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实践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在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因此,实践构
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1)人类生存的前提证明。
(2)人与动物的区别说明。
(3)人的本质说明。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现实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要素
(1)实践的主体(人)
(2)实践的对象(外在世界)
(3)实践的手段(工具等)
4、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 (2)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践
三、实践的理性结构和社会结构
1、实践的理性结构
(1)反映客体规律的理性 (2)反映主体内在需要的理性 (3)体现(1)(2)统一的评介理性
2、实践的社会结构
人类的社会关系便是实践的社会结构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1、确定实践目的实践方案——目的性
1)目的性是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
2)目的是人的意识对客体的超前改造,是主体把自己的
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客体的自在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批
判性、否定性的反映 3)目的总要指向一定的客体并以一定客观事实为依据。 同时,目的的提出均含有主观因素 4)实践的过程就是目的通过手段实现自身的过程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物质性 4、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体现出的崭新关系 (1)目的与手段 (2)创造者与被创造者 (3)能动者与受动者
5、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 超越
6、主体和客体相互作来自百度文库的内容和结果
(1)主体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
象物
(2)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 主体
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含义及其联系
3、两个世界的区别
(1)异质性
(2)发展的不同步性
4、两个世界的联系
1)内容同构(都具有相对应的基本要素和结构方式)
2)规律同一
3)互相转化 5、两个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人的实践活动 1)两个世界的关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2)实践是两个世界的接触点 3)实践是两个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
1、主体和客体形成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的工具和手段
的种类 1)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2)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2、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系统,具有三要素——主体、中
介、客体 1)主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2)客体是制约性因素 3)中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条件
实践的社会结构既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实践活动
的前提
社会分工构成了实践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 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1、实践的主体
(1)含义——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主体的结构
A、能力结构——包含三种基本要素(人自身的自然力;
智力和智慧;情感和意志) B、社会结构——包含四种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 社会主体、人类主体)
2、劳动活动的异化
劳动活动与劳动者异化(劳动活动成为动物式生产;强制
性生产;被动式生产)
3、人的类本质异化
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4、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复习重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含义
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论述)
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含义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1、从词义上来看: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
象性活动
包含的三个过程:
① 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② 人与人之间互换活动的过程 ③ 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和观念的交换过程
包含的两层含义:
2、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客体
1)手段的特点——人的身内器官功能和身外自然力的统一 2)手段是过去活动的产物,是未来活动的前提 3)实践过程的双重否定 A、主体否定客体的现成客观性 B、主体否定目的本身的单纯主观性
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
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 调节 1)结果——人的目的、意志在客观事物中的凝聚和体现, 是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的融合。 2)评价结果的内含 A、评价实践效果
B、评价实践效能
C、评价实践效率
3)实践活动的继承性和选择性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1、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应和
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意识活动的过程和
成果。市知情意的统一体。 2、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 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合。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两个部分。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
6、两个世界的内在联系
(1)自在世界构成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2)实践活动将天然转化为人化自然。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1、实践创造出一个与自在世界相对立又统一的人类
世界
2、实践推动着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
补充:异化
异化:客体脱离主体,即由主体派生,本应属于、服从、
服务于主体的东西,在脱离并独立于主体后,反过来支配、 统治、奴役了主体。
异化概念不同解释 法国启蒙学者:国家的异化(霍布斯的利维坦) 黑格尔:思维的对象化 费尔巴哈:宗教异化和社会异化
异化劳动
1、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产品和劳动者异化(工人所得与劳动付出成反比;
工人的智识与工具的提高成反比)
2、实践的客体
(1)含义——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如何理解实践的客体? A、客观存在 B、活动指向 (3)客观不是客体,只有客观进入活动指向客观才是客体。为什 么? A、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决定 B、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决定
C、客体存在和发展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客体的基本类型——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精 神形式的客体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1、自在世界——又称天然世界,一是指人类世界产生前的自
然界,二是指人类活动还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一是指人化自然,二是指
人类社会会。
3、两者的区别——自在世界运动变化自发,人类世界的运
动变化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 4、两者的共同点——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①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② 实践具有的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3、与旧哲学的区别
A、苏格拉底的哲学实践
B、康德的伦理实践——实践理性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
配人的道德活动。
C、 黑格尔的实践理念——实践是抽象的理念活动 D、费尔巴哈——指出实践是论的来源,,但不能理解实 践与生活的正确关系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因此,实践构
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1)人类生存的前提证明。
(2)人与动物的区别说明。
(3)人的本质说明。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现实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要素
(1)实践的主体(人)
(2)实践的对象(外在世界)
(3)实践的手段(工具等)
4、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 (2)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践
三、实践的理性结构和社会结构
1、实践的理性结构
(1)反映客体规律的理性 (2)反映主体内在需要的理性 (3)体现(1)(2)统一的评介理性
2、实践的社会结构
人类的社会关系便是实践的社会结构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1、确定实践目的实践方案——目的性
1)目的性是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
2)目的是人的意识对客体的超前改造,是主体把自己的
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客体的自在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批
判性、否定性的反映 3)目的总要指向一定的客体并以一定客观事实为依据。 同时,目的的提出均含有主观因素 4)实践的过程就是目的通过手段实现自身的过程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物质性 4、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体现出的崭新关系 (1)目的与手段 (2)创造者与被创造者 (3)能动者与受动者
5、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 超越
6、主体和客体相互作来自百度文库的内容和结果
(1)主体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
象物
(2)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 主体
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含义及其联系
3、两个世界的区别
(1)异质性
(2)发展的不同步性
4、两个世界的联系
1)内容同构(都具有相对应的基本要素和结构方式)
2)规律同一
3)互相转化 5、两个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人的实践活动 1)两个世界的关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2)实践是两个世界的接触点 3)实践是两个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
1、主体和客体形成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的工具和手段
的种类 1)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2)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2、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系统,具有三要素——主体、中
介、客体 1)主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 2)客体是制约性因素 3)中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条件
实践的社会结构既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实践活动
的前提
社会分工构成了实践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 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1、实践的主体
(1)含义——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主体的结构
A、能力结构——包含三种基本要素(人自身的自然力;
智力和智慧;情感和意志) B、社会结构——包含四种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 社会主体、人类主体)
2、劳动活动的异化
劳动活动与劳动者异化(劳动活动成为动物式生产;强制
性生产;被动式生产)
3、人的类本质异化
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4、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复习重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含义
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论述)
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含义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1、从词义上来看: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
象性活动
包含的三个过程:
① 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② 人与人之间互换活动的过程 ③ 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和观念的交换过程
包含的两层含义:
2、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客体
1)手段的特点——人的身内器官功能和身外自然力的统一 2)手段是过去活动的产物,是未来活动的前提 3)实践过程的双重否定 A、主体否定客体的现成客观性 B、主体否定目的本身的单纯主观性
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
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 调节 1)结果——人的目的、意志在客观事物中的凝聚和体现, 是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的融合。 2)评价结果的内含 A、评价实践效果
B、评价实践效能
C、评价实践效率
3)实践活动的继承性和选择性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1、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应和
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意识活动的过程和
成果。市知情意的统一体。 2、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 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合。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两个部分。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
6、两个世界的内在联系
(1)自在世界构成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2)实践活动将天然转化为人化自然。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1、实践创造出一个与自在世界相对立又统一的人类
世界
2、实践推动着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
补充:异化
异化:客体脱离主体,即由主体派生,本应属于、服从、
服务于主体的东西,在脱离并独立于主体后,反过来支配、 统治、奴役了主体。
异化概念不同解释 法国启蒙学者:国家的异化(霍布斯的利维坦) 黑格尔:思维的对象化 费尔巴哈:宗教异化和社会异化
异化劳动
1、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产品和劳动者异化(工人所得与劳动付出成反比;
工人的智识与工具的提高成反比)
2、实践的客体
(1)含义——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如何理解实践的客体? A、客观存在 B、活动指向 (3)客观不是客体,只有客观进入活动指向客观才是客体。为什 么? A、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决定 B、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决定
C、客体存在和发展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客体的基本类型——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精 神形式的客体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1、自在世界——又称天然世界,一是指人类世界产生前的自
然界,二是指人类活动还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一是指人化自然,二是指
人类社会会。
3、两者的区别——自在世界运动变化自发,人类世界的运
动变化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 4、两者的共同点——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①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② 实践具有的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3、与旧哲学的区别
A、苏格拉底的哲学实践
B、康德的伦理实践——实践理性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
配人的道德活动。
C、 黑格尔的实践理念——实践是抽象的理念活动 D、费尔巴哈——指出实践是论的来源,,但不能理解实 践与生活的正确关系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