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胶漆中缔合型增稠剂与乳液作用关系

乳胶漆中缔合型增稠剂与乳液作用关系
乳胶漆中缔合型增稠剂与乳液作用关系

乳胶漆中缔合型增稠剂与乳液作用关系

a深圳海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b Cognis香港有限公司

摘要:研究了乳胶漆中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对乳液的增稠作用,增稠作用与增稠剂的类型、乳液种类有关。具体研究了4种增稠剂对苯丙、纯丙、醋丙、醋叔乳液的增稠作用。

关键词:乳胶漆;增稠剂;乳液

1. 前言

乳胶漆的流变特性主要由增稠剂进行控制,根据增稠剂与乳胶漆中各种粒子作用关系,可分为缔合型和非缔合型。非缔合型增稠剂,通过水合以及形成在体系水相中起作用的弱凝胶结构来增加粘度的,如羟乙基纤维素醚类。缔合型增稠剂实质是疏水改性的水溶性聚合物,包括非离子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共聚物(HEUR),疏水改性碱溶或碱溶胀乳液HASE,以及疏水改性HMHEC。

缔合型增稠剂HEUR主要作用包括改善乳胶漆的流动性和流平性,减少流涂飞溅性、提高漆膜丰满度、抗霉性和光泽;但是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如乳液型增稠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使耐擦洗性下降;热敏感性,在室温下稳定的乳胶漆在49℃时可能有粘度上升或下降的现象,以及脱水收缩现象。

非离子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共聚物(HEUR),是继疏水改性碱溶或碱溶胀乳液HASE,以及疏水性改性HMHEC之后出现的主要增稠剂。由于这类增稠剂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增稠效率和粘度的假塑性与乳胶漆配方中其他成分如乳液类型、颜料分散体系共溶剂、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本文主要研究了HEUR类增稠剂对乳液的增稠作用。

2. 试验部分

2.1. 缔合型增稠剂在水中的缔合

HEUR结构包括:以聚环氧乙烷和二异氰酸酯共聚为亲水主链,同时用疏水基团进行端基封闭,变化疏水基中碳原子数,不同疏水性的异氰酸酯,使用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可产生支链或异型结构,在支链和端基上接有疏水基团。疏水基包括烷基或芳烷基,这些基团的碳原子含量范围与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类似,疏水基可进行非选择性吸附,即物理吸附。物理吸附的特点是稳定性低,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大;吸附无选择,只遵循相似吸附原则,易吸附在亲油性大的表面。在表面吸附和在溶液中的表现类似于表面活性剂。这种类型的增稠剂在水溶液中,在一定浓度下聚集起来,产生一个增稠剂分子骨干链的网络,即发生缔合,从中可以反映出增稠剂的缔合强度或疏水基作用强弱,疏水基越大时,缔合作用越强。在相似的强极性溶剂中,如二醇醚中,粘度会降低。

表1中数据显示,疏水改性聚氨酯型增稠剂SN-612在水中粘度明显增加,缔合作用加强;而在多元醇醚中的粘度明显降低。聚醚改性型DSX 2000在水中缔合作用较弱。这种作用也宏观反映在对不同乳液增稠时的增稠效率与假塑性均不同。

表1 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在水、溶剂中粘度

粘度(mPa·s ,Brookfield 3#,30 rpm ,25℃)

水溶液

增稠剂种类

原始 30% 50% 50% (乙二醇丁醚:水 = 1:1)

Nopco SN-612 3128 4360 --- 114 DSX 2000 EXP

2152

---

556

121

2.2. 增稠剂种类对乳液的增稠作用

由于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乳液的增稠效率和粘度的假塑性差别较大,根据其特征可分为假塑型和牛顿型。

假塑型增稠剂疏水基强烈吸附在乳液粒子表面,

显著提高低剪切和中剪切粘度,此类增稠剂在提高ICI 粘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中低剪切增稠效率,以增稠作用为主;另一类具有较低的中、低剪切增稠效率(牛顿型),在有效提高ICI 粘度的情况下,不会提高低剪切及中剪切粘度,常作为流平剂。图1和图2为4种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对苯丙乳液的增稠曲线,分别为低、中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变化。图3和图4为4种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对醋叔乳液的增稠曲线,分别为低、中剪切速率下的粘度变化。增稠剂SN-612、Nopco DSX 1550、SN-621N 、Nopco DSX 2000均为Cognis

公司产品。

020*******

0.2

0.40.6

0.8

增稠剂添加量(%)

粘度@ 6 r p m (P a .s )

图1 Eternal 苯丙6512-1增稠低剪切粘度

02468100

0.2

0.4

0.6

0.8

增稠剂添加量(%)

粘度@ 60 r p m (P a .s )

图2 Eternal 苯丙6512-1增稠中剪切粘度

051015200

0.2

0.4

0.6

0.8

增稠剂添加量(%)

粘度@ 6 r p m (P a .s )

图3 Eternal 醋叔3502增稠低剪切粘度

01234560

0.2

0.4

0.6

0.8

增稠剂添加量(%)

粘度@ 60 r p m (m P a .s )

图4 Eternal 醋叔3502增稠中剪切粘度

2.3 乳液种类对增稠作用的影响

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疏水基团的种类与数目决定其增稠效率。疏水基团与乳胶漆中的亲油粒子,如乳胶粒子或颜料粒子进行缔合吸附,增稠作用强弱与乳胶粒子的组成、粒子大小、乳化剂种类有关。

2.3.1. 乳液组成的影响

采用同一种增稠剂与不同种乳液进行增稠实验,结果见图5 ~ 7。

乳液粒子表面亲水、亲油情况是不同的,由聚合物组成和乳化剂种类所决定。醋酸乙烯共聚物比较亲水;苯丙、纯丙共聚物比较疏水,但当共聚物中含有功能性单体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时,乳液粒子表面也相对亲水。增稠剂的疏水基对疏水性表面的吸附作用更强。图中数据表明疏水性强的假塑型增稠剂对纯丙、苯丙乳胶粒子吸附作用更强。疏水性较弱的牛顿型增稠剂也有相似的规律,但增稠效率较低,见图8。

1234纯丙1113

苯丙6516

醋叔3502

粘度变化比值

0.0%0.004%0.008%

0.0%

0.004%0.008%

0.0%

0.004%0.008%

0.0%

0.004%0.008%

图5 增稠剂SN-612对长兴乳液增稠低剪切粘度变化

510152025(a)

(b)

(c)

(d)

粘度变化比值

(a) 纯丙R361G ;(b) 苯丙D-68M ;(c) 醋叔S323;(d) 醋丙R-350A

图6 增稠剂612对Ucar 乳液增稠低剪切粘度变化

50100150200250纯丙AC-261

苯丙B96

醋丙R-661

粘度变化比值

图7 增稠剂1550对R&H 乳液增稠低剪切粘度变化

102030

40纯丙AC-261

苯丙B96

醋丙R-661

粘度变化比值

图8 增稠剂2000对不同乳液增稠低剪切粘度变化

2.3.2. 乳胶粒子大小影响

乳液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各不相同,小粒径乳液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利于HEUR 增稠剂疏水基吸附,显著提高低剪切和中剪切粘度。用于制备高光泽乳胶漆的乳液粒子比较细,如图9所示。

100

200

300(a)

(b)

(c)

(d)

粘度变化比值

0.0%0.002%

0.004%

0.0%0.002%0.004%

(a) 纯丙AC-261;(b) 纯丙2550;(c) 纯丙B ;(d) 纯丙C

图9 增稠剂612对纯丙乳液增稠低剪切粘度变化

纯丙乳液Primal AC-261、Nacrylic 2550用于制备高光乳胶漆,乳胶粒子粒径小,比表面积较大,缔合型增稠剂吸附作用大,对乳液增稠效率高,粘度增加迅速。B 、C 为平光乳胶漆用乳液。牛顿型流平剂也有类似的变化,但增稠效率明显低于缔合性强的增稠剂。

102030405060(a)

(b)

(c)

(d)

粘度变化比值

(a) 纯丙AC-261;(b) 纯丙2550;(c) 纯丙B ;(d) 纯丙C 图10 增稠剂612对纯丙乳液增稠低剪切粘度变化

2.3.3. 其它因素的影响

乳液的乳化剂、pH 、初始粘度也会影响增稠效果。采用亲水的保护胶体如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等稳定的乳液粘度较高,粒子表面比较亲水,但与缔合型增稠剂吸附较弱。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用量过高时,影响增稠剂吸附。乳液生产厂家也会根据客户要求调整乳液粘度,乳液的详细组成是商业秘密,使用者只能通过实验来把握。pH 值不会影响HEUR 类的增稠效果。

3. 结论

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可分为假塑型、牛顿型两类;在水、强极性溶剂乙二醇丁醚中缔合程度不同。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对苯丙、纯丙乳液粒子吸附作用比对醋丙、醋叔强烈,中低

剪切粘度高。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对粒径较细乳液粒子吸附作用更强,中低剪切粘度高。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的选择与使用最重要的考虑常常是乳液,并且要针对具体的乳胶漆配方。

苯丙、纯丙细颗粒乳液,用于低PVC、高光乳胶漆,添加中低剪切增稠效率高的如612、1550,在用量少情况下,漆的中低剪切粘度即达到要求,但通常达不到合适的高剪切粘度,漆的涂刷性差,还容易发生架桥絮凝,导致漆发生相分离、脱水收缩。可以采用一种缔合性较弱的如621N、2000,较大量添加,配合用碱溶胀增稠剂提高中低剪切粘度。

苯丙、纯丙用于平光、有光中高档乳胶漆,可以采用两种流变特征增稠剂搭配,如612与621N,1550与2000,来取得高中低剪切粘度的平衡,或与HASE、HMHEC配合使用。

醋酸乙烯共聚物,如醋丙、醋叔乳液,通常乳液粒径较大,中低PVC乳胶漆中,可将中低剪切增稠效率高的HEUR (612、1550)与HEC、HASE配合使用。

影响非离子缔合型增稠剂增稠作用的因素还包括:分散润湿剂、助溶剂、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等,在具体的配方中要综和考虑。一个优秀的乳胶漆配方,增稠剂的选择一定要寻求成本与性能间的最佳平衡。

参考文献

[1] P.R. Howad, E.L. Leasure, E.J. Schaller, In Polymers as Rheology Modifiers (D.N. Schulz and J.E. Glass,

eds.), ACS Symp. Ser. 462, Am. Chem. Sci., Washington, D.C., 1991.

[2] S. Lesota, E.W. Lewandowski, E.J. Schzller, In Polymers in Aquerous Media: Performance Through

Association (J.E. Glass, ed.), Adv. Chem. Ser. 223, Am. Chem. Soc., Washington, D.C., 1991.

The thickening effect of nonionic association thickener

on polymer emulsion

Abstract: The thickening effects of non-ionic association thickener on polymer emulsion in paints are studied. The thickening effects are depended both on thickener types and polymer emulsion types. The thickening effects of four kinds of thickener on styrene-acrylic copolymer emulsion are studied.

Keywords: latex paint; thickener; emulsion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四合一增稠剂、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是新型增稠剂。 他们的区别在于以下这些方面: 一、溶解速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入水即溶。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在酸性水质条件下,5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在常温中性水质条件下,15--30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4、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5、半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二、透明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

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清澈透明,水溶液象矿泉水一样清澈透明。 2、半透明增稠粉、半透明。 3、高泡增稠剂,在与磺酸+AES复配的情况下是全透明的,单独用是半透明的。三、稠度稳定性几种增稠剂稠度稳定性都很好,不会因为冬夏季而出现变果冻和变稀的情况。 四、耐酸碱情况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耐酸,当PH值小于5,稠度会下降,耐碱,PH值在14都能增稠。 2、半透明增稠粉,不耐酸碱。当PH值大于10,小于5,稠度会快速下降,当PH值偏碱时水溶液呈米黄色。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耐酸碱:PH值在3—14都能增稠,是目前少有的宽幅耐酸碱增稠剂。 五、与盐复配反应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必须与盐复配才能增稠。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宜与盐复配,会分层。 六、增稠条件 1、四合一增稠剂(兑水后须加盐)、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

增稠剂介绍

增稠剂 简介: 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不仅可以使涂料增稠,防止施工中出现流挂现象,而且能赋予涂料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对于黏度较低的水性涂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助剂。 增稠剂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分类: 增稠剂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无机增稠剂(以膨润土为主)和有机增稠剂(纤维素类、碱溶胀型丙烯酸乳液类、缔合型聚氨酯类等)。但其中用量最大的还是羟乙基纤维素、缔合型聚氨酯、碱溶胀丙烯酸乳液3类产品。 1. 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增稠剂(HEC)及憎水改性纤维素型增稠剂(HMHEC)是涂料中用得最为广泛的增稠剂种类。纤维素及其他的多糖类增稠剂常以粉状形式存在,应用时常和颜料一起研磨成颜料浆。当后添加时,纤维素和其他无机粉状增稠剂会给涂料带来更多的问题。以液体形式供货的HEC和HMHEC产品为涂料的生产带来了方便。 2. 缔合型聚氨酯 第二类经常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非离子缔合型的聚合物,最常见的为憎水改性的乙氧基化聚氨酯及相似的含脲、脲-氨酯及醚键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非离子缔合型的增稠剂通常以水/共溶剂溶液或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此当其用于涂料时较难分散,且需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碱可溶或溶胀的乳液,有2种基本类型:传统的丙烯酸酯类(ASE)和憎水改性缔合型聚丙烯酸酯类(HASE)。此类增稠剂需加适

增稠剂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增稠剂 (1) 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2) 2.1 天然增稠剂 (2)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2) 3.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2) 3.1 稳定作用 (2) 3.2 增稠作用 (3) 3.3 改善食品的凝胶性,防止“起霜” (3) 3.4 保水作用 (3) 3.5 成膜作用 (3) 4. 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3) 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3) 4.2 PH值对黏度的影响 (3) 4.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 4.4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4) 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 (4) 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 5.2 面制品中的应用 (4) 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 (5) 5.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5) 6.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7)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是一类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爽滑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较低,却能有效的改善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蛋白酸钠等蛋白质外,还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增稠剂。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黏润、悬浮状、凝胶、衍生物 前言 增稠剂是通过在溶液中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胶体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食品的稳定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起作用大小取决于增稠剂分子本身的结构及其流变学特性。不同分子结构的增稠剂即使在其他理化参数一致,相同浓度的条件下黏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1.增稠剂 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整理版)

3.丙酸盐:抑制微生物合成丙氨酸而起抗菌作用。 4.对羟甲苯钾酸酯类:通过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使用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应注意什么问题? 1.山梨酸较易挥发,应尽量避免加热; 2.山梨酸能够严重刺激眼睛,切勿溅入; 3.应避免在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中使用。因为酶可以使山梨酸分解成1,3—戊二烯,失去防腐能力,同 时还会产生不良气体; 4.不可与乙醇共存,否则产生异味; 5.贮存时防潮、放热(<38℃),防氧化包装完整。 天然防腐剂有何利弊? 利:资源丰富、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抗菌谱广、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人体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消化道菌群,不影响药用抗菌素的使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弊: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研究不够深刻,其适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还有其对食品风味的影响,如何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如何将不同来源的天然食品防腐剂配合使用、协同作用,达到互补或协同增效作用,也值得深入探讨。 如何合理使用防腐剂? 1、了解所用食品防腐剂和食品的性质; 2、严格按规定确定适用范围和使用剂量; 3、使用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2)确定合理的添加时机; (3)适当增加食品的酸度; (4)与热处理并用; (5)溶解与分散; (6)几种防腐剂的协同作用。 第四章食品抗氧化剂 1、食品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2、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答: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有三种: (1)数量最多的一类抗氧化剂是靠提供氢原子来阻断食品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从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2)第二类是抗氧化剂自身被氧化,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气从而使食品不被氧化; (3)第三类抗氧化剂是以通过破坏、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3、简述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作用机理:油溶性抗氧化剂均属于酚类化合物,它们能够提供氢原子与油脂自动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阻断油脂的链式自动氧化过程。 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4.抗氧化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使用特点? 答: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食品抗氧化剂和水溶性食品抗氧化剂。油溶性抗氧化剂能溶于油脂,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抗氧化作用,水溶性抗氧化剂能够溶于水,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色。 4、抗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了解抗氧化剂的性能; (2)正确掌握抗氧化剂的添加时机; (3)抗氧化剂及增效剂的复配使用; (4)选择合适的添加量: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使用浓度一般不超过0.02%;水溶性抗氧化剂的使用浓度相对较高,一般不超过0.1% (5)控制影响抗氧化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光、热、氧气、金属离子及抗氧化剂在食品中的分散性; (6)使用时必须使之十分均匀地分散在食品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增稠剂分述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 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 和酯类等等。下面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表l列出了目 前使用的增稠剂。1.1低分子增稠剂1.1.1无机盐类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 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 明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 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 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 这就是所说的"盐析"。因此电解质加入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2%,而且和其他 类型的增稠剂共同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1.1.2脂肪醇、脂肪酸类脂肪醇、 脂肪酸是带极性的有机物,有文章把它们看成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 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少量的该类有机物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 张力、omc及其他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大小是随碳链加长而增大,一般来 说呈线,陛变化关系。其作用原理是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参加)表面活性剂 胶团,促进胶团的形成,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 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使两分子在表面上 定向排列得很紧密,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达到增稠的效果。1.1.3表面活性剂类1.1.3.1烷醇酰胺类最常用的是椰油二乙醇酰胺。烷醇酰胺能与 电解质相容共同进行增稠并且能达到最佳效果。烷醇酰胺增稠的机理是与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相互作用,形成非牛顿流体。各种不同的烷醇酰胺在性能上 有很大差异,而且单独使用与复配使用其效果也不同,有文章报道了不同烷醇 酰胺的增稠及泡沫性能。近来报道烷醇酰胺制成化妆品时有产生致癌物质亚硝 胺的潜在危害。烷醇酰胺的杂质中有游离胺,它是亚硝胺的潜在来源。目前个 人护理品工业对是否在化妆品中禁用烷醇酰胺还没有官方意见。1.1.3.2醚类 在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为主活性物的配方中,一般仅用无机盐即能调成合适的黏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AES中含有未硫酸化的脂肪醇乙氧基化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稠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深入研究发现:对平均乙氧基化 度约为3EO或10EO时起最佳作用。另外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的增稠效果与其产物中所含未反应的醇及同系物的分布宽窄有很大关系。同系物的分布较宽时产品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四合一增稠剂、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是新型增稠剂。他们的区别在于以下这些方面: 一、溶解速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入水即溶。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在酸性水质条件下,5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在常温中性水质条件下,15--30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4、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5、半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二、透明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清澈透明,水溶液象矿泉水一样清澈透明。 2、半透明增稠粉、半透明。 3、高泡增稠剂,在与磺酸+AES复配的情况下是全透明的,单独用是半透明的。 三、稠度稳定性 几种增稠剂稠度稳定性都很好,不会因为冬夏季而出现变果冻和变稀的情况。 四、耐酸碱情况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耐酸,当PH值小于5,稠度会下降,耐碱,PH值在14都能增稠。 2、半透明增稠粉,不耐酸碱。当PH值大于10,小于5,稠度会快速下降,当PH值偏碱时水溶液呈米黄色。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耐酸碱:PH值在3—14都能增稠,是目前少有的宽幅耐酸碱增稠剂。 五、与盐复配反应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必须与盐复配才能增稠。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宜与盐复配,会分层。 六、增稠条件 1、四合一增稠剂(兑水后须加盐)、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能直接将清水增稠,自来水、井水、河水都行。 2、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不能清水增稠,必须与盐与AES复配才能增稠。 七、使用量比较 1、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即溶全透明增稠粉使用量都差不多,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6—0.9,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2、全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6---0.8,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3、半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7---0.9,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4、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视水溶液中活性物的多少决定他们的用量,活性物越多稠度增倍剂的用量越少,反之亦然。常规用量为1—2% 5、658-8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8---1,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6、四合一增稠剂,独立增稠用量为4%,与活性物复配增稠用量为0.5--4%加,原有洗涤剂溶液中活性物含量越高,则高效增稠剂的使用量则越少,反之亦然。所以使用比例不是固定的,准确比例需要自己的配方试验后确定。 八、使用方法: 1、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需要在酸性水质中溶解,所以要先将活性剂溶于水中后,加磺酸将水的PH值调至3--5,增稠完成后加碱将水的PH值调至7。 2、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易溶于酸性和中性水质,在碱性水质中溶解较慢,配方中属碱性的产品在生产顺序上需要排在最后放。稠度在碱性情况下稠度更高。 3、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658-8透明增稠粉、三维增稠剂、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都是在生产中最后才放。 九、对皮肤头发的亲和性 1、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和658-8透明增稠粉,为高分子聚合物。对皮肤头发的没有亲和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 一;增稠剂的分类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HEC) B.缔合型(HMHEC) 最有名的纤维素增稠剂包括: 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 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疏水性改质羟乙基纤维素(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C) 2.多糖 3.碱溶涨类(丙烯酸类) 碱溶涨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ASE) B.缔合型(HASE) 4.聚氨脂类 聚氨脂类又分为 A.聚氨脂类 B.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 5.无机类 无机又分为 A.膨润土 B.凹凸棒土 C.气相二氧化硅 6.络合有机金属增稠剂 二: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 1.纤维素类 1.1非缔合型纤维素增稠剂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 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 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 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

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纤维素增稠剂增稠水相,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处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间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素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通过高分子量的纤维素醚,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特点: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配方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pH 范围大。但存在流平性较差,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稳定性不好,易受微生物降解等缺点。由于其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所以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但另一方面造成流平性较差。有研究表明,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胶涂料的飞溅性也增加。纤维素类增稠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易产生飞溅。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 果,对颜料和乳胶粒子极少吸附,增稠剂的体积膨胀充满整个水相,把悬浮的颜料和乳胶粒子挤到一边,容易产生絮凝,因而稳定性不佳。由于是天然高分子,易受微生物攻击。 纤维素衍生物分子量高低则会影响其增稠的效果,高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具有优异的增稠效果,容易造成类似塑化 (Pseudoplastics)的效果,水相增稠剂与儒教其分子相溶好,低剪切 增稠效果好,PH值容忍度高,保水性好,由于低剪切年度高,触变性 高,所以流变性好,流平性差。低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对产品的 类似塑化性较低,但对水的敏感度较高。 现将纤维素增稠剂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总结如下纤维素增稠剂正面影响 ●通用 ●流动性 ●PH范围大 负面影响 ●喷涂 ●涂层的形成 ●覆盖力 ●水敏感性 ●生物稳定性 ●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 ●稳定性不好 ●易受微生物降解

MSDS-增稠剂ASE6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增稠剂11# 第一部分产品与公司辨识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亚乐顺(TM)流变改性剂 企业名称罗门哈斯国际贸易 ( 上海 ) 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 张衡路 1077 号 , 张江高科技园区 , 浦东新区 , 201203 电话号码: (86-21) 3862 8888 企业应急电话 中国021-6921-1032 亚太地区+800-2537-8747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该产品是化学混合物。 本产品不含有对健康或环境有害的成分。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根据法规的标准未被列为有害品类。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转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用水和肥皂洗涤,作为预防性措施。如果皮肤刺激持续,请就医。眼睛接触:用大量水淋洗,如果眼睛刺激持续,请就医。 食入:喝 1 或 2 杯水,如有必要,请教医生。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使用适用于火灾现场的灭火材料。 救火时的特殊危险性:温度超过 100℃/212F 时,此物质可能产生喷溅。产 品干燥后可燃烧。 消防人员的特殊保护设备:佩戴自给式呼吸防护器和防护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的预防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使人员远离和逆风于溢出 / 泄露的地区。环境预防措施:切勿让溢出物和清洁废物流入市政下水道和开放水体中。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避免接触眼睛、皮肤和衣服。操作后彻底清洗。保持容器紧闭。 切勿呼吸蒸汽、雾气或气体。 储存注意事项:避免冰冻-产品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使用前搅匀。 贮存温度:1 - 49 ℃ 其他理化性质:处理作业中,材料加热时,会产生单体蒸汽。请参阅第 8 节,了解所需通风类型。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暴露极限:如果有暴露极限,则列在下面。 眼睛防护:有边罩的安全眼镜 手防护:氯丁橡胶手套可提供防渗透保护。用其它耐化学材料制成的手套,可能难以提供足够的保护。 呼吸防护:在呼吸风险无法避免,或因整体防护技术水平的限制,或受到工作组织方法、措施、程序的限制时,使用符合欧州( 89/656/EEC、 89/686/EEC )或等效的被认证的呼吸保护设备。 保护措施:存放或使用这一材料的设施,应该装有洗眼装置。 工程控制:只能在有充分的排风条件下使用。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非离子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非离子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产品简介: 聚氨酯增稠剂,简称HERU,是一种疏水基改性的乙氧基聚氨酯水溶性聚合物,属于非离子型缔合增稠剂。勿庸置疑,这是最老的合成的缔合型增稠剂,六十年代初,其用于皮革处理及纺织行业的印花色浆。随着水性涂料逐渐取代溶剂型涂料,HEUR广泛用于水性装饰漆、工业漆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双组分水性聚氨酯体系。其通常由亲水的聚乙二醇类物质通过氨酯或二氨酯基团接到疏水的嵌段上,疏水基可置于分子的两个封端,也可嵌段在主链或侧链上。 水性增稠剂分类: 结构: HEUR由疏水基、亲水链和聚氨酯剂三部分组成。疏水基起缔合作用,是增稠的决定因素,通常是油基、十八烷基、十二烷苯基、壬酚基等。亲水链能提供化学稳定性和粘度稳定性,常用的的是聚醚。HEUR分子链是通过聚氨酯基来扩展的,所用聚氨酯基有IPDI、TDI、HMDI等。 缔合型增稠剂的结构特点是疏水基封端。

机理: HEUR在乳胶漆水相中增稠机理: 1) 分子疏水端与乳胶粒子、表面活性剂、颜料等疏水结构缔合,形成立体网状结构,这也是高剪粘度的来源; 2) 犹如表面活性剂,当期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形成胶束,中剪黏度(1—100s-1)主要由其主导; 3) 分子亲水链与水分子氢键起作用,从而达到增稠结果。 应用范围: HEUR类增稠剂被广泛地用于水性漆和涂料中,既可用于有光漆也可用于低光漆;即可以用于色漆也可用于清漆,如:木地板漆,印刷油墨,木器粘合剂,标签粘合剂,壁纸胶甚至乳液聚合中的保护胶。 产品性能: 项目指标

外观轻微朦胧的粘稠液体 固体含量不小于20% 挥发性组分水 比重(25℃) 1.044 PH值6-8 离子型式非离子 缔合型增稠剂性能比较: 性质HEUR HASE HMHEC 成本最高视品种而定稍高于HEC 抗飞溅性优很好很好 流平性优尚好到优好 高剪切速率黏度很好尚好到很好尚好 高光泽潜力很好尚好到很好尚好 抗压黏性尚好好到很好好 对配方中表面活性剂和共溶剂的敏感性很敏感 中度到很敏 感 中度敏感 对pH的敏感性不敏感中度敏感不敏感 耐水性稍低于HEC 低于HEC 稍低于HEC 耐擦洗性很好稍好到好好 耐碱性很好不好到好很好 抗腐蚀性很好不好不详 对电解质的敏感性不敏感中度到很敏 感 不敏感 微生物降解无影响无影响可能发生 增稠剂的选择: 结合乳胶漆的PVC,可按如下原则选择增稠剂。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

1 绪论 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1.1定义 能明显增加胶黏剂和密封剂黏度的物质称为增稠剂(chickening agent),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在水体系中,当增稠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亲油端基缔合形成胶束;在水基高分子体系中,增稠剂的亲油基团主要与聚合物粒子缔合,以这种方式完成增稠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水性增稠剂。 1.2分类及机理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2.1纤维素类[1] 纤维素类在水基体系中是一类非常有效的增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各种领域。纤维素是天然有机物, 它含有重复的葡萄糖苷单元,每个葡萄糖苷单元含有3 个羟基, 通过这些羟基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衍生物。纤维素类增稠剂通过水合膨胀的长链而增稠,纤维素增稠的体系表现明显的假塑性流变形态。使用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左右。

纤维素类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1.2.2 聚丙烯酸类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2]自1953 年Goodrich 公司将Carbomer934引入市场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了, 现在这系列增稠剂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见表1) 。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有2 种, 即中和增稠与氢键结合增稠。中和增稠是将酸性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中和, 使其分子离子化并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 同性电荷之间的相斥促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氢键结合增稠是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先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再与质量分数为10 %~ 20 %的羟基给予体(如具有5个或以上乙氧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 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系统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1.2.3 天然胶及其改性物 天然胶主要有胶原蛋白类和聚多糖类,但是作为增稠剂的天然胶主要是聚多糖类( 见表1) 。 增稠机理是通过聚多糖中糖单元含有3个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从而达到增稠的效果。它们的水溶液的流变形态大部分是非牛顿流体, 但也有些稀溶液的流变特性接近牛顿流体。 1.2.4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 无机高分子类增稠剂一般具有三层的层状结构或一个扩张的格子结构,最有商业用途的两类是蒙脱土和水辉石。 其增稠机理是无机高分子在水中分散时,其中的金属离子从晶片往外扩散,随着水合作用的进行,它发生溶胀,到最后片晶完全分离,其结果形成阴离子层状结构片晶和金属离子的透明胶体悬浮液。在这种情况下,片晶带有表面负电荷,它的

PUR增稠剂的作用机理及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PUR增稠剂的作用机理及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报告编号:7.01E 概况 水性涂料都采用增稠剂,为系统提供理想的流变性能。除了传统的增稠剂,如高分子量纤维素醚、多糖和无机增稠剂以外,人们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聚氨酯增稠剂。PUR增稠剂具有极强的牛顿流动特性,其流平性能、一次刷涂厚度和耐擦洗性都是最佳的。PUR增稠剂的增稠作用机理为分子里内含的疏水和亲水成分。 1.介绍 水稀释涂料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了。50年以前,乳胶漆在涂料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将乳胶漆用于各种广泛的应用,如替代含有机溶剂的醇酸树脂涂料,这个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水性涂料更环保。作为高光泽、易于施工、具有良好流平性能的醇酸树脂涂料的替代品,这种水性涂料会出现大量问题,如润湿性能、泡沫的形成、干燥性能、流平差、刷涂性、成膜性能,等等。最后3个性能受流变性的影响尤其明显。通常,通过纤维素增稠剂的辅助作用,来调节常规乳胶漆的流变性。这种涂料的流变性能与传统醇酸树脂涂料不同。 该乳胶漆的粘度曲线(流变性)表现出粘度与剪切速率的一种非线性相关关系。剪切速率的增加将引起粘度(结构粘度)的减少。至于醇酸树脂涂料,当粘度出现少量减少时,涂料的结构粘度即降低。这种流变性的不同说明了乳胶漆和醇酸树脂涂料在流动性能和涂层厚度上的不同。而聚氨酯或PUR增稠剂是流变助剂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成果。 这种缔合型增稠剂用于水性涂料配方,这些涂料的流变性能与醇酸树脂涂料一致。该文将详细说明这种PUR增稠剂系列的性能和用途,并与传统增稠剂相比较。 2.流变学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流动性能的一门科学。 2.1流动行为和流动 液体流动分为层流和湍流。如果人们将平行、无限薄的几个液体层(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液体的组成)相对移动到另一层,没有出现液体层混合,这种液体流动为层流。如果液体层出现混合,这种流动即为扩散流动。当引入的大量能量(用于引起液体流动)消失并且不用于实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发布:多吉利:.duojili.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主要有: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β-环状糊精、羧甲基纤维素(CMC) 增稠剂和胶凝剂是一类能提高食品粘度或形成凝胶的食品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可起供稠性、粘度、粘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脆性、弹性、稳定、悬浮等作用,使食品获得良好的口感。亦常称做增粘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因都属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粘度的均相液,故亦称水溶胶、亲水胶体或食用胶。 增稠剂的特性 1、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2、在水中强化溶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迅速溶解或糊化。 3、水溶液有较大粘度,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性质。 4、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凝胶和薄膜。 常用增稠剂有:琼脂、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胶、果胶、阿拉伯胶、槐豆胶、瓜尔豆胶、羟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糊精、环状糊精(β-CD)、羧甲基纤维素(CMC) 【CMC-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白色纤维状粉末。易分散于水中形成胶体溶液。遇二价金属离子生成盐沉淀,失去粘性。不溶于乙醇及有机溶剂。硫酸铝之类的金属盐能赋予防水性。对油脂和蜡的乳化力大。用做增稠剂、稳定剂、组织改 进剂、胶凝剂、泡沫稳定剂、水分移动控制剂。广泛用于冰淇淋、饮料、酱体、面点等食品中。因吸水后膨胀性极强,又不被消化吸收,可做减肥食品填充物。FH9与FH6都是高粘度胶体。FH9粘度还要高,并分耐酸与不耐酸两种。耐酸型主要用于高酸性制品:酸奶、高酸性饮料、发酵制品等等。其他型号还有FM6,为中粘度胶体。 【卡拉胶】:又名角叉菜胶。 一种用处较普遍的食用胶,用做增稠剂、稳定剂、悬浊剂、凝胶剂、粘结剂。一般分κ、λ、τ三种主要型号。κ型能形成易碎脆性凝胶;λ型能形成弹性凝胶;τ型不能形成凝胶。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三种不同型号的卡拉胶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用处的卡拉胶。如:果酱专用(增稠但不必形成凝胶,以τ型为主);果冻专用(必须能形成弹性凝胶,以λ型为主);肉食专用(以κ型为主形成强凝胶)拌入盐类(氯化钾)增加凝胶强度、粘度。 一般添加量:肉食品、果酱、果冻等为3~8‰;酱油、饮料等为1~3‰。 【明胶】:又名食用明胶、全力丁 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薄片或粉粒,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所必需。有吸水性与凝胶性,它不溶于冷水、加水后逐渐膨胀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 一;增稠剂的分类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HEC) B.缔合型(HMHEC) 最有名的纤维素增稠剂包括: 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 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疏水性改质羟乙基纤维素(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C) 2.多糖 3.碱溶涨类(丙烯酸类) 碱溶涨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ASE) B.缔合型(HASE) 4.聚氨脂类 聚氨脂类又分为 A.聚氨脂类 B.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 5.无机类 无机又分为 A.膨润土 B.凹凸棒土 C.气相二氧化硅 6.络合有机金属增稠剂 二: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 1.纤维素类 1。1非缔合型纤维素增稠剂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 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 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 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 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纤维素增稠剂增稠水相,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处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间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素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通过高分子量的纤维素醚,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特点: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配方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pH 范围大。但存在流平性较差,辊涂时飞溅现象较 多、稳定性不好,易受微生物降解等缺点。由于其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在 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所以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 但另一方面造成流平性较差。有研究表明,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 胶涂料的飞溅性也增加。纤维素类增稠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易产 生飞溅。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果,对颜料和乳胶粒子 极少吸附,增稠剂的体积膨胀充满整个水相,把悬浮的颜料和乳胶粒子挤到 一边,容易产生絮凝,因而稳定性不佳。由于是天然高分子,易受微生物攻 击。 纤维素衍生物分子量高低则会影响其增稠的效果,高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具有优异的增稠效果,容易造成类似塑化(Pseudoplastics)的效 果,水相增稠剂与儒教其分子相溶好,低剪切增稠效果好,PH值容忍度高,保水性好,由于低剪切年度高,触变性高,所以流变性好,流平性差。低分子 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对产品的类似塑化性较低,但对水的敏感度较高。 现将纤维素增稠剂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总结如下纤维素增稠剂正面影响 ●通用 ●流动性 ●PH范围大 负面影响 ●喷涂 ●涂层的形成 ●覆盖力 ●水敏感性 ●生物稳定性 ●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 ●稳定性不好 ●易受微生物降解 具体产品特性:

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摘要 : 通过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的匹配使用 , 可以尽量避免因其相互作用而出现涂料的稳定性问题。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增稠剂与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配合使用时效果最佳 , 而疏水改性碱溶性乳液增稠剂建议与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配合使用。 关键词 : 分散剂 ; 增稠剂 ; 缔合型 ; 稳定性 ; 相容性 ; 嵌段共聚物 ; 均聚物 0 前言 缔合型增稠剂控制乳胶漆的流变行为的卓越能力主要来自于它们能起到类似“ 聚合型表面活性剂” 的作用。一方面 , 它们能以表面活性剂相同的方式与涂料中其他组分相互作用 ; 另外 , 这些流变改性剂中的疏水基团相互缔合的方式也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基团形成胶 束的方式类似。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类似的行为方式 , 而且还与相同的组分发生相互作用。两者都是通过吸附到涂料组分的颗粒表面而起作用 , 因此某些情况下 ,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涂料性能。 表面活性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会相互影响从而引起涂料性能的变化应引起涂料生产商的重视。例如 , 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用量过多会导致缔合型增稠剂从乳胶颗粒表面置换出来进入连续 相 , 从而抑制了缔合型增稠剂产生缔合作用的能力。发生这种现象时 , 缔合型增稠剂会类似于传统的羟乙基纤维素 (HEC) 型增稠剂导致涂料流平性、光泽以及遮盖性能的下降。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两者相互作用而可能导致的潜在问题已在许多科学文献 ( 如Peter R. Sperry et al. Ad. Org. Coating Sci. & Technol ,Series 9 ,1987) 中进行过详细的探讨。相比之下 , 分散剂对缔合型增稠剂的性能产生类似的影响所受的关注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 , 导致乳胶漆不稳定的一个常见原因可能是分散剂与增稠剂间的不相容性。从实验结果中我们也发现 :2 种最常用的缔合型增稠剂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HEUR) 增稠剂与疏水改性碱溶性丙烯酸乳液 (HASE) 增稠剂能最有效地与不同类型的分散 剂作用 ; HEUR 类增稠剂对应于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 ,HASE 类增稠剂则对应于多元酸均聚 物分散剂。 1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的相容性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影响。实际上分散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界面活性剂 , 它们能与涂料中其他组分包括流变改性剂相互作用。在涂料中分散剂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机理 , 它们能吸附到配方中颜填料颗粒的表面 , 通过电荷排斥、空间位阻或两者共同作用来防止颜填料颗粒聚结。

增稠剂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 1 绪论 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 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1.1定义 能明显增加胶黏剂和密封剂黏度的物质称为增稠剂(chickening agent),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在水体系中,当增稠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亲油端基缔 合形成胶束;在水基高分子体系中,增稠剂的亲油基团主要与聚合物粒子缔合,以这种方式完成增稠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水性增稠剂。 1.2分类及机理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2.1纤维素类[1] 纤维素类在水基体系中是一类非常有效的增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各种领域。纤维素 是天然有机物, 它含有重复的葡萄糖苷单元,每个葡萄糖苷单元含有 3 个羟基, 通过这些羟基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衍生物。纤维素类增稠剂通过水合膨胀的长链而增稠,纤维素增稠的体系表现明显的假塑性流变形态。使用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左右。 纤维素类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1.2.2 聚丙烯酸类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2]自1953 年Goodrich 公司将Carbomer934引入市场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了, 现在这系列增稠剂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见表1) 。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有 2 种, 即中和增稠与氢键结合增稠。中和增稠是将酸性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中和, 使其分子离子化并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 同性电荷之间的相斥促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氢键结合增稠是聚丙烯酸类增稠剂 先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再与质量分数为10 %~ 20 %的羟基给予体(如具有5个或以上乙氧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 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系统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 效果。 1.2.3 天然胶及其改性物 天然胶主要有胶原蛋白类和聚多糖类,但是作为增稠剂的天然胶主要是聚多糖类( 见表1) 。 增稠机理是通过聚多糖中糖单元含有3个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从而达到增稠的效果。它们的水溶液的流变形态大部分是非牛顿流体, 但也有些稀溶液的流变特性接近牛顿流体。 1.2.4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 无机高分子类增稠剂一般具有三层的层状结构或一个扩张的格子结构,最有商业用途的两

增稠剂使用方法

白油专用增粘粉云清牌陈礼佩 0631-5816542 云清牌白油专用增粘粉陈礼佩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326042.html, 一产品用途由于本品的卓越增稠、乳化性能,使许多原本不具备理想稠度的油性化学品可按厂家、市场的要求随意调节外观及稠度。可以说油品专用增稠剂的诞生与应用在化工界具重大意义。本产品可以使白矿油、IPM、二甲基硅油、氨基硅油、GTCC、角鲨烷、蓖麻油、基础油、苯类硅油等众多油性物质增稠并且透明,在护肤品中可明显提高肤感。主要作为油性物的增稠、流变性调节剂。 二突出特点 1、不会引起对人体的刺激和过敏,保持较强的化学稳定性,与多种油性护肤品、化学品添加剂、颜料有极好的增稠乳化均质作用。几乎能与所有活性物配伍而效能不发生变化;2、随着在油性物质中添加量的增减,与之复配的产品的稠度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增稠后之产品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摄氏100度以下不会产生分层现象。常温下不会产生返稀现象。 三适用范围:广泛用于全油性产品、护肤品、润唇膏、彩妆、发用品、果冻蜡、工艺品;甚至在工业用密封胶、涂料、透明蜡烛等油性物质的增稠改性方面都具卓越性能。 白油增粘粉云清牌陈礼佩 0631-5816542 云清牌白油增粘粉陈礼佩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326042.html,一产品用途由于本品的卓越增稠、乳化性能,使许多原本不具备理想稠度的油性化学品可按厂家、市场的要求随意调节外观及稠度。可以说油品专用增稠剂的诞生与应用在化工界具重大意义。本产品可以使白矿油、IPM、二甲基硅油、氨基硅油、GTCC、角鲨烷、蓖麻油、基础油、苯类硅油等众多油性物质增稠并且透明,在护肤品中可明显提高肤感。主要作为油性物的增稠、流变性调节剂。 二突出特点 1、不会引起对人体的刺激和过敏,保持较强的化学稳定性,与多种油性护肤品、化学品添加剂、颜料有极好的增稠乳化均质作用。几乎能与所有活性物配伍而效能不发生变化;2、随着在油性物质中添加量的增减,与之复配的产品的稠度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增稠后之产品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摄氏100度以下不会产生分层现象。常温下不会产生返稀现象。 三适用范围广泛用于全油性产品、护肤品、润唇膏、彩妆、发用品、果冻蜡、工艺品;甚至在工业用密封胶、涂料、透明蜡烛等油性物质的增稠改性方面都具卓越性能。 白油增粘剂云清牌陈礼佩 0631-5816542 云清牌白油增粘剂陈礼佩https://www.360docs.net/doc/ed13326042.html,一产品用途由于本品的卓越增稠、乳化性能,使许多原本不具备理想稠度的油性化学品可按厂家、市场的要求随意调节外观及稠度。可以说油品专用增稠剂的诞生与应用在化工界具重大意义。本产品可以使白矿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