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 阐述了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立足市场,以企业为主导,工学结合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的模式;提出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宗旨,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多元化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授学生以“渔”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贡献。

[关键词] 高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创新的需要,是当今高职院校都在探索的问题。根据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培养需要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就要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构建的特定的,由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和方式,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装备,评估与反馈等因素组成的一个体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江泽民同志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实施十周年工作会议讲话时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是有这种灵魂的,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高新技术,要始终突出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我们要立下一个雄心壮志,就是必须尽快地使我国摆

脱高新技术落后的局面,努力研究开发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努力创造并掌握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努力建设强大的

民族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关系我们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希望所有科技工作者,在实现这个雄心壮志中不断做出自己新的贡献。因此,创新应当是我们培养人才目标的重中之重。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高职教育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

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创新”的教学目标。而素质教育的中心也是创新。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应当是我门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模式,但是相同的培养目标,其培养模式不是惟一的,而是变化的和多样的;但对于某种专业的培养模式,其模式特征必然

有较为基本稳定的成熟范型。因此,高职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是完成培养任务,达到培养任务的必由之路。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教育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培养目标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适应性,有利于创新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这就要求学校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实训环节、考核评价、教师培训等一系列环节入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并部分试点,再总结改进,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全面推广,形成成熟的模

式。当然,也非一成不变,必须在实施过程中适应不同专业和企业的特殊环境和特别要求。就传统而言,大多数的高职教师都是按照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大多采取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无论书本上的知识是否实用,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对于学生知识的要求。限制了学生开拓思维的发展,不能够发挥他们年轻、富于创造性的特点,更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而且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因此,若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对原有的、过时的、不适应时代技术要求的高职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使高职教育在创新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人才。笔者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出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立足市场培养对口人才,以企业为主导设置专业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普遍问题,但不能简单归因于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不适合社会需求,而是学校教育应生产出适合市场要求的人才。2010年,我国预计有650万大学毕业生,十二五期间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在670万~680万,“如果加上每年未就业的积累,光大学生需要就业的人口就相当于一个瑞士。”学校是一个生产单位,生产的是特殊的产品——人才。人才只有符合市场需要,才能真正有

立足之地,“就像企业一样,如果不顾市场需求,只顾生产,那必然倒闭。所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让教育立足市场,生产出适合市场要求的人才”。专业是高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载体和目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主动、灵活地适应企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应考虑所设专业是否和区域相关企业行业

的现实和发展对所需人才相适应;学院与区域相关企业联系是否密切、是否能根据企业需求灵活设置新专业或调整已有专业的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所设置专业是否具有基本的相应办学条件,并根据需要改进提高,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内容应紧

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动向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莱芜钢铁集团、泰山钢铁集团、烟台富士康科技集团、北京汇源集团、天津通广集团、鲁南制药集团、上汽粉末冶金等众多企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并获得了企业的车间、设备、资金等支持,企业获得了学院的人力、技术等支持,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实现互惠互利,校企共赢。

二、依据工学结合,设置课程开设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与技

能的获得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有足够的时间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感受与在课堂完全不同;现代企业理念、良好行为习惯、应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