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李子田,郝瑞彬,沈方
(唐山师范学院地理系,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生态问题,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膜污染等面源污染问题以及乡镇工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加强农村环境立法、加强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等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基础科学;可持续发展;综述;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6)01─0021─04
1 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 农业生态系统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1.1.1水土流失
我国山丘面积广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放牧垦殖历史久远,加之近年来城市化和开发建设项目的扩展,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

其主要特点[1]:一是分布范围广、面积大。

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

二是土壤流失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

其中,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约24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输入黄河泥沙约16亿t。

三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恶化生态环境,给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据统计,近50年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6.67万hm2多,平均每年近6.67万hm2。

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50%。

1.1.2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干旱、半干旱或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

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特点[2]:一是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

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3%。

二是造成的损失巨大。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1996年西北5省区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1000万km2的耕地不同程度的沙化,每年造成粮食损失高达30亿kg多。

三是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以每年1560km2的速度扩展,80年代每年扩展2100km2,90年代增加到每年2460km2。

1.1.3水资源短缺
我国是水资源贫乏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3]。

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由于近50%的灌溉水量在输水过程中因渗漏而损失,再加上技术落后,使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70%至80%的水平[4]。

另外,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更使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

根据国家环保局1999年的统计[5],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松花江水质尚可,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且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1.4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旱灾、水灾、风雹灾、低温冻害及农作物病虫害等,是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我国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

其中,以水灾、旱灾、风雹灾和低温冻害最为严重。

1995年以来,我国年均受灾、成灾和绝收的耕地面积分别为4455.8、2421.3和632.7万hm2(以上四种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收稿日期:2005-01-08
作者简介:李子田(1963-),男,河北唐山人,讲师,(E-mail)haor bzy@。

的影响。

表1为1995~2002年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状况[5]。

表1 近年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状况(以水灾、旱灾、风雹灾、低温冻害为例)万hm2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受灾4587.4 4698.9 5342.9 5014.5 4994.1 5469 5221.5 318.1 成灾2226.7 2123.3 3030.9 2518.1 2673.1 3437 3179.3 182.4 绝收561.8 535.8 642.9 761.4 769.7 1014.8 821.7 43.7
1.2 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1.2.1化肥污染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不愿在所承包的土地上投入更多,表现在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化学肥料的快速增长且氮磷钾使用比例不平衡[6],如表2所示。

其结果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

表2 我国农田养分投入中有机肥和化肥结构的变化
肥料投入化肥构成
年份
总量/万t 有机肥比重/% 化肥比重/% 氮肥/万t 磷肥/万t 钾肥/万t 1965 974.4 81.9 18.1 120.6 55.1 0.3 1975 1709.8 68.6 31.4 364.0 160.9 23.0 1985 3218.2 44.8 55.2 1258.8 407.9 109.1 1995 5295.0 32.1 67.9 2224.0 994.0 376.9 2000 6028.0 30.3 69.7 2470.6 1111.8 617.6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钾肥施用不足,地区间分配不平衡。

全国缺钾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6%,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7]。

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1.2.2农药污染
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使用量最大、施用面积最广、毒性最高的一类有毒化学品。

1999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到130万t多,按耕地面积计算,平均施用约14kg/hm2,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

蔬菜和瓜果生产中农药用量可超过100kg/hm2,甚至高达219kg/hm2,较粮食作物高出1~2倍。

而我国农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一般约30%,低者不足10%[8]。

大量农药的流失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之中,使一些难降解的农药在土壤中残留逐年增加。

农药造成的安全与环境问题:一是农药中毒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安全;二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三是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

1.2.3 畜禽养殖污染
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t,是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

其中,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30%;畜禽粪便化学耗氧量的排放量已达7118万t,远远超过我国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之和[9]。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一是畜禽粪便或高浓度有机废水进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恶化,并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二是恶臭气体污染空气;三是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灌溉农田,影响土壤质量。

1.2.4农膜污染
目前,我国农膜用使用量已达125万t多,而目前农膜的回收率不足30%。

据有关资料,新疆平均地膜残留量为37.8kg/hm2,最高可达267.9教育kg/hm2[10]。

地膜连年使用,土壤残留逐年增加,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

1.2.5 秸秆污染
据介绍,我国现有1.3亿hm2耕地,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t。

长期以来,人们对秸秆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在田里焚烧和丢弃,不但浪费了生物资源和能源,而且带来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甚至影响道路交通。

因此,秸秆焚烧成为农业污染的重要形式[11]。

1.3 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差,设备技术陈旧落后,经营粗放等问题,目前,已成为农业环境中最大污染源。

以1997年为例,全国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为383877万t,占全
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6.9%,但废水中的COD排放量为407万t,占整个废水COD的37.93%;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的排放量分别为849、880和957万t,分别占全国同类废气排放总量的26.4%、56.23%和63.59%;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排放量分别为40100t和16863万t,分别占全国的37.89%和91.59%。

这些污染物大多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环境,造成了农业环境的严重污染[12]。

1.4 农村地区生活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

由于农村地区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低,加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使大部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倾倒或直接排入水体,这是造成农村及城镇环境不断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
人类的行为方式从根本上影响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而人的行为又直接受思想的影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上述诸多的环境问题,这些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负效应在时空尺度上的集中体现,同时与人类本身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度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针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起步较晚和经济文化较落后的现状,加强宣传教育,使农民和农村基层工作者牢固树立资源节约、持续利用的战略思想,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在当今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人们的绿色意识更浓。

如今的国际贸易中,除进行价格竞争外,产品的环境标准化已是“技术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的出口也正日益受到各种环境标准的考验。

要使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充分重视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对我国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2.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
推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目的就是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我国在防治大气、水污染,以及保护森林、草原、海洋环境、野生动植物、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等方面已颁布和实施了一批重要的法律。

因此,补充和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对使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走上依法治理的轨道和提高全民族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十分必要。

2.3 加强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
沙漠、干旱地区、山地、沼泽地等脆弱生态区域在我国占据着较大的面积。

由于农业生产和开发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地表结构、土壤肥力、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生产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并同时引起了局部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降低了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

因此,加强脆弱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环境预警研究,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4 重视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
在我国,化学肥料所起的作用占粮食增产的40%左右,目前我国的化肥生产量为4000万t左右,就我国国情而言,应把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放在重要的地位。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效出口创汇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都急需无公害、无污染的新型生物肥料和开发高效无毒生物农药,因地制宜进行各种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地研制与开发,对推动我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5 促使土壤朝培肥的良性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正朝着以提高效益为核心的目标迈进,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在经济转轨时期,应充分重视政策的引导功能,使农民高效地利用土地,有效地培肥土壤,防止重用轻养的短期目标和行为。

因而,在保持土地所有权政策稳定的同时,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通机制和土地质量监管机制,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将是今后土地使用的发展趋势。

对在使用土地时注意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土地经营者,应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这将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土壤—植物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良性程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施用有机肥,能使土壤有机质始终处在动态平衡之中,这对土壤保持其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具有良好的培肥作用。

因此,广辟有机肥源,实施秸秆还田,既可充分利用有机肥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又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2.6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与发达国家70%~80%的比例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方面必须进行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节水技术;同时,搞好试点示范和制定节水灌溉方面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2.7 遏制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是按国务院的有关决定,坚决取缔和关停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十五小”企业;二是用生态经济的观点引导乡镇企业朝着企业—农业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发展以当地自然资源和土特产为优势的生产项目,注意资源—生产—环境的优化组合,形成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和产品深加工的新型产业结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发展能耗低、投资少、产品周转快的产业,尽量减少乡镇系统外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延长乡镇生态系统中“能源”的循环周期,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三是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有功能区划,合理布局,新建企业排放废水应相对集中,以利于以废治废,或废水集中治理,实行乡镇企业污染集中控制;四是选择清洁生产工艺或低排污生产工艺的项目,尽量避免末端治理。

3 结论
综上所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为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的科技含量,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业发展走向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全国水土流失公告(2000)[EB/oL].http:
///public/public/bulletin.
asp,2005-9-10.
[2] 丁伟,国土荒漠化现状透视[N].人民日报,2001-
6-17.
[3] 索丽生.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制约因素[EB/oL]..cd, 2005-09-10.
[4] 姚润丰.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仅及发达国家的一半[E
B/oL]./0utsideGroup
0ut side browse.asp?newsid=5774,2005-09-10.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
环境保护,2000,(7):3-9.
[6] 李庆逵,朱兆良,于天仁.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
料问题[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8.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
环境保护,2001,(7):3-9.
[8] 九三学社.对土壤污染防治采取对策[N].中国环境
报,2004-03-16.
[9] 姬刚.规模畜禽养殖:农村新的污染源[N].法制
日报,2002-03-16.
[10] 郑世福.新疆农用地膜污染严重[N].中国环境报,
2004-03-19.
[11] 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我国秸秆焚烧问题初步缓
解[EB/oL]./20040120/30979
65.shtml,2005-10-10.
[12] 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年鉴[M].北京: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1997.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ains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I Zi-tian, HAO Rui-bin, SHEN Fa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relates and analyzes sever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se problems include loss of soil and water, desertification,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 belonged to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fertilizer pollution, pesticide pollution, animals and fowls cultivating pollution, plastic film pollution belonged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n, aiming at such problems,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developing green agriculture, strengthening legislation o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and managing ecological system.
Key words:agricultural basic scie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mmary;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 countermeas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