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灭菌: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及其介质中的微生物。

3.噬菌体:侵梁细菌的病毒。

4.水平染感:出生后不同的个体由于病毒的传播引起的感染。

5.干热灭菌:利用火焰或热空气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6.细菌的核质:是由一条细长的环状双链DNA 反复盘绕卷曲而成的块状物。

7.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其厚度超过0.2μm 且具有明显边界。

8.鞭毛:从细胞膜长出的游离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

9.菌毛:某些细菌表面有比鞭毛纤细、短而直的丝状物。

10.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核质发生脱水浓缩、凝聚,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的小体。

11.专性需氧菌: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

12.专性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

13.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在有氧时生长较好。

14.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15.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与代谢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毒性蛋白质。16.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17.显性感染:机体经感染而出现明显病变和临床症状。

18.隐性感染:虽经感染但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临床症状。

19.局部感染: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局部病变。

20.全身感染:感染发生后,病原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

21.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配合便能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22.有性繁殖:经过两性细胞配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23.浅部真菌病:皮肤癣菌或皮肤丝状菌侵染机体皮肤、毛发、指甲等浅部角化组织,在这些部位大量繁殖,通过机械刺激和代谢产物的作用引起这些部位发生局部病变。24.深部真菌病:有些病原性真菌侵染人体深部组织、内脏、引起全身性感染,造成机体慢性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和坏死等疾病。

25.真菌毒素: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26.病毒: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活的专性细胞内才生长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7.细胞培养法:采用离体的活组织,经机械处理法或蛋白酶消化法,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经洗涤、计数,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后,分装在适当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使细胞下沉并贴着培养瓶壁生长。

28.包涵体:某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细胞内会出现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圆形斑块。

29.病毒的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或同种异株病毒在短时间内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可以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30.干扰素:感染了病毒的宿主细胞产生了一种免受其他病毒感染的物质。

31.垂直感染:病毒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经产道感染胎儿的方式。

32.潜伏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潜伏在组织内,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机体不表现症状。

33.慢性感染:被感染的机体呈慢性进行性过程,病毒长期存在于机体组织细胞内,并随时增殖,疾病长久不愈。

34.慢发生病毒感染: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一旦发生,多为亚急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导致死亡。

35.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进行增殖,而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细菌

的基因组中。

36.螺旋体:是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菌体细长、柔软、呈螺旋状,运动活泼,但无鞭毛。

37.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呈多种形态,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8.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过滤器,进行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9.类立克次体:是一类介于细菌笔病毒之间、由节肢动物传播、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40.无菌: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41.无菌操作:在特定条件下防止微生物进入打操作对象的操作方法。

42.灭菌: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及其介质中的微生物。

43.杀菌剂:杀灭微生物的药剂。

44.消毒: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芽孢和部分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45.防腐:抑制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物品腐败的方法。

46.消毒剂:用于消毒过程杀灭病原菌和部分微生物繁殖体的化学药物。

47.防腐剂:用于防腐,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物质。

48.清洁剂:控制微生物,使其数量低于公共卫生部门要求的安全水平以下的化学药剂。常用于环境、设备、工具等的处理。

49.湿热灭菌:一种用煮沸或饱和热蒸气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50.高压蒸气灭菌:在高压锅内,利用高于100℃的水蒸气温度杀灭微生物的方法。51.煮沸法:被灭菌物品置于100℃的沸水中煮5-10 分钟,可以杀灭营养体,杀死芽

孢需2 小时。

52.巴氏消毒:液体灭菌,63℃条件下处理30 分钟或在72℃条件下维持15 分钟,只

杀死病原菌。

53.间歇灭菌:在100℃,30 分钟进行第一次灭菌,然后置于37℃下培养,次晶再进

行灭菌,如此重复三次而达到灭菌效果的方法,适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

54.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的伸缩性小,而细胞膜的伸缩性大,由于细胞内水分不断渗出,细胞浆的体积随之减小,细胞膜随之收缩,结果细胞浆和细胞膜就与细胞壁分离开,缩成球形小团,细胞膜、细胞壁间充满高渗溶液。

55.遗传性: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其形态、结构、代谢、毒力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都相对稳定,并可由亲代传给子代。

56.变异性: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子代较之亲代在性状上发生某些变异。

57.基因:生物体内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是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DNA

片段。

58.质粒:微生物细胞游离存在于细胞质或能整合入染色体的DNA 分子。

59.突变:由于遗传物质中核苷酸序列发生了稳定而可遗传的改变,导致微生物的某些性状发生遗传性的变异。

60.基因突变:指DNA 上某一点的遗传物质的改变,也称点突变,为DNA 分子微小

的损伤。

61.染色体畸变:指DNA 上大范围的损伤,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62.基因转移:指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

63.基因重组:来自不同亲代细胞的DNA 分子通过重新组合,成为带有双亲遗传信息

的新DNA 分子的过程。

64.基因工程:是应用DNA 重组技术,按照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改变生物遗传性,创造新物种的过程。

65.自然选育:在自然条件下或生产过程中,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66.诱变育种:人工地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促使微生物发生突变,再通过筛选,获得有益于生产的正向变异菌株。

67.杂交育种:两个不同基因型的菌株通过吻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