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分离工程-吸收

化工分离工程习题答案简介

分离工程习题 第一章 1. 列出5种使用ESA 和5种使用MSA 的分离操作。 答:属于ESA 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 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双溶剂)、吸收、吸附。 5.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π=RTC/M ,式中C 为溶解盐的浓度,g/cm 3;M 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若从含盐0.035 g/cm 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M=31.5,操作温度为298K 。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 答:渗透压π=RTC/M =8.314×298×0.035/31.5=2.753kPa 。 所以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2.753kPa 。 9.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 总变更量数Nv; (2) 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 (3) 设计变量数Ni; (4) 固定和可调设计变量数Nx , Na ; (5) 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你 将推荐规定哪些变量? 思路1: 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 总变量数Nv=3(C+2)=3c+6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 C 个 热量衡算式1个 相平衡组成关系式C 个 1个平衡温度等式 1个平衡压力等式 共2C+3个 故设计变量Ni =Nv-Ni=3C+6-(2C+3)=C+3 固定设计变量Nx =C+2,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 =0 解: (1) Nv = 3 ( c+2 ) V-2 F zi T F P F V , yi ,Tv , Pv L , x i , T L , P L 习题5附图

分离工程施工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1、说明分离过程与分离工程的区别? 答:分离过程:是生产过程中将混合物转变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相对纯净的物质的操作; 分离工程:是研究化工及其它相关过程中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分离过程中分离设备的共性规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际分离因子与固有分离因子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前者是根据实际产品组成而计算,后者是根据平衡组成而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别用级效率来表示。 错误:固有分离因子与分离操作过程无关 3、怎样用分离因子判断分离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 答:分离因子的大小与1相差越远,越容易分离;反之越难分离。 4、比较使用ESA与MSA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答:当被分离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很小,必须采用具有大量塔板数 的精馏塔才能分离时,就要考虑采用萃取精馏(MSA),但萃取精馏需要加入大量萃取剂,萃取剂的分离比较困难,需要消耗较多能量。通常,分离混合物优先选择能量媒介(ESA)方法。 5、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哪两类? 答:平衡分离过程:采用平衡级(理论板)作为处理手段,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相等的原理,即达到相平衡时,原料中各组分在两个相中的不同分配,并将其它影响参数均归纳于级效率之中,如蒸发、结晶、精馏和萃取过程等。

大多数扩散分离过程是不互溶的两相趋于平衡的过程。 速率分离过程:通过某种介质,在压力、温度、组成、电势或其它梯度所造成的强制力的推动下,依靠传递速率的差别来操作,而把其它影响参数都归纳于阻力之中。如超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 通常,速率控制过程所得到的产品,如果令其互相混合,就会完全互溶。 8对乙苯和三种二甲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进行选择。 (1)列出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有关性质:沸点、熔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偏心因子、偶极矩等,利用哪些性质的差别进行该二元物系的分离是最好的? (2)为什么使用精馏方法分离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是不适宜的? (3)为什么工业上选择熔融结晶和吸附分离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1)熔点、偶极矩 (2)沸点接近,相对挥发度太小 (3)凝固点、偶极矩相差较大,故可采用熔融结晶、吸附法进行分 离。 6.分离过程常借助分离剂将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举例说明分离

分离工程课后习题答案_汇总

第一章 1. 列出5种使用ESA 和5种使用MSA 的分离操作。 答:属于ESA 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 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双溶剂)、吸收、吸附。 5.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π=RTC/M ,式中C 为溶解盐的浓度,g/cm 3;M 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若从含盐0.035 g/cm 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M=,操作温度为298K 。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 答:渗透压π=RTC/M =×298×=。 所以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 9.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 总变更量数Nv; (2) 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 (3) 设计变量数Ni; (4) 固定和可调设计变量数Nx , Na ; (5) 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你 将推荐规定哪些变量? 思路1: 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 总变量数Nv=3(C+2)=3c+6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 C 个 热量衡算式1个 相平衡组成关系式C 个 1个平衡温度等式 1个平衡压力等式 共2C+3个 故设计变量Ni =Nv-Ni=3C+6-(2C+3)=C+3 固定设计变量Nx =C+2,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 =0 解: V -2 F z i T F P F V , y i ,T v , P v L , x i , T L , P L 习题5附图

(1) Nv = 3 ( c+2 ) (2) Nc 物 c 能 1 相 c 内在(P ,T) 2 Nc = 2c+3 (3) Ni = Nv – Nc = c+3 (4) Nxu = ( c+2 )+1 = c+3 (5) Nau = c+3 – ( c+3 ) = 0 思路2: 输出的两股物流看成是相平衡物流,所以总变量数Nv=2(C+2)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 C 个 ,热量衡算式1个 ,共 C+1个 设计变量数 Ni=Nv-Ni=2C+4-(C+1)=C+3 固定设计变量Nx:有 C+2个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 :有0 11.满足下列要求而设计再沸汽提塔见附图,求: (1) 设计变更量数是多少? (2) 如果有,请指出哪些附加变 量需要规定? 解: N x u 进料 c+2 压力 9 c+11=7+11=18 N a u 串级单元 1 传热 1 合计 2 N V U = N x u +N a u = 20 附加变量:总理论板数。 16.采用单个精馏塔分离一个三组分混合物为三个产品(见附图),试问图中所注设计变量能否使问题有唯一解?如果不,你认为还应规定哪个(些)设计变量? 解: N X U 进料 c+2 压力 40+1+1 c+44 = 47 N a u 3+1+1+2 = 7 N v u = 54 进料,227K ,2068kP a 组分N 2 C 1 C 2 C 3 C 4 C 5 C 6 K m ol/h 1.054.467.6141.154.756.033.3塔顶产物 底产物 9 2 习题6附图

2008级《酶工程》复习大纲

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酶工程》复习大纲 试题题型:成对名词解释,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实验设计题。A、B卷 第1章酶工程基础 一、名词解释 酶,酶工程;转换数,催化周期;酶活力,比活力;酶活国际单位IU,催量kat。 二、问答题 1、酶催化的特点有哪些? 2、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3、试述米氏方程和米氏常数K m的意义。 第2章酶的发酵工程 一、名词解释 组成酶,诱导酶;协同诱导,顺序诱导;终产物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葡萄糖效应。 二、问答题 1、常见的产酶微生物有哪些? 2、对产酶菌种有哪些要求? 3、从微生物产酶的上中游阶段调控来分析,可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产酶量? 4、结合酶生物合成的四种模式,试述如何提高酶的合成量。 5、如果要筛选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请制定筛选方案(策略)。 第3章酶的分离工程 一、名词解释 盐析,盐溶;双水相,反胶束;超滤,透析。 二、问答题 1、试述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酶法破碎细胞的优缺点(可采用表格归类总结)。 2、酶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在酶的提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评价酶分离纯化方法优劣的指标有哪些,各自能反映什么问题? 4、试述盐析、等电点和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可采用表格归类总结)。 5、试述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各自的分离原理及操作特性。

6、现在分离得到一株脂肪酶高产菌株,经鉴定为黑曲霉。利用所学知识,试设计一套从黑曲霉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脂肪酶的实验方案。已知,黑曲霉所产脂肪酶为胞外酶。 第4章固定化酶与细胞 一、名词解释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构象效应,屏蔽效应;微扰效应,分配效应;外扩散限制,内扩散限制。 二、问答题 1、固定化酶具有什么优点? 2、试述常见固定化酶的方法、原理及其优缺点(可采用表格归类总结)。 3、评价固定化酶固定效果的参数有哪些? 4、固定化酶活力降低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5、固定化对酶反应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效应)? 6、固定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 m’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5章化学酶工程 一、名词解释 酶分子改造,酶分子修饰;模拟酶,肽酶;抗体酶,印迹酶。 二、问答题 1、简述酶化学修饰的目的。 2、在酶的化学修饰过程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3、简述酶分子侧链上的修饰功能基团主要有哪些? 4、简述常用的酶分子表面化学修饰方法。 5、在酶分子的表面化学修饰中,常用的大分子修饰剂有哪些? 6、修饰酶的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7、抗体酶具有什么特点? 8、试述抗体酶的一般制备步骤。 9、简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10、简述生物印迹酶的基本过程。 第6章生物酶工程 一、名词解释 定点突变,酶分子定向进化;易错PCR,DNA改组;复合酶,融合酶。 二、问答题 1、简述酶分子定向进化的一般步骤。 2、酶分子定向进化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第7章核酶

酶学第三章酶活性的测定及分离纯化

第三章酶活性的测定及分离纯化 在酶的分离纯化、性质研究以及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时,都要遇到对酶的活性、纯度及含量进行经常的、大量的测定工作,这是必不可少的指标。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检查酶的含量及存在,通常是用该酶在一定条件下催化某一特定反应的速度,即酶的活性来表示。 3.1 酶活性单位 酶活性指的是酶制剂催化能力的大小,它既与酶蛋白的浓度有关,又与酶分子的催化能力大小有关。酶活性用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酶制剂所含的酶单位来表示,即u/ml或u/mg。 3.1.1 实用单位 不同的酶采用不同的标准。如DNA聚合酶Ⅰ以在特定反应条件下,30分钟内催化10nmol dNTP合成为TCA(三氯乙酸)不溶物所需的酶量;又如T4 DNA连接酶的单位定义为:在20μl反应体积中,16℃,30分钟内,将50%的HindⅢ酶切的λDNA片段重新连接起来所需的酶量。ACC合成酶的单位是:30℃,1小时转化SAM生成1nmol ACC所需的酶量。 3.1.2 国际酶活性单位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为酶活性单位规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在特定的条件下,1分钟转化1μmol底物,或转化1μN底物有关基团所需的酶量为1个单位(u)。这是酶活性的国际单位。 3.1.3 Katal 1972年,国际酶学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新的酶活单位,叫katal(kat),katal是一个很大的酶活单位,1 katal是指1秒钟转化1mol底物,或转化1N底物有关基团所需的酶量。1 katal=6×10u。 3.1.4 转换数 在标准条件下,每摩尔单体酶或每摩尔催化中心在1分钟内转换底物成产物的μmol数,可 表示为: 1/Kp称为一个催化循环,单位为分钟。 3.1.5 比活性 酶的纯度往往用比活性来表示,比活性是用同一酶制剂的酶活性除以蛋白质的质量,即单位

软件工程(第五版)--习题及答案--第三章

一、判断题 1、(√)软件需求分析阶段要确定软件系统要“做什么”。 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可作为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需求分析员可以参加最后的需求评审工作。 4、(×)画数据流图时可以加少量的控制流,使加工之间有时序的关系。 5、(√)结构化分析模型的核心是数据词典。 6、(×)在数据流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控制流。 7、(×)在软件生产过程中,需求信息的来源是项目经理。 8、(√)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软件的功能。 二、选择题 1、需求分析最终结果是产生(B)。 A、项目开发计划 B、需求规格说明书 C、设计说明书 D、可行性分析报告 2、数据流图(DFD)是(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的逻辑模型的一种图形工具。 A、SA B、SD C、SP D、SC 3、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不包括(C)。 A、软件验收的依据 B、用户与开发人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 C、软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D、软件设计的依据 4、数据词典是用来定义(D)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 A、流程图 B、功能结构图

C、结构图 D、数据流图 5、结构化分析方法(SA)是一种面向(B)的分析方法。 A、数据结构 B、数据流 C、结构化数据系统 D、对象 6、在数据词典中,以下哪一项表示允许重复0至任意次(A)。 A、{ } B、0{ } C、0{ }n D、{ }n 7、以下数据流图符号中哪一个表示加工(B)。 A、B、C、D、 8、软件开发的需求活动,其主要任务是(D)。 A、给出软件解决方案 B、给出系统模块结构 C、定义模块算法 D、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 9、结构化分析的核心是(A)。 A、自顶向下的分解 B、用DFD建模 C、用DD描述数据需求 D、自底向上的抽象 10、需求分析的任务是(A)。 A、正确说明让软件“做什么” B、用DFD建模 C、用DD建立数学模型 D、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 11、对于分层的DFD,父图与子图的平衡是指(B)。 A、父图与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相同 B、子图必须继承父图的输入与输出流 C、父图与子图相应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名字保持一致

酶工程 试题及答案

共三套 《酶工程》试题一: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_________,英文则为__________,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__________酶结晶,并指出__________是蛋白质。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_。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__________菌,后者属于__________菌。 4、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_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基因。 5、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__________,催化__________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__________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6、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 7、酶的生产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借助__________使__________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9、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__________法,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三种。 10、由于各种分子形成结晶条件的不同,也由于变性的蛋白质和酶不能形成结晶,因此酶结晶既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 三、名词术语的解释与区别(每组6分,共30分) 1、酶生物合成中的转录与翻译 2、诱导与阻遏 3、酶回收率与酶纯化比(纯度提高比) 4、酶的变性与酶的失活

生化分离工程 第三章 沉淀

第三章沉淀 主要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表面特性 第二节蛋白质沉淀方法 第一节蛋白质表面特性 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的荷电区、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蛋白质的水溶液呈胶体性质,在蛋造白质分子周围存在与蛋白质分子紧密或疏松结合的水化层。是蛋白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的屏障之一。 蛋白质沉淀的另一屏障是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当双电层的电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节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盐析沉淀法 等电点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 非离子型聚合物 聚电解质 多价金属离子 1.盐析法 盐析沉淀法: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柠檬酸钠等 盐析沉淀原理: 由于加入大量的中性盐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其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分子聚集而沉淀析出。 蛋白质的盐析行为常用Cohnx经验式表示: lgS=β-K sμ 式中S为蛋白质的溶解度;μ为离子强度;β为常数,与盐的种类无关,但与温度和pH有关;K s 为盐析常数,与盐的种类有关,但与温度和pH无关。 K s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的pH和温度条件下,改变盐的浓度(即离子强度)达到沉淀的目的。 β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的离子强度条件下,改变溶液的pH和温度达到沉淀的目的。 影响盐析的因素 (1)无机盐种类:离子半径小,带电多,电荷密度高的阴离子,盐析效果好。 (2)pH值:pH影响Cohnx方程中的b值,pH值接近蛋白质pI值时,蛋白

质溶解度最小。 (3)温度:T影响Cohn方程中的b值。温度升高,b降低;温度降低,b升高。 分段盐析 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其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的种类、数目以及排布的不同,其水化层厚度不同,故盐析所需要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蛋白质的中盐浓度,可以使不同的蛋白质分别沉淀。 ?常用的盐析剂是硫酸铵,因为它的盐析能力强,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价格便宜,浓度高时也不会引起蛋白质活性丧失。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仍保持天然构象,即仍有活性。 ?蛋白质用盐析方法沉淀分离后,还需要脱盐才能进一步精提纯。脱盐常用透析法。 透析是将含有小分子杂质的蛋白质溶液装在半透膜(玻璃纸、火绵纸等)制的透析袋里放在缓冲液中进行,可不断更换缓冲液,直至杂质被除去。 2 等电点沉淀 利用蛋白质在pH等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称为等电点沉淀法。 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等电点,因此通过调节溶液pH到目的蛋白的等电点,可使之沉淀而与其它蛋白质分开,从而除去大量杂蛋白。 沉淀原理:蛋白质在其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 3 有机溶剂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向含有目标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而使目标物质发生沉淀的方法。 沉淀原理: A 有机溶剂能破坏溶质分子的水化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 B 有机溶剂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使溶质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库仑力)增大,导致溶质的凝集和沉淀。 4 非离子型聚合物 非离子型聚合物:利用一些非离子型的高聚物来沉淀蛋白质的方法。 沉淀原理:可能有降低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程度或空间排阻作用

软件工程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1.用逐步求精方法解决下述的更新顺序主文件的问题。 美国某杂志社需要一个软件,以更新存有该杂志订户姓名、地址等数据的顺序主文件。共有插入、修改和删除等3种类型的事务,分别对应于事务代码1、2和3。也就是说,事务类型如下: 类型1:INSERT(插入一个新订户到主文件中) 类型2:MODIFY(修改一个已有的订户记录) 类型3:DELETE(删除一个已有的订户记录) 事务是按订户名字的字母顺序排序的。如果对一个订户既有修改事务又有删除事务,则已对那个订户的事务排好次序了,以便使修改发生在删除之前。 2.分析图 3.1所示的层次图,确定每个模块的内聚类型。 3.分析图3.2,确定模块之间的耦合类型。 在图3.2中已经给模块之间的接口编了号码,表3.1描述了模块间的接口。

4. 假设你在一所职业高中工作,负责该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财务科长请你研究用学校拥有的微型计算机生成工资明细表和各种财务报表的可能性。请详细描述你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分析上述问题的过程。用面向数据流方法设计工资支付系统的软件结构。 5.用3种方法计算图3.3所示流图的环形复杂度。 6. 图3.4是用程序流程图描绘的程序算法,请把它改画为等价的盒图。

7. 某交易所规定给经纪人的手续费计算方法如下:总手续费等于基本手续费加上与交易中的每股价格和股数有关的附加手续费。如果交易总金额少于1000元,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8.4%;如果交易总金额在1000元到10000元之间,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5%,再加34元;如果交易总金额超过10000元,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4%加上134元。当每股售价低于14元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5%,除非买进、卖出的股数不是100的倍数,在这种情况下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9%。当每股售价在14元到25元之间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2%,除非交易的股数不是100的倍数,在这种情况下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6%。当每股售价超过25元时,如果交易的股数零散(即,不是100的倍数),则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4%,否则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1%。 要求: (1)用判定表表示手续费的计算方法;

软件工程课后习题_第1,2,3章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软件就程序,编软件就是编写程序。() 2.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软件需求增加,软件价格上升。() 3.软件工程科学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软件危机的出现。() 4.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研究不同,软件工程是一门原理性学科() 二.选择题 1.在下列选项中,()不是软件的特征 A系统性与复杂性 B 可靠性与一致性 C 抽象性与智能性 D 有形性与可控性 2.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软件工具落后 B 软件生产能力不足 C 对软件的认识不够 D 软件本身的特点及开发方法 3.下列说法正确是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 B 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 C 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客户机/服务器技术 D 20世纪80年代软件工程学达到成熟 4.( )是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它包括方法、工具和过程三个要素 A 软件生命周期 B 软件测试 C 软件工程 D 软件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件工程学科索要研究的基本内容。 A 软件工程材料 B 软件工程目标 C 软件工程原理 D 软件工程过程 6.软件工程的三要素是() A技术,方法和工具 B 方法,对象和类 C 方法,工具和过程 D 过程,模型和方法 7.用来辅助软件开发,运行,维护,管理,支持等过程中的活动的软件成为软件开发工具,通常也称为()工具 A CAD B CAI C CAM D CASE 三简答题 1.与计算机硬件相比,计算机软件有哪些特点? 2.软件就是程序吗?如何定义软件? 3.什么是软件危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软件危机? 4.为什么说软件工程的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软件危机的各种弊端? 5.请简述软件工程的研究内容。 6.请简述软件工程的三要素。 7.请简述软件工程的目标,过程和原则。 8.请简述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9.请简述现代软件工程与传统软件工程显著的区别与改进。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瀑布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划分得十分清晰。

分离工程作业

第一章 单级平衡过程 2. 计算在0.1013MPa 和378.47K 下苯(1)-甲苯(2)-对二甲苯(3)三元系,当x 1=0.3125,x 2=0.2978,x 3=0.3897时的K 值。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并与完全理想系的K 值比较。已知三个二元系的Wilson 方程参数。 8 3.977;33.103522121112=--=-λλλλ 15.4422223=-λλ ;05.4603323-=-λλ 14.15101113=-λλ ; 81.16423313-=-λλ (单位:J/mol) 在T=378.47K 时液相摩尔体积为: k m o l m v L 3311091.100-?= ;321055.117-?=L v ;331069.136-?=L v 安托尼公式为: 苯:()36.5251.2788 7936.20ln 1--=T P s ; 甲苯:()67.5352.30969065.20ln 2--=T P s ; 对二甲苯:()84.5765.33469891.20ln 3--=T P s ;(K T Pa P s :;:) 解1:由Wilson 参数方程()[] RT v v ii ij L i L j ij λλ--=Λexp ()[]RT v v L L 11121 212exp λλ--=Λ ()()[]47.378314.833.1035exp 1091.1001055.1173 3 ?--??=-- =1.619 ()[]RT v v L L 22212 121exp λλ--=Λ ()()[]47.378314.883.977exp 1055.1171091.1003 3 ?-??=-- =0.629 同理:838.013=Λ ;244.131=Λ 010.123=Λ ;995.032=Λ 由Wilson 方程∑∑∑ΛΛ-???? ??Λ-=k j j kj k ki j j ij i x x x ln 1ln γ:

化工分离工程第2章 习 题

第2章 习 题 2.1 1. 计算在0.1013MPa 和378.47K 下苯(1)-甲苯(2)-对二甲苯(3)三元系,当x 1 = 0.3125、x 2 =0.2978、x 3 =0.3897时的K 值。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并与完全理想系的 K 值比较。已知三个二元系的wilson 方程参数(单位: J/mol ): λ12-λ11=-1035.33; λ12-λ22=977.83 λ23-λ22=442.15; λ23-λ33=-460.05 λ13-λ11=1510.14; λ13-λ33=-1642.81 在T =378.4 K 时液相摩尔体积(m 3 /kmol )为: =100.91×10 -3 ; =177.55×10 -3 ; =136.69×10 -3 安托尼公式为(p s :Pa ; T :K ): 苯:1n =20.7936-2788.51/(T -52.36); 甲苯:1n =20.9065-3096.52/(T -53.67); 对 -二甲苯:1n =20.989 1-3346.65/(T -57.84); 2.1 1.答案解: 由Wilson 方程得: Λ12 = l l V V 12exp[-(λ12-λ11)/RT] =3 3 10 91.1001055.177??×exp[-(1035.33)/(8.314×378.47)]=2.4450 Λ21=0.4165 Λ13=0.8382 Λ31=1.2443 Λ23=0.6689 Λ32=1.5034 ln γ1=1-ln(Λ12X 2+Λ13X 3)-[3231 212 21X X X Λ+ΛΛ+ 2 321313 31X X X Λ+ΛΛ ]=0.0497 γ1=1.0509 同理,ln γ2=0.05148, γ2=1.6732 ln γ3=0.4190, γ3=1.5203 lnP 1S =20.7936-2788.51/(378.47-52.36)=12.2428, P 1S =0.2075Mpa lnP 2S =20.9062-3096.52/(378.47-53.67)=11.3729, P 2S =0.0869Mpa lnP 3S =20.9891-3346.65/(378.47-57.84)=10.5514, P 3S =0.0382Mpa

分离工程课后习题答案刘家祺

分离工程习题 第一章 1.列出5种使用ESA和5种使用MSA的分离操作。 答:属于ESA分离操作的有精馏、萃取精馏、吸收蒸出、再沸蒸出、共沸精馏。 属于MSA分离操作的有萃取精馏、液-液萃取、液-液萃取(双溶剂)、吸收、吸附。 5.海水的渗透压由下式近似计算:π=RTC/M,式中C为溶解盐的浓度,g/cm3;M为离子状态的各种溶剂的平均分子量。若从含盐0.035 g/cm3的海水中制取纯水,M=31.5,操作温度为298K。问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多少kPa? 答:渗透压π=RTC/M=8.314×298×0.035/31.5=2.753kPa。 所以反渗透膜两侧的最小压差应为2.753kPa。 9.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总变更量数Nv; (2)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3)设计变量数Ni; (4)固定和可调设计变量数Nx , Na; (5)对典型的绝热闪蒸过程,你将推荐规定哪些变量? 思路1: 3股物流均视为单相物流, 总变量数Nv=3(C+2)=3c+6 独立方程数Nc 物料衡算式C个 热量衡算式1个 相平衡组成关系式C个 1个平衡温度等式 1个平衡压力等式共2C+3个 故设计变量Ni =Nv-Ni=3C+6-(2C+3)=C+3 固定设计变量Nx=C+2,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0 解: (1)Nv = 3 ( c+2 ) (2)Nc 物 c

能 1 相 c 内在(P,T) 2 Nc = 2c+3 (3)Ni = Nv – Nc = c+3 (4)Nxu = ( c+2 )+1 = c+3 (5)Nau = c+3 –( c+3 ) = 0 思路2: 输出的两股物流看成是相平衡物流,所以总变量数Nv=2(C+2) 独立方程数Nc:物料衡算式C个,热量衡算式1个,共C+1个 设计变量数Ni=Nv-Ni=2C+4-(C+1)=C+3 固定设计变量Nx:有C+2个加上节流后的压力共C+3个 可调设计变量Na:有0 11.满足下列要求而设计再沸汽提塔见附图,求: (1)设计变更量数是多少? (2)如果有,请指出哪些附加变量需要规定? 解:N x u 进料c+2 压力9 c+11=7+11=18 N a u 串级单元 1 传热 1 合计 2 N V U = N x u+N a u = 20 附加变量:总理论板数。 16.采用单个精馏塔分离一个三组分混合物为三个产品(见附图),试问图中所注设计变量能否使问题有唯一解?如果不,你认为还应规定哪个(些)设计变量? 解: N X U进料c+2 压力40+1+1 c+44 = 47 N a u3+1+1+2 = 7 N v u = 54 设计变量:回流比,馏出液流率。 第二章 4.一液体混合物的组成为:苯0.50;甲苯0.25;对二甲苯0.25(摩尔分率)。分别

酶工程

酶的定义: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按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任务不同,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酶可以分为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 模拟酶:又称人工酶,酶模型,是在分子水平上模拟酶活性部分的形状、大小及微环境等特征以及酶的作用机理和立体化学等特征的一门科学。 生物印迹:一种通过酶与配体间的相互作用、诱导,从而改变酶的构象的方法。 酶:活细胞产生的、能在细胞内外起作用(催化)的生理活性物质。 酶工程:酶的生产性与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酶工程的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要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的催化特性得以改进充分发挥其催化的功能。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能同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 提起分离法:采用微生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而获得人们所需酶的技术过程同步合成型:酶的生物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而在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的生物合成也随之停止。 滞后合成型:酶在细胞生长一段时间或者进入平衡期以后才开始其生物合成并大量积累,又称为非生长偶联型。 固定化酶:固定在一定水不溶性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固定化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的细胞、也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定向进化:是模拟自然进化的过程、进行人工随机突变,并子啊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选择,使进化朝着人们所以需方向发展的技术过程。 酶反应器:用于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机器附属设备。 共价调节酶:由于其他酶对其结构进行了共价修饰,使其能在非活性与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的酶,也是调节酶的一种类型。 分子印迹:合成对其某种特异选择性结合的高分子聚合物技术。 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适当的切割肽键,可以转变为有活性的酶。 酶活力:又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可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 酶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速度及各种因素对酶反应速度影响的学科。 诱导型操纵子:在无诱导物的情况下,其基因的表达水平很低或不表达,只有在诱导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转录生成mRNA,进而合成酶。 阻遏型操纵子:在无阻遏的情况下,其基因正常表达,当有阻遏物存在时,转录受到阻遏二次生长现象(葡萄糖效应):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生长,优先利用葡萄糖,待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产生了两个对数生长期中间隔开一个生长延滞期。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时是无活性的,这种无活性的酶是有活性的前体,叫做酶原 别构酶:又称变构酶,是调节物酶的一种类型,这种酶分子上除有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中心以外还有一个与调节物结合的别构中心。 同工酶: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组成都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诱导酶:细胞中一般情况下不存在或含量很小,而在加入特定诱导物产生的酶。 抗体酶:它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在其可变区赋予了没的属性。 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指在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酶的生物合成受 到阻遏的现象。 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加入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现象,检测诱导作用。酶活力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每1min催化1u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国际单位是IU 另一个酶活力单位:卡特(kat)。

分离工程第三章复习题(2020年九月整理).doc

第三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2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3设计变量分为()与()。 4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5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出来。 6设计变量分为可调设计变量和(),装置的设计变量与各单元设计变量的关系 为()。 7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8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9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10萃取精馏萃取剂从()加入塔中,萃取剂再生塔萃取剂从()取出。 11对于能生成二元最低恒沸物的物系来说,x ,y 大小关系在恒沸点左侧为(),在恒沸点右侧为()。 12在一个塔中精馏某二元最低恒沸物时,塔顶得到的产物是(),塔底得到的 产物是()。 13萃取精馏塔中,当原料以()热状况加入时,精馏段与提馏段中的溶剂浓度 大致相等,萃取剂将从塔()出来。 14活度系数1γ>的溶液为()溶液,活度系数1γ<的溶液为()溶液。 15多组分精馏与多组分吸收过程均不能对所有组分规定分离要求,而只能对分

离操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组分即关键组分规定分离要求,其中多组分精馏过程最多 只能有()个关键组分。 16端值常数A 为()时体系为理想溶液,A 为()时体系为负偏差溶液。 17用郭氏法分析,串级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为(),侧线采出板的可调设计变 量为()。 18根据萃取精馏原理,通常希望所选择的萃取剂与塔顶组分形成具有()偏差 的非理想溶液,与塔底组分形成理想溶液或具有()偏差的非理想溶液。19萃 取精馏塔中,当原料以液相加入时,则提馏段中的溶剂浓度将会因料液的加入而 变得比精馏段(),此时为了保证整个塔内萃取剂的浓度,常将部分溶剂随() 一起加入。 20恒沸精馏过程恒沸剂的加入不仅影响原溶液组分(挥发度或相对挥发度a),同 时与原溶液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恒沸物,当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 从塔()出来。 21在多组分精馏过程中,由芬斯克公式计算的最少理论板数决定于两组分的分 离要求和(),与进料组成()。 22恒沸精馏溶剂从()加入塔中,溶剂从塔()取出。 23根据萃取精馏原理,通常希望所选择的萃取剂与塔顶组分形成具有()偏差 的非理想溶液,与塔底组分形成理想溶液或具有()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24活度系数1γ>的溶液为()溶液,活度系数1γ<的溶液为()溶液。 25对拉乌尔定律产生偏差的溶液称为()或()。 26对于能生成二元恒沸物的物系来说,在恒沸点处气液相两相组成()。在恒 沸点两侧组分的挥发能力()。 二选择题 1设计变量数就是() A. 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 B.约束数 C.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 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 2当蒸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A.提高进料量 B.降低回流比 C.提高塔压 D.提高回流比

软件工程第1章作业

软件工程第1章作业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软件与物质产品有很大的区别,软件是一种_____逻辑_______产品。 2、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计算机科学着重于理论和原理,软件工程着重于建造一个软件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基本、应用广泛、以文档为驱动、适用于开发功能明确的软件项目生存期模型是_瀑布模型。 4、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废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_生存周期。 5、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6、软件工程包括___软件开发技术_________和____管理________两方面的内容,是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工程学科。 7、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为_范型____________。 8、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加入了两种模型均忽略了的__风险分析_________,弥补了这两种模型的不足。 9、____瀑布_____模型不能适应需求可变的软件开发,只有到开发结束时才能见到整个软件系统。 10、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联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是__瀑布________模型。 11、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__对象________为驱动的模型。 12、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中,要采用一种生存周期模型,要按照某种_开发方法__________,使用相应的工具来进行。 13、软件工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 ____软件危机__________的出现而产生的。 14、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SWEBOK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划分为___10____个知识域。 15、Rational统一过程RUP是_用例_______驱动的、以体系结构为核心的、迭代的增量的过程,其迭代过程分为初始、细化、___构建________、移交4个阶段。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作坊式小团体合作生产方式的时代属于( C )时代。 A.程序设计 B.软件生产自动化 C.程序系统 D.软件工程 2、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性质不同,软件工程着重于( C )。 A.理论研究 B.原理探讨 C.建造软件系统 D.原理的理论 3、个体手工劳动生产方式的时代是( A )时代。 A.程序设计 B.软件生产自动化 C.程序系统 D.软件工程 4、软件是一种( B )产品。 A、有形B、逻辑C、物质D、消耗 5、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研究不同,软件工程是一门( C )学科。 A、理论性B、工程性C、原理性D、心理性 6、软件工程学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C )。 A、计算机的发展B、其他工程学科的影响

分离工程

第一章.绪论和吸收 1.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是自发过程,熵增加的过程。分离是混合的逆过程,熵减过程,需要在分离设备中添加分离剂,(分为能量分离剂和质量分离剂)。 2.分离因子(根据实际产品组成)是表示任一分离过程所达到的分离程度,a s ij =(x i1/x j1)/(x i2/x j2),若其=1表示组分i 和j 之间不能被分离;若>1表示i 富集于1相,j 富集于2相;若<1表示i 富集于2相,j 富集于1相。固有分离因子(根据气液相平衡组成),a ij =(x i /x j )/(x i /x j )。气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理想分离因子。将实际分离设备所能达到的分离因子和理想分离因子之间的差别用板效率来 表示,板效率= a s ij / a ij 。处于气液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固有分离因子。 3.分离过程的分类,按照分离过程中有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分为机械分离过程(非均相混合物)和传质分离过程。传质分离过程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又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平衡分离利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等的原理,包括气液、汽液、液液、液固、气固传质分离,并把其它影响归纳于效率中。速率分离(同相)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包括膜分离、场分离。平稳分离的过程是(吸收,萃取)。 4.分离工程研究内容:研究和处理传质分离过程的开发和设计中遇到的工程问题,包括适宜的分离方法的选择,分离流程和操作条件的确定和优化。 5.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绿色化的工程实现,通过对传统分离过程进行改进、优化,使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甚至没有等途径,也要利用开发及使用新型的分离技术,如超临界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6.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法等。 7.在计算吸收设备时,需要对吸收组分作气、液两相的物料衡算,所得出在气、液相浓度的关系式称为操作线方程。另外还须求得两相的相平衡方程式。把操作线方程的斜率与相平衡方程的斜率之比定义为吸收因子,其值反映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对于一个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塔顶釜两块板完成的。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 8.吸收过程发生的条件为溶质由气相溶于液相P i >P i * ,y i >y i * ,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L = AV ,在温度降低、压力升高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过程在塔 釜的限度为 i N x i K i N y ,,1≥+,它决定了吸收液的该组分的最大浓度。吸收过程在塔顶的 限度为i x i K i y ,0,1≤,它决定了吸收剂中自身夹带。吸收过程只有在贫气吸收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吸收过程计算各板的温度采用热量衡算来计算,而其流率分布则用简捷计算来计算。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吸收有1个关键组分,因为是单向传质;精馏有b 个关键组分,因为是双向传质。解吸收因子定义为S’= VK / L,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V = SL 。吸收剂的再生: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平衡常数小的组分是(易)吸收组分,主要在塔内(底)板被吸收;平衡数大的组分是(难)吸收组分,主要在塔内(顶)板被吸收。 9.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三组分物系中,x A 与x S 的比值与共沸物中组分A 与组分B 的相对量一样),因此可得出(αAB ,αSB )的结论。 10.吸附负荷曲线是以(距床层入口的距离)横坐标,以(吸附剂中吸附质的浓度)为纵坐标绘制而成的,是分析(吸附剂)得到的。吸附特点:吸附溶量小、吸附剂用量大,设备比较庞大;吸附剂的运输、装料、卸料较困难;吸附剂不容易找到,吸附理论不完善。 第二章.多组分分离基础 1.设计变量数Nv :设计过程需要指定的变量数,等于独立变量总数与约束数的差。独立变量数Ni :描述一个过程所需的独立变量的总数。约束数Nc :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的数目及已知的条件数目。Ni=Nv-Nc 。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回流比是可调设计变量。 2.相平衡:混合物所形成的若干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来看——相间表观速率为零。相平衡条件(准则):各相的温度、压力相同, 每一组分各相的化学位、逸度相等(热平衡、机械平衡、物理化学平衡)。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图主要用来表示两元或三元系统的相平衡关系,包括恒压下的 t -x 图和 y -x 图,恒温下的 p -x 图。相平衡关系表示方法有:相平衡关系法、相平衡常数法(状态方程法和活度系数法)、相对挥发度法。 3.根据相平衡条件得出汽液平衡关系:,为把逸度和实测压力、温度、组成等物理量联系起来,引入逸度系数和活度系数。还定义了相平衡常数:K i =y i /x i 。定义了相对挥发度: 。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 力下,满足(1 ,1 ∑>∑>i i i i K z z K )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4.五类汽-液平衡系统:完全理想系(气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气相为 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理想系(气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气 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完全非理想系(气相为实际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5.泡点温度(压力):在恒压(温)下加热液体混合物,当液体混合物开始气化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压力), 简称泡点。露点温度(压力):在恒压(温)下冷却气体混合物,当气体混合物开始冷凝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压力), 简称露点。精馏塔塔顶温度即为对应塔顶汽相组成的露点。 6.单级平衡:原料经过分离设备后,假设物系在出口处汽、液两相达到了平衡,由于平衡的两相组成不同而实现分离的过程,其分离效果相当于一块理论级。闪蒸又称平衡蒸馏,是连续、稳态的单级蒸馏过程,该过程使进料混合物经加热、冷却或降压部分汽化或冷凝得到含易挥发组分较多的蒸汽和含难挥发组分较多的液体,即一个平衡级过程。有等温闪蒸和绝热闪蒸。普通精馏塔中的平衡级就是一简单绝热闪蒸级。 7.怎样判断混合物在T ,P 下的相态,若为两相区其组成怎样计算? 答:对进料作如下检验。 = 1 B T T = 进料处于泡点,0=ν i i Z k ∑ > 1 T >B T 可能为汽液两相区,ν>0 < 1 T 1 T D T 进料为过热蒸汽 计算时,所指定的温度应在泡露点温度之间,这样才会出现汽液两相,否则只会是单相不必进行等温闪蒸的计算。只有 )(i i k Z ∑> 1和i i Z k ∑< 1时,混合物始 处于汽液两相区(0<ν<1),需要进行等温闪蒸的计算。 8.简述绝热闪蒸计算的计算方法。 作图法思路:先假设一个2t (2t 应在B D T T 与之间) ,这样可按闪蒸来计算产生 的汽液两相组成和量,即得出v T -关系,闪蒸曲线,然后再由进出料热焓相等的 原则来校核2t ,即等焓平衡线,交点为2t ,v 。 ⑴闪蒸曲线(v T -曲线) 试差求2P 下的B D T T ,; 在B D T T ,之间设22,t t '''…,试差求21,v v …。 ⑵等焓平衡线 在上述B D T T ,之间所设22,t t '''…下,由求 出 的 i i y x ,并根据2 2,T P 查出 iL iV H H ,,求出 L V H H ,, L V L H H H H v --= 1* 1 b 、作* 2v T -等焓平衡线,交点即为2t ,v ,由此求出i i y x L V ,,, 手算或计算机计算思路: ?→ ?-y H H R N T T P L V ,,12 迭代设结束 9.式;H 热量平衡式。流量加合法在求得ij x 后,由(H 相平衡关系)方程求 j V ,由(S 摩尔分率加和式)方程求 j T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露点)方程求定的; 塔底温度是由(泡点)方程求定的。 10.蒸特点:等焓过程,节流后压力降低,发生汽化现象,汽化要吸收热量,由于是绝热过程,只能吸收本身的热量,故体系的温度降低。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露点)方程求定的;塔底温度是由(泡点)方程求定的。 第三章.精馏 1.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不同,采用液体多次部分汽化,蒸汽多次部分冷凝等汽液间的传质过程,使汽液相间浓度发生变化,并结合应用塔顶冷凝液部分回流、塔釜溶液部分汽化,还利用再沸器、冷凝器等和精馏塔(精馏段、提馏段)相关的设备,使各组分分离。 2.在设计或操作控制中,有一定分离要求,且在塔顶、塔釜都有一定数量的组分称为关键组分,否则为非关键组分。轻关键组分(LK )指在塔釜液中该组分的浓度有严格控制,并在进料液中比该组分轻的组分及该组分的绝大部分应该从塔顶采出。重关键组分(HK)和此相反。因此精馏塔的任务就是保证:LK 尽量多地进入塔顶镏出液,HK 塔釜。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3.塔顶、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分为分配组分,只在塔顶或塔釜出现的组分为非分配组分。关键组分必定是分配组分。而非关键组分不一定是非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计算中为了给严格计算提供初值,通常用清晰分割或非清晰分割法进行物料预分布。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全回流时分布一致。清晰分割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