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从“驱除鞑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实验中学王小鹏夏操安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已学知识,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叙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为救国进行的探索活动。

2.研读史料,感受“驱除鞑虏”“五族共和”口号产生的时代背景,对比分析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由材料中获得信息和分析探究史料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国民族的兴衰,树立民族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

2.难点: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由材料中获得信息、分析探究史料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注意论由史出。以史料为证据,让学生学会由史料中获得信息、分析史料的方法,得出结论。

体”1.你在八年级学过哪些少数

民族?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

解吗?师注意对学生回答的

补充和评价。如西夏党项族

属于羌族一支,匈奴部分西

迁欧洲,部分为汉族同化,

部分融入蒙古族等知识

2.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

图示,提示学生并复习回顾

已学知识。你知道鲜卑族后

来的发展情况吗?

3.展示“女真族”图示,知

道该民族后来的发展情况

吗?

4.感受“多元”:这些少数

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汉族类

似吗?生回答后师指出“多

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

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

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

别于其他民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估计学生可以或经过

提示说出教材提示的

匈奴、羌、鲜卑、女

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名

称,可能说出部分情

况但不完整

生回顾并巩固历史知

生回顾知识,了解满

族的由来

能感受不同少数民族

各有特色

通过问题和提示,引

领学生复习回顾已学

的历史知识,感受民

族的多元性

在回顾重要知识点的

同时,加强学生对民

族融合的认识

增加女真族满族的发

展状况与后面的教学

相呼应

帮助学生认识民族的

多元性

展示图1-47民族交流、交往与交融,指导学生读图,思考: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这些信息与“中华民族走向一体”有什么联系?

教师教学时注意学法指导。强调“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

过渡:中华民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到清朝后期,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学习读图方法,读图

思考,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读图方法,

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

的能力,加强学生对

“一体”的认识

解读史料,探究“驱除鞑虏”1.展示20世纪初列强在中

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扩张图

表,思考:从图中我们可以

发现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

危险?中国人应该怎样才能

避免国家被分裂的危机?

2.展示“康有为、梁启超”

言论和“各国辛丑条约”图

读表生容易得出中华

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

胁。第二问可能有多

种答案:“革命、富国

强兵、团结一致”

学生回顾维新变法相

关知识。得出清政府

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

能力,理解当时时代

背景:中华民族面临

着灭亡的威胁

通过维新变法的失败

教训,学生认识到必

满到五族共和,谈谈你的认

识?(从时期、口号、革命要

求、影响)

教师在学生谈认识的同时,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问题细化设计,降低思维门槛。以前探究课教师往往直接抛出太难太大问题,学生无法理解或不知从什么角度回答。由于本课教材可用史料比较丰富,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问题的再设计,把问题细化或给予答题方向的提示。如教材中探究对比十八星旗和五色旗图案设问,结合它们各自表达的含义,议一议,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个设问太空泛,材料信息含量又大,学生反而不知从什么角度进行思考回答。我根据学生学情,把它改为“1、旗帜分别与什么历史事件相关联?有什么影响?2、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时代背景、目的、观念变化、影响等角度)”。这样,问题简化,细化,层层递进,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既体现了梯度设计,有利于分层教学。又能引领学生思维,前一层问题的回答给后一层次的问题提供了思维的方向。此外,对大问题的提示又方便学生多角度的分析和探究问题,回答问题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2)史料引领,解读历史。本课史料丰富,图文并茂,教师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如补充视频史料,直观地呈现同盟会创建的历史;增加清末疆域和辛亥革命形势图进行对比分析,形象地展示时局变化;引入多则文献史料,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分析“驱除鞑虏”和“五族共和”的时代背景;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史料,组织学生探究“驱除鞑虏”向“五族共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会合作。总之,本课的史料教学较为成功,既将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念(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进课堂,又通过史学资料的丰富解读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

(3)把握重点,适当取舍。在“多元到一体”环节中回顾少数民族的教学时,因为少数民族涉及知识较多,有北魏孝文帝改革、西夏党项族、吐蕃等相关知识。我有所侧重,选取鲜卑族和满族重点教学,其余则蜻蜓点水,快速带过。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也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需要进行了取舍。如舍弃了梁启超“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材料,增加了同盟会创建的视频、清末疆域与辛亥革命形势图、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