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
述
分子流行病学现状
①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②研究手段越来越多 ③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第一节 概
述
血清流行病学(seroepidemiology)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血清中各种成分(包括抗 原、抗体、生化物质等)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以 阐明疾病及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在采取预防措施后应用血清学方法来考核其效果。 基于血清中生物标志,可列入分子流行病学的 范畴。
定义 指宿主暴露后产生功能或结构性改变的生物标志
早期生物效应标志(early biological effect marker, EBEM) 结构和功能改变标志 (altere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marker, ASFM) 病理标志(pathological marker, PM) 临床疾病标志(clinical disease marker, CDM) 健康状态标志(health condition marker, HCM)
第一节 概
述
1986年,核心是运用实验室方法和分析流行病学,
查明环境和宿主病因
1993年,提出流行病学中应用生物标志或生物学
测量的功能定义
1996年,测量作为暴露和效应的生物标志即信息
大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
第一节 概
述
国内
1988年,从基因水平分析病原体特征,解决传染流行病学
(human genome epidemiology, HuGE)
将流行病学与基因组学相结合,研究人群中基因
组信息与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关系。
基于核酸生物标志的分子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
述
三、与传统流行病学关系
传统流行病学
患者
“海平面”
亚临床者
血清流行病学
健康者
分子流行病学
易感生物标志-----------------------------易感标志与水平(SM & SL)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生物标志 暴露测量 效应测量 易感性测量 疾病防治效果评价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生物标志 (一)种类
1、暴露生物标志(exposure biomarker)
定义
与疾病/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标志
传统流行病学无法有效测量
④实验医学病因假设和防治措施的人群检验
第一节 概
述
2、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①理论突破 DNA双螺旋结构、遗传中心法则、RNA逆转录等 ②技术创新
凝胶电泳技术、分子杂交、基因克隆等
第一节 概
述
(二)发展历程
1、概念演变 国外
1972年,提出“流感分子流行病学” 1977年,提出应用精细技术进行生物材料 流行病学研究
第一节 概
述
产生与发展历程 分子流行病学定义 与传统流行病学关系
第一节 概
述
一、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 产生背景
1、疾病防治中新问题
①传染性疾病
病原体变异与疾病预防控制
抗生素与耐药 新发现传染病
第一节 概
述
②慢性非传染病
多病因、多阶段、多基因、长潜隐期
暴露——发病(死亡)关系
③人群易感性
遗传和环境不同导致易感性差异
1992年,从分子至基因水平上研究医学事件分布及
其决定因素和调控手段的学科
第一节 概
述
二、分子流行病学定义
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 志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医学相关生物群 体特征及其与人类疾病/健康的关系,制定
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生 物 标 志 (biological markers 或 biomarkers, 简称 M 或 BM) 是指能代表生物结构 和功能的可识别(即可检测)物质特征。 分子流行病学中应用的生物标志多是分子 生 物 标志 (molecular biomarker) , 如 生物 大 分子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 物质 — 核酸、 蛋白质、脂类、抗体等 医学相关生物群体是指与人类健康和疾病 具有较密切关系的生物群体
图16-3 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的关系
暴露 ---------------------- 暴露(E)与剂量(ED) ↓ 结局 ---------- 健康态(HC) ←···机体···→临床态(CD) (健康疾病连续带)
传统流行病学
分子流行病学
暴露生物标志------------------- 外暴露标志(EEM)与剂量(EED)
疾病的“冰山现象”
第一节 概
述
模式I
暴露因素 ┏━━━━┳━━━━━╋━━━━━┳━━━━┓ 健康态←→ 潜在疾病态←→临界疾病态←→亚临床态←→临床态 ┗━━━━┻━━━━━╋━━━━━┻━━━━┛ 健康态←→ 亚健康态←→ 潜在疾病态 ←→ 临界疾病态←→ 亚临床态←→ 临床态 机体易感性因素
研究方法(群体调查)
解决疾病或健康生物标志的分布是 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办(how) 的一系列课题。
研究对象
人群、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生 物群体等。
研究内容
分布(疾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疾 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措施。 学科特征
生物标志、群体、现场、应用;是传 统流行病学宏观调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等 微观检测的有机结合。
内暴露标志(IEM)与剂量(IED)
生物作用标志(BAM)与剂量(B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健康疾病连续带:健康态←→亚健康态←→潜在疾病态←→临界疾病态←→亚临床态←→临床态 效应生物标志: HCM EBEM ASFM PM SCCM CDM ↑ ↑ ↑ ↑ ↑
模式II 主观感觉 客观指标
健
康
疾
病 健康指标
疾病指标
图16-2 健康-疾病连续带示意图
第一节 概
述
A 传统流行病学
暴露
█████ 疾病 ┗━━━━┳━━━━┛ 易感性
B
分子流行病学
暴露内暴露早期生物学效应结构和功能变异临床疾病 ┗━━━┻━━━┳━━━┻━━━━━━━┛ 易感性
暴露内暴露早期生物学效应续发生物学效应健康状态 ┗━━━┻━━━┳━━━┻━━━━━━━┛ 易感性
①外暴露标志(external exposure marker , EEM ) ②内暴露标志(internal exposure marker , IEM) ③生物作用标志(biologically active marker, BAM)
第二节 研究内容
2、效应生物标志(effect biom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