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传承-2019年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传承
、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
文化产业最早源于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对“文化工业”的研究。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增长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教育与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等。民族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灿烂文化中最为夺目耀眼的一朵奇葩。民族文化走产业化路线,能更大范围进行传播,使更多的人认识并认可民族文化,这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
二、《印象刘三姐》项目概况
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下简称《印象》)是中国?漓江山水剧场之核心工程,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出任总
导演,历时五年半努力制作完成的。表演展示了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其中包括壮、瑶、苗等民族的民族艺术。表演中的刘三姐是广泛流传于两广地区传说中的人物,她擅长用山歌表达所
有的喜怒哀乐。除了刘三姐传说,该演出还将广西独特的歌谣文却再现了漓江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让观众轻松地了解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比如渔民拉网打渔、牧童放牛、村妇洗衣等。
化、阳朔渔火文化融于其中。演出中的一些场景看似简单平常,
三、《印象刘三姐》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
一)为民族文化提供传承载体印象》提供了一个舞台,舞台上展
示了以壮民族文化为代
表的广西民族文化。《印象刘三姐》主要由四篇组成,《红色印象》、《蓝色印象》、《金色印象》及《银色印象》。整场演出用“印象”引领,淡化故事情节,注重宏大的场面,又不乏对细节的刻画。而细节的刻画,正体现了民族文化中的元素。演出中的渔火、渔网、渔民、鱼鹰、水牛、大榕树、少数民族少女等都是民族文化的元素,正是这些真实的元素构成民族文化的精髓。
《印象刘三姐》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舞台来展示、传承广西的民
族文化,融情于景,融文化于舞台。《印象》不仅通过表演将民族文化传播四海,还通过音像制品、相关纪念品将短暂的演出延长至舞台之后,产业化使这个项目得到横向纵向的同时发展。
(二)为民族文化传承提供经济基础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繁荣的经济能够形
成和造就文化的繁荣, 落后的经济限制文化的发展。壮族是被汉
族同化的最严重的一个民族之一,究其原因,经济发展滞后是关键因素。广大壮族同胞迫于生计需求外出务工,年轻的小姑娘、
小伙子初中没毕业就出去,而这个年纪正当学习的黄金年龄,他们看到、接触到发达的汉文化,于是开始模仿学习,体现在衣着、
语言与生活方式上面,导致整个族群深受外文化的影响。《印象》的出现,改变了很多阳朔人的想法。他们开始意识到,用自己的文化就可以挣钱,不需要外出打工受气了。一位村民在接受我们的访谈中聊了很多切身经历,她姓黄,我们就叫她黄姐。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黄姐原本是《印象》剧场附近的村民,农田被征收
后在县城建了新房,开农家旅馆,她在《印象》剧场做清洁工。
她爱人晚上参加《印象》表演,每月有五六百的固定工资,加上奖金也有上千的收入。加上她自己的收入,旅馆的收入,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四、《印象刘三姐》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对于文化传承发展而言,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民族文化产业
化发展,一方面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会给民族文化传承带来负面的影响。投放市场,接受市场检验的民族
的歌曲、舞蹈等民族的东西,大多需要根据观众的喜好,市场的
需求而改变。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 《印象》在初期还加入了一
些符合西方审美观的元素,如裸体模特。后来由于在相对保守的
中国观众眼里不易接受所以删掉。而《印象》中虽说主要采用的
是壮民族的文化兀素,但是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苗、瑶族等很多民族的东西。这就造成一定的“串味”,很多观众把表演中苗瑶族的元素误认为是壮族的元素。原始的歌曲和舞蹈有一定的功能,如图腾舞、祭祀舞、狩猎舞、战争舞,是不带任何功利成分的。现代舞蹈基本失去了原始的功能,搬上舞台为的是艺术和商业。民族文化的艺术化与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本民族的特征。只选取各民族中的经典加以糅合,然后展示给观众。昔日
的抛绣球意味着壮家姑娘们相中如意郎君,将绣球抛向他们以表
达爱意。现在有些舞蹈演员身上挂着绣球却跳起竹竿舞(黎族)。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