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力发电场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浆距失速控制;另一类是变桨距控制。定桨距失
速控制型风力机利用翼型气动失速特性来限制叶片
吸收过大的风能,它没有功率反馈系统和变距执行
机构,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变桨距型风力机能使风
万方数据
轮叶片的安装角随风速而变化,使叶片在各种工况 (包括起动、运转和停机)下按最佳参数运行,有 较高的年发电量。
随着风机技术日臻完善,兆瓦级风电机组已逐 步成为风电场的主导机型。据欧洲风能协会统计, 全球风电机组制造厂市场份额统计中处于前十位的 制造厂的主要产品见表4。
目前,国外建设中的海上风电场见表2。 国外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已日趋成熟,而我国海 上风能的开发才刚刚起步,目前尚无一座海上风力 发电场建成投产。中国也有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 中国东部沿海水深2m一15m的海域面积辽阔,可利 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达700Gw,而且距 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发展的 成熟,经济上可行,风能将来必然会成为我国重要 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正在积极筹建的海上风电场见 表3。
V嗍t蚺2MW Bon鹅2.3MW 2V器t船3MW. 1 Bon岫2.3MW. 1 Hord慨2.3MW V来自百度文库№2MW
3.6脚 Bom培土3MW GE
Ve咖8 2Mw 2丛里
基础类型
重力式 单桩
重力式 单桩 单桩 单桩
重力式 单桩 单桩 单桩 单桩
吸力式
单桩 单桩 单桩 单桩 茔扯
表2国外建设中的海上风电场
裒3我国正在筹建的海上风电场
地点
机组总容量/Mw
广东南澳
20
上海
600
浙江岱山
200
江而如东
200
江苏东台
200
河北黄骅
200
2 风力发电机组设备
现代风力发电机从基本结构上分为两类,即
水平轴风机和立轴风机,海上风电场一般采用水平
轴风机。功率调节是风力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
投入运行的机组主要有两类功率调节方式:一类是
(3)高产出。海上风电场允许安装单机容量更 大的风机,高者可达5Mw~10Mw;由于对噪音要
上风电场,海上风电场以它更多的优势,备受新能 源开发商的青睐。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 有以下优点:
求较低,更高的转速比及电压可获取的能量更高。 二海上风力发电的现状 1 海上风电场
(1)高风速、低风切变。由于海水面十分光
(由单管塔
(b)支柱塔 图1塔身结构
(c)桁架塔
(曲单桩
彻混凝土重力式 图2基础结构
啦)多桩
4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 4.1单机容量不断扩大
近年来新型大功率风力发电机正在迅速取代小 型风力发电机,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已经占有超过 50%的市场份额,单机容量已从300kW、600kw发 展到批量安装1.5Mw、1.7MW、2.OMw、5.OMw, 全球Mw级机组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大。海上风电机
驴 r脯
圈3吸力式基础结构
组的技术正沿着增大单机容量、减轻单位千瓦重 量、提高转换效率的方向发展。 4.2由浅海向深海发展
根据欧美海上风能资源分布及发展趋势分析, 浅海域风电场的建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风能发展的 要求。风电场有向深海域发展的趋势与必要。海上 风电场将从30m巧oIn的浅海域向50m~200m的深海 域过渡,届时全球能源将会极大丰富,.供电能力也 将迅速提高。
127
—1丽丽—趸丽r
棚匿 S融触£N髓甜
……
(2)重力式混凝土沉箱 这类基础结构体积大,靠重力使风机保持垂 直。这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受海床沙砾影响不 大,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已得到证实,但是需要进行 海底准备,其尺寸和重量较大。 (3)多桩基础 多桩基础(一般为三脚桩)桩径较小,钢管桩 通过特殊灌浆或桩模与上部结构相连,适于在深海 域建造,但是目前尚无成功安装多桩基础的经验。 多桩基础结构形式是将来要大力发展的基础形式。 (4)吸力式基础 吸力式基础分为单柱及多柱吸力式沉箱基础 等。它有一个钢裙沉箱结构,,通过施工手段将沉箱 中的水抽出以形成吸力;吸力式沉箱基础(见图 3)。适于砂性土及软粘土,单柱吸力式的施工安装 费用较多柱吸力式高。丹麦FredeIik8havn海上风电 场的建设中首次使用了吸力式基础,这种基础利用 负压方法进行海上施工,大大节省了钢材用量和海 上施工时间,降低了成本,运输也较容易,有良好 的应用前景。
水一 0一J
5 5 2 7
6 m 9
鬻鬟曷基H翟坞涨
12 6~9.5 4—6
2l
§
风机类型
Bonus 450kW
NedWjnd 500kW V∞L∞500kW
Nordt叫k 600kW
2删 Wind Wodd 50c虹Ⅳ Vesn8 B0nus 2MW GE Wind 1.5MW NEG Micon NW72
表4世界十大风机制造厂产品
3支承结构 海上风机的支承结构由塔架、基础及其两者连
接件构成,基础与风机塔焊接成一体。支承结构设 计时应进行疲劳强度验算及模态分析,此外还应进 行防冲击保护。 3.1塔身结构
塔架结构依据其结构形式分为单塔身、支柱式 塔身及桁架塔身三种,这三种结构型式参见图l。 一般前两种塔身对风的阻力较小,产生紊流的影响 要比桁架塔身小;桁架塔身常用于中小型风电机 上,其优点是造价不高,运输也方便,但这种塔架 会使下风向叶片产生很大的紊流。 3.2基础结构
风机台数 1l 4
10 19
20
80 10
FrededkBhaveⅡ
丹麦
2003
10.6

H矾fkvle 英国2003
60
30
Nys把d
丹麦
2004
166
72
Arklow B彻d
爱尔兰
2004
25.2

‰mby S锄d8
英固
2004
60
30
№巫鱼bl坠 基国兰鲤§

2鱼
—26l啊丽萌—露『
万方数据
德国预计2025年实现20GW一25Gw的总装机容量;
英国13个电场的装机容量大于1Gw。

(参考文献编者略)
作者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海上风力发电场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宋础, 刘汉中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太阳能 SOLAR ENERGY 2006,(2) 6次
基础结构依其结构型式分为单桩、重力式混凝 土沉箱、多桩及吸力式四种型式,具体形式参见图 2和图3。
(1)单桩基础 单桩基础安装在海床下lOm~20ln,深度取决于 海床面的类型;桩径一般为2.Om4.5m,壁厚约为 直径的1/100,一般采用钢管桩基础。单桩基础不 需要作海底准备,制造简单;但是,基础受海底地 质条件和水深的约束较大,安装时需要专用的设 备,施工安装费用较高。
棚匿宴咖野艏耐
一一一~、
宋础刘汉中
一前言
速随高度的变化)的变化也较小;
风能是可再生能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地开
(2)低湍流。海上风湍流强度小,-具有稳定的
发利用风电对于改善能源系统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主导风向,机组承受的疲劳负荷较低,风机寿命更
具有深远意义。
长;
风力发电场分陆地及海上两种。早期风电开发 主要在陆地,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开始建设海
B1v山
Middel哪nden uttmnden
Yth
Hom8 Rev s¨∞o
国家
丹麦 荷兰 丹麦 荷兰 瑞典 英国 丹麦 瑞典 瑞典 丹麦 丹麦
建成时间
199l 1994 1995 1996 1997 2000 200l 2001 2001 2002 2003
机组容量Mw
4.95 2.O 5.0 11.4 2.5 3.8 40 10.5 lO 160 23
—28l啊丽孬1曩再厂
万方数据
图4商上风电场的发展趋势
4-3总装机容量迅速增长
海上风力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在未来几年将迅速
增长。欧洲风能协会(EwEA)预计2010年全球海
上风电机组装机容量为llGW,2020年为50Gw。
其中欧洲占总装机容量的l/3,丹麦规划2020年海
上风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2.75Gw,2030年达4GW;
5.王晓姝 上海近海风电场桩群对潮流影响数值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yn200602006.aspx 授权使用:河海大学图书馆(南京校区)(hhdxtsg),授权号:7a309354-8adb-4d41-9187-9ea70100ec3f
多年的努力,到2005年末,投入使用的海上风电机 组达到427台,装机容量达685Mw。
已投产使用的海上风电场有二十几座,表1给 出世界上已经投产使用的海上风电场。
从表中可见,丹麦已建有7个海上风电场,其 中Honls Rev风电场水深6—14m,离岸距离14~ 20km,采用单桩基础,装机为80台2Mw风电机组, 串珠状布置显示了人类与大自然共造奇迹的合谐。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5日
国外海上风力发电开发主要集中在欧洲。欧洲
滑,与陆地表面相比,粗糙度较小,摩擦力也较 海上风电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丹麦、瑞典、荷
小,因此,风速较大,风速、风向及风切变(即风 兰、英国是最早进行海上风电开发的国家。经过20 表1全球已投产海上风电场汇总
名称
Vindebv Ldv
TunQ Knob Dronten Gonand
引证文献(5条)
1.李静.陈健云 海上风力发电结构动力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洋工程 2009(2) 2.靳静.艾芊 我国风电场建设及运行现状评估与发展前景研究[期刊论文]-华东电力 2007(8) 3.李志梅.赵东标 风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风机技术 2007(4) 4.李志梅.赵东标 风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电气技术 200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