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设计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汉丰一校课程建设团队数学第三小组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数学课堂作为数学课程实施的主阵地,那么我们的数学课该如何承载起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这一重任?数学课堂教师该如何有效地“教”,学生该如何有效地“学”?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以复习巩固某一阶段所学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虽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但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不高。

换言之,作为一种课型,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复习课相对而言是最单调的(公开课上也难觅复习课的身影)。我们能否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建立起适合某一内容或某一年段或某一复习范围的一个基本教学模式呢?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模式:

复习课:

三、研究价值及假设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一般都有两个主要环节:整理环节和练习环节。整理能使学生对知识建立结构化、网络化和关系性的认识,温故而

知新;练习则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训练相关技能并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它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学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首先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其次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第三、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

四,文献综述

(一)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整理环节常常是教师主导的,以一问一答(或解题)的方式逐一梳理各个知识点。然后,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或课件)逐步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整理,看似是学生在做,其实是教师越厨代庖。思路,或者说是知识的网络结构,看似十分清楚,却是“教师的”清楚。对学生而言,他们其实没有经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整理的结果是告知给他们的。同样,在练习的环节,也是以教师出题、学生解题为主,所不同的是,有心的教师会利用学生的错题资源,会选择带有生活气息、时代特点、文化品位等有一定特色的习题。所以,我们看到,复习课梳理知识、查缺补漏等功能定位都没有错,但问题是,谁来梳理?怎样梳理?当学生以被动的方式参与复习时,他们自然不喜欢复习课。而在我看来,对复习课的设计,如果教师仅仅考虑整理成果的形式如何更简洁、明了,练习的设计如何更独具匠心,而忽略学生参与的状态,忽略对学生思维的提升,那都是在同一个方向上前进,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1、重温故轻知新。多数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 重视对已学知识的重复练习, 忽视对知识的适当拓展和引导, 影响了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重主导轻主体。多数教师重视传授整理好了的知识, 忽视学生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更不敢引导学生在自主梳理、相互交流与争论中完善认知结构。这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复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3、重补缺轻提高。多数教师忽视学生的基础和差异, 为了确保数学考试的合格率, 在复习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只重视对困难学生的辅导与补缺, 而忽略以致放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引导与提高, 导致困难学生的考试分数合格了,优秀学生却变得平庸了。

4、重训练轻应用。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解题训练, 往往设计了较多单一的、机械的模仿训练, 以及为巩固某一知识点的重复训练, 而很少设计出应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训练。训练中, 又偏重应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忽略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长此以往, 学生将丧失对数学复习课乃至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解决问题能力也将被削弱。

(二)考虑的问题

如何将整理与复习课上得生动,让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内容、学段、复习跨度等变量是我们在上复习课时要考虑的,

内容变量:知识点之间逻辑联系紧密、关联性强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整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化图示(整理成果的表现方式可以各异)。比如,“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一课,我们总是能看到教师们不约而同地让学生整理不同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计算或问题解决的内容,教师们总是侧重查缺补漏,课堂上“边理边练”或“以练带理”。

学段变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更多地依赖直观,而整理包含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将所学的知识变成一个“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这对低段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整理成果的表达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口头复述、画

图、列表、文字描述等。相对而言,低段学生可以借用的形式较少,因此,低段的复习课对学生自主整理的要求可以低一些。

复习跨度:每堂复习课都有它要复习的范围,这个范围,我称之为“跨度”。从跨度看,复习课可以有单元复习课、期中复习课、期末复习课、学年总复习课等类型。跨度不同,复习的内容不同,复习课的目标定位和呈现的课堂形态也应该有所不同。比如,跨度大的复习课,涵盖的知识点会显得多而散,整理的比重就要相应加强;而有联系的几个单元的复习,可以有“理”和“练”的不同侧重。

上述三个变量是比较容易看到的,同样,这三个变量也不是割裂的。将三个变量分别列出,“醉翁之意”是想说明一点:理想的复习课应该因内容、学段、跨度等而“异”,当然,对教学而言,最大的变量是学生,学生前期的学习情况、经验的积累、整体的情义水平,等等,决定了教学的抉择,复习课亦然。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法和分析总结法,本小组4位成员在自己任教教学班级进行大胆尝试和不断总结,形成的整理与复习课的一般教学模式。

六、研究成果

基于以上复习课教学目标的四点认识,针对目前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以“梳理、建构、练习、提升”四环节为主的小学数学复习课主流教学模式。

(一)人教版教材特征

1、编排分块明确。教材明确把复习课分为三部分: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总结与提升,统称为“整理与复习”。意为让学生在整理已学单元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一节课上可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