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单元 走近民法 第十三课 认识民法练习 教科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单元 走近民法 第十三课 认识民法练习 教科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单元 走近民法 第十三课 认识民法练习 教科版

第十三课认识民法

◆基础题

1.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 )

①人身关系②财产关系

③政治关系④社会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民法中的平等原则是( )

A.权利与义务相等

B.男女平等

C.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D.民事活动的结果一定平等

3.如图漫画中所反映的现象( )

①违背了公平的原则

②使其他人失去了公平发展的机会

③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④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坦然接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王某经常在公寓住宅中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喧哗、播放音乐。王某的行为违背了

( )

A.平等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自愿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5.“小时候,妈妈为我洗脚;长大后,我为妈妈洗脚。”从民法角度看,这句广告词体现了

( )

A.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C.义务比权利更加重要

D.和睦相处的家庭关系

◆能力题

6.下面这些行为违背了什么原则?

(1)赵某询问衣服被摊主强迫购买。

(2)在建筑工地招标中,给领导亲戚优先订立合同的机会。

(3)张某知道他手中的一幅名画是赝品,但是当作真迹卖给王某。

(4)某造纸企业违法排放污水。

◆提升题

7.2017年10月22日,广东龙川网警大队接到网民举报,有网民利用微信传播违法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网警部门立即开展调查工作,在掌握相关证据后将违法行为人邹某平传唤至办案中心进行审讯。经审讯,违法行为人邹某平对其通过微信传播违法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材料给我们什么警示?

8.观察漫画《岁月不留情》,结合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谈谈你对漫画中儿子行为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

◆基础题

【答案】

1——5 ACADB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法调整对象的认识。民法就是专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法调整的对象,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平等原则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因此,C正确。

3 漫画显示某用人单位为公章上的女人量身设计就业岗位,这是因人设岗的行为,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而①②③都是正确的,符合题意。④是对漫画的错误理解,排除。

4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秩序,遵守道德风尚的要求。王某的行为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休息,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

5本题考查学生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识。分析材料可知,从民法的角度来看,小时候,妈妈为我洗脚,我享受到了权利。长大后,我为妈妈洗脚,这是我应尽的义务。说明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A、D说法正确,但不是法律角度,与题意无关,排除;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同等重要。C说法错误,排除。

◆能力题

【答案】

6.(1)答:自愿原则。

(2)答:平等原则。

(3)答:诚信原则。

(4)答: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解析】

本题结合生活情景考查学生对民法基本原则的认识。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各个原则的含义,再结合具体情景才能判断。(1)注意“强迫”这个关键词;(2)注意“给领导亲戚优先”;(3)注意把“赝品”当“真迹”;(4)注意关键信息“违法排放污水”。

◆提升题

【答案】

7.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该案例警示我们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依照民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8.答:(1)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义务是相对应的,而且权利主体权利的实现是以义务主体履行义务为前提的。漫画中的儿子享有了被抚养的权利,也应该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2)民事义务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义务,没有选择履行或不履行义务的自由。赡养扶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要求,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漫画中的儿子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其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解析】

7.本题通过案例考查学生对民法基本原则的认识。要注意材料中的信息“通过微信传播违法

信息

”结合民法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这一基本原则来分析即可。

8.本题考查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是一道漫画题,解答本题需仔细观察漫画,读懂漫画的寓意,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观察漫画可知,儿子在小时候被抚养权得到保障,但他却没有很好地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300字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300字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小偏整理了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3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300字一 《民法典》在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权、隐私权等等方面有了新增与变化,这在我国法治史的具有重要意义,与2017年、1986年比较,包括取消等价有偿原则、确立生态文明原则、确立处理民事纠纷适用习惯的原则等,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它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民法典》的颁布维护了人民权益的客观需求,大到国家所有制,小到邻里纠纷、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等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比如: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校园贷、出行中遇到老人摔倒不敢扶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同时,它也体现了依法治国,以人民为本的理念。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300字二 民法典有多么大的意义,它的亮点是什么,这些大家看看新闻就可以心中有数。民法典的亮点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呈现出来不少亮点比如未成年人受性侵、降低行为能力的年龄、延长诉讼时效等等。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

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300字三 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

学习《民法典》

“学习《民法典》”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民法典》的内容。2.了解《民法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3.了解《民法典》实施的意义。教学重点:了解《民法典》的内容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民法典》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民法典》吗?这又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呢?它与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联系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民法典》,感受它的魅力。二、学习《民法典》 1.背景介绍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民法典,也将是2020年给未成年人的最特别的礼物。这部煌煌法典,体例上共设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洋洋洒洒1260条,10万余字。这样的鸿篇巨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可谓绝无仅有。 2.了解《民法典》守护未成年人的各个阶段(1)胎儿阶段:“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法典在总则编“自然人”章节中,加入新规,将一个人受保护的起始点前移到了胎儿时期。“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这不仅为近些年热点的基因编辑等划出红线,也为一个生命从最开始提供法律保障。(2)8周岁:“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用通俗的话说,八周岁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帮家里打酱油了”。(3)16周岁:“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4)18周岁:“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三、了解《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1.《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民法典》的颁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色凝聚。 3.《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中国立法进程的重大工程。四、课堂总结《民法典》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节法治课打开一扇关于民法典的窗。当然还有《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收养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等等。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法治观念、树立规则意识,懂得尊重规则,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十三条理解与适用

民法典第十三条理解与适用 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自然人权利能力取得和终止的规定。 【条文理解】 一、关于自然人权利能力的理解 (一)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 本法沿用了《民法总则》的规定。“权利能力”的概念发端于《奥地利普通民法典》。 [2] 《奥地利普通民法典》第16条规定:“每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均生来就因理性而获得天赋的权利,并被据此被视为(法律上的)人。禁止奴隶制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权力行使。” 德国民法学者对之加以发展,《德国民法典》第1条规定:“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完成之时。”同时,进一步区分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将之不断抽象并适用于法人。受此影响,瑞士、土耳其、苏联等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均规定了权利能力制度。权利能力是“生物人”到“法律人”的桥梁。《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一样,均沿用了罗马法将“生物人”与“人格”相分离,进而使“生物人”和“法律人”相分离的立法技术。 [3] 只是,前者规定为适“权利能力”之格,后者规定为适“人的理性”之格。从技术上说,“权利能力”是解决人格技术逻辑的关键环节;从观念上说,民事权利能力是对既往奴隶制“人格减等”、封建“家长制”等人与人不平等的摒弃,是近代人类社会自由、平等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二)特征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有:

1.不可剥夺性。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生存期间,权利能力不因任何事由丧失、消灭。同理,也不可转让或剥夺。 2.平等性。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是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的必然要求。权利能力的平等是抽象的平等。 3.一定的自然性。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因主体出生而获得,因死亡而消灭,无须登记、自然取得。 (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具有紧密联系,民事权利必须以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两者须臾不可分离。即便认可胎儿的继承权,也是以拟制的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的,并不能说明民事权利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分离。 [4] 同时,二者又有区别:(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 一种可能性,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获利可能性。(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主体密不可分,不可转让、亦不可剥夺,而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如《民法典》人格权编中的第992条规定“人格权不可放弃、转让或者继承”),民事主体可以放弃或转让其享有的具体民事权利。(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范围不因民事主体的具体资质状况(如年龄、智力)有所区别,与之相比,各类民事权利的客体、内容、取得、行使方式和存续期间皆有不同。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本质上,民事行为能力关注的是人的理性。德国学者直接指出:“理智地形成意思的能力,在民法中称为行为能力。” [5] 相较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抽象平等性,民事行为能力更多考量了年龄、智力、精神状况等实际影响权利取得和义务承担的因素,并按照上述因素的不同,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同时,民事行为能力并不具有天然性、永续性,需具备一定条件方可取得。

民法教学大纲

《民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52104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时数:50 执笔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民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教育部确定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民法通则》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按照民法调整对象的内容及其内在规律,系统地阐述了民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程内容广泛,大量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要求能用理论来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在交流掌握民法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与理论,了解国外民法学的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理论联系实践,用以指导司法实践。并培养学生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最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民事法律、法规,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专门人才。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编民法总论 第一章民法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了解 法体系和历史发展及适用范围,理解和掌握民法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各项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难点:民法的调整对象及基本原则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法的含义 民法有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广义的民法与狭义的民法、民法典和民法通则之分,着重掌握我国民法的含义。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依此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就是民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渊源是指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它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所制定的各种有关民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民法的渊源的各种类型是: 一、宪法; 二、民事法律; 三、国务院制定的民事法规、决议和命令; 四、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五、地方性法规; 六、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的指示; 七、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第三节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全部民法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基本准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最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正确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准确地制订、解释和执行民法,依据民法原则处理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平等原则 二、自愿原则

学习民法典的收获和感想5篇最新

学习民法典的收获和感想5篇最新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那你知道学习民法典的收获和感想都有那些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习民法典的收获和感想5篇最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民法典的收获和感想1 民法典正式颁布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这在我国的民事司法体系中具有里程 碑的意义。那么,民法典的颁布会给婚姻家事领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本部民法典颁布生效以后,诉讼离婚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加,法官判离会更加审慎,诉讼周期会变得更长。其中冷静期的设置,意在让双方强化经营的意识,更加冷静理智的对待婚姻当中的矛盾。笔者提醒大家,遇到婚姻中的小“病”小“伤”不要轻易弃疗,要双方配合、耐心修复婚姻系统的防火墙。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一场两人共同成长彼此扶持的旅程,不在于配置多豪华,路线多奇幻,关键在

互相配合、一致行动、在取经的路上共同战斗,最终斩妖除魔、修成正果。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误解彼此的方向,看不懂对方的信号,经历各种心伤。别怕,这些坎坷都将见证你破茧成蝶的成长。当你看到一路走来自己的成长、对方的成长,你们婚姻之树由青青幼苗变得果实累累,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小明”的成长记录中国法治改革历程,彰显“中国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 学习民法典的收获和感想2

带你看:民法典 (讲义 笔记)

带你看:民法典(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总则 第二编:物权 第三编:合同 第四编:人格权 第五编:婚姻家庭 第六编:继承 第七编:侵权责任 附则 授课思路——对“新规定”要点进行梳理 修改要点一:完善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修改要点二: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修改要点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续期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

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修改要点四:居住权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 (四)居住权期限; (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 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修改要点五:预约合同 当事人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的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等,构成预约合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修改要点六: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八下历史13课教案

篇一:历史八年级下第十三课教案 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课标内容: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从历史素材中提炼概括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2)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2)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同中学生有关的法律。导入新课: 一、法制建设的成就 1、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 2、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 3、《刑法》的颁布与修订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 1、我国民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3、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 小结: 复习提问:本课中能体现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归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篇二:八下历史13课教案 学案导学小组互助课型课时计划 - 1 - - 2 -

第13课法律保护我成长教案

第五单元珍惜特殊保护 第13课法律保护我成长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未成年自我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掌握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3知识目标:保护未成年的几种法律,以及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是哪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未成年人享有的特殊保护及其涉及法律,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 难点:特殊保护对未成年的意义以及四道防线对保护未成年人意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 一新课导入: 生活在线:P36阅读材料当中的童工现象。思考非法使用童工有什么危害?要解决童工还需要做出那些努力? 二新授课: 活动一:观察社会新闻点击,谈谈这些事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响。 总结:生活中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社会上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因此受到伤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 活动二:阅读材料P37小刚的故事,分析小刚走上违法道路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分析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总结: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备称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侵害,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活动三:阅读P38图片文字材料,分析这些举措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市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活动四:探索在生活中我们能切身体会到哪些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活动五:阅读P39材料思考你认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小王的诉求吗?理由。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收养法等都对未成年人权利做出了特殊保护规定。 三、课堂总结: 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缺乏自我保护,也是社会当中比较弱势的群体,社会国家家庭理应对这群人进行特殊保护。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 一导入新课: 阅读材料P41小斌的故事,你有何感想? 教师总结:家是爱的港湾,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课教授: 活动一:阅读P41散文,思考辩论,到底打骂子女有没有益处。 教师总结: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对待家长的教育及监护。 活动二:分析学校保护的含义和意义。 教师总结:学校是我们受教育的基地。学校保护对我们为成人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6篇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1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实施好民法典,不仅对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权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法治力量。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推进者,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其依法治理、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水平。正因如此,领导干部要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带头学习好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重点问题,为运用民法典履职尽责打下坚实基础,着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2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为指引,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和学习的重大意义。

《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3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今天,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4 谈起民法典,勾起了我遥远的记忆,早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我在华东政法大学,当时叫华东政法学院,读本科的时候,大一至大三学习了民法总则、人身权法、合同法、债权法、婚姻家庭法、知识产权法等十几二十个课时的民事法律。可以选择的老师有好几个,由于当时我选择的授课老师是德国的博士毕业,他课上不讲课本,不讲我

学习民法典(最新)

作为全国两会的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即将生效的《民法典》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从一个人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过程。在“小明”生活的点滴中,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现。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6篇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6篇 【篇一】《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从一个人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

【精品】西南政法大学民法学课堂笔记

西南政法大学民法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导论 1.民法一词由罗马法的市民法延续而来。 2.广义上的民法包括公司法、海商法、保障法、破产法、票据法等。 3.《民法通则》于1986年4月12日通过,不是一部民法典。 4.调整对象: (1)财产关系主体:法律地位平等 内容:财产所有、财产流转 利益实现:等价有偿 (2)人身关系内容:人格关系:生命、健康、姓名、名称、肖像权等 身份关系:配偶权、亲属权、监护权等 5.调整原则(多选题) (1)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2)平等-——— (3)自愿-—-—:充分自由表达真实意思 (4)等价有偿—-—— (5)诚实信用--—A.建立关系时,禁止隐瞒或欺诈对方 B.建立关系后,恪守信用,履行义务 C.发生损害时,及时补救,避免或减少损失 (6)公平—--— (7)禁止权利滥用-——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1.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即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特征 (1)内容是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关系 (2)主体平等 (3)主要是财产关系

(4)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和财产性(财产补偿为主,惩罚性、非财产性不为主) 3.分类 调整对象财产法律关系:财产归属、流转形成,具有直接物质利益内容 人身法律关系:人格、身份而形成,不具有直接物质利益内容 义务主体范围绝对-—:权利人之外,一切不特定人为义务人 相对—-: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具体、特定 权利实现方式物权—-:绝对法律关系 债权-—:相对法律关系 内容复杂程度单一—-- 复合—-: 形成和实现实现的-—- 民事责任关系4.要素 (1)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A.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不同于民法中的“人” B.民事法律关系中总是存在相对应的多个主体 C.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方有单一主体和多数主体之分 D.特定主体(相对-—-),不特定主体(绝对-——) (2)内容:民事权利、民事义务 A.民事权利: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B.民事义务: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3)客体: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A.是体现一定物质利益的行为 B.物是标的,不是客体 二.民事法律事实 1.是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浅谈民法学课程的感受

浅谈民法学课程的感受 上完一学期的民法学,我深刻感受到了法律的正能量,以及杞梅老师语重心长独具特色的讲课方式所带来的深刻指导。同时我也深感遗憾,在1-18周的课程中,我因为没有处理好课程与其他工作的时间导致3次民法学课程缺席,另外有两周因为杞老师有事请假没有上课,总的来说我们只上了13周的课程,短暂的13次课程所带给我们的帮助和指导却是终身持久的。本文就杞老师独具魅力的授课方式和运用民法维护权益两方面浅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杞老师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地授课方式带给我的震撼 1.上课前,在没有上这门课之前我认为选修课嘛。随便修一下就可以过关了,分不在高 及格就行,因为以前上选修课都是百无聊赖的PPT宣读,或许是因为自己不认真学习而导致对选修课的偏见,还是选修课本身以及老师的讲课方式不够吸引我引发了我对选修课漫不经心的错误认识。因为自上大学来选修课都是很多人挤在一起,老师照着课件讲课,学生在下面自由发挥,很多东西高深而不适用,很多学生纯熟为着混学分而来。这种偏见只有到上了杞老师课后才有所改变。 2.上课时,周一我依然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从学院来到课堂,但是杞老师充满磁性 的声音让我感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氛围,上了民法学才发现选修课也有别样的作用与魅力。是杞老师质朴、和蔼的声音吸引了我,更是杞老师对案例的精确分析讲述道理的教学方式震撼了我。第一次课感觉很与众不同,因为我不用挣扎着深度近视的眼睛去抄模糊PPT内容。杞老师讲课从来不用PPt,完全靠的是她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时事的关注对生活的总结,加上她灵活的案例分析和敏锐的洞察力,用最清晰的语言把最现实的知识转化为最易理解的最有用的正能量灌输给我们。一开始我以为民法学肯定会有很多条条框框需要去记忆背诵,一定很挑战我的记忆力,但是上课时才知道杞老师没有所谓的条条框框更不用去死记硬背。她是通过自己收集的案例展开知识点的讲解,让我们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融会贯通,在一种很轻松的状态下记住法律知识并灵活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就上课容来看,我没有完整记录老师讲课笔记,对此有点愧疚。虽然对每次课讲述的内容不能全盘掌握,但是许多知识点任然记忆犹新。比如在老师讲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分时,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老师通过许多生动的例子帮助我们分析动产与不动产的区别,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周我迟到了就坐在第一排,老师指着我扎着的发夹问同学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从此我对此识点记忆犹新;老师讲述男女生关系时对我极富吸引力,因为我自己就处在恋爱中,杞老师就恋爱对象,恋爱成本,恋爱时如何正确处理矛盾等方面分析了男女生关系。通过讲述几个学姐的恋爱挫折给予我们启示,分析大学生恋爱的利弊,以及面对经济利益与人生价值时如何正确取舍。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在处理大学生男女关系时,应该从现实出发,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正确认识相互的依赖关系,不要过分夸大恋爱的好处,也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伤。同时面对不成熟的人际圈我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交往对象,特别要注意取舍对方赠以自己礼物,女生要学会自立自强不能过分依赖男生,女生也可以撑起半边天,但是在与人交往中不能欺骗,更不能玩弄感情,因为任何一份真爱都需要真诚面对,精心呵护,通过杞老师的讲述我对大学生恋爱充满了自信也充满了担忧。因为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会给我们造成预想不到伤害,因此面对任何事情,都要从最好的方面的想,做最坏的打算;杞老师讲述的财产继承权,受教育权,赔偿权,债权等等对我们维护自身权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课外知识拓展来看,充分体现了杞老师高度的责任感与爱心。在上课的过程中,

对民法的认识

谈谈你对民法基本准则的理解与认识姓名:纪然学号:811420054# 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 新学期伊始,我们开始步入民法的学习教程。对于刚踏入法律学习门槛的我而言,民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应用法律学科,它具有庞大的知识构成,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这对我学习和掌握它增加了难度。毕竟它涵盖的范围太广,需要逐渐的领会体味以及联系生活,研究案例。 首先,初学民法的我需要知道民法的全貌,即首先要对民法的形成及其体例有所了解。民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法,有什么内容? 民法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法律之一,它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新中国建立后,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两次起草民法典,均因当时特殊的政治原因而中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制定了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法等民事法律。在这些现有的民事法律和学者与立法机关共同起草的物权法草案的基础上,立法机关于2002年10月编纂了民法(草案)。2002年12月23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了该草案,从而使该草案备受关注。该草案由九编构成: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法,第三编合同法,第四编人格权法,第五编婚姻法,第六编收养法,第七编继承法,第八编侵权责任法,第九编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其中,第三编合同法、第五编婚姻法、第六编收养法和第七编继承法。 在学民法的同时,我们也在学习刑法,因此不免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国没有民法典而有刑法典? 这是一个存在已久的历史问题。 民法的发端起源于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是以商品经济为经济基础的,而中国几千年强大的封建王朝几乎没有交易主体平等的概念,再加上“重农抑商”理念的深入人心,由此抑制了相关法律的成长,立法上也就无从体现。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有着重刑轻民的传统,统治者往往以刑代民,利用刑法来调整民事关系,因此社会对民事要求并不迫切,所以我国相对而言刑法体系更加完备。 由于我国古代封建统治时期过长,导致我国历史上一直缺乏人权、平等的概念,这使以权力、平等为核心理念的民法很难存活。 况且民法体系太庞大,有待相关法律的不断健全。 在民法各分则都健全后,到时候会制定民法典的,比如我国就民法分则相继制定了《婚姻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 《民法通则》是我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 一、民法是人们私人生活的基本准则。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 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 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 民法是一门权利之学,它讲的是各种民事权利。我们讲人身权、财产权。人身权里面讲生命权、人格权、身份权;财产权里面讲物权、债权;再后面讲知识产权、亲属权、继承权,这就是民法的体例

《民法典》观后感5篇精选大全

《民法典》观后感800字1 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通过民法典能深深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民法典中看立法为民。立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史记·商君列传》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在封建王朝统治的两千多年里,这一直是句空话,并且这句话本身就表示出在立法层面上有“王子”和“庶民”两个完全不平等的对象,这就是在立法层面上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极大侵害。故这句话的用途只能是掩饰封建统治者自身特权,以及安抚不断被剥削的人民群众,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们的“法律遮羞布”。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则不一样,它在基本规定第四条中提到: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这就能看出,它对于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等民事主体,一视同仁地给予保护,同等保护,平等保护。 从民法典中看司法为民。群众在司法方面最怕什么?最怕法律规定不清不楚,导致司法裁定浮动巨大。有可能滋生出面对有钱、有地位的人“唯唯诺诺”,面对普通百姓却“重拳出击”的恶性案例。所以,一部法律规定得越细致,思考得越全面,对普通群众就越有利。从民法典宣传图册中“小明的一生”就不难看出,这部法律为了群众真的是“操碎了心”,从出生到成长再到离去,从偶然事件到必然事件,对群众的保护可谓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部法律就好比群众的一道“长效护身符”,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地庇护着我们。 从民法典中看执法为民。执法,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类,尤其是群众之间发生小型冲突。在法律不是特别完善的时期,很多群众之间的细微冲突都是通过执法人员的协调来解决。其中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碰瓷。碰瓷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催生了行车记录仪这个产业,可见影响有多大。碰瓷的现象也反映出,现代社会确实存在少数“老赖”,他们以“耍赖皮”为生存的资本,或利用人们的善心,或利用法律盲区来讹诈人们。而民法典中有许多“除赖”的法律法规,比如对于确定为霸座的人就可以直接拒载。这些针对性的法律规定,让执法人员在处理这些“无赖”时有法可依、依法处置。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九上第5单元走近民法第13课认识民法习题教科版

第十三课认识民法 知识概要 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一部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让我们一起学习民法,了解民事法律活动原则,理解民事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民事权利可以选择行使或放弃,民事义务必须履行的道理,让民法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生活。 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一对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大原则:保护合法民事权益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公平、诚信原则;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思维导图 关键词:财产人身相互依存 考点梳理 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 1.民法的含义。(识记)(P104) 民法是专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2.我们在从事民事法律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理解、运用)(P104-107) 为了保障民事活动顺利进行,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我国根据民法的性质和调整对象,确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则:①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原则;②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③自愿、公平、诚信原则;④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原则;⑤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3.什么是民事主体?(识记)(P105) 所谓民事主体,就是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主体。自然人是民事主体;法人是民事主体,比如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法人组织是民事主体,比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4.在民法的基本原则中,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原则有何作用?(理解)(P105) 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使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可以充分自主地行使自己的各项民事权利;若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可以请求司法机关给予保护。 5.如何理解“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理解)(P106)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②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一方只能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行使权利,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③平等原则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民法调整私人领域的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要求。 民事权利和义务 1.什么是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理解)(P107) ①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主体叫民事主体,其中,权利的享有者称为权利主体,义务的承担者称为义务主体。②权利主体享有民事权利, 民事法律赋予其实现某种利益;义务主体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法律要求其履行某种职责。 2.如何理解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理解、运用)(P108)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如买卖关系中,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是相对应的,而且权利主体权利的实现是以义务主体履行义务为前提的。 ②不过,有一些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只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负有履行义务。例如,赠与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只享有取得赠与物的权利,另一方则只负有交付赠与物的义务。③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民事权利主体可以选择行使权利或放弃权利。但是, 民事义务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义务,没有选择履行或不履行义务的自由。 典题聚焦 【典例1】观察漫画,赌债的欠条不受法律保护的原因是它违背了( ) A.自愿、公平、诚信原则 B.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C.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原则 D.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的理解。 题中四个选项均为民事法律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赌博行为是违法行为,欠下的赌债不受法律保护,是因为违背了民事法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故选D。 【典例2】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履行义务在前,享受权利在后 B.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C.正确行使权利,放弃履行义务 D.权利必须行使,义务必须履行 【解析】本题考查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权利和义务无所谓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6篇大全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6篇大全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1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实施好民法典,不仅对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权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法治力量。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推进者,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其依法治理、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的水平。正因如此,领导干部要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带头学习好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重点问题,为运用民法典履职尽责打下坚实基础,着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2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为指引,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和学习的重大意义。

《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3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今天,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4 谈起民法典,勾起了我遥远的记忆,早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我在华东政法大学,当时叫华东政法学院,读本科的时候,大一至大三学习了民法总则、人身权法、合同法、债权法、婚姻家庭法、知识产权法等十几二十个课时的民事法律。可以选择的老师有好几个,由于当时我选择的授课老师是德国的博士毕业,他课上不讲课本,不讲我国当时现行各种民法法条,只讲当时正在编纂过程中的《民法典草案》,同时对照德国民法典比较分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