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玩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民间玩具
玩具类的民间艺术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泥玩具
泥玩具不易保存,怕潮、怕碰、怕压,因此,年代久远的实物极为罕见。
古代的泥玩具都随着岁月的长河消逝、损毁,重新回归于大地。
其实,中国泥玩具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同步。
史前遗物中的彩陶上已经出现了捏塑、雕塑、印塑的人物、动物等形象,如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甘肃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头盖饰等等。
这些作品的工艺特征明显地标示着泥塑艺术的成功,理当视为泥玩具的萌芽。
布玩具
民间布玩具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植根于民间,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布工艺品。
在过去,每逢过节,当地姑娘们用各种丝绸、绒布缝制成针扎、荷包和各种小玩具,相互媲美。
这些工艺品除自己欣赏和供小孩子玩耍外,还可以馈赠亲友。
多余的作品拿到集市上、庙会上销售,已相沿成习。
节令玩具
节令玩具是指那些在特定的节日里所出现的玩具,如春节的烟花爆竹,元宵节的走马灯、玩具灯,端午节的香包、布老虎,以及中秋节的兔儿爷等等。
这些玩具常常与有关节日的传说典故相联系,体现了节日的民俗内容,成为节日的标志。
节令玩具的时间性很强,节日过去,玩具遂被搁置;节日来临,玩具又开始流行。
它们丰富了节日气氛,成为节令习俗的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喜爱。
花灯玩具
民间花灯玩具,是以趣味性、游艺性集于一身,歌颂生活,赞美人生为主题,用于儿童玩赏,成年人娱乐。
山西民间花灯玩具,是流传于三晋乡村的传统工艺品。
是人们利用竹、木、金属、布绸、彩纸、葵花杆、高梁杆等材料,根据当地群众的审美习惯、审美意识并综合彩扎、裱糊、编结、辅以剪纸、木版年画或手工彩画等造型手段制作的灯彩玩具。
儿童花灯玩具以手提式多见。
一般都是篾扎纸糊,内装小红蜡烛。
农村传统的小花灯,用高梁杆扎架,麻纸糊面,用色彩画人们喜爱的动物或神话故事,或印上木版年画,或贴上民间剪纸,内装小油灯。
现今发展为竹架构造,彩纸或绸布糊面,内装蜡烛。
在制作技艺上虽然并不纯熟,但粗犷有力,无矫揉造作之感。
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和制作风格都具有生动活泼的乡土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棉塑玩具
一个棉塑只需一把棉花,几根剥了皮的高梁杆和少许的胶水。
制作简便,先把几根高梁杆芯扎成骨架,将蓬起的棉花轻轻缠于骨架上,再用胶水粘塑定形,胶水涂多涂少,可塑出不同形状。
最后在形体表面均匀地涂一层胶水固定造型,然后用品色染色,一件棉塑动物或人物就做成了。
把它插在预先备好的卟啷摇鼓上,就是一件既可摆设欣赏又可随手玩耍的声形并茂的玩具。
棉塑玩具用料较少,成本低廉,又可就地取材,所以艺人们常常是现做现卖,边表演边出售。
棉塑玩具中有鸡、麻雀、喜鹊、燕子、鹤等飞禽,长不过三五寸,高不过六七寸。
人物主要有《西游记》中精灵的孙猴子、憨厚的沙和尚,傻乎乎的猪八戒及慈善的唐僧,一个个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棋类玩具
棋类玩具中的围棋,汉代开始已传出国外,至唐代被列为琴、棋、书、画人的文化修养四要素之一。
象棋,到宋代形成后,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大众化棋类游戏玩具之一。
中国民间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植根于民间,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独子棋、双虎棋、牛角棋、四色棋、五子棋、双步棋、羊拐棋、碗棋、西瓜棋、爬山棋、方圆跳棋、斗狮棋、直棋、圈棋、四季棋、捡石子棋等。
秦立新在综合了多种民间棋类的基础上,发明了“智力组合棋”。
秦立新在综合多种民间棋类的基础上,发明了“智力组合棋”,这种棋用一副棋子,可适应多种棋盘,下50多种甚至更多种棋,曾获国家专利。
观赏类玩具
风筝:集娱乐、健身、竞技、观赏甚至通讯探测等多种功能,又和当代文化艺术及民俗节令密切结合,反映了我国传统玩具文化发展的丰富内涵。
早在汉代以前,我国采用固定翼飞行技术实现飞天被创制出来。
它对后来飞机的发明和航空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启萌作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据说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就挂着一只中国风筝,上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我国风筝约在12世纪已传到国外。
直到1804年,英国的航空之父乔治·凯利才制造了风筝滑翔机,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在滑翔机上装了发动机,成为世界最早的空中动力飞行器。
走马灯和滚灯:宋代创制出来的。
走马灯的结构是利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作动力,冲击灯上面类似风车叶片的风车使其旋转,从而使灯上装饰的图案跟着转动起来。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热气流产生机械旋转的装置。
它的基本原理与汽轮机、燃气轮机相同。
这样的装置在欧洲16世纪才出现。
另一种滚灯,它的内部结构主要来自古代"被薰"。
是两个同心圆机环,机环内有轴,托着环内盛香料的小碗,转动薰球时,小碗可始终保持向上的位置,使其相对稳定。
将其移到滚灯内使用,保证了滚灯在滚动时使灯保持稳定向上的位置。
其科学原理和近代陀螺仪中的万向支架相似。
类似装置在欧洲1500年才由达·芬奇设计出来。
陀螺:据麻国钧先生所著《中华传统游戏大全》中说:陀螺的稳定旋转曾给原子能反应堆的发明家恩里科·费米以极大的影响。
拨浪鼓:是低幼儿童的玩具,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弹丸甩动击鼓发声。
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还有泥的、硬纸的;鼓面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纸制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面的拨浪鼓最为典型。
各地拨浪鼓的造型都不一样,有长形如腰鼓的,也有扁而似大鼓的,又有长宽相等鼓身垂直
的,还有扁圆如烧饼的。
装饰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在鼓面上绘画花纹,或各种图案;也有的在鼓身上描绘花纹、点线;还有的把手柄加工成竹节或葫芦节,鼓上的双耳弹丸也很富于变化,有的用两粒小玻璃珠子,有的用两颗树种子,也有的用磨光的酸枣核,还有的用小木珠、小贝壳。
阿福:是惠山泥人中家喻户晓的形象。
关于其起源还有一段“阿福降狮”的传奇故事。
传说从前惠山上有一种妖狮,专门吃小孩子,后来来了两个法术高明的神仙,叫“沙孩儿”,降伏了妖狮,从此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安宁。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用泥土塑出他们的形象,取名“阿福”,家家供养。
除了怀抱金毛大青狮的阿福造型外,还有“团阿福”、“小阿福”、“扑满阿福”等,均是惹人喜爱的儿童玩具。
四喜人实际上是一种民间美术造型,这种造型采用的是适形造型中的共用形,它是用几何中的形与形的部分重合和借用来造型。
这种造型早在原始彩陶艺术中就有。
如商周青铜器纹饰中有两只夔龙共用一个身体。
敦煌藻井有隋朝时创作的“三兔共耳”图案。
“四喜人”的来历传说是这样的。
传说明初时江西才子解缙,五岁就熟读四书五经,进京赶考,深得皇帝赏识。
益智类玩具
拼板是我国古老的益智玩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巧板。
国外称它为“唐图”(tangram),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优秀智力游戏代表作。
古人尚七,用七块板来拼图,恰到好处。
九连环,最早记载这种玩具的典籍是《战国策》。
其中提到秦始皇派使臣入齐时,带有一种玉连环。
宋朝周邦彦《解连环》词中,就有“信妙手,能解连环”。
九连环的定型大约与中国古代以“9”作为“阳数之极”有关。
它流传之后,尤受妇女的喜爱。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就有黛玉在宝玉房中玩九连环的描写。
鲁班锁。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
儿子忙碌了一夜,但终于拆开了。
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
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鲁班锁亦称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
它本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华容道故事出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说的是刘备和孙权联合,在赤壁一战中,把曹操杀了个片甲不留。
曹操只带了十余人马,沿华容小道落荒而逃。
埋伏在小道上的关羽思念曹操旧情,放走了他,使他得以逃出华容道。
后来这个故事成了中国古代一种图形移位玩具的名称。
这种玩具是要将一块大图块通过空位移到出口,和华容道故事有些相似。
后来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叫法不一,有叫“关羽放曹”的,有叫“曹操逼走华容道”,也有叫“鲁智深冲出五台山”、“赶走纸老虎”、“敢把皇帝拉下马”、“船坞排档”的等等。
双陆,是古代的一种博具,如今已失传。
双陆应是一种类似飞行棋的游戏,从文学作品中的记载和传世文物来看,双陆曾经相当流行过
六博一作陆博。
两人相博,每人六枚棋子,故称六博。
其胜负的关键在于掷采,偶然性很强,双方按照各自掷出的齿采走棋。
李益的《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写道:“分曹六博快一掷,迎欢先意笑语喧。
”
“分曹”就是“分拨”。
玩六博的时候笑语喧哗,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