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 内侧和胸腹。
上下肢内侧

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和头面、躯干
上下肢外侧
7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 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作用

8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15
五、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twelve muscle regions)是十二经 脉之气结聚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 的外周连属部分。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 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16
六、十二皮部
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 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 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20
腧穴的分类

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为“十四
经穴”,简称经穴,共361个 有名称和固定位置,有经属和主治规律
21
腧穴的分类

经外穴
有固定名称和明确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
的腧穴,有独特疗效,称为“经外奇穴”
22
腧穴的分类

阿是穴
既无固定名称,又无固定位置,“以痛为腧”, “天应穴” “不定穴” “压痛点”

17
经络的作用

经络的作用
联系脏腑 沟通内外 运行气血 营养全身 抗御病邪 保卫机体 接受刺激,调整虚实
18
经络学说临床应用
说明病理变化 指导临床辨证归经 指导针灸治疗

19
第三节 腧穴与常用穴位
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 “穴”即孔隙。 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 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 特定的孔隙。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12
奇经八脉作用
沟通十二经脉联系 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13
三、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 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加强表里经的联系,沟通表里经的经气及腹、 背和全身经气,以输布气血,濡养周身

14
四、十二经别


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 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分(多为 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 (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 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 为“合”)
手太阴肺经
列缺 尺泽 少商

孔最
经渠
31
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 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 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 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 胸腔络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 其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 颊,入下齿中,回出夹口两旁,左右 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经气于 迎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 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 他病证
经络腧穴
1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腧穴

2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遍布全身,有主 干、有分支;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 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 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 络系统
3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传导的观察 腧穴功效的总结 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9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 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交接点,胸部阴经相互衔 阳经交接于头面,表里两经在肢端
10
十二经脉循行流注
一肺二大三胃经,四脾五心六小通 七膀八肾九心包,三焦肝胆相连行
11
二、奇经八脉
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 而行”,故称“奇经”。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 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 一源三岐:督脉、任脉、冲脉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血海 带脉——约束诸经
27
腧穴定位方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中指同身寸法 拇指同身寸法 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法”,
28
腧穴定位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简便定位法
立正姿势,手指自然下垂,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
处为风市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 后高骨上面,食指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穴
29
手太阴肺经(左右各11穴)
30
23
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
一切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远治作用
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特殊作用
天枢穴——便秘、腹泻
内关——心动过速、过缓 足三里——胃肠运动加强、减弱 大椎——退热 至阴——矫正胎位 阑尾——阑尾炎
24
特定穴

在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 定名称的腧穴。共分十类,即:五输穴、原 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 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25
腧穴定位方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26
腧穴定位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人体自然解剖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称“自然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32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迎香

33
足阳明胃经
(左右各45穴)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 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 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 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 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 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 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 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 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 经过部位之病症

4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
十五络脉、孙络、浮络
5
一、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 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 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 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