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情况汇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然而良好的乡风民风,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主的决策管理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思想保证,也是树立乡风文明的基础性工程。

近年来,长安镇历届党委、政府重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大力倡导荣辱观,力求形成道德规范。

把“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当前培养新型农民重要内容,并将其制作成字牌在镇村醒目位置宣传,镇司法所、综治办坚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力求人人知荣而为之,个个知耻而不为。

2、推进精神文明活动,力求打造乡风文明。

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镇、平安乡村、和谐家庭和谐村组等多种多样的创建实践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使农民养成文明习惯、树立文明新风,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教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把“八荣八耻”的要求,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镇司法所、综治办有关人员坚持每月“送法进课堂”,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

3、弘扬先进文化,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求知识、求健康等愿望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我们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镇文化站和留守儿童活动之家、村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为阵地,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服务点)、镇村先锋网络、广播电视“村村通”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教育宣传农民,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和保护农村特色文化,培养和发挥“乡土艺术家”、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建设。

逐步实施农民体育休闲健身工程并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农村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消极因素的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半年来的农村工作实践,让我也明显感到,与
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相比,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存在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旧经济体制转轨使农村思想道德变化出现双重走向。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毕竟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由集体劳动者变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农民身份的变迁,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已分化为农业劳动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和农民工等众多类型的利益主体,并在农村社会中产生不同的道德示范。

自私者得利、刁蛮者得利现象时有发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因价值准则的调整受到冲击而逐渐淡化,加之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各种道德规范鱼龙混杂,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呈现矛盾、复杂、多元甚至畸变的状态,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先进的道德示范力量还远远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因此缺乏足够的道德支撑力,一些地方出现“道德失范”现象。

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为例,农村垃圾收集点选址较难,太远了不行,太近了也不行,经常受到附近村民阻挠,有的甚至公然损坏建好的卫生设施。

在村两委换届中,尽管党委、政府三令五申严明换届选举工作纪律,但违反“十个严禁”情况屡屡发生。

一些村民只要服务,不要义务;只要权力,不愿出力;共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

只顾自己有利,不管他人方便。

乱丢、乱堆、乱摊、乱倒等不良现象随处可见,一些地方“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现象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新特点。

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十分强烈。

已不仅仅满足于吃得好、住得适、行得畅,需要更高的精神生活上的愉悦。

大部分村不组织集体文化活动。

群众自发组织的村落文化、传统文化也由于居住分散等原因日渐减少。

文化下乡少。

一些文化活动大多集中在城市进行,向农村延伸比较少,电影下乡,文娱进村也只是某时某地,普及性不够。

“三下乡”活动也不够经常。

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少。

不少文化产品多停留“自说自画、自娱自乐”阶段,群众真正需要的、欢迎的“菜单式”精神文化产品不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反映农村题材,服务“三农”的图书、文艺作品、影视作和适合农民特点的报纸、杂志很少,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

有线电视虽然普及了,往往求时尚、做秀节目比较多,真正契合农民口味的少,村落文化挖掘利用也不够。

就“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活动而言,由于载体设计还不够合理,针对性不强,难以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加之检查考核评比形式重于内容,让老百姓得实惠的并不多,无法调动群众积极参与。

三是精神文明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实行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减轻,而镇村经济负担逐步加重,一定层面上导致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的组织开
展以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费的短缺。

很多边远村组无公共活动场所,连开个户代表会议的场所都找不到,近几年来。

随着中小学教育布局的整合调整,特别是在一些落后的山区农村,因师资力量、内部设施的欠缺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外出务工,一些升学无望又缺少良好家庭教育的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缺乏理想信念,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缺乏尊重、感恩和孝敬;痴迷网络游戏、热衷偶像崇拜,导致学业荒疏,生活技能缺乏;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奋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是农村社会风气不容乐观。

近年来由于合并村组,村辖区面积扩大,部分村干部管理级事务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出现了只注重抓经济或公益事业建设而忽视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基本处于无人管、放任自流的状态,由于缺乏经常性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出现了道德滑坡、思想混乱的现象。

顾全大局、奉献社会的少了。

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部分村民更加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村民之间的关系因为利益冲突而偶尔发生不和睦的现象。

不讲奉献、只讲索取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我镇的某些村党员干部想为群众修路办好事,可总有少数人为了一己之利,无理取闹,四处上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农民价值取向出现错位,邻里之间因山林田界闹矛盾,有的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拳脚相加,造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不孝敬老人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不履行赡养义务,有的子女间“踢皮球”,互相推诿责任,致使很多农村老人老不能所养、老不能所乐。

三、对策建议
当前要推动农村思想道德进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

1、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要抓好农村中小学的学校教育工作,这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摇篮,特别要重视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把我们的传统道德与现代民主与法制的意识结合起来,采取生动有效的形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

让更好公民思想走进小学生课堂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农民的择业、就业能力。

三是抓好农村道德形象的示范引导。

社会现实道德尤其是指向未来的社会理想道德,只有通过具体真实的道德形象的示范,才可能获得现实的力量。

就目前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在道德形象示范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共产党员及基层干部,因此,通过创先争优等活动的开展,加强共产党员及基层干部自身先进性形象的塑造,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关键点。

2、宣传媒体要加大对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力度。

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
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在广大农民中大力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炎黄儿女培育造就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应该在当今的广大农民中继续发扬光大。

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时,必须注意帮助广大农民从思想认识上分清哪些是应当继承的好传统,哪些是应当提倡的新风尚,哪些是必须破除的旧观念旧习俗,提高广大农民对传统道德糟粕的抵制力和免疫力。

针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目前还比较贫乏单一的现实,媒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更直接,因而一定要肩负农民思想道德的正确导向责任,要占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阵地,贯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思想,把党的政策及时宣传到群众中去。

要把各类群体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结对共建”活动,开展村企结对、党群结对、贫富结对,共建文明新农村。

三要突出重点性。

从当前农村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来看,青年农民是教育引导的重点。

青年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易于接受新事物。

因此,突出青年农民这个教育重点,显得十分紧迫与必要。

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荣辱观,艰苦朴素,热爱劳动,乐于奉献,尊老爱幼,求知求新,爱国爱家,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3、切实加强道德硬件建设。

社会思想道德虽然依靠教育灌输、舆论维护、示范引导,但要使其真正实现向实践的转化,形成对人们道德行为有效的制约力,必须加强道德规范本身的基本建设和道德规范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要针对目前农村道德体系不规范、不完善、不适应的问题,应组织专门力量,制定出一系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道德规范,包括“村规民约”让广大农民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并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种规范内化为每个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要在规范建设中,要突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

通过社会公德规范的建设,在农村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道德风尚。

要通过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在农村倡导诚实守信、真诚合作、处事公道、奉献社会的道德风尚;要通过家庭美德规范的建设,在农村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道德风尚。

三要建立道德报偿机制和道德监督机制。

建立道德监督机制除了应充分运用政策、纪律、法律等手段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加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外,可在农民中倡导建立“自我组织”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

可依托村关协会和老年协会,成立“道德评议小组”、“红白理事会”、“赡养老人协会”、“禁赌会”等。

总之,只有通过以上这些途径和措施,扎实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使当代农民的思想道德变化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多元走向一致、由不规范走向规范,并最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