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纹双耳硬陶瓿(战国 ) 高12.4、口径13.2、底径6厘米 ,乐清市文博馆收藏
原始瓷

原始瓷:与印纹硬陶同期流行。原始瓷出现于商代中期,盛行于 商周战国时期。 釉色光亮,为青、青绿、青黄、黄绿、绿褐、茶黄等色,施在器 表和口沿部分,釉底极薄。造型主要以仿青铜礼器的尊、罍、簋、 壶、匜、盂、豆、罐、鼎等为主,突出特点是敞口、鼓腹、折肩、 小底。常见纹饰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 圆圈纹、绳纹、云雷纹等。 胎:Al2O3 (16-28%),Fe2O3 (2-3%) 钙釉(CaO 10-21%)
图为殷商时代的白陶。有人认为它是由瓷土烧成,可称作最 早的瓷器。但这种看法是错的,因为其烧成温度及胎釉的烧 结均不符合瓷器的标准。
图中的葵式小碟为宋代影青瓷。有人主张所谓瓷器要达到: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标准才算是瓷,不 过这标准太高了,不符合历史事实。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这是在河南郑州商代墓葬出土的青釉尊原始瓷器
这两件原始瓷尊已经具备了瓷器的三大基本特征:其一,胎质成分为高岭土,即 瓷土,细密黏结度高;其二,烧制温度达到1200℃以上,质地较硬,没有显著的 吸水性;其三,表面施玻璃质透明釉,光亮细致,胎釉结合紧密。
原始青瓷浅盘高足豆 (商代)高13.5厘米,口 径14.6厘米,底径9.6厘 米,1975年江西清江吴 城商代遗址出土,现藏 江西省博物院。此豆胎 质灰黄,器表光亮细腻, 施深褐色釉。侈口,唇 外伸,上部为浅盘形, 假腹,喇叭形高圈足。 颈部稍上刻两圈凹弦纹, 腹部饰三圈由圆点纹, 曲折纹,柳叶纹组成的 复合纹样,周边饰以凸 弦纹。器形规整,制作 精良,是商代原始瓷的 典型之作。
印纹硬陶罐 (商中期) 江西省吴城出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来自百度文库
印纹硬陶带柄罐 (西周) 高12.4厘米,口径17.4厘米,广东省番禺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印纹硬陶壘:(西周)口径13.1cm、通高18.7cm。敞口,束颈, 溜肩,鼓腹,圆弧底。颈部饰多道弦纹,器身印满回纹。整个 器物纹饰繁复,整齐有序,器物扣之为金属声,烧造温度相当 高,是西周典型器物。
硬陶兽形耳罐(春秋) 高21.7厘米,口径8.1厘米, 1973年江苏省吴江县出土, 南京博物馆藏。
浙江省温州市出土。 此罐泥质黑陶,质 地坚硬,敛口,削 肩,鼓腹,平底微 收。肩上两边对称 设有S形耳。器形简 朴大方。腹部以刻 划有几何纹的陶拍 拍印上斜菱形纹, 异常规整清晰,层 次分明。 印纹硬陶双耳罐(战国)
东汉成熟的青瓷



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瓷器的提高几乎经历了1500年之久,这时间既 有工艺的发展,又有社会变更带来的曲折。 秦汉时期,原始瓷器的生产逐渐在浙江地区复苏,勤劳的工匠在 实践摸索中,逐渐使制瓷工艺有所提高,到了东汉晚期,成熟的 瓷器终于出现了。 考古资料表明,在浙江东部的一些地区都有汉代瓷窑遗址发现。 此外,在浙江、江西、江苏、河南、河北、安徽、湖北、湖南一 些年代可考的东汉墓葬或遗址中都出土了众多青釉器。据古陶瓷 专家对浙江地区东汉晚期的窑址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该处出土的 越窑瓷片科学检测报告中明确表明,东汉晚期的瓷器已达到了近 代瓷器的标准。这就是说,至迟在东汉晚期,中国已能烧制出成 熟的青瓷,完成了由原始瓷器向标准瓷器的过渡。
原始瓷卣, 西周
高:22.3厘米 口径:14.5厘米 底径:20厘米 口微敞、直颈、折肩、 垂腹、大平底,上腹 有两耳,器腹饰有变 体云雷纹,施黄褐色 釉,施釉不均,有聚 斑、底无釉。
原始瓷的研究
1 釉的起源
两种观点: 1)草木灰或草木灰配粘土; 草木灰:助熔剂; 高温釉CaO,P2O5和MnO2含量高,与草木灰相近; 商周高温釉,全属CaO釉; 2)在陶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白陶衣------钙釉





目 10 5 4 6 18 2 8 6 4 11 8 82
———————————————————————————————————————————————————————————————————————
浙江黄梅山原始瓷 浙江支项山遗址 安徽枞阳汤家墩原始瓷 湖北盘龙城 江西吴城原始瓷 河南郑州商城 洛阳北窑遗址 山西垣曲原始瓷 江西吴城印纹硬陶 山东大辛庄 郑州小双桥 合计
原始瓷三系罐(西周) 高12.3厘米,口径11.4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原始瓷罍,西周
河南许昌市襄城县霍村出土
青瓷篦齿纹双环耳 瓿(东周原始瓷器) 高20.8厘米,口径 16厘米,底径11.9 厘米,1979年江西 贵溪东周崖墓出土,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胎质坚硬,器表施青釉,釉色光亮,略微闪黄。阔口,丰 肩,肩上左右各有对称半月形环耳一只,腹上鼓下收,平 底内凹。腹部最鼓处饰以宽带篦齿纹一圈,排列整齐,疏 密一致。其余地方均无装饰,大方简朴,古雅明净。


原始瓷尊 (商中期) 江西省吴城出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这件商代原始瓷尊是 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典 型器物,于1953年河 南郑州出土,高11.5 厘米、口径18.3厘米, 黄褐色釉,侈口,束 颈,削肩,腹下敛。 肩部及腹部满布拍印 纹饰。整件器物里外 都涂有一层较薄的透 明釉,明亮光滑,胎 釉结合紧密,硬度较 高,叩之有金石之声。 原始瓷尊(商代)
最古的瓷器




目前所见最古老的瓷器,为东汉晚期 浙江上虞地区出土的一件青釉四系罐, 距今约1,800多年。此罐胎质坚硬细腻, 釉色呈青绿色,釉层透明有光泽,胎 釉结合紧密,少有剥釉现象。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对这 件器物做过科学测试,测试结果表示, 其烧成温度达到1,200℃以上,胎体已 完全烧结,透光性极好,0.8毫米的薄 瓷片可微透光,已经达到现代瓷的标 准。 以上所说的科学测试,说明东汉晚期 中国瓷器已完全成熟,完成了由陶向 瓷转变的质的飞跃,这是中国陶瓷发 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东汉瓷窑遗址,目前不但在浙江上虞 发现,在浙江慈溪、宁波和永嘉等地 也都有发现,说明东汉瓷业已有相当 规模。
骨架
助熔
致色
陶胎: Al2O3<10% , 瓷胎: Al2O3 >10%
助熔剂含量高 助熔剂含量稍低
成型工艺

手制法: 手捏 , 简单、小型
泥条盘筑法:泥条,圈起来,层层叠加 轮制法:泥料放在陶轮上,借转动的力量 用捻拉的方式,使之成型。


装饰

印花:用刻有装饰花纹的印模,在坯体尚未干透 时印上。春秋战国时出现,定窑印花最为代表。
早期的瓷器

瓷器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瓷器究竟是怎样 发明的?瓷器与陶器又有什么区别?制瓷工艺 与制陶工艺有何关系?这些一直是学术界过去 所讨论的问题,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 考古、文物专家,科技史专家及陶瓷工艺专家 合作研讨,才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瓷器的标准



似乎从古代到近代,人们在陶与瓷之间的观念并没有一个严格的 界限,这就使中国瓷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又是怎样发明的 问题,长期混淆不清。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众多考古新发现的基础上,学术界 就什么是陶、什么是瓷及瓷器发明的历史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 得了初步的一致认识。 制瓷工艺是由制陶工艺发展而来的,瓷器不同于陶器之处首先表 现在原料上。制瓷主要采用瓷土或高岭土,瓷土中高熔点的氧化 铝、氧化硅含量明显地高于一般陶土。此外,瓷土中相应低熔点 的氧化钾钠等化合物含量要比陶土低;第二点是瓷器的烧成温度 至少应在1200℃左右,胎质才能烧结致密,吸水率低,击之会发 出清脆的金石声;第三是瓷器表面大多施有高温下烧成的玻璃釉, 胎釉结合牢固。所谓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有了这个 标准,瓷器发明的历史过程就清晰了。
贴花:以泥胎制作出各种花纹图案,贴于坯 体之上。唐代长沙窑,巩县唐三彩贴花
窑炉
平地堆烧:400-500℃ 竖穴窑:700-800℃ 横穴窑:700-800℃ 龙窑: 〉1000℃ 馒头窑: 〉1000℃
竖穴窑
横穴窑
return
瓷器的家谱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对于掌握制陶技术与生产陶器 都是独立发明的,发展时间上也相差不远。至于瓷器 则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要比国外出现早1500年 以上,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遗产之一,「瓷器 家谱」这部分将会介绍瓷器发明与发展的概貌,以及 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印纹硬陶



印纹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 1200℃左右,但不挂釉,胎质与原始瓷近似,但含铁量高达7.14 %,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因其表面均拍 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故定名为“印纹硬陶”。 印纹硬陶坚固耐用,其造型多为罐、钵、坛、缸、盂、瓮、尊、 罍等实用器皿,绝大多数是贮盛器。拍印花纹有米字纹、方格纹、 回纹、曲折纹、云雷纹、波浪纹、菱形纹等。 商代印纹硬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发现,西 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西周至战国时期印纹硬陶主要盛 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其 流行下限约在西汉。印纹硬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特产。
东汉成熟的青瓷




浙江自古以来即以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水运交通便利而闻名天 下。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瓷器就诞生在这里。位于浙江杭州的 绍兴、上虞、余姚一带,春秋时期为越国古地,20世纪70年代中 国考古工作者,在上虞县西南上浦小仙坛,发现了一座东汉时期 烧造瓷器的遗址,出土的器物有碗、碟、壶、洗、罐等。 小仙坛出土的这批器物残片,经中国科学院测试后,认为已经具 备瓷器的各种条件,说明在距今1,800年左右的东汉时期,越地人 民已懂得利用那里丰富的瓷土、木材和水资源,在1,200- 1,270℃的高温下,烧出了瓷化程度良好,胎釉结合牢固,敲击时 音响清脆的成熟瓷器。 东汉时期的瓷器,由于是从陶器脱胎而来,因此带有许多同时期 陶器的特征。器物基本上以素面为主,少数器物装饰有弦纹、水 波纹和贴印铺首等。造型也较为单一,以四系罐最为多见,尚未 形成自己的风格。 目前仅在上虞地区,就发现东汉时期的瓷窑七处,浙江其它地区 也都发现有东汉瓷窑遗址,说明浙江是汉代瓷器的主要产地。
古陶瓷概述
定义与分类


陶:用陶土加水塑造并经过窑火焙烧(<1000)的一 切日用器皿或建筑材料。 陶盆、陶罐、陶缸、陶炉、砂锅、 紫砂陶器、三彩、琉璃、砖、瓦等。 瓷:用瓷土, 高温下烧制(>1000) 白瓷、青瓷、黑瓷、彩绘瓷等

原始瓷:
原料
陶土、瓷土:硅酸盐类矿物的混合物。
Si Al Na Mg K Ca Ti Fe
制瓷工艺由制陶工艺发展而来,因此寻找瓷器的发明应从相近的 陶器入手。 古陶瓷专家科学测试了数十件从商代到春秋战国年间的出土青釉 器,他们发现这些青釉器基本上具备了作为瓷器的基本条件。但 问题是当时的人们在原料加工、釉层感观及烧成上都比较原始, 处处可见制陶工艺的痕迹,例如原料中混入了大量颗粒较大的石 英沙,这显然与制造夹砂陶的经验有关,也可能是瓷土淘洗不够; 又如釉层较薄,时有流釉现象。总之,该批青釉器离近代意义的 标准瓷器仍有一定距离,专家们因此定义这些青釉器为原始瓷器。 据考古发现,某些印纹硬陶常与原始瓷器同时出土,或甚至在同 一窑址发现。专家们检测后发现,印纹硬陶在化学成分和显微结 构方面都介于陶器与原始瓷器之间。由此可推断,原始瓷器是在 印纹硬陶工艺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划花:用尖状工具在瓷坯上划出线条装饰花纹, 宋代盛行
定窑划花海螺 北宋
刻花:用刀具刻出装饰花纹,用力较大,
线条较划花深而宽。如:耀州窑
青瓷刻花碗 宋代
青 瓷 刻 划 花 盘 宋 代

剔花:在划出花纹 的瓷坯上,将花纹 以外的部分剔除, 使花纹凸起。如: 始于宋代耀州窑, 金元时期山西较为 流行,黑釉剔花
原始瓷的产地问题
(1). 南方单一起源:聚类分析;
北方未在窑址发现原始瓷;
大量原始瓷发现于南方; (2). 多个起源:北方风格器型; 不少烧流的原始瓷; 商代早期原始瓷,北方多于南方;
吴城商代早期原始瓷质量差;
样品编号和数目
———————————————————————————————————————————————————————————————————————
HMS ZXS TJD PLC YSC ZS LBY SX WCYT DXZ XSQ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