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误诊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误诊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23T15:28:54.5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9期供稿作者:洪德军
[导读] 江苏省如皋城西医院心内科作为心血管疾病中最致命的一种急危重症,主动脉夹层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征。
洪德军
(江苏省如皋城西医院心内科 226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及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24例首诊误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研究分析得出,24例误诊患者均以突发疼痛为首发症状,有9例首诊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3例胆石症、3例急性胸膜炎、1例肾结石、1例消化性溃疡、4例心绞痛、消化性溃疡1例,2例晕厥待查,其首诊误诊率68.57%,经我院胸、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得出,患者为主动脉夹层,我院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给予镇静、镇痛、控制血压等药物,22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经我院对22患者进行3~6个月随访发现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导致诊断中出现误诊现象,诊断时应当仔细查体、及时询问患者病史,并结合对相关医技检查的运用,有效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夹层;主动脉;临床表现;误诊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062-02
作为心血管疾病中最致命的一种急危重症,主动脉夹层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征,并具有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这使得对其诊断时易出现误诊,基于此,为研究分析其误诊原因及解决对策,我院选取24例首诊误诊的主动脉夹层患患者为对象,对其误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检查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4例首诊误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2±13.2)岁,均于发病后1h~7d内就诊,其中有10例为动脉粥样硬化,5例为冠心病,21例有高血压,6例为糖尿病,11有高血脂症。
1.2 临床表现
患者首发症状以突发疼痛为主,其中4例胸腹痛,1例腰痛,17例为胸痛,腹痛3例,5例,疼痛伴有大汗,1例昏厥,2例呼吸困难。
入院时,2例血压下降(70~89/40~59 mm Hg),19例高血压(140~220/90~140 mm Hg),5例患者四肢脉搏、血压不对称,4例胸腔积液,6例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表现为肺部啰音的有3例,最后,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反流性杂音患者为4例。
1.3 医技检查
经我院对参与研究患者检查后,发现14例查心肌酶升高,之中,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正常值2倍以上的共2例,心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的患者有12例,5例窦性心动过速,10例患者胸导联ST段压低并T波低平,2例aVF、Ⅱ、Ⅲ导联显示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后续研究发现,对患者行X线胸片检查得出,5例纵隔增宽,9例左室肥大,2例心包积液,8例主动脉影增宽,胸腔积液4例。
行胸或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24例可见真假二腔形成[1-2]。
1.4 误诊情况
经我院回顾性分析得出,本组24例误诊患者中,误诊为胆石症3例,3例急性胸膜炎、1例肾结石、1例消化性溃疡、5例心绞痛、消化性溃疡1例,2例晕厥待查,另外8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时间介于8h到10d之间,对应的平均误诊时间为(19.6±10.3)h。
1.5 确诊及治疗
我院结合误诊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针对性治疗,发现在控制患者胸痛症状等方面并不理想,于是进一步行胸、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最终确诊患者为主动脉夹层,继而我院结合DeBakey 分型得出,Ⅲ型9例,Ⅱ型8例、剩余的7例为Ⅰ型,均给予患者降低心肌收缩力、镇静、镇痛及控制心室率、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从治疗结果看,2例(Ⅰ型、Ⅱ型各1例)死亡,其余22例好转出院,随访3~6个月未出现复发及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3]。
2.讨论
2.1 疾病概述
从诊断及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出,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在此基础上导致了动脉壁的分离,继而发展为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也就是主动脉夹层,对其患者不进行及时治疗,第一个48h病死率接近1% /h,且在后续发展中,14d后病死率接近80%,而当治疗距离病发时间3个月后,对应的四万率将达到90%,基于此,对于此病症而言,及早有效诊断及治疗,是其病死率降低的关键所在。
综合当前的相关研究看来,大多数认为其与主动脉中层囊样退行性变有关,而这一变化有源于遗传或代谢性异常,临床认为本病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高血压等有关。
此次研究中,19例患者伴有高血压,占54.28%,此症状改变了主动脉壁弹力纤维的形态方,从而让患者血管壁的应力得到增加,并最终发展成为主动脉夹层。
此次研究让我院认识到,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发症状大多为疼痛,缺乏特异性,有疼痛突然发作,常伴有窒息和濒死感等表现,胸、背、腹部疼痛等,此次研究中,出现有腹痛2例、腰痛2例、胸腹痛4例、胸痛16例,疼痛发生率为100.00%,是此病症的最常见表现。
2.2 误诊原因分析
2.2.1临床医生基本功不扎实此方面的原因常常表现为系统查体未发现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病史采集不够详细和全面、不能对有价值的体征进行鉴别诊断,易形成误诊,如在本次研究中,首诊医生查体时均未查出其中的2例为主动脉瓣反流性杂音,还有3例四肢脉搏、血压不对称[4]。
2.2.2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综合此次研究可看出,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绝大部分以胸腹部疼痛为其首发主要症状,基于夹层分离的部位、发展方向等的不同,其对应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从而形成了症状、体征的多样性。
2.2.3 接诊医生先入为主,欠缺仔细的分析鉴别在此研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方面,表现为胸痛的较多,因其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相似,致使在诊断中若合并有心电图改变时,易先考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造成误诊的原因方面,异常心电图
也算其中之一,而这与医师的先入为主观念及分析鉴别不仔细等有直接关系,在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5]。
2.3 防范误诊对策
2.3.1及时完善相关医技检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对此病的诊断阶段,当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时,作为临床医师应当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使得后续的诊断及治疗更为明确有据,从而真正意义上降低其病死率。
2.3.2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当前发展中,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等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也促使了主动脉夹层发病率的提高,为患者的工作学习造成了重大影响,临床医师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对此病症的临床表现进行熟练掌握,全面了解其少见表现,完善诊断[6]。
2.3.3加强临床医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具体而言,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在做好此工作的前提下,应确保查体的细致性,不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有效减少误诊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 黄莎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84例主动脉夹层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
[2] 刘超,马洪生.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断与误诊因素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2:87-88.
[3] 毛剑峰,钟绿萍,严汀华.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治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7:37-39.
[4] 陈昭然,黄毕,刘斯思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4,05:1051-1054.
[5] 刘昭民,徐桂波.主动脉夹层误诊26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11:8-10.
[6] 徐磊,孙岩,袁海等.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八例误诊分析并治疗总结[J].临床误诊误治,2012,11:9-11.
[7] 陈朝霞.主动脉夹层18例误诊及预防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6:140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