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三步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首先,“三步走”战略不再把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工业化上,而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方面并重。其次,“三步走”战略还增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即“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邓小平不再把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上,还明确提出与之相匹配的全社会精神文明要求和国家政治制度上的要求。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表述更加准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同时并举,在此基础上,最终建成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并且,从国内看,邓小平排除其他因素对现代化建设的干扰和破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从国际上看,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国策下进行,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将会在更宽广的国际舞台上进行,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互通有无。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这也极大扩展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为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三步走”战略符合现代增长理论关于现代化建设长期性、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急剧变动的过程,其中不仅包含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蕴涵着科学革命的巨大力量,也要经历一个社会各个层次制度的变动与改革。甚至包括人们的心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将遵循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般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深知实现现代化的困难与艰巨
因此,“三步走”战略,立足于国情和现实,认识到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但这一长期现代化建设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停留在笼统的口号上,而是有着非常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因此,在“三步走”战略指导下的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使得每一步都能走得稳固有力,并且一步一个台阶,渐次由低级层次不断向高级阶段推进。
(三)“三步走”战略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即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共同富裕的问题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家更多重视的是工农业生产中单位产出和总值的增长,忽视了
人民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在“三步走”战略中,不仅提出了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要求,而且明确提出来“温饱水平”、“小康水平”、“中等水平”等直接描述改善人民生活的概念。这就避免了以往经济发展的缺陷,以生产发展水平和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目标,更好地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为了实现发展生产力不仅要着眼于增强国力以富国,而且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富民的目的,这是“三步走”战略和以往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很大的不同。
“三步走”战略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由过去重视国力的增长转向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共同富裕,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宽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广度和基础,激发了人民群众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从而达到一个在人民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国力不断得到增强,国力增强又反过来促进人民富裕程度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
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做了很大调整。中国的发展战略由过去追赶发达国家、增强国家国防力量方面转向全面建设包含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达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步走”战略明确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步骤,扩展了全民建设现代化的基础,提升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加深了和国际社会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1世纪开启之时,“三步走”战略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树立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里程碑,不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也给后来者以有益的借鉴。
如何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于1992年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长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经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讨的精确总结。这无异于一盏指路明灯,给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中国人民指出了一
条明路。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腔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的目的。这翼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涵一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首要地位,强调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内在统一。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认为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在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首先,它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其次,它为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第二:它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展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动态发展性,为确立通过长期奋斗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提供了精神支柱
第三: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相符合。
总之,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们在摸索中探寻发展的方法,错误和失败是必然的,遭遇挑战也是必然的。我们要坚信,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即使在贫富差距愈来愈大,腐败丑闻层出不穷,世界经济衰败的今天,我们也应当坚守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我认为只要能做到公平原则,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就可以避免差距的拉大。起点公平给每一个公民平等的教育、工作等机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钱”与“权”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也可以肃清政府。而过程结果的公平在于“分配”二字。人人得到与其劳动相应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价值肯定,那么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当今世界正面对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中国在这危机中岿然不动,这不正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路线和方向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的正确性么?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我们的信念,拥护党的领导,肯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并努力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伟大目标而奋斗。从这个层面来说,大学生更应当准确而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深化自己的思想,从而担起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体验,关注实事,从自己的经历中深切体会社会主义思想,为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充实自己,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为指导,努力提高自己构筑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公有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主义本质是从最根本、最实质的层次来概括社会主义的属性,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而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作出充分和全面的回答,还必须从构成社会主义的各个层面上如社会主义特征即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以及体制等方面加以展开和论述。从理论研究上看,已基本形成共识的是社会主义可以抽象和划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本质是最深层次,其次是社会主义特征即基本制度,然后是社会主义体制。三者相互统一,互为表里,由此构成人们对社会主义较为全面的认识。正因为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理论概括,所以它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