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生物七上第八章《身边的溶液》word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溶液》复习

一、背景及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身边的溶液》是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主题十)的内容。这一章包括了“溶液的形成”、“形形色色的溶液”、“安全使用溶液”三大主题板块,“溶液的形成”涉及溶液的组成、溶解等有关知识;“形形色色的溶液”包含酸碱指示剂、酸雨等相关内容;“安全使用溶液”涵盖了酸碱腐蚀等方面知识,其中,“形形色色的溶液”是本章教学重点。在上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第八章的所有内容,本节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梳理结构脉络,提升综合能力。教师通过课堂启发,使学生能在交流、讨论、实验等活动中达到“正确区分溶液的组成,巩固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理解酸雨的相关知识”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与生活中和溶液有关的问题并作出评价,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身边的溶液》,对本章的大部分知识是有记忆的。然而,很多学生对酸雨的概念和对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还比较模糊,对诸如溶质、溶剂等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对“控制变量”方法没有深入理解,无法灵活运用。

七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也愿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小组合作中展开,通过合作方式调动积极性,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课中的知识梳理,初步学会搭建知识框架,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活

动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2、通过对重点知识的强化加深,巩固实验技能,提高对问题的辨析能力和逻辑论述能力。

3、通过综合例题的分析与交流,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能够对问题形成合理的观

点,树立辩证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用酸碱指示剂辨别溶液的酸碱性

2、酸雨

难点:区分溶质和溶剂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有两个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导入以自我展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交流课前自己搭建的知识框架图。接着组织学生鉴别桌上溶液,在例题交流与课堂练习中,使学生正确区分溶液的组成。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在对溶液进行

分类后,引导学生参考《基本要求》“鉴别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开展讨论:如何利用酸碱指示剂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并通过小组实验对桌上的3瓶溶液加以鉴别,从中比较三种指示剂的使用特点。为了使学生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引导学生借助图片交流酸雨的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基础练习了解溶液的安全使用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回顾知识框架,重新梳理知识脉络。以上活动重在帮助学生回顾知识要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关系。之后,以《基本要求》上的综合训练题“蔗糖溶解实验”和酸雨引出的文字材料“新能源汽车”为分析内容,研究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方法、并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回家作业巩固知识要点,为下一课复习做准备。

五、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教师资源:多媒体课件、基本要求

学生资源:学习单、基本要求、石蕊试剂、酚酞试剂、pH试纸、试管、试管架、玻璃棒、表面皿、大烧杯、氢氧化钠溶液、糖水、稀硫酸、泥浆水、碘酒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