测试报告

C4合同段XXX隧道爆破振动 测 试 报 告 XX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C4合同段XXX隧道爆破振动 编制: 审核: XX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 线路概况 (1) 1.2 隧道概况 (1) 2、监测目的 (1) 3、仪器简介 (1) 4、测点布置 (2) 5、测试结果 (3) 6、结论及建议 (6) 6.1 爆破振动结论 (6) 6.2 建议 (7)

1、工程概况 1.1 线路概况 XX高速公路连接XX与XX、沟通内地与藏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XX至叶城(新疆喀什)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连接甘孜藏区进而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 XX高速公路起于XX市雨城区草坝镇,东接乐雅高速公路,西经天全县、泸定县,止于XX城东,路线全长约135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全线桥梁、隧道众多,桥隧比高达82%,是目前全省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其中,桥梁129座36.176公里,隧道44座73.182公里。届时,从成都前往XX将由目前的6个小时缩短为3小时以内。 1.2 隧道概况 XXX隧道本标段左线长2245m,右线长2329m。隧道平面为双洞分离式隧道,左右洞间距15~40米。进出口左右线均位于曲线上,纵断面设计为单向坡,左线坡率为ZK7+500~ZK8+310段1.2%,ZK8+310~ZK9+745段-0.5%,右线坡率为K7+500~K8+310段1.2%,K9+310~K9+830段-0.5%(XX至XX方向上坡为正)。在K9+200右侧设置支洞,长324m,纵坡-4.05%,开挖宽度6.1m,开挖高度7.32m,每100m设置会车道,长20m。与主洞K9+040相交。 隧道路面按双向四车道设置,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隧道建筑限界主洞净宽10.25m,隧道净高5.0m;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抗渗等级不小于S8;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2、监测目的 为预防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影响爆区周围建筑设施安全,依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的有关规定,受中国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对XXX隧道爆破作业进行振动监测,采集爆破振动数据,为爆破作业现场提供科学数据,对有可能发生由爆破振动引起的纠纷提供可靠的依据。 3、仪器简介 TC-4850振动分析仪主要用于对地震波、机械振动或各种冲击进行信号记录

隧道爆破震动测试报告.doc

XX省 XX 至 XX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4 合同段 XXX 隧道爆破振动 测 试 报 告 XX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XX省 XX 至 XX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C4 合同段 XXX 隧道爆破振动 编制: 审核: XX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 线路概况 (1) 1.2 隧道概况 (1) 2、监测目的 (1) 3、仪器简介 (1) 4、测点布置 (2) 5、测试结果 (3) 6、结论及建议 (6) 6.1 爆破振动结论 (6) 6.2 建议 (7)

1、工程概况 1.1 线路概况 XX 高速公路连接XX 与 XX 、沟通内地与藏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XX 至 叶城(新疆喀什)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 区和攀西经济区连接甘孜藏区进而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 XX高速公路起于 XX 市雨城区草坝镇,东接乐雅高速公路,西经天全县、泸 定县,止于 XX 城东,路线全长约 135 公里,设计时速 80 公里 /小时。全线桥梁、隧道众多,桥隧比高达 82%,是目前全省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其中,桥梁 129 座 36.176 公里,隧道 44 座 73.182 公里。届时,从成都前往 XX 将由目前的 6 个 小时缩短为 3 小时以内。 1.2 隧道概况 XXX隧道本标段左线长 2245m,右线长 2329m。隧道平面为双洞分离式隧道,左右洞间距 15~40 米。进出口左右线均位于曲线上,纵断面设计为单向坡,左线坡率为 ZK7+500~ ZK8+310 段 1.2%,ZK8+310 ~ZK9+745 段 -0.5%,右线坡 率为 K7+500~K8+310 段 1.2%, K9+310~K9+830 段-0.5%( XX 至 XX 方向上坡为正)。在 K9+200 右侧设置支洞,长 324m,纵坡 -4.05%,开挖宽度 6.1m,开挖高度 7.32m,每 100m 设置会车道,长 20m。与主洞 K9+040 相交。 隧道路面按双向四车道设置,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隧道建筑限界主洞 净宽 10.25m,隧道净高 5.0m;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抗渗等级不小于S8; 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 -Ⅰ级。 2、监测目的 为预防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影响爆区周围建筑设施安全,依照《爆破安全规 程》( GB6722-2014)的有关规定,受中国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对 XXX隧道爆破作业进行振动监测,采集爆破振动数据,为爆破作业现场提供科 学数据,对有可能发生由爆破振动引起的纠纷提供可靠的依据。 3、仪器简介 TC-4850振动分析仪主要用于对地震波、机械振动或各种冲击进行信号记录 与数据分析、结果输出、显示打印存盘而设计的便携式仪器。它直接与压力、速

岩石爆破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岩石爆破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要:结合笔者对爆破技术的研究,对近几年来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岩石爆破技术的理论及控制爆破技术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随着岩石爆破技术的不断发展,爆破工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工程爆破作业有害效应更加的专注。岩石爆破技术的发展对爆破施工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岩石爆破技术;爆破理论;现状;发展 在破岩的过程中采用最为普遍也是效果最好的手段就是爆破。岩石爆破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取决机械设备、测量工具等硬件设备的发展,而且还需要依托爆破理论学、岩石力学等方面的理论成果。随着岩石爆破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爆破力学的不断深入,以及测量设备的不断改进、计算机技术在爆破中的普及应用,推动了我国爆破技术向着机械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其只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岩石爆破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逐渐的完善,爆破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二是在对岩石等相关材质的分析上广泛的采用了全新的扫描技术和分析处理技术,根据分析出的岩石的性质来选择与之相符的爆破方案;三是爆破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爆破的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四是在爆破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了环境保护,采用各种控制爆破技术,尽可能的降低岩石爆破对环境及生态造成的影响。五是在岩石爆破过程中开始普遍的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爆破,或者进行计算机模拟爆破,特别是将计算机与GPS 定位系统结合之后发展了数字钻爆系统。这些方面的特点都对我国岩石爆破技术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1 岩石爆破理论 所谓的岩石爆破就是利用炸药在爆炸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来破碎岩石的方法。岩石爆破理论可以系统的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概述:一是岩体中的爆破应力波,岩土在炸药爆炸的过程中,岩体会收到冲击和扰动,而在岩体中传播的波,在波的影响下岩体的内在状态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将在固定中传播的扰动波称之为应力波;二是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爆破机理的研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课题,由于岩石爆破是也在一个高压、高温、高速的三高环境下发生的,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是无法进行测试的,而岩石的状态又是不定的,目前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状态方程来对岩石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描述,因此,对岩石爆破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定性的阶段,现在实际采用的都是多年积累的经验,并没有科学的根据。虽然这个两种不通的机理,但是在实际的爆破过程中这两者都发挥着作用,只是在不通岩石材质下两者发挥的作用程度不一样。 岩石得以破坏是因为在爆破的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超过了岩石本身多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岩石的破坏与爆炸时产生的能量大小和岩石的力学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要想对岩石进行破坏,在假定装药的型号、形式及自由面相同的条件下,药包装药的多少只要是由岩石的力学特性决定的。在岩石爆破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岩石的力学特性与爆破破碎的关系一直都是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岩石的力学特性决定了这次岩石爆破的难易程度,它主要表现在岩石的抗压、抗拉、抗剪等方面。炸药的单耗与岩石的这些特性是成正比关系的,对于大多

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振动影响的研究

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振动影响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04T09:24:56.9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4期作者:欧阳劲 [导读] 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经验公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经验公式所得规律有较好的一致性。 湖南省勘测设计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结合大连某地隧道爆破施工工程,采用迈达斯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及经验公式,研究钻爆法施工产生的振动对既有铁路隧道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经验公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经验公式所得规律有较好的一致性,且经验公式更保守,证明了采用经验公式研究隧道工程爆破振动影响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引言 随着我国地铁隧道建设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建隧道靠近既有建物、小净距平行隧道、上下交叉隧道等形式的地下近接工程[1]。在采用钻爆法施工的近接隧道工程中,要求在新建隧道临近既有隧道施工时,除了要保证新建隧道的工程质量和进度外,还必须减少或消除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确保施工区周围人员和既有隧道的安全。目前,对靠近既有建筑物和小净距隧道等近接工程的爆破振动问题已有研究[2-6],但对爆破引起震动的经验公式与数值模拟之间误差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结合大连某地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对比方法对爆破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进行研究。 工程概况 该两条隧道直径均为7.6m,两条并行。衬砌C20混凝土厚度55 cm。 引水隧洞与铁路隧道净距小于2D,隧道间距10m。隧道在地下27m处。另一隧洞的爆破施工对铁路主干线上处于运营中隧道的动力影响及对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隧道设计参数和工程地质资料,建立数值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岩层单元、衬砌单元。通常网格尺寸应小于输入波动卓越频率下波长的1/10~1/8。模型中地层具有最低的剪切波速Cs=186m/s, 输入地震动的最大频率为5Hz。因此,单元最大尺寸应该为3.78~4.60 m。模型中单元最大尺寸为2 m,故满足数值模拟的单元尺寸要求。模型宽100米,高为130米,采用平面应变假设。 岩层材料性质采用弹塑性本构关系,屈服条件满足 Mohr-Coulomb 屈服准则,相关参数按照地质勘察报告取值如表1所示。 2.6吨TNT情况下,模拟结果显示隧道右壁即检测点2、6的响应最大,达到17.6cm/s, 符合安全要求,小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应力集中于隧道顶部,约为6.82MPa,低于衬砌的破坏强度。 综上所述,爆破产生的应力波集中在爆炸点的位置,随着时间推移向四周传导,对比数值模拟与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发现经验公式更偏于保守,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用经验公式代替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爆破药量的限制以保证工程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