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及我国当前财政政策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及我国当前财政政策选择

[摘要]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现象的探讨,对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关系进行论述,进而探讨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以及需要完成的转变,总结在经济结构转型期财政支出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政支出公共财政

近几年,CPI增长率几乎达到10%以上的水平,如此剧烈的物价波动,必然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而又不至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胀的根本原因,因此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唯一方法,但货币供应过多只是诱发通胀的原因之一,解决通胀问题不能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尤其在转型期的中国,引起通胀的原因错综复杂,仅仅依靠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有效的解决通胀问题,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速通胀。当前形势下要注重财政政策的使用,在新形势下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策略,应该从偏重于“抑制通胀”转变为“抑制通胀与防止衰退”并重,重新探索政策调控的最优组合点,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预见性。

一、文献综述

(一)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这一概念在不同的文献中有着不同定义,狭义的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的、公开的上涨。这一定义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物价上涨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上涨;第二,物价的上涨是持续的;第三,这种物价的上涨是公开的。广义的通货膨胀除了包括狭义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隐蔽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本文中采取的是广义的说法。

通过对通货膨胀中的“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通常还伴随着经济过热(或偏热)的思路对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一、通货膨胀会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降低储蓄的数量与效率。

第二、由于物价上涨与变动不定,使企业难以对市场做出准确判断,同时持续的通货膨胀也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和生产经营的成本。这些都会降低微观主体的效率。而且,由于通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使各种债券发行受阻;政府通常会控制名义利率,更增加对贷款的额外需求,迫使金融机构紧缩信贷供给,降低金融系统的效率。并且通胀会使货币符号的价值储存功能丧失,人们的货币幻觉消失就会纷纷从银行提款抢购商品,导致金融秩序混乱甚至会导致经济崩溃。这些都会对增长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三、通货膨胀扭曲分配结构,等同于进行一次国民收入再分配。

结论: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且制定政策应慎重。

(二)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胀中的局限性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货币现象,治理通货膨胀理应由货币政策发挥主要作用。并且货币政策在治理环节应被主要使用,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与执行也较受青睐。不过近年来,伴随着货币政策执行中的一些弊病的出现,很多学者对它的局限性做了相应论述。有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胀的过程中的弊病,主要有:

1.加息的局限

加息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并且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工具。但从当前来看,首先,加息要考虑中美之间的利差。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不断加息,美联储却在不断减息,使得中美之间的利差不断加大。中美之间的利差倒挂会诱发国际投机资本进一步流入,从而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其次,加息要考虑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加息会抑制国内的投资需求,并且提高资金成本,并因此减少进口。从而进一步拉大中国的贸易顺差,最终也会与加息的目的背道而驰;第三,加息要考虑对储蓄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过高的储蓄开始减少,多年低迷的消费需求逐渐启动。如果在这个时候加息,尽管可以将部分资金吸引回银行,但是却与扩大内需与发展资本市场的长期目标相悖。

2.存款准备金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公开市场业务同样可以达到缓解通胀的

目的,但是从当前来看,二者的政策空间日益缩小。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0%的历史高位,中小银行流动性明显吃紧。若进一步上调准备金率,必然会危及到这些银行的生存。同时,央行票据回购的不断积累,一方面使得央行面临票据到期以及利息支出不断上升的

压力,另一方面损害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机能,不利于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

3.人民币升值的局限。

人民币升值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有效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减少国际贸易争端,从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使人民币迅速升值到市场均衡水平。因为,人民币的过快升值同样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促使资产价格上涨,由此产生的财富效应会形成强大的购买力,反而会加剧通胀;另一方面,过快升值会对外部需求产生巨大影响,在目前内需并没有充分启动的前提下,极有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因此,人民币升值只能是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由此也决定了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应要到两三年后才会显现,这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综上,治理通货膨胀,仅仅依赖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财政政策,尤其是支出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预见性。

二、公共财政理论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面临问题

(一)公共财政理论概述

1、公共财政是对政府财政的客观要求,与私人财务财政对应的概念,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公共财政行为目的的社会公共性,是公共财政与私人财务的区别所在。公共财政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公共利益和这种利益的载体和公共需要的存在,这是公共财政存在的一个必要条件。公共财政作为一种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其实施主体是一定时期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在国家和政府存在的条件下,主体的责任自然应该由国家和政府来承担。因此,国家财政必然是公共财政。国家财政的社会公共性首先是由国家和政府的社会职责和功能决定的。国家及代表国家的政府是社会管理者,当然也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体现公共利益并使之得到实现,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最为重要的职责,因此,国家财政必须是公共财政。不体现和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的政府财政是不正常的和有缺陷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公共财政是对政府财政的一种客观要求。

2、公共财政的意义在于对政府财政职能作了合理定位之所以要强调政府财政的公共财政性质,是因为公共财政对政府财政作了合理定位,它明确了政府财政的职责范围和主要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