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痛经诊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痛经诊疗方案

一、概述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也称为:“经行腹痛”。本病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所谓原发性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月经初潮就有痛经症状,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常见于未婚或未生育的青年妇女。继发性痛经,我属于后天性,开始无痛经现象,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这种情况多见于已婚的中年妇女,在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等疾病时常可出现痛经。本协定方主要用于功能痛经。中医病名:痛经;西医病名:痛经。

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痉挛性疼痛常在阴道流血发生前数小时出现,在行经第一天疼痛达高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小时至2-3天。疼痛程度也多变异,可表现为轻微痉挛性疼痛,严重时甚至患者不能耐受。疼痛一般位于下腹部,也可放射至背部及大腿上部。有的患者可同时出现头晕、低血压、面色苍白及出冷汗等。妇科检查无特殊异常发现。

【中医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剧烈胀痛,经血紫暗夹血块,经血量少排出不畅,胸胁或乳房发胀,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

2.寒凝胞中型:

(1)阳虚内寒: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痠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

(2)寒湿凝滞:症见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疼。苔白腻,脉沉紧。

3.湿热下注型:

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4.气血虚弱型:

症见经后一二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5、肝肾虚损型:

症见经行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痠胀,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或有潮热,或耳鸣,脉细弱,苔薄白或薄黄。

三、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原则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2.中医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型

治疗: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自拟调经定痛汤:当归、川芎、赤芍、元胡、蒲黄、五灵脂、枳壳、乌药、必甲。

(2)寒凝胞中型

①阳虚内寒

治疗:温经暖宫止痛方药:温经汤: 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生姜、麦冬、

半夏、牡丹皮、阿胶、甘草、桂枝,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②寒湿凝滞

治疗: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加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型

治疗: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经汤: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加红藤、败酱草、苡仁。

(4)气血虚弱型

治疗:益气补血止痛

方药:圣愈汤加减

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熟地黄、生地黄、黄芪

(5)肝肾虚损型

治疗:益肾养肝止痛;方药:调肝汤: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阿胶、山药、甘草。

四、疗效评价

治愈:治疗一疗程后疼痛消失,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三个月经周期。

无效:疼痛未改善或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