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规 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为保证河网、 水利规划实施和城市河道防洪墙的安全以及防 洪抢险运输要求,沿河道新建建筑物应按规定 退让河道规划蓝线。
城市绿化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 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除了上述要求以外,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交通 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 要求,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3.1.2 相关规范的要求
设计规范对总平面设计也会有大的影响,
它们是场地设计前提条件的另一部分,主要表 现在对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问题的要求。在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于场地内建筑物 的布局、建筑物与相邻场地的边界线的关系, 建筑突出物与红线的关系,基地内的道路设置 道路对外出入口的位置、绿化及管线的布置、 场地竖向设计等方面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 场地内的消防车道、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等消防 问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对规范中的规定和要 求在设计中应予以遵守和满足。
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
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
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
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3.2.1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
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地貌 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2)对用地范围、建筑范围的控制
规划对用地范围的控制多是由建筑红线与 道路红线共同来完成的。另外,限定河流等用 地的蓝线以及限定城市公共绿化用地的绿线, 也可限定用地的边界。红线所限定的用地范围 也就是用地的权属范围,除了某些特殊项目, 比如公益建筑物或构筑物,经规划主管部门批 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之外,其他项目不允许 超越红线布置。
(3)气象与小气候
气象条件的依据是各地观测统计资料及实际气候 状态。影响总平面设计的气象要素主要有常年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风力、日照、气温房、屋建降筑学水第三章情建筑况总平。面设计[1]
1)气象特点 从建筑节能、生态环保出发,建筑布局应
适应所处地区的气象特点,建筑物采用的布局 形式和平面的基本形态要考虑寒冷地区的保温 或炎热地区通风散热的要求。一般寒冷地区的 建筑物以集中式布局为宜,利于冬季保温。炎 热地区的建筑分散式布局,这种比较疏松伸展 的平面形态,空间灵活通透,以利于散热和通 风组织。下图为南北方地区幼儿园设计方案。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 线,一般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 图中标明。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 位置的控制线,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基 线。一般建筑红线都会从道路红线后退一定距 离,用来安排广场、绿化及地下管道等设施。 当基地与其他场地毗邻时,建筑红线可根据功 能、防火、日照间距等要求,确定是否后退用 地边界线。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 总平面设计
2020/11/19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建筑总平面设计
• 本章知识点: • 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 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群不是孤立存在的,必
然是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它在基地上的位 置、朝向、体型的大小和形状、出入口的布置 及建筑造型等都必然受到总体规划和基地条件 的制约。由于基地条件、基地周围环境的影响, 为使建筑物既满足使用需要,又能与基地环境 协调一致,必须做好建筑总平面设计。
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
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
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
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
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
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
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
出来似的。 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
总平面设计要考虑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当地经济 发展条件相适应,力求发挥建设投资的最大经济效益 并尽量多保留一些绿化用地和发展空间,使场地的生 态环境和建设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4)环境的整体性 任何建筑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
保持着某种联系。总平面设计只有从整体关系 出发,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基地环 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才有可能创造便利、舒 适优美的空间环境。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2)地质与水文
地质、水文条件关系到建筑物位置的选择和地下 工程设施、管线的布置方式及地面排水的组织方式。建 筑总平面设计时需要掌握的基地地质情况包括:地面以 下一定深度的土壤特性;土壤和岩石的种类及组合方式 土层冻结深度;基地所处地区地震情况以及地上、地下 的一些不良地质现象等。基地的水文情况包括河、湖、 海、水库等各种地表水体的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这些 将会影响建筑物基本形态的确定及建筑物基础和地下管 线工程。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 规划中对基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
筑覆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 过对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的限定将基地的使用 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容积率是指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之和与 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密度是指基地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与 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它表明了场地内土地被建 筑占用的比例,即建筑物的密集程度,从而反映了土 地的使用效率。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集中式布局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分散式布局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2)日照因素
(A)朝向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理纬度不同,南北方日照 情况差异显著。寒冷地区冬季应尽量争取日照,炎热 地区则主要考虑避免接受过多太阳辐射。不同朝向的 建筑可获得不同的日照效果,因而有不同的适应性。 南北向的建筑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广泛采用的,这是 因为南向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的原 因。
建筑总平面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 朝向、绿化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 行总体布局,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进行总 平面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 定单体建筑的布置,道路交通系统布置、管线 及绿化系统布置。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平面设计一般应满足一下基本要求: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6 7 9
防火间距 三级 7 8 10
四级 9 10 12
民用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建筑类别 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
13
裙房
9
裙房
9 6
其他民用建筑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9
11
6
7
四级 14 9
因此,建筑总平面设计时,应正确处理建 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建筑与周围环境的 关系、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这也是进行总平面 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3.1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为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同时也为确 保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协调,建筑总平面设计必 须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和地 方有关部门制定的设计标准、规范、规定,这 是设计的前提条件。
(1)使用的合理性:合理的功能关系,良好的日照、 通风和方便的交通联系是总平面设计要满足的基本要 求。
(2)技术的安全性
总平面设计在满足正常情况下的使用要求外还应当 考虑某些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如火灾、地震和空袭 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灾害的 发生、蔓延,减少其危害程度。
(3)建设的经济性
建筑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建筑周围的自然 环境与建筑周围的建设环境两部分。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美国
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
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
故又称考夫曼住宅。 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2)建筑物垂直或斜交于等高线的布置
当基地坡度大于25% 时,房屋平行于等高 线布置对朝向不利时, 常采用垂直或斜交于 等高线的布置方式。 这种布置方式,在坡 度较大时,房屋的通 风、排水问题比平行 于等高线布置较容易 解决,但基础处理和 道路布置比平行于等 高线布置时复杂得多。
绿地率是指基地内绿化用地总面积与基地总用地 面积的百分比。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4)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的控制是为了保证城市整体的综合环境 质量,创造地域特色、文化特质、和谐统一的城市面 貌而确定的,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地段、城市重点区段、 风貌街区和特色街道附近的场地,并根据用地功能特 征、区位条件及环境景观状况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限 制要求。如:对城市广场周围的场地,侧重于空间尺 度和建筑体形、体量的协调控制;对特色商业街两侧 的场地,主要控制烘托商业气氛的广告、标志物及宜 人的空间尺度;对风貌街区内的场地,则重点控制建 筑体量、艺术风格与色彩的和谐统一等。常见的建筑 形态控制内容有:建筑形体、艺术风格、群体组合、 空间尺度、建筑色彩、装饰构件等。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3.2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任何一幢建筑物都必须处于具体的环境中 因此周围的环境状况必然影响着建筑的布局。 在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深入了解周围环境状 况,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达到整体环 境的和谐有序。
美国建筑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是建筑与 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的成功在于建筑与环 境的浑然一体,分不出是先有山林、溪水,后 由别墅;还是先有别墅,后有溪水、山林。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1)建筑物平行于等高线的布置
一般情况下,坡地建筑均采用这 种方式布置。
这样布置通往房屋的道路和 入口容易解决,房屋建造的土方 量和基础造价都较省,当房屋建 造在10%左右的缓坡上时,可以 采用提高勒脚的方法,使房屋的 前后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图a) 或采用筑台的方法,平整房屋所 在基地,(图b)当坡度在25% 以上时,房屋单体的平、剖面设 计应适当调整,以采用沿进深方 向横向错层的布置方式比较合理 (图C)这样的布置节省土方和 基础工程量。结合地形和道路分 布,房屋的入口可以分层设置, 对楼层上下较方便(图d)
(1)对用地性质的控制
城市规划对规划区域中的用地性质有明确 限定,规定了它的适用范围,决定了用地内适 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对于某 一具体建设项目来说,如果总平面设计中需做 场址选择的工作,那么对用地性质的要求就十 分关键,它限定了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的 区域内选择其基地地块。对于先取得了用地, 再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用地性质的要求也是 很重要的,它限定了该地块只能做一定性质的 使用,而不能随意开发建设,比如在居住用地 之中就不能建设工业项目。
3.1.1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于建筑总平面的设计要求一般 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容积 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 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指标的控制;以 及对交通出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对总平面 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起着决定性影响。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1)地形与地貌
地形条件对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影响是很重 要的。一般情况下从经济合理和周围生态环境 保护的角度出发,设计时对自然地形应以适应 和利用为主,应深入分析地形、地貌的现状和 特点,使建筑布置经济合理,并在充分利用地 形的基础上,使场地空间更加丰富、生动,形 成独特的景观。
根据建筑物与地形等高线位置的相互关系 坡地建筑主要有以下两种布置方式:
城市绿化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 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除了上述要求以外,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交通 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 要求,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3.1.2 相关规范的要求
设计规范对总平面设计也会有大的影响,
它们是场地设计前提条件的另一部分,主要表 现在对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问题的要求。在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于场地内建筑物 的布局、建筑物与相邻场地的边界线的关系, 建筑突出物与红线的关系,基地内的道路设置 道路对外出入口的位置、绿化及管线的布置、 场地竖向设计等方面有比较具体的规定;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 场地内的消防车道、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等消防 问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对规范中的规定和要 求在设计中应予以遵守和满足。
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
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
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
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3.2.1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
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地貌 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2)对用地范围、建筑范围的控制
规划对用地范围的控制多是由建筑红线与 道路红线共同来完成的。另外,限定河流等用 地的蓝线以及限定城市公共绿化用地的绿线, 也可限定用地的边界。红线所限定的用地范围 也就是用地的权属范围,除了某些特殊项目, 比如公益建筑物或构筑物,经规划主管部门批 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之外,其他项目不允许 超越红线布置。
(3)气象与小气候
气象条件的依据是各地观测统计资料及实际气候 状态。影响总平面设计的气象要素主要有常年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风力、日照、气温房、屋建降筑学水第三章情建筑况总平。面设计[1]
1)气象特点 从建筑节能、生态环保出发,建筑布局应
适应所处地区的气象特点,建筑物采用的布局 形式和平面的基本形态要考虑寒冷地区的保温 或炎热地区通风散热的要求。一般寒冷地区的 建筑物以集中式布局为宜,利于冬季保温。炎 热地区的建筑分散式布局,这种比较疏松伸展 的平面形态,空间灵活通透,以利于散热和通 风组织。下图为南北方地区幼儿园设计方案。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 线,一般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 图中标明。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 位置的控制线,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基 线。一般建筑红线都会从道路红线后退一定距 离,用来安排广场、绿化及地下管道等设施。 当基地与其他场地毗邻时,建筑红线可根据功 能、防火、日照间距等要求,确定是否后退用 地边界线。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 总平面设计
2020/11/19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建筑总平面设计
• 本章知识点: • 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 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群不是孤立存在的,必
然是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它在基地上的位 置、朝向、体型的大小和形状、出入口的布置 及建筑造型等都必然受到总体规划和基地条件 的制约。由于基地条件、基地周围环境的影响, 为使建筑物既满足使用需要,又能与基地环境 协调一致,必须做好建筑总平面设计。
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
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
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
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
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
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
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
出来似的。 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
总平面设计要考虑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当地经济 发展条件相适应,力求发挥建设投资的最大经济效益 并尽量多保留一些绿化用地和发展空间,使场地的生 态环境和建设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4)环境的整体性 任何建筑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
保持着某种联系。总平面设计只有从整体关系 出发,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基地环 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才有可能创造便利、舒 适优美的空间环境。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2)地质与水文
地质、水文条件关系到建筑物位置的选择和地下 工程设施、管线的布置方式及地面排水的组织方式。建 筑总平面设计时需要掌握的基地地质情况包括:地面以 下一定深度的土壤特性;土壤和岩石的种类及组合方式 土层冻结深度;基地所处地区地震情况以及地上、地下 的一些不良地质现象等。基地的水文情况包括河、湖、 海、水库等各种地表水体的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这些 将会影响建筑物基本形态的确定及建筑物基础和地下管 线工程。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 规划中对基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
筑覆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 过对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的限定将基地的使用 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容积率是指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之和与 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密度是指基地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与 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它表明了场地内土地被建 筑占用的比例,即建筑物的密集程度,从而反映了土 地的使用效率。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集中式布局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分散式布局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2)日照因素
(A)朝向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理纬度不同,南北方日照 情况差异显著。寒冷地区冬季应尽量争取日照,炎热 地区则主要考虑避免接受过多太阳辐射。不同朝向的 建筑可获得不同的日照效果,因而有不同的适应性。 南北向的建筑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广泛采用的,这是 因为南向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的原 因。
建筑总平面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 朝向、绿化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 行总体布局,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进行总 平面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 定单体建筑的布置,道路交通系统布置、管线 及绿化系统布置。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平面设计一般应满足一下基本要求: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6 7 9
防火间距 三级 7 8 10
四级 9 10 12
民用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建筑类别 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
13
裙房
9
裙房
9 6
其他民用建筑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9
11
6
7
四级 14 9
因此,建筑总平面设计时,应正确处理建 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建筑与周围环境的 关系、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这也是进行总平面 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3.1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为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同时也为确 保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协调,建筑总平面设计必 须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和地 方有关部门制定的设计标准、规范、规定,这 是设计的前提条件。
(1)使用的合理性:合理的功能关系,良好的日照、 通风和方便的交通联系是总平面设计要满足的基本要 求。
(2)技术的安全性
总平面设计在满足正常情况下的使用要求外还应当 考虑某些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如火灾、地震和空袭 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灾害的 发生、蔓延,减少其危害程度。
(3)建设的经济性
建筑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建筑周围的自然 环境与建筑周围的建设环境两部分。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美国
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别
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
故又称考夫曼住宅。 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2)建筑物垂直或斜交于等高线的布置
当基地坡度大于25% 时,房屋平行于等高 线布置对朝向不利时, 常采用垂直或斜交于 等高线的布置方式。 这种布置方式,在坡 度较大时,房屋的通 风、排水问题比平行 于等高线布置较容易 解决,但基础处理和 道路布置比平行于等 高线布置时复杂得多。
绿地率是指基地内绿化用地总面积与基地总用地 面积的百分比。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4)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的控制是为了保证城市整体的综合环境 质量,创造地域特色、文化特质、和谐统一的城市面 貌而确定的,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地段、城市重点区段、 风貌街区和特色街道附近的场地,并根据用地功能特 征、区位条件及环境景观状况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限 制要求。如:对城市广场周围的场地,侧重于空间尺 度和建筑体形、体量的协调控制;对特色商业街两侧 的场地,主要控制烘托商业气氛的广告、标志物及宜 人的空间尺度;对风貌街区内的场地,则重点控制建 筑体量、艺术风格与色彩的和谐统一等。常见的建筑 形态控制内容有:建筑形体、艺术风格、群体组合、 空间尺度、建筑色彩、装饰构件等。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3.2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任何一幢建筑物都必须处于具体的环境中 因此周围的环境状况必然影响着建筑的布局。 在建筑总平面设计时,要深入了解周围环境状 况,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达到整体环 境的和谐有序。
美国建筑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是建筑与 环境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的成功在于建筑与环 境的浑然一体,分不出是先有山林、溪水,后 由别墅;还是先有别墅,后有溪水、山林。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1)建筑物平行于等高线的布置
一般情况下,坡地建筑均采用这 种方式布置。
这样布置通往房屋的道路和 入口容易解决,房屋建造的土方 量和基础造价都较省,当房屋建 造在10%左右的缓坡上时,可以 采用提高勒脚的方法,使房屋的 前后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图a) 或采用筑台的方法,平整房屋所 在基地,(图b)当坡度在25% 以上时,房屋单体的平、剖面设 计应适当调整,以采用沿进深方 向横向错层的布置方式比较合理 (图C)这样的布置节省土方和 基础工程量。结合地形和道路分 布,房屋的入口可以分层设置, 对楼层上下较方便(图d)
(1)对用地性质的控制
城市规划对规划区域中的用地性质有明确 限定,规定了它的适用范围,决定了用地内适 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对于某 一具体建设项目来说,如果总平面设计中需做 场址选择的工作,那么对用地性质的要求就十 分关键,它限定了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的 区域内选择其基地地块。对于先取得了用地, 再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用地性质的要求也是 很重要的,它限定了该地块只能做一定性质的 使用,而不能随意开发建设,比如在居住用地 之中就不能建设工业项目。
3.1.1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于建筑总平面的设计要求一般 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容积 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 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指标的控制;以 及对交通出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对总平面 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起着决定性影响。
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总平面设计[1]
(1)地形与地貌
地形条件对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影响是很重 要的。一般情况下从经济合理和周围生态环境 保护的角度出发,设计时对自然地形应以适应 和利用为主,应深入分析地形、地貌的现状和 特点,使建筑布置经济合理,并在充分利用地 形的基础上,使场地空间更加丰富、生动,形 成独特的景观。
根据建筑物与地形等高线位置的相互关系 坡地建筑主要有以下两种布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