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新闻传播学真题及答案Sea

同等学力新闻传播学真题及答案Sea
同等学力新闻传播学真题及答案Sea

绝密★启用前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传播学试卷

Ⅰ.新闻学

Ⅱ.传播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包括新闻学和传播学两部分,考生根据所学专业任选一作答,多

选者只按首选计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准考证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

的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

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1页共6页

I.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中国报学史》2.《民国暂行报律》3.“纽约三大便士报”

4.新闻他律5.访问6.集中式报道

7.对比说理8.网络自发言论9.新闻提要

10.表现蒙太奇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广播新闻节目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新闻有哪些特点?

2.图片有哪些作用?

3.如何理解新闻评论的专业化趋势?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性报刊(含其他出版物)的情况及其发展特征。2.试析新闻与宣传的异

同。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请将下列一则小通讯改写成300字以内的消息(12分),导语(含标点)不得超过50个字(10分),并制作一则含有辅题、主题的复合型标题(8分):

3名中年男子里应外合在中巴车上行窃时,被重庆市民刘先生看在眼里。势单力薄的他急中生智用英语拨打110报警。没想到,打通了4次报警电话,听不懂英语的接线员都挂掉了电话。刘先生无奈地直摇头:“110不懂英语,太耽误处警。”

4次报警都被挂断

16日上午10时25分,刘先生乘上702路中巴车去解放碑购物。没想到车子刚开动,就看到坐在前排的一中年男子,用刀片划前座乘客的包欲行窃。

刘先生说:“我当时用眼睛盯着那个被划包的人提醒他,没想到竟冒出2个人向我恐吓。”同时,坐在最后排的一男子起身将刘先生“挤”到后面,开始“内外夹击”划包行窃。

怎么办?急中生智的刘先生立刻拨通了110,用英语报警。“Can you speak English(你会讲英语吗)?”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2页共6页

令刘先生感到尴尬的是,他说了两遍,接线员也没听懂,而且挂掉了电话。着急的刘先生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又连续拨了三次,结果仍是遭遇挂机。

“我势单力薄,也只能用小偷不懂的英语报警。没想到还是让他们跑了。”刘先生说,由于110不懂英语无法报警,三贼在观音岩下车扬长而去。

懂英语警员未上班

16日,记者在刘先生的小灵通上看到,最后拨出110报警时间为上午10时35分,通话时间为32秒。刘先生说,在最后一次报警时,他听到接警员在电话里喊“有没有能听懂英语的”,结果在无人应答后挂机。

双语接警纳入目标

110是否具备英语接警能力?重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可能恰好是懂英语的警员未值班。”该人士称,在他的印象中,截至目前110只接到过两次英语报警,而且一次还是谎报。由于这方面的报警非常少,自然也导致了110英语接警的警力少。

不过他强调:在全国公安系统发展双语接警的大趋势下,重庆市110指挥中心也已确立了“双语接警”的工作目标,相信今后英语处警不再是难事。

Ⅱ.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中国报学史》2.《民国暂行报律》3.“纽约三大便士报”

4.选择性接受假说5.冷媒介6.姿态传播

7.杰夫金斯8.社区关系9.公益广告

10.广告调查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怎样理解“权利主体受众”?

2.如何正确认识“循环传播模式”?

3.公共关系有哪几种活动模式?

4.公共关系有哪些主要职能?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性报刊(含其他出版物)的情况及其发展特征。2.结合当前国际传播形

势,阐述“国际新闻选择中的价值标准”。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3页共6页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三则案例资料,然后按要求回答如下问题:

1.结合资料简述广告对企业和消费者有哪些影响和作用(6分)。

2.广告策划应包括哪些内容、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并据此对海飞丝及清扬的广告策

划作出评价(8分)。

3.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4分),结合案例资料分析海飞丝和清扬采取了哪

些整合营销传播方式(4分)。

案例资料一:

尽管很多医学专家都指出“头皮屑是头皮表层细胞的自然代谢,出现一些细小的头皮屑是正常现象。单纯通过清洗并不能去除头屑,正常生理代谢产生的头屑若用去屑洗发水反而会越洗越多。”但是国内每年200亿的洗发水销售额中仍有超过50%是由具有去屑功能的洗发水贡献的。

谈到去屑洗发水,不能不提到改变中国人头屑问题观念的海飞丝。宝洁公司旗下的海飞丝1988年进入中国,是国内市场上第一个对“去屑”进行重点诉求的品牌,经过十余年的市场培育,“去屑”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在选购洗护发用品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很多人都还记得十几年前张德培为海飞丝代言的广告中“有头屑,不行”的广告语,人们只要一想到去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飞丝。海飞丝垄断中国去屑洗发水市场近20年,一直占有去屑市场80% 的份额。

案例资料二:

2007年4月27日,宝洁的老对手联合利华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高调推荐该公司十年以来推出的第一款新产品,首款男女区分的去屑洗发水“清扬”。期间,联合利华高层指出3 年之内将凭借清扬抢占中国去屑洗发水市场,成为中国洗发水去屑市场上的领袖品牌。

海飞丝于1963年首次在北美上市,一直定位于成人消费者,广告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也是成熟的职场人物。进入中国以来海飞丝的广告一直宣称“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暗示购买海飞丝可以让自己显得更出色、更成功,在消费者心目中海飞丝是职业人士和成熟人群的洗发水。

然而,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的,青少年也开始使用成人洗发水进行日常头发清洁,去屑不再是针对成年人的独特诉求。因此新上市的清扬决心将产品塑造为年轻人更喜欢的、更具个性、更有主张的形象,同时强调品牌的专业性。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4页共6页

2007年初,海飞丝和清扬的定位之战揭开序幕,双方开展了多项活动,如:

2007年2月底,海飞丝抢先推出了新版广告,喊出了“7大功效,彻底去屑”的口号。几天以后,清扬才正式在各主流电视台播出了以“6大功效”为核心诉求的广告片。两周以后,清扬“6大功效”广告停播,台湾主持人小S 代言的新版广告上市。在这条广告的画面中,小S斜靠在桌前,以挑衅的眼神面对观众说:“假如有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撒谎,你一定会甩了他,对吗?”之后用手将桌上的洗发水瓶子扫落在地,继续说:“在清扬法国技术中心,我找到了说话算数的。”随后清扬推出了以“男性头皮是不同的”为主题的产品广告。这个广告片以清扬法国技术中心为画面背景,正式将清扬“男士系列”推向消费者。面对清扬活跃的广告攻势,海飞丝打出“信任牌”,更换了新的广告诉求——“从第一次开始就能有效去屑”,广告结束语为“谁的洗发水能做到?当然海飞丝”让消费者对海飞丝再次充满信心。6月,海飞丝请出梁朝伟拍摄新的广告片,主题是“信任海飞丝”。

2007年3月初,中国保健协会公布了《中国居民头皮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指出:20 年来,中国消费者受头屑困扰的人群比例由原来的70%上升为83%。这一数据被清扬在日后的公关活动中广为引用。虽然清扬并未指明这个“20年谎言”的缔造者是海飞丝,但眼明者都能看出,作为过去20年来中国地区最主要的去屑品牌,海飞丝难逃其咎。5月,海飞丝调动自己的媒体公关力量,各大论坛上开始出现一些对清扬不利的论调,一些网站上开始出现质疑清扬产品功效以及清扬法国技术中心是否存在的话题。6月海飞丝联合中国皮肤医师协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在桂林召开了首届全国头部皮肤健康峰会暨去屑技术高级研讨会。

清扬在全国大规模招聘促销员,提供比其他品牌促销员高出2倍的薪资标准。从3月上市到5月,清扬全国300个大卖场的促销员几乎没有下过终端。4月,清扬在全国核心城市超过300家店建立去屑体验区,为消费者进行现场去屑检测。6月,清扬与沃尔玛等核心大卖场开展清扬环保行动,鼓励以旧换新。海飞丝也利用自己长久以来对终端的影响力,积极扩大重点零售终端的自然陈列和付费陈列位置,抢订阶段性促销排期,占据重要卖场核心促销摊位。

在产品包装上,清扬以冷酷的黑色为主基调,还用蓝瓶男士系列包装与白瓶海飞丝进行色彩上的区隔,形成视觉上冲击;清扬价格定位于中高端产品,以吸引青年中的主力消费人群,定价比海飞丝要高出2~3元,宝洁则主动对海飞丝进行降价促销,使得清扬和海飞丝的价差进一步加大。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5页共6页

案例资料三:

新华网上海2007年6月20日电:由于广告夸大宣传,海飞丝新生去屑洗发露、清扬男士去屑洗发露广告在沪被曝光涉嫌违法。上海市工商部门认定,清扬男士去屑洗发露广告宣称的“头屑不再来”和海飞丝新生去屑洗发露广告宣称的“从第一次洗头开始就能有效去除头屑”,均对产品使用效果作出绝对化的承诺。据悉,上海工商部门目前已对相关违法品牌广告进行立案处理。工商部门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要被化妆品广告中宣称的美妙效果所迷惑。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6页共6页

2008年新闻传播学试卷参考答案

I.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1927年10月出版,作者戈公振。该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为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评分说明:3分题。时间1分,作者1分,评价1分。

2.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为了对报刊出版进行初步的管理而发布。其中规定了三条管理办法,即创办报刊需要向政府有关部门注册;不得破坏共和国体;报道失实、毁人名誉者应该更正等。此报律一经公布,即遭一致反对,后被孙中山明令撤销。

评分说明:3分题。时间及发布机构1分,内容1分,撤销人孙中山1分。

3.纽约《太阳报》(1833年创办),纽约《先驱报》(1835年创办),纽约《论坛报》(1841 年创办)。

评分说明:3分题。每报1分。

4.指政府、党派、社会团体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纪律等,对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进行的约束和限制。

评分说明:3分题。每个分句1分。

5.指记者同特定的采访对象个别访谈,进行调查研究,以获得新闻事实材料的采访活动。

评分说明:3分题。每个分句1分。

6.在短期内组织大规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于一定的版面或时段,形成较大声势,具有强烈、醒目效果的报道方式。

评分说明:3分题。第一、二分句各1分,第三、四分句共1分。

7.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之一。主要做法为通过对同一事物今与昔前后变化的对照,或不同事物正与反、优与劣、成与败、得与失的对比,显示事物的是非曲直,表明媒介或作者的意向和看法,提供给受众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和更深入的思考余地。

评分说明:3分题。第一句1分,第二句2分。

8.网络言论的一种。这类言论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渲泄性,往往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评论文章,多以跟贴等形式出现,没有标题,没有完整的结构,三言两语,写法随意,以满足发言者意见表达与情绪渲泄的双重需求。

评分说明:3分题。第一句1分,第二句2分。

新闻传播学试卷答案第1页共7页

9.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本次节目新闻要点的提示,一般放在节目内容之前播出,除提示新闻要点之外,还具有评论新闻内容、引导收听收看等作用。

评分说明:第一、二分句各1分,第三、四分句1分。

10.影视创作中的基本手法之一。为某种艺术表现的需要,通过不同镜头内容的队列来比喻、暗示,表达一个原来没有的新含义,从而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内涵或者创造某种情绪气氛。

评分说明:3分题。第一句1分,第二句2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陈述事实;

(2)具有新意;

(3)报道及时;

(4)公开传播。

评分说明:5分题。每点1分,有所分析加1分。2.(1)纪实性作用;

(2)证实性作用;

(3)解说性作用;

(4)装饰性作用;

(5)视觉冲击作用。

评分说明:5分题。每点1分。

3.(1)评论内容与范围的专业化;

(2)评论主体的专业化;

(3)评论方式的专业化。

评分说明:5分题。每点1分,适当展开酌情加1-2分。4.(1)坚持口语化、

通俗化;

(2)按说话的方式组织语言,力求具有一定的交流感;(3)利用有声语言的特点

创造听觉形象和声音美感;

(4)与实况音响紧密配合,生动再现事物;

(5)协调各种稿件的语言,使节目成为和谐的有机整体。

评分说明:5分题。每点1分。

新闻传播学试卷答案第2页共7页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自从尼德兰人民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后,英、法、美等国先后进行了具有世界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几个国家于革命前后发展起来的报业,在近代报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典型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出版物有:

(1)英国约翰·弥尔顿的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1644年),18世纪在英、法、

美广泛流传,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争取新闻自由的锐利武器;

(2)美国潘恩的政治小册子《常识》(1776年),控诉了英国的血腥镇压,鼓舞人民反

英斗争的士气,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号角;

(3)法国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报》(1789年至1792年),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

主要喉舌,同时也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报业的

发展有以下特征:

(1)封建统治者压制出版自由,严禁资产阶级的书籍、政论小册子以及报刊宣传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政论小册子与报刊冲破限禁、迅速发展,动员人民进行革

命斗争;

(3)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报刊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反对封建主义的舆论工具转变

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

评分说明:10分题。代表性报刊各1分,共3分;发展特征各1分,共3分;适当分析加1~4分。

2.相同之处:

(1)新闻与宣传都是传播活动;

(2)新闻与宣传都需要通过媒介进行;

(3)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

不同之处:

(1)新闻活动根据新闻价值选择与使用新闻媒介,根据新闻传播的要求进行;(2)宣传活动根据宣传价

值选择与使用新闻媒介,根据宣传传播的要求进行。

评分说明:10分题。每点2分,无分析论述酌情扣分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1.参考标题:

辅题:因怕歹徒听懂逃离市民巧用英语报警主题:110听不懂英语报

警“放走”窃贼

新闻传播学试卷答案第3页共7页

2.参考导语:

重庆市民刘先生在中巴上见三名窃贼行窃,巧用英语四次拨打110报警,接线员因听不懂英语而挂断电话。

评分说明:

(1)改写后的消息较规范,字数在300字以内,给12分;(2)导语在50字以内

且概括主要事实,给10分;

(3)辅题、主题较规范各给4分,共8分。

II.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1927年10月出版,作者戈公振。该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为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评分说明:3分题。时间1分,作者1分,评价1分。

2.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为了对报刊出版进行初步的管理而发布。其中规定了三条管理办法,即创办报刊需要向政府有关部门注册;不得破坏共和国体;报道失实、毁人名誉者应该更正等。此报律一经公布,即遭一致反对,后被孙中山明令撤销。

评分说明:3分题。时间及发布机构1分,内容1分,撤销人孙中山1分。

3.纽约《太阳报》(1833年创办),纽约《先驱报》(1835年创办),纽约《论坛报》(1841 年创办)。

评分说明:3分题。每报1分。

4.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同自己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内容加以接触。选择性接触行为的结果更容易在强化人们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评分说明:3分题。第一句2分,第二句1分。

5.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分类的两个重要的概念之一。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评分说明:3分题。第一句1分,第二句2分。

6.人际传播是面对面的活动,基本媒体是语言,除此之外,还有表情、手势等各种各样的姿态符号。姿态符号也能传达意义,又称“语体”。

评分说明:3分题。第一句2分,第二句1分。

7.英国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英国公共关系学院教授,著有多部公共关系方面的著作。

评分说明:3分题。每个分句1分。

新闻传播学试卷答案第4页共7页

8.广告媒体计划是根据广告目标的要求,在一定的费用内,为把广告信息内容最有效地与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所做出的策划。

评分说明:3分题。每个分句1分。

9.社区关系是组织同所在地区其他各种组织和全体居民的关系。社区关系是组织生存、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分说明:3分题。第一句2分,第二句1分。

10.指为维护社会公德,帮助改善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组织开展的广告活动。这类广告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大都涉及人们当前关心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

评分说明:3分题。第一句2分,第二句1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他们还作为社会共同体的成员或公众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力。这些权力主要有:

(1)传播权;

(2)知晓权;

(3)媒介接近权;

(4)媒介监督权。

评分说明:5分题。概念解释1分,四种权力各1分。

2.美国学者奥斯古德和施拉姆1954年提出的一种传播模式。该模式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认为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这种模式体现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较适用于人际传播,但在说明大众传播过程方面仍有局限。

评分说明:5分题。第一、二句各2分,第三句1分。3.(1)宣传型公共关

系;

(2)交际型公共关系;

(3)服务型公共关系;

(4)公益型公共关系;

(5)征询型公共关系。

评分说明:5分题。每点1分。

4.(1)收集信息;

(2)咨询建议;

(3)传播沟通;

(4)教育引导;

(5)社会交往;

(6)协调沟通。

评分说明:5分题。少一点扣1分。

新闻传播学试卷答案第5页共7页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自从尼德兰人民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后,英、法、美等国先后进行了具有世界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几个国家于革命前后发展起来的报业,在近代报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典型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出版物有:

(1)英国约翰·弥尔顿的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1644年),18世纪在英、法、美

广泛流传,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争取新闻自由的锐利武器;

(2)美国潘恩的政治小册子《常识》(1776年),控诉了英国的血腥镇压,鼓舞人民反

英斗争的士气,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号角;

(3)法国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报》(1789年至1792年),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

要喉舌,同时也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报业的

发展有以下特征:

(1)封建统治者压制出版自由,严禁资产阶级的书籍、政论小册子以及报刊宣传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政论小册子与报刊冲破限禁、迅速发展,动员人民进行革

命斗争;

(3)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报刊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反对封建主义的舆论工具转变

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

评分说明:10分题。代表性报刊各1分,共3分;发展特征各1分,共3分;适当分析加3~4分。

2.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价值标准研究揭示,流通于世界的国际新闻的大部分,都是根据西方的新闻标准而选择和加工出来的。西方主流媒介并不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国际新闻报道,而是有自己一套的新闻价值体系。

评分说明:10分题。第一句3分,第二句3分,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酌情加1~4分。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评分说明:

1.(共6分)

广告对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是沟通产销、激发竞争(1分),根据案例分析两品牌之间的竞争(2分);

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和作用是提供商品信息帮助选择、刺激引导消费(1分),根据案例分析消费者的去屑需求(2分)。

新闻传播学试卷答案第6页共7页

2.(共16分。前后两问各8分。)

①广告策划的内容:广告目标、广告对象、广告主题、广告战略、广告预算和效果(每点1分,共5分);

应注意的问题:广告目标与总体目标一致、可操作、各部门协调、长短效统一(少一点扣1分,共3分)。

②结合案例分析:从两个品牌广告活动的目标、对象、主题、表现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每点2分,共8分)。

3.(共8分。前后两问各4分。)

①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与特点:以消费者为中心、多种方式整合、一个声音、系统性(每点1分,共4分);

②结合案例说明整合营销方式:广告、公关、促销活动、人员推销(每点1分,共4分)。

新闻传播学试卷答案第7页共7页

绝密★启用前

2009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新闻传播学试卷

Ⅰ.新闻学

Ⅱ.传播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包括新闻学和传播学两部分,考生根据所学专业任选一作答,多

选者只按首选计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

的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

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1页共6页

I.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常识》2.红色中华通讯社

3.《京话日报》4.客观主义

5.再生型新闻线索6.读者

7.专栏评论8.事件述评

9.电视专访10.广播传播符号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2.制作新闻标题时的内容选择原则主要有哪些?3.编者按语的功能主要

有哪些?

4.广播通讯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要点?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1949年以来香港报业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

2.联系新闻传播实践,简要分析新闻传播者自我心理调节的基本要求。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请将下列材料改写成一则250字左右的消息(12分),导语(含标点)不得超过55个字(10分),并制作标题(8分)。

昨晚,“华鼎之夜·第二届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发布荣誉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张艺谋、宋祖英等25位中国演艺名人获得该项“老百姓口碑奖”。在颁奖现场,崔永元代身患重病的罗京领奖。罗京因“26年,3000多次主持,没有一次出错”而赢得新闻主持人特别荣誉奖。崔永元说:“虽然我们见不到他(罗京),他不愿意我们去看他,但是见过他的同事说他现在很乐观,很开朗。再好的主持人也是肉长的,让我们为罗京祈福。”与宋祖英、张艺谋、李幼斌、濮存昕、孙红雷同获“中国年度公众满意度最佳演艺名人”荣誉的还有已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2页共6页

故著名导演谢晋。另外,在公众形象调查中,王宝强获新演员第一名,韩再芬获戏剧演员第一名,白岩松获电视主持人第一名,邰丽华获舞蹈演员第一名,唐国强获影视演员第一名,冯小刚获影视导演第一名,谭晶获歌唱演员第一名,侯耀华获曲艺演员第一名。

昨晚,张艺谋不仅来到现场领取“中国最杰出成就荣誉”和“中国公众满意度最佳演艺名人”两个奖项,还向在准备奥运会开幕式节目时受伤的舞蹈演员刘岩颁出了“中国年度舞蹈最佳表现女演员”。刘岩坐在轮椅上激动地说:“张艺谋导演尽管很忙,但是一直写信鼓励我,还给了我不少偏方。”张艺谋表示:“开幕式中,我第一个要感谢刘岩,她把一切都给了开幕式,她是英雄。”

Ⅱ.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常识》2.红色中华通讯社

3.《京话日报》4.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5.“两面提示”6.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7.非商业广告8.购买方式

9.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10.潜在公众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运用传播实例解释“两级传播”理论?2.如何正确认识“把关

人”的理论与实质?

3.简述社会区关系的一般做法。

4.简述公共关系传播有哪些目的?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1949年以来香港报业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2.论述马克思恩格斯

的精神交往理论。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3页共6页

四、实务操作题(30分)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案例资料回答如下问题:

1.什么是广告战略?(4分)案例中所说的王老吉的蓝海战略的实质是什么?(6分)2.请结合案例说明广告定位与广告战略的关系。(6分)

3.请结合红罐王老吉的做法,说明广告定位的方法有哪几种?(6分)请用你自己的理

解,阐述“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新的广告定位与原来相比有哪些优势?(8分)

案例资料:

2008年5月18日晚,在CCTV举办的“爱的奉献?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中国饮料业品牌红罐王老吉以一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王老吉这个品牌并非靠一捐成名,而是长期有效的广告营销活动所造就的。我们来看看王老吉的营销历史与现在的对比: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祛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上世纪50年代初,王老吉药号分成两支:一支归入国有企业,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羊城药业),包装为绿色利乐砖;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提供给加多宝公司生产配方,发展为前文所说的红罐王老吉。

在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他们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连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原因。他们发现,关键的问题主要有:问题一:当“凉茶”卖,还是当“饮料”卖?

“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可谓说起凉茶就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因此,红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受限。而在加多宝的另一个主要销售区域浙南,消费者将“红罐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没有不适合长期饮用的禁忌,却让企业担心,红罐王老吉可能会成为来去匆匆的时尚,如同当年在浙南红极一时的椰树椰汁,很快又被新的时髦产品替代,一夜之间在大街小巷消失得干干净净。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4页共6页

问题二:无法走出广东、浙南

在两广以外,人们根本就没有凉茶的概念。作为凉茶困难重重,作为饮料同样危机四伏。如果放眼到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而且红罐王老吉有淡淡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障碍,加之3.5元/罐的零售价,如果加多宝不能使红罐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列强的阴影。这就使红罐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问题三:广告宣传概念模糊

加多宝公司不愿意以“凉茶”推广,限制其销量,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区隔,因此,在广告宣传上也不得不模棱两可。当时的电视广告片是这样的: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为了打开冰箱拿一罐王老吉,用屁股不断蹭冰箱门。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打亲情牌的广告策略背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红海营销战略思维。在凉茶市场竞争高度集中的华南地区,这种不温不火的定位并不能给王老吉带来质的提升。

自2002年后,加多宝公司开始寻求市场战略的改变。首先,王老吉确定了“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广告战略主题,开创功能性饮料新品类的市场定位,让王老吉得以和竞争对手区隔。为此,王老吉终于摆脱了单纯的凉茶概念,把自己定位于“饮料”的一员,在竞争尤其激烈的饮料红海中,开始着意开辟出“凉茶”饮料的蓝色海洋,进而脱离了地域的局限,开始走出两广,向北方和全国挺进。

伴随广告战略的确定,王老吉开始围绕这一起点全方位部署,从空中的广告到地面的终端,王老吉始终坚持自己的蓝海广告战略:

在市场上,红罐王老吉除了将自己明确定位为饮料,并借“预防上火”之势水到渠成地进入超市等卖场外,更将销售点逐步扩充到易上火的湘、川菜馆和西餐馆等饭店,以及网吧、酒吧等夜场,完全改变了把传统凉茶当成药饮产品的经营模式。

在广告中,围绕“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广告主题在传播上尽量凸现红色王老吉作为饮料的性质。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强调正面宣传,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从而把红色王老吉和“传统凉茶”区分开来。

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赛、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地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5页共6页

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购买。

红罐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从一开始就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广东、浙南)的强势地方媒体,在2003年短短几个月,一举投入4000多万元,销量迅速提升。同年11月,企业乘胜追击,再斥巨资购买了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广告时段。正是这种疾风暴雨式的投放方式保证了红罐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进入人们的头脑,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并迅速红遍了全国大江南北。

今天,王老吉不再是广东人传统意义上消暑解火的凉茶,成为大众饮料的一员,并且拥有了自己独特的细分市场,红罐王老吉已经具备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等所不具备的特性,成功定义了红罐王老吉的市场细分,开创了一个功能性饮料新品类,完成了红罐王老吉和其他饮料的品牌区隔。

新闻传播学试卷第6页共6页

2009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试

卷参考答案

I.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美国潘恩的政治小册子,发表于1776年,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号角。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各1分。

2.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31年的通讯社,1937年改名新华社,新中国建立后不断发展壮大。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各1分。

3.1904年8月在北京创办,系爱国知识分子彭翼仲为开民智而创办,1906年因得罪权贵被查封。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各1分。

4.主张新闻只记录发生的事实,有闻必录,不主张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与组织。

评分说明:三层意思各1分,共3分。

5.再生型新闻线索:指从社会传播媒介传播的“社会信息”中发掘的新闻线索。

评分说明:答出“从社会传播媒介传播的社会信息中”,给2分;答出“发掘的新闻线索”,给1分。

6.读者:是报纸的服务对象,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是报纸这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

评分说明:答出“是报纸的服务对象”,给1分;答出“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给1分;

答出“是报纸这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给1分。

7.专栏评论:是指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评分说明:答出“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给2分;答出“特定的专门栏目中”,给1 分。

8.事件述评:是一种根据记者直接调查了解的材料,以具体而典型的新闻事件为评述对象的述评。

评分说明:答出“是根据记者直接调查了解的材料”,给1分;答出“以具体而典型的新闻事件为评述对象”,给2分。

新闻传播学试卷答案第1页共7页

2010-2015年6年全国同等学力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 Paper One (90 minutes) Part I Dialogue Communication (10 minutes, 10 points, 1 for each ) Section A Dialogue Completion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read 5 short incomplete dialogues between two speakers, each followed by 4 choices marked A.B.C.D. Choose the answer that best suits the situation to complete the dialogu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with a single bar across the square brackets on your machine-scoring ANSWER SHEET. 1. A. Can you take over for me here for a little while? I have a friend coming to see me. B. I’d like to, but _____________. Ask Peter, he is not so occupied at this moment. A. How can I do it? B. that’s alright. C. I have my hands full. B. that’s impossible 2. A: To get an outside line, just dial 0 and the phone number. Or we can place a call for you, if you want. B. No, thanks a lot. A. Just put me through B. I’ll try it my self C. I’d rather not D. I’ll appreciate your help 3. A: Now, it’s just work, work, work. I work hard all day, every day. B: Oh, come on._____________ .You’re making a good salary now. A. Don’t complain. B. Sorry to hear about it C.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D. What’s your plan? 4. A: Pamela, can you come to a meeting on Friday? B: ________________Let me check my schedule. When are you having it? A. No bit deal. B. I am not sure C. Can I ? D. Sure thing? 5. A: I am really getting fed up with the salespersons who keep calling. B: _______________ A. I hope it is nothing serious B. They are so stupid! C. So am I. It is so annoying D. You are right. Forget it. Section B Dialogue Comprehension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read 5 short conversions between a man and a woman.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there is a question followed by 4 choices marked A.B.C.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from the 4 choices by marking the corresponding better with a single bar across the square brackets on your machine-scoring ANSWER SHEET. 6. Man: I have figured it all out. It looks like it will take us about 5 hours to drive from here to Chicago. Woman: It’d be more relaxing to take the train. But I guess we should watch our expenses. Question: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 She likes to drive when she travels B. She doesn’t want to go to Chicago. C. She doesn’t know the cost of the train trip. D. It’s cheaper to got to Chicago by car 7. Man: How about the examination last week? Woman: If I’d got more time. I could have made it. Question: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 She was asked to take another examination B. She failed the examination last week C. She did quite well in the examination D. She didn’t take the examination last week 8. Man: Harvard or the State University, have you decided yet? Woman: Well, I’d rather be 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 Question: Which university is the woman likely to choose? A. The State University B. Harvard C. Neither D. She hasn’t decided yet. 9. Man: I have just found a great location to open a new shop. Woman: But you haven’t researched the market. Don’t you think this putting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2015同等学力申硕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1)

2015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试卷一、卷二真题及参考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考试分试卷一和试卷二两部分。试卷一满分75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9:00开始,10:40结束:试卷二满分25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10:40开始,11:30结束。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和考号填写在本页方框内。 3.请将试卷一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试卷一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代表答案的字母上划线,如[A] [B][C][D]。 5.监考员宣布试卷一考试结束后,请停止答试卷一,将试卷一和试卷一答题卡反扣在自己的桌面上,继续做试卷二。监考员将到座位上收取试卷一和试卷一答题卡。 6.监考员收卷过程中,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Paper One (100minutes) Part I Oral Communication (15 minutes,10 points) Section A Directions: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two incomplete dialogues and each dialogue has three blanks and three choices A,B and C,taken from the dialogue. Fill in each of the blanks with one of the choices to complete the dialogue and 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Dialogue One A. Do you know what a handicapped space is? B. The signs always tell you how long you can park there and on what days. C. Then you also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time limits on the street signs. Student: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park? Clerk: Are you driving a motorcycle or an automobile? Student: I drive an automobile. Clerk: Fine. You can either park in the student lot or on the street. 1 Student: Yes, I have seen those spots. Clerk: Well, when you see the blue spots with the handicapped sign, do not park there unless you have a special permit. Are you going to be parking in the daytime or evening? Student: I park in the evenings. Clerk: 2 Have you seen those signs? Student: Yes, I have seen those signs. Clerk: 3 .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公共

第十一章公关机构、人员与职业伦理 11.1复习笔记 一、公共关系机构 1.组织的公关管理部门 (1)公关机构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 公共关系机构在组织管理中有三种不同地位: ①由组织的总负责人直接掌管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 ②有专门的机构,由专人负责,并设立有负责主管公关事务的副总裁职务。 ③公共关系负责人处于决策层低一级的,和其他中层职能部门并列的地位。 (2)设立公共关系机构的基本形式 专人兼任的形式、外聘顾问的形式、专人专职负责的形式、设立公共关系部的形式、设立委员会的形式。 2.专业的公共关系公司 (1)公共关系公司的的定义 公共关系公司,是一种向各种组织提供收费的公共关系咨询或代理服务的机构。 (2)公共关系公司的分类 ①从隶属关系看,有三种类型:独立的公共关系咨询或顾问公司,广告公司隶属的子公司,广告公司的公关部。 ②从经营方式看,有三种类型:只提供咨询服务,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是由客户自己执行;提供咨询并代理业务;提供咨询,并与客户共同承担实施公关计划。

③从服务内容看,有两种类型:综合性的公关咨询或代理公司和专业性定向服务的公关咨询或顾问公司。 3.两类公共关系机构的利弊 ①看问题的客观性。外部公关公司旁观者清,看问题会更客观。 ②服务的专业水平。外部公关公司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 ③社会联系的广泛性。外部公关公司同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内部公关部的优势是在本行业以及与本行业相关的社会联系方面。 ④意见受重视的程度。外部公关公司更易为组织的决策层重视和接受。 ⑤管理的灵活性。外部公关公司有较大灵活性。 ⑥服务的及时性。内部公关部门在紧急的情况下,可做出快速的决策和反应,有利于组织的公关工作持续和稳定发展。 ⑦职工的参与感。内部公关部门组织的活动较易引发组织职工的参与感,更有利于培养职工的公关意识。 二、公共关系人员 1.公共关系从业人员队伍的基本特点 ①从地域分布看,专业公共关系人员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 ②从服务的行业分布看,专业公共关系人员集中于工商企业。 ③从所受的教育状况看,专业公共关系人员最主要是来自新闻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④从性别分布看,专业公共关系人员男女性已平分秋色。女性人数正在日益增长。

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7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真题及答案精解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国捐赠者对我国组织或个人的捐赠应列入________。(国/选/01/2)A.资本账户 B.经常账 户 C.金融账户 D.错误与遗漏 答案:C 解析:国际捐款在国际收支表中应列为金融账户。 2.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中属于________。(国/选/02/2) A.关税壁垒措 施 B.非关税壁垒措施 C.自由贸易措 施 D.与贸易政策无关的措施 答案:B 解析:进口配额分析属于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分析。 3.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这一定意味着_________。(西/选/03/2)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 本 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 润 D.厂商超额利润为零 答案:A 解析: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即平均成本最小。 4.以下哪几个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西/选/04/2) ①个体利润最小化。②理性预期,即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对经济变量作出预测。③市场出清,即劳动力价格和产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使市场达到供求平衡。④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都具有粘性,不能迅速调整到市场出清状态。 A.①② B.①② ③ C.①② ④ D.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利润最小化、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正确序号为②③ 5.在分析比较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时,经济学家们通常考虑以下税率形式_________。(财/选/05/2)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试题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试题(2007) 新闻传播史 一单选20分 二判断10分 三名词解释48分8个 苏报案 万国公报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经济学家 苏联呼声 蜗牛事件 样板戏 语言广播部暂行条例 四简答40分5个 1王韬在新闻史上的历史地位与功绩 2狄楚青在经办时报期间的贡献 3抗战时期广播事业的特点 4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 5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后电视改革方面的变化与成就 五论述32分2个 1根据中国商业报刊的发展历程,结合三份商业报纸,论述中国商业报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谈谈你对80年代以来“自己走路”方针的看法。 2006年南师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试题 新闻传播史 一.若干填空题 有几个填空题(新闻史部分)有印象: 1985年法国总理______发表(或签署)了关于广播什么什么的文件. 北京电视台是在________周年改为中央广播电台. 电视台内部机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邸报的发行程序:通政司、________、提塘. 第一部肥皂剧________,肥皂之母________. <阿Q正专>发表于________副刊. 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报纸_______. 因报道林肯事件而著名了电视人_________. 还有一个题目我只记得答案是默罗和现场报道.

二.若干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1.《中国日报》 2.曾格案件 3.三社四边协定 4..心理恐怖剧 5.报人电视 6.收费广播 四.简答 1.民国初期新闻业短暂繁荣的原因 2.列举邹韬奋的四份报纸并说明其办报特色 3.〈新莱茵报〉的宣传特色 4. 5.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异同。 6.弗拉哈迪的记录电影的特点 五。论述 1.根据中外新闻史,试术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2.论述中国电视传播方法的变革历程。 新闻传播理论 一.若干填空题 理论部分 软新闻的写作手法有叫_______(答案:散文笔法) 有关改革开放,<解放日报>上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是谁:皇甫平.(我写成皇甫潮了,也不知哪来的印象.) 好象还考到了杰弗逊<人权法案>还是<论自由>的,睡过几天,已经记不清楚了. 选择题 媒介即讯息的含义 "偏倚时间"和"偏倚空间"理论是谁提出的?(闻所未闻,我就选了英尼斯,结果是-----蒙对了!) 二.若干单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1. 新闻选择 2.宣传价值 3.知情权 4.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5.使用与满足理论 6.硬新闻 7.休眠效果 四。简答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2受众对传媒的监督控制作用有几个方面? 3国际新秩序的背景、焦点和实质? 4.报业集团经营的优势 5.如何从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6.商品性原则给媒介带来的积极影响 五。论述 1.根据材料论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2.论述当今新闻媒介的趋同与分化。

2015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答案(完整版)

2015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答案 PartⅠ Dialogue 1 A C B Dialogue 2 B C A Dialogue 3 D C A B PartⅡ 1-5 A D A B C 6-10 D C A C B PartⅢ Passage one: 21-25 D B A A D Passage two: 26-30 D A C C B Passage three 31-35 D A A B C Passage four 36-40 A D A B D Section B 41-45 C C D D B Part ⅣCloze 1-5 B A D C C 6-10 B A D C D PartⅤText completion Text 1 A B C A B C Text 2 D A B C B A D C Text 3 A C B C B A Part ⅥTranslation Should work be placed among the causes of happiness or be regarded as a burden? Much work is exceedingly tiresome, and an excess of work causes stress and even disease. I think, however, that, provided work is not excessive in amount, even boring work is less harmful than idleness. We sometimes feel a little relief from work; at other times work gives us delight. These feelings arise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work we are doing and our ability to do that work. Work fills many hours of the day and removes the need to decide what one should do. 参考译文: 我们应该把工作当成快乐的源泉呢?还是视它为一种负担?大量的工作让人极为不爽,超负荷的工作给人造成巨大压力,甚而积劳成疾。然而,我认为:如果工作量不是很大,即便没什么乐趣,也比无聊空虚对身体健康有益。有时我们从工作中获得慰藉;有时工作给我们带来快乐。这些感觉的产生取决于我们所从事工作的类型以及我们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占去了我们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也不允许我们需要决定应该做什么。 PartⅦWriting 范文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pollution has brought us so many bad influences.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realize that it is everyone’s duty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To cope with this nation-wide problem, our government has started to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 Because every

同等学力新闻传播学考试-名词解释

1、新闻法:国家制定和颁布的、适用于各种新闻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的有关新闻采集、传播、出版、交流的法令规章。作为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对新闻传播行为实施的法律规范,用以确定新闻机构的性质、任务和具体职责,明确新闻事业与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关系。新闻法为新闻自由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从法律上对新闻自由给予一定的制约,防止媒介权利滥用。 2、:全称,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服务。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网站)。 3、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 )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4、: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5、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6、北岩爵士:诺思克利夫勋爵,英国新闻事业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现代报业奠基人,是世界新闻史上必须提到的人物。他在19世纪末创办的《每日邮报》,被认为是英国大众化报纸的典型。它的出版使英国报业进入了一个划分大众化报纸与“高级报纸”的新时期。于1905年受封为勋爵。 北岩先后创办和购买了《每日邮报》、《每日镜报》、《观察家报》、英国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大报《泰晤士报》,以及多种地方报刊,形成了英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现代报业集团——北岩报团。 一战期间,他利用自己庞大的报业帝国成功地宣传了英国政策,向敌国施加了强有力的影响。这位奠定英国现代报纸格局的报业之父,在英国报界享有极高的声望,享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 7、大江报案: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署名“奇谈”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病入膏肓,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最新同等学力英语历年真题及答案(十三年真题库-2003)

2015年同等学力英语考试真题 Part I Oral Communication(10 points)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two incomplete dialogues and each dialogue has three blanks and three choices A, B and C, taken from the dialogue. Fill in each of the blanks with one of the choices to complete the dialogue and 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Dialogue One Do you know what a handicapped space is ? The signs always tell you how long you can park there and on what days. Then you also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time limits on the street signs. Student: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park? Clerk: Are you driving a motorcycle or an automobile? Student: I drive an automobile. Clerk: Fine. You can either park in the student lot or on the street. 1 Student: Yes, I have seen those spots. Clerk: Well, when you see the blue spots with the handicapped sign, do not park there unless you have a special permit. Are you going to be parking in the daytime or evening? Student: I park in the evenings. Clerk: 2 Have you seen those signs? Student: Yes ,I have seen those signs. Clerk: 3 Dialogue Two A. The hours and limitations are printed on the card and this handout. B. May I have your driver’s license, please? C. Are you familiar with our rules and fines? Student: Excuse me, I am interested in getting a library card. Librarian: Sure, let me give you an application. You can fill it out right here at the counter. Student: Thank you. I’ll do it right now.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新闻

第六章新闻标题 6.1复习笔记 一、新闻标题的作用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的文字。标题的作用有: 1.揭示新闻内容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与概括,它运用简练的文字把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值得注意的内容告诉读者。读者在标题的帮助下可以迅速选择自己需要阅读的新闻。 2.评价新闻内容 标题在概括新闻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帮助读者了解新闻的意义,了解编辑部的立场态度。新闻标题评价新闻内容,一种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表述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对新闻内容直接评议来实现。前者主要是以事实说话,后者则主要依据事实阐述观点。 3.组织新闻内容 标题可以把相关或相近的稿件组织在一起,突出报道重点,深化报道主题。大标题和专栏的标题尤其表现出这种特点。 4.美化版面并构建报纸的风格 标题字体突出、位置醒目,字体字号富于变化,还可以运用多种修饰手法,在版面上格外引人注意,对于版面的美化具有重要作用。 5.便于检索 在媒体数字时代,新闻标题起到了帮助读者在数据库内检索所需要内容的“关键词”作

用。 二、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 1.标题的种类 (1)新闻标题的分类 新闻标题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篇新闻的标题;另一类是多篇新闻共有的标题。 (2)新闻稿的标题 在一篇新闻稿中,可能出现的标题共有五种: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 ①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②引题和副题。引题和副题都是辅题,它们依托主题而存在。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以引出主题的辅题,又称眉题、肩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用以对主题作补充和解释的辅题,又称子题。 ③提要题。也称提示题、纲要题,它提纲契领地概括新闻中的主要事实和观点,给读者以比较详尽的内容介绍,一般用在比较重要又比较长的新闻中。 ④分题。也称小标题、插题,是对每个段落的主题的概括,一般用于篇幅较长的新闻中,既是对新闻主标题的补充,又使长稿破除了冗长的感觉,美化了报纸版面。 (3)多条新闻的共有标题 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是指大标题,也称横幅、牌子、刊头等。它可以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与这些新闻内容相关的口号、语录等。 2.标题的结构 (1)标题的结构的含义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2020年同等学力考试报名工作及要求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2020年同等学力考试报名工 作及要求 【报名工作及要求】 (一)2018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的报名、考务组织和管理工作继续通过“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简称信息平台)进行。 (二)报名参加2018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的考生,必须是在信息平台中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并通过接受其硕士学位申请的学位授予单位(简称学位授予单位)资格审查的人员(简称申请人)。 申请人的报名资格及报考语种和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须符合学位办〔2018〕1号文件的相关规定。申请人一般应在学位授予单位所在省市参加考试。如因特殊情况,需申请在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参加考试的,必须经学位授予单位同意,方可完成报名并参加考试。 在同等学力全国统考中因作弊而被取消考试资格的申请人,在考试资格取消期限内不得报考。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有关省级考试机构(统称省级考试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考务组织工作。 各省级考试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考点城市,每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点城市数量一般不得超过3个,且一般应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计划单列市或高等院校较为集中的城市。各考点城市所设考点可容纳考生人数应能满足本地区考生就近参加考试的需求。所有考生应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场进行

考试。各省级考试主管部门须在2018年3月1日前登录信息平台完 成本省考点城市设置等工作。 各学位授予单位应在2018年3月5日前将所有拟参加2018年 同等学力全国统考的申请人个人特征信息(指纹、电子照片等)采 集完毕。 信息平台将在2018年3月5日至3月26日期间开通2018年同 等学力全国统考报名申请功能,2018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工作流程 及要求见附件1。 学位授予单位须在2018年3月28日前通过信息平台完成本单 位2018年全部报名申请人的资格审核工作。审核时要认真核对报名资格、报考语种或学科(专业学位类别)以及参加考试的地点等信息,如发现有资格不符或弄虚作假的要及时纠正或取消其报名资格。 (四)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 估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0〕545号)的有关 规定,同等学力全国统考按每位考生每科目100元收取报名考试费。2018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报名考试费全部通过信息平台以网上支付 的形式缴纳,通过学位授予单位资格审核的申请人方可通过信息平 台缴纳报名考试费,网上缴费截止日期为2018年3月31日,未成 功支付报名考试费的申请人,本次报名无效。

2019年复旦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1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与821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年复旦大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五册)由鸿知复旦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复旦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复旦考研714新闻传播学基础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 本书结合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报考复旦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新闻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管理学 适用科目: 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 通过总结和梳理《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 针对教材《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第二版)、《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第五版)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复旦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汇编: 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Part 4 - 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4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二卷)

2014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二卷) 2014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二卷 Paper Two (50 mintues) Part VI s(10 points)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 Write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The social costs of unemployment go far beyond the welfare and unemployment payments made the government. Unemployment increases the chances of divorce, child abuse, and alcoholism, a new federal survey shows. Some experts say the problem is only temporary-that new technology will eventually create as many jobs as it destroys. But futurologist Hymen Seymour says the astonishing efficiency of the new technology there will bi a simple net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human labor that needs to bi done. “we should treat this as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传播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3.1复习笔记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符号起着指代或表述意义的作用。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信号,另一类是象征符。 (1)信号的特点是: ①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一般具有自然的因果联系,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②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一般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自然信号和人工信号都具有这种性质。 (2)象征符的特点是: ①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②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事物,而且能够表示抽象事物。 ③象征符不是通过遗传,而是通过传统或学习得到继承。 ④象征符可以自由创造,与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联系,二者关系具有随意性。 3.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1)语言是人类传播最基本的符号体系。语言符号包括口语和文字两大部分。

(2)非语言符号可以分为三类:语言的伴生符,姿态符号,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形成人类传播的综合符号体系。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1.意义的定义 人类传播在实质上是交流意义的活动。意义是人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赋予对象事物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2.符号意义的分类 (1)从诗学和语义学的角度,符号意义可分为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前者指符号的字面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 (2)从逻辑学的角度,符号意义可分为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前者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后者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3)从符号学的角度,符号意义可区分为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含义之异同的意义,主要通过分析符号间关系来显示。 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参与社会传播过程的并不仅仅是符号本身的意义,还包括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和情境意义。 (1)传播者的意义是信息的发出者通过符号所要表达的意义。 (2)受传者的意义是信息的接收者从传来的符号中读取或理解的意义。 (3)情境意义来自于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事物、

(完整word版)(综合版)同等学力心理学全国统考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伴随状态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的认识。揭示本质属性。 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概念: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情绪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 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 ●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兴趣、理想、动机、世 界观、信念。 ●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描述研究: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 相关研究:测量两个及两个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性研究方法。相关不代表因果关系。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实验研究: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或创设条,以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进而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其他: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精神分析的研究:早起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人的意思、潜意识,找到各方的批评。20世纪30年代,安娜、克莱因、埃里克森,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不像弗洛伊德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把青少年看成力必多活动的高潮时期,而不是过分强调它在儿童时期的影响。 行为主义的研究: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强调人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正式学习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研究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包括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预测反应,只要确定了S-R之间的关系,就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