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以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试作分析。(4分)
答案: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
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 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 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的想象里,海 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唾去,因 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 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 (《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 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1、诗的前两句
写了海棠花哪 ①光彩正艳:首句写海棠花在轻轻吹拂
些特点?
的春风中泛着高贵华美的光泽,表现了
海棠花的光彩艳丽。
②香气正浓:香雾表现出海棠花在雾气
中飘散着浓郁的香气。
③朦胧美:月光转过回廊,照射在海棠
花上,花朵在雾气中忽隐忽现,表现出
一种朦胧的美。
变式训练 2、歌的开头两句对海棠花的描写,有何作用? (4分)
三、内容情感
1、寄寓个人理想与抱负、节操与志向。 2、感慨时光易逝,怀才不遇。 3、忧国忧民,担忧国家前途命运,同情百姓 不幸遭遇
4、愤世嫉俗,批判现实,针砭时弊。
四、常用手法
1、从具体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型绘色) 与侧面烘托。
2、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手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象征。
(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 “逢”“忙”等。色彩:“碧”与
“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 俗。 [解析] (2)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情感。 (3)考查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野菊 的形象隐含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
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
海 棠(重庆卷)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①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 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②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答案]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 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 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解析] (1)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 级均为E级。颔联主要从野菊的生长环 境、际遇来表现野菊馨香、高洁。
变式训练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分)
五常规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特点、品行) 2、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 了哪些特征?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或思想感情?
六、答题方法
1、抓关键词(描写性的、议论性的) 2、分析并概括物的形象特征(外在+内在) 3、点明诗人志向或情感
(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 前两句写海棠花在轻轻吹拂的
春风中泛着高贵华美的光泽,在雾 气中飘散着浓郁的香气,月光已转 过回廊照不到海棠花,花儿透出隐 约朦胧的美,营造了一种空濛迷幻 的境界,暗示了诗人被贬后幽寂孤 独的心境。
3、诗的后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答案: 拟人、排比。红妆本指美女,这
里指海棠花,诗人赋予海棠花以人的 动作和情态,担心海棠花在深夜无人 时睡去,于是点亮蜡烛赏花。海棠花 深夜独自开放,作者与海棠花为伴表 现了爱花惜花的情感,也表现出诗人 在被贬之后仍能我行我素,自得其乐 的达观精神。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 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 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意:内心。 难堪:难以忍受。 着意:刻意。 修:修补。 半缄:半开半掩。缄:关,闭。 半掺:满族口语半掺子,意为破 败凋零。 王谢堂:即王导和谢安,化用乌 衣巷典故,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 驻地,后东晋王谢在此居住,曾 繁华一时,终走向衰败。
变式训练 (2)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 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 人。“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 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 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 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 典又是虚写。
(1)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 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 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 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 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 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 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 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 惜衰败之感。
1.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天津卷)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咏物诗(高考真题实练、变式训练)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2、掌握咏物类诗歌题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题材特征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二、常见标志 1、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 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
咏之物的某一内涵、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 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