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考历史热点复习热点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一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4枚套邮票:毛主席在著作(上左)、人民战争胜利(上右)、东渡黄河(下左)、参军光荣(下右)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考历史热点复习 热点例题和参考答案
1.下面是两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邮票
比较两套邮票,对于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邮票设计者更加重视历史的客观性
B .出于“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路线方针调整
D .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世迁移被逐步发现
(2015扬州2月调研)2.(13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是近代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探讨两者异同,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
……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人们急于索回被社会剥夺了的“天赋权利”,于是便表现出某种试图割断与群体联系的脐带,……李大钊……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
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
——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材料三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价值取向上有何不同。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体现材料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
(3分)
图二《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2枚套邮票: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上)、卢沟桥中国(国民党)军队奋起抗日(下)
【考点】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
【解析】(1)本小题结合材料一中的“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归纳出两者的不同。
(2)第一小问两者在价值取向上不同,可结合材料二中的“(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李大钊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
的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两者发生时,东西方各自的社会背景来回答。
(3)本小题回答时,紧紧围绕“新的思想与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中的两者的影响进行归纳。
【答案】(1)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
(2分)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
(2分)
(2)不同:文艺复兴个人主义。
(1分)新文化运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1分)
原因: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发展强调人的作用。
(2分)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亡激发救国救民的忧患意识。
(2分)
(3)体现:文艺复兴宣扬资产阶级人文观。
(1分)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2分)
论证
新文化运动100周年
(2015.5武汉模拟)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
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
正方反方
梁启超:“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
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
”
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林纾:“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
”“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
姚鹏图:“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
”
合。
)
3.(12 分)示例一:观点:赞成正方,主张推广使用白话文。
(3 分)理由:中国社会日常交往人量使用白话,而书面用语以文言为主,形成了文言文与白话文分离的状态;文言文的复杂阻碍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以及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追求思想的解放,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必须要否定文言文,倡导使用白话文。
(9 分)
示例二:观点:赞成反方,反对全盘否定文言文,主张保留文言文。
(3 分)理由: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文言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书面用语,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白话在其初期,无论
是词汇的丰富性还是表达形式的成熟、优美都还无法与文言相比;在中国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言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废弃文言,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断绝。
(9 分)示例三:观点:综合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
(3 分)理由:参考上述两种说法,辩证地表述。
(9 分)
信息提取与说明
(2015.5锦州质量检测2)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表4)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至少2 个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12分)
4、(12分)
信息1,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发达。
(2分)
说明: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
这主要是由于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
(4分) 信息2,朝贡贸易转化为市舶贸易,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
(2分)
说明:汉、唐、宋三朝都有朝贡贸易,如汉有外国使者“进献”,唐朝对朝贡使团的限制,宋朝官营贸易。
宋代市舶司专司货物税,外贸以私营为主,商品种类多有生活用品。
这些说明对外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了。
从原因上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宋朝偏安东南,财政开支大,因此重视海外贸易,通过商业税解决。
(4分)
信息3,管理越来越规范。
(2分)
说明:汉代设官员管理,唐朝设市舶司,到了两宋,不仅设市舶司,还有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
(4分)
5.(12分)
第一节五代十国
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第五节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七节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5.(12分)修改建议: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统合目录。
(4分)
修改理由:
一等: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给7-8分。
二等: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给4-6分。
三等: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给1-3分。
四等: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得0分。
【参考示例】
建议1:增加宋元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
(4分)
理由:宋元时期,封建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扩大,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人们的衣、食、住、行及习俗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6分);增加该部分内容,更能反映宋元社会演进的全貌(2分)。
建议2:增加宋元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缩减政治史内容。
(4分)
理由: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成就突出,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对宋元社会以及后世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
该教材受传统史学观念的影响,偏重政治,增加经济史比重更利于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进程(2分)。
(2015枣庄一模)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第一则材料,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或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第二则材料,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造成工业化国家普遍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三则材料,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提升了市民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工业化促进文体活动的广泛推广)。
(角度各1分,说明各2分)
2014全国新课标Ⅰ
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样题]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
……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答案(1)①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②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③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所以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
④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醒,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所以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
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答案: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这强调了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
因此甲是用革命史观进行评价的。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这强调了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
因此这属于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社会史观这强调了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因此这属于社会史观。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这强调了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因此这属于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西方史学家对宋朝的评价
9.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
”
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认为宋代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可称之为成熟时期。
深奥的散文代替了抒情诗,哲学的探讨和科学的描述代替了宗教信仰。
在技术史上,宋代把唐代所设想的许多东西都变成了现实。
”
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并不是死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
变化发展着的东西就必然要经过一定的顺序和阶段,即从野蛮进入半开化,从半开化进入文明。
现在的文明也正在不断发展进步中。
欧洲目前的文明也是经过这些阶段演变而来的。
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
……虽然现在称西洋各国为文明国家,这不过是在目前这个时代说的,如果认真加以分析,它们缺陷还非常多。
……只是大体上看来,西洋各国有朝向文明方面发展
的趋势,而决不可认为目前已经尽善尽美了。
既然不能以西洋文明为满足,那么,我们就可以舍弃西洋文明而不效法它吗?如果这样,我们将要处于何等地位呢?既不能安于半开化,更不能退回野蛮的地位。
要摆脱这两个落后地位就必须另寻出路。
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有人说,世界各国彼此分立,各自形成独特的体制,人情风俗也互有差异,国体政治也各有不同,现在为追求本国的文明,而完全以欧洲为衡量利害得失的标准,岂不是不合理吗?应该适当地汲取外国文明,研究本国的人情风俗,根据本国的国体和政治制度,选择其合乎国情者,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宜。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
运用文明史观并结合所学评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评分标准】第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题1【答案示例】(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仅供参考。
)
文明是由野蛮到开化、由落后到先进的过程。
处于落后状态的国家要勇于打破常规和偏见学习欧洲文明促进本民族发展。
文明是不断发展的,欧洲文明有进步也有其不足之处,要根据本国国情学习和取舍,既不能拒绝一切西方文明,也不能全盘西化。
学习欧洲文明须经历从思想观念变革到政治制度变革再到器物变革的过程,否则近代化道路会艰难曲折。
例如西方文明经历了从精神文明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再到制度文明即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再到器物文明(物质文明)即工业革命迅速扩展的发展历程。
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接,推动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
作者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论证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过程的可取之处,比较辩证客观地指出了学习欧洲文明的方法,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近代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史观演变
7.《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是20世纪西方史学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之一,综述了15世纪末欧洲文艺复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历史。
其主编克拉克概括本书取材的范围:“它论述这样一种‘文明’的历史,这种文明自15世纪起,从它的欧洲发源地向外扩展,并在扩展的过程中,同化新异的成分,一直到它在不同程度上巩固地扎根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
⑷你认为他的叙述是否能涵盖这一阶段历史的全貌?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不能。
克拉克将近代史概括为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历史,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观点。
近代史还包括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等内容。
近代亚非拉国家的近代化发展,既受到西方的影响,也与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国情及各国人民的回应与努力相关。
例如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深受印度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等。
克拉克的观点忽视了文明发展多元性。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4年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包括资本主义以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部分,核心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及其运行。
其中社会主义经济部分按照计划经济的逻辑编写的,例如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不能起生产调节者的作用。
”本书中文版次年就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体系结构的主要依据。
20世纪80年代,各大院校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在原有的体系框架内纳入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按劳分配、企业的自主性等与商品经济有关的内容。
进入21世纪,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现一系列创新。
在结构上,有的版本打通“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用统一的框架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有的版本在“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之外增加“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篇目。
在内容方面,在“资本主义部分”突出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在“社会主义部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摘编自张卓元等著《新中国经济学史纲》概述我国各阶段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特点,并说明变化的背景。
建国初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借鉴苏联教科书体例,强调单一计划经济。
中国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纳入与商品经济相关的内容。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措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进入21世纪,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体例上发生变化,更强调对市场经济的探讨,关注现实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深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