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害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铃虫常发区,黄河流域春棉田棉铃 虫的防治对策
第一代
绝大多数在麦田为害,为害期是小麦穗期,对小麦产量没有多大影响。1992 年棉铃虫特大发生, 使小麦减产也不到4%。麦田防治对小麦保产作用不大。 黄河流域麦田面积是棉田的4~10倍,麦田防治对压低棉田虫源效果不大。
所以一代棉铃虫麦田防治不合算。 麦田第一代,应以搞好预测为主,以 预报棉田第二代发生情况。 第二代
第三代
主要为害蕾和早期幼铃。这时气温较高主茎生长很少受 害;果枝已基本定形,群尖受害没有危害性。 但此时棉花已基本没有能力补偿棉蕾,受害蕾的损失量 几乎就是棉桃的损失量。
所以三代棉铃虫为害期主要任务是保护棉蕾不受虫 害。 第四代
集中蛀食棉铃。
此时防治重点是保护棉铃。
农业防治
提倡冬耕冬灌,压低越冬基数 棉花收完后,及时拔除棉柴,大力推行棉田 冬耕深翻。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翻入 深土中的蛹 不能羽化,翻到地表的易冻死。有灌溉条件 的可进行冬灌。冬耕冬灌田的棉铃虫死亡率 为60%~90%。 棉铃虫可在多种作物田越冬,条件允许的冬 耕冬灌可扩大到玉米、花生、高粱等农田。
棉花害虫
1棉铃虫
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 黄河流域常年发生量大为害重,是常发区。 1990年 以后,棉铃虫连续大发生,特别是1992年第二代棉铃 虫的发生量为历年所罕见,据河南新乡,河北邯郸调 查,在卵高峰期当日百株卵量超过1000粒,累计卵量 超过10000粒,百株幼虫量一般棉田均达100多头,为 害重的地块,棉株嫩顶和幼蕾被害率达90%,个别地 块甚至将棉叶吃光,形成光杆。 长江流域棉区为间歇性大发生。自1970年起在发生的 频率明显增多。如1971、1972、1978、1982、1990年, 3、4代棉铃虫在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等省 棉区曾大发生,若防治不及时,常造成棉花产量损失。
种植早熟小麦品种 第一代棉铃虫主要取食小麦,种植早熟小麦使小麦 收获期提前5~10天,部分一代棉铃虫来不及化蛹, 又没有了食物不能存活。 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 麦田第一代幼虫老熟后,在土表层化蛹。蛹期是棉 铃虫的薄弱环节。在小麦收割后成虫羽化前中耕松 土灭茬对降低成虫羽化率效果显著。 据河南汤阴调 查:灭茬后每平方米虫蛹减少77%。
棉蚜以刺吸式口器在棉叶背面和嫩头部 分吸食汁液,使棉叶 畸形生长,向背 面卷缩。 棉蚜为害主要在幼苗期和蕾铃期, 幼 苗期为害的棉蚜称为苗蚜, 一般为害 推迟棉苗发育,造成晚熟 减产,严重 为害时使棉苗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 蕾铃期为害的棉蚜称为伏蚜, 使蕾铃 脱落,有的造成落叶而减产; 棉花吐 絮期有时还有棉蚜为害称秋蚜, 污染 棉絮,降低棉花品质。 棉蚜群集棉叶背为害状
应用选择性农药 选择性农药主要指杀虫较专一,对害虫有效而对棉田天敌安全的农药。 这类农药的最大优点是对自然天敌影响小,不污染环境,对施药人员 及其他有益生物安全。但杀虫谱窄,如抗蚜威只对麦蚜和桃蚜效果好 而对棉蚜无效。 在春季用选择性杀虫剂防治麦田害虫,保持棉田天敌来源。 50%抗蚜威,每亩5-6克防治麦蚜。 灭幼脲2号每亩有效成分1-2克,灭幼脲3号每亩有效成分5-6克防治小 麦粘虫。 麦田一代棉铃虫不必用药防治,保护天敌即可很好地控制棉铃虫。
使用方法 第一至三代棉铃虫羽化初期将性诱剂用于田间。放置时, 用3根棍子支成三角架, 上面放上水盆,穿有诱芯的细铁丝绷紧在盆中央。 盆高于 作物3厘米,每3-4亩设1盆 十天换1次诱芯,盆中放有足够的水并加入少量的洗衣粉, 以防成虫落水后仍能脱逃。 水距诱芯1-2厘米,每天捞出死蛾。 连片最小使用面积不少于2万亩。这是因为棉铃虫具有较强 的扩散能力,如果诱捕区面积较小, 外面的雄棉铃虫便会飞进诱捕区,和诱捕区的雌蛾交配,就 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诱 杀
种植植物诱集带 棉铃虫羽化的当晚及次日夜间,成虫需要到 蜜源植物上取食以保证生殖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 棉铃虫具有趋向花期与羽化期相对吻 合植物的习性。 常用的诱集植物有芹莱、 洋葱、胡萝卜等及可诱集棉铃虫产卵的玉米、 高粱等作物。
杨树枝把诱蛾 棉铃虫具有趋化性,可利用半枯萎的杨,枫杨等树枝诱捕成 虫。利用杨树枝把 诱捕棉铃虫对于那些偏远、缺电不宜用灯的地方不失为防治 成虫的一个好办法。 在第二、三代棉铃虫羽化盛期, 取10~15支两年生杨树枝 (长60~70厘米) 捆成一束,竖立在田间地头, 高出棉株15~30厘米,每亩 设7~10把。 每天日出之前用网袋套住枝把捕捉棉铃虫。 树枝每6~7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较强的诱虫效果。
根据防治指标施药 使用选择性杀虫剂 应用生物农药 棉花上大量应用的微生物制剂有两种:苏云金杆菌(B.t乳 剂)和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 含8~10亿活孢子的B.t乳剂,每亩200~250克,兑水稀释 200倍,在棉铃虫孵化盛期常规喷雾。 防治效果77%~95%,且可保护天敌。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每亩40克,常规喷雾。杀虫效果 90%以上,可兼治其他鳞翅目害虫 的幼虫。病毒可在害虫间传染,长期有效。 注意:生物农药在蚕桑区禁止使用。
田间调查=天敌调查+害虫调查 对第二代棉铃虫,当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诱到蛾后开始调查。 各类代表田5点取样,每点20株(第三代每点调查10株)。 每3天调查1次。 调查时先查记天敌成虫数量,以免成虫惊飞,计算不准。 调查时从上到下逐叶、逐枝查找。第二代棉铃虫调查时要仔 细检查棉花的 嫩顶、嫩叶、幼蕾上的幼虫和卵。 调查结束,计算百株卵量和百株幼虫数,计算百株天敌数, 计算益害比例。
棉 蚜
我国已发现的为害棉花的蚜虫共有五 种: 苜蓿蚜、棉长管蚜、菜豆根蚜、拐枣 蚜、棉蚜。 除新疆外各棉区均以棉蚜为主要为害 种。 新疆的主要是棉长管蚜、苜蓿蚜、拐 枣蚜、菜豆根蚜。 棉蚜的发生以辽河流域、黄河流域、 和西北的陕西、 甘肃棉区为害重,长江流域为害次之, 华南棉区干旱 年份发生较重,一般年份发生轻。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 保护麦田天敌
广大麦区的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增殖基地,是棉田天 敌的主要发源地, 如果麦田的天敌得不到保护,在棉田采取的天敌保护措施是无效的。 因为天敌没有来源
改进农事操作
棉田灌水要尽量采用沟灌,避免漫灌。 棉田施肥多施农家肥,保持和改良土壤结构,利于天敌繁殖和栖息。 杨树把诱蛾也能诱到多种天敌,捕杀害虫时尽量不要伤害天敌 整枝打杈时注意保护枝叶上的天敌
生活史
棉铃虫发生的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在为害最重的黄河流 域棉区和部分长江流域棉区一年发生4代。 以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为例各代发生时间及为害情况如下: 以滞育蛹越冬,至4月中、下旬始见成虫, 第一代
幼虫害盛期5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小麦、豌豆,越冬豆科绿肥: 苜蓿、苕子,城镇郊区的早番茄等。5月下旬末大量入土化蛹。 成虫始见于6月上旬末至6月中旬初,盛发于6月中、下旬。
防治指标 6月份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间为: 一类棉田 百株卵量200粒以上,低龄幼虫35头以上, 一般棉田百株卵量80~100粒,低龄幼虫达 10~15头立即施药。 第三代:卵量突然上升或百株虫量达8头。
第四代:百株幼虫10头。卵50~100粒。 益害比在l:2.5左右,暂不用药,特别百株幼 虫数不超过防治指标,不要喷药,继续加强 调查。 若用对棉铃虫作用慢的微生物制剂和选择性 农药防治,则施药时间要掌握在卵高峰期。
1.1发生与为害
1.2形态特征
棉铃虫体长15- 20毫米,前翅的颜 色变化较多, 雌蛾前翅赤褐色或 黄褐色,雄蛾多为 青灰色或灰绿色。
幼虫的体色变化较大,大致可 分为四个类型: 体绿色,背线与亚背线绿色; 体淡绿色,背线与亚背线同色; 体黄白色,背线亚背线浅绿色; 体淡红色,背线与亚背线淡褐 色。
性诱剂诱杀 用性诱剂防治,作用方式有两种。 一是利用性诱剂对雄娥强烈的引诱作用捕杀雄蛾, 这种方法称诱捕法。 另一途径是利用性信息素挥发的气体弥漫于棉田来 迷 惑雄蛾,使它不 能正确找到田间雌蛾的位置。这种方法称为干扰交 配法或称迷向防治。 雄蛾的死亡或迷向,都会减少雌蛾交配率,抑制下 代种群数量。
主要为害棉茎顶端、棉蕾和嫩叶。气温偏低时,为害顶尖生长点,使棉花变 成减产严重的 “公棉花”。这是棉铃虫对花最大的危害。 二代棉铃虫发生期春播棉有较强的补偿力,基部较早棉蕾受害脱落,可在中 部长更多的蕾来补偿。
所以二代棉铃虫的防治主要是保护顶尖不受害,保蕾是其次的,只要棉 铃虫得到控制,棉蕾受害不致于减产。
调整作物布局 棉花与小麦、玉米、油菜等间作套作或插花种植。 加强棉田管理,推广促早栽培 不论棉花的哪一种种植方式,都要求促早栽培。
在棉花生长进程上,北方棉区要求8月底到9月初完成目标产量构成指标,棉 花生长下降, 枝叶老化,使第四代棉铃虫没有食料,完不成发育历期而死亡。 技术上
要避免用春棉品种进行麦田晚栽晚种 不宜推广麦后直播夏棉 推广春棉地膜覆盖栽培 麦棉套种要育苗移栽 8月中旬去无效蕾,9月上旬棉田不见无效花 加强后期整枝修棉,避免8月下旬以后再长出嫩尖、嫩芽、幼蕾 对贪青晚熟或后期长势旺的棉田,9月中旬提早喷施低浓度的乙烯利催黄 9月底、10月初用乙烯利催熟
天敌的影响
棉铃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各个生育阶段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 主要寄生天敌
寄生卵的赤眼蜂, 寄生低龄幼虫的齿唇姬蜂 寄生大龄幼虫的甘蓝夜蛾拟瘦姬蜂和寄生蝇
主要捕食天敌
姬猎蝽类、花蝽类,瓢虫类,蜘蛛类、草蛉类、胡蜂类。
棉铃虫2~4代自然消亡90%以上, 幼虫期主要是由于天敌的寄生和捕食 (卵期主要受大风和骤雨影响)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1代棉铃虫的寄生率较高,常年小麦田内的寄生率为 15 ~20%。 捕食性天敌中除胡蜂类外,一般捕食低龄幼虫, 棉铃虫2、3、4代一龄 幼虫消亡总数中捕食性天敌吃掉的 占51%,61%,54%
形态识别
棉蚜是多型性的,生活在越冬寄主 和侨居寄主上以及不同季节里的棉 蚜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别 如果你已经知道棉蚜的发生规律你 就会知道:棉蚜有卵、干母、无翅 胎生雌蚜、有翅胎生雌蚜、 无翅产卵雌蚜,有翅雄蚜、无翅若 蚜、有翅若蚜等虫态。 并且在不同的季节有苗蚜和伏蚜之 分, 苗蚜是棉花苗期发生,个体大, 深绿色,适应低温。伏蚜即夏型蚜, 黄绿色,体形小,适应高温。
蚜虫迁飞到棉苗或其他侨居寄主上,产出的蚜虫叫 侨居蚜。 侨居蚜即呆在棉田为害的蚜虫。侨居蚜有翅或无翅, 有翅蚜 在棉田迁飞扩散1~3次,分别在现蕾前后,开花期、 吐絮期。 侨居寄主衰老后,侨居蚜产生有翅蚜(叫性母)飞 回越冬寄主。 性母产出的蚜虫为性蚜(即要交配才能生殖)。性 蚜交旬,主要危害棉花, 其 它寄主尚有番茄、苜蓿等。 成虫始见于7月上旬末至中旬,盛发于7月中、下旬。
第三代
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豆类、花生、番茄等。 成虫始见于8月上旬、中旬,发生期延续的时间长。
第四代
第4代幼虫危害的作物比第三代为害的更多,还有高粱、 再生苘麻、向日葵、和越冬的苜蓿等豆科绿肥。 黄河流域主要以第四代滞育蛹越冬。
棉蚜在整个一年的生育周期里发生10~ 30代, 但产卵的只有性蚜,性蚜是两性生殖的蚜虫, 要雌雄交配然后产卵,性蚜是由秋季从棉田 迁飞出来的性母胎生产生的。 棉蚜是以性蚜产的卵越冬。 雌雄性蚜交配 雌性蚜产卵
麦蚜的全生活史周期
棉蚜在辽河流域棉区1年发生 10~20代,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及华南棉区20~30代。 除在华南部分地区不 是全生活周期外,(即没有有 性世代,不产卵越冬) 其余大部分棉区都是全生活史 周期。(如图所示) 越冬后的棉蚜卵,在春季气温 上升到6℃时,孵化为干母。 12℃时开始胎生无翅雌蚜,称 为干雌,在越冬寄主上胎生繁 殖。 干雌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雌 蚜。
气候的影响
温度 适于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5~28℃,当5月平均气温 20℃以上时,适于成虫产卵活动。 5月上中旬有寒流侵袭,可使第一代发生量少,第二代发生 时间晚。 8~10月间低温来临早,秋季种群数量和越冬基数小, 雨量影响土壤中蛹的存活率和田间卵量。 土壤处于浸水状态能造成蛹大量死亡,蛹期降水超过100毫 米的,下代发生量低。 暴雨和大雨的冲刷作用可使当时田间卵量显著下降,但雨后 成虫仍能继续产卵使虫口密度回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