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钢铁成本简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钢铁成本分析
作为基础原材料,钢铁产品的价格竞争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之一。成本是价格竞争基础。在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史上,很多重大技术突破,例如直接还原铁、转炉炼钢、连铸、连轧、薄板坯连铸连轧、高炉喷煤等,首要动因是降低成本。“成本优先战略”过去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将是钢铁工业的首选经营战略。
成本高低与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关,它们是企业“可以改变的竞争要素”。通过成本对比分析,便于发现钢铁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潜力所在,促使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善管理,挖掘成本潜力。
从长期看,工艺、技术和管理的差异将随着企业间技术和管理的交流趋于消失。长期的成本竞争力最终取决于钢铁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原料、能源、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及市场等。这些因素通常属于“不可改变的竞争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改变的竞争要素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我国钢铁生产能力逐步向沿海、原料产地和市场广阔的地区集中,正是这种作用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可改变的竞争要素”将成为影响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成本竞争研究,不仅对促进企业短期内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定我国钢铁工业长远发展战略和提高我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表1 2004年中外钢铁产品要素成本结构比较
项目中国平均比例国外平均(长流程)比例国外平均(全部)比例销售价格100 100 100
注:表中的“长流程”为转炉钢的比例在国外钢铁企业平均水平(72%)之上的企业合计。
表2 2004年与2003年单位要素成本变化率比较
表3 2004年国外分地区要素成本
第一部分单位发货量要素成本对比分析
一、中外钢铁企业单位发货量要素成本比较
本期成本对比的国外企业共250家,中国钢铁企业为我国主要大中型钢铁企业。由于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我国的成本数据结构与国外厂家有所不同。为了可比起见,我们对我国的成本数据按国外的结构和口径调整为“要素成本”。
2004年上半年国外钢材平均售价(长流程)比国内高出46.82美元/吨,这比2003年国内外钢材综合售价之差25.3美元/吨又有所扩大,说明国外钢材市场涨价幅度高于国内。
国内2004年的原材料成本,由2003年低于国外长流程25.36美元/吨变为高于国外10.46美元/吨,说明国内矿价和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国外平均涨价幅度。
2004年上半年,国内钢材能源成本高于国外16.42美元/吨,2003年下半年为10.08美元/吨,成本差距又有所拉大,说明国内能耗情况尚未得到改善,而且涨价幅度也高于国外。
税前利润发生了逆转,由2003年下半年的我国高于国外长流程26.03美元/吨,逆转为2004年上半年国外高于我国34.59美元/吨。说明国外钢材涨价幅度较大,而原材料和能源涨价幅度相对较小。国外企业从而一举扭转了2003年普遍微利或亏损局面,国外全部(长短流程)企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我国在人力及管理费用和资本成本方面仍保持一定的优势。
从国家看,2004年钢材价格最高的国家依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欧盟国家,由于钢材价格上涨,而钢铁成本保持比较稳定,美、日、欧钢铁行业都出现较大盈利;韩国由于在能源、人力及管理费用、资本成本方面都有一些优势,所以为税前利润最高国家。2004年中国大型企业平均税前利润处于平均偏高水平(具体原因见后面“影响要素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
从税前利润方面看,台湾中钢公司、韩国浦项公司为最高,分别达到130美元/吨和110美元/吨,中钢公司主要是原材料成本较低,浦项公司主要在能源、劳力及管理费用和资本成本方面有一定的综合优势。2004年,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在原材料成本方面较2003年有较大增加,所以税前利润在世界主要钢铁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平。
二、影响要素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
1、原料成本
2004年初以来炼铁原料的价格暴涨是全球性的,但由于国外主要钢铁生产厂家采购铁矿石大都采取长期和约方式,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涨价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国外单位发货炼中原材料成本比2003年升高22.37%。而我国同期原材料成本却上升61.03%。其中精矿粉采购价格暴涨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推动钢材成本大幅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之所以我国钢材的原料成本没有与精矿粉采购价格同幅度上升,是由于我国自产矿石尚占消耗量的50%以上。这说明保有较大比例的自产矿石,是缓冲国际矿石价格上涨冲击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俄罗斯、南美等铁矿石资源丰富、品质优越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天然的劣势,但与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铁矿石基本依赖进口的产钢国和地区相比又有一定优势。北美、欧洲、中东、亚洲其他国家单位发货量中的原料成本高于我国。
在表1中,国外全部(包含长短流程)的原料成本高于我国,其主要原因而二:一是工艺结构不同,电炉钢的原料成本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转炉工艺。我国所选企业都是长流程企业,消耗的原料主要是烧结用矿粉和块粉;而国外企业转炉钢和平炉钢(前苏联和印度)合计占62.05%,电炉钢占37.95%;二是高炉入炉原料结构不同,国外企业高炉入炉原料中球团的比例近30%,球团矿外购的比例通常比较大,而我国企业入炉烧结矿占四分之三,烧结矿基本都是自产的,入炉球团比例只有18.3%。
表4 2003年世界炼钢生产结构
国家(地区)世界美国日本欧盟15国中国
转炉钢比(%)63.3 51.1 73.6 59.5 84.3
电炉钢比(%)33.1 48.9 26.4 40.5 15.7
平炉钢比(%) 3.6 0 0 0 0
表5 2003年中外高炉入炉料结构
烧结矿球团块矿
国外企业平均(%)53.69 29.86 16.45
中国49家企业平均(%)74.53 18.3 7.16
2、能源成本
我国能源成本约比国外平均数高22.81%。
2004年我国精煤采购成本为64.5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了51.27%,原煤、无烟煤也都比上年同期有30%左右的上涨。
与国外能源价格比较,我国炼焦煤价格与国外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但我国焦炭价格明显低于国外水平。2003年我国焦炭产量1.78亿吨,其中出口1472万吨,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56.4%。我国焦炭出口价加上海陆运费,使得国外焦炭采购成本明显高于我国。而我国企业焦炭采购价格中,有的企业属于向本集团焦化厂采购的价格,并非完全市场价,这也是焦炭采购成本较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