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校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建德市委党校陶为民
[内容摘要] 在干部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是党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员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学员学习潜能的开发,也有助于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结合作者在党校主体班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对党校开展案例教学的优势、实现途径及困难与对策等问题作了一些阐述,旨在对推进党校教学改革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案例教学优势实施过程问题与对策
案例教学是学员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员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观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从2003年初开始,我们建德党校开始在主体班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探索尝试,我们认为这是党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本文结合笔者在基层党校开展行政执法案例教学的实践,对党校案例教学的意义、实施途径及困难与对策作一简单论述。
一、党校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能使得学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学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
与传统的以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的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关注的是向学员灌输知识,而忽视对学员学习潜能的开发,而案例教学重视学员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员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和运用来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学员思维的不断深化。
2、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区别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员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不充分信息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案情独立或协作做出判断和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学员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员学会学习。
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员的是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员能自己查资料,
通过群体合作办法作出分析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4、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员学会沟通和合作。
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合作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之间会更加相互融洽,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善于说服他人以及聆听他人。
而与一般学校的案例教学相比,党校主体班教学中案例教学更有其优势所在,表现为这样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员的参与热情更高。
党校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各级各部门的干部,有不少是领导干部。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基本上都在从事各种管理活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其对工作的启发性是他们来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个好的案例教学课,会让学员感觉到案例所提示的问题,正是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因此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更强,参与的热情会更高。
另一方面是案例的分析讨论效果更好。
与在校学生相比较,党校的学员无论在实践经验和生活阅历方面都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党校学员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等都优于在校学生,也优于其他成人高校的学生,他们接触社会更广,从事的管理工作更多,对案情的感性认识更深,因此,党校干部培训班中开展案例教学,案例讨论会更深入、更充分,可以挖掘案例涉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背景,甚至会形成对这一方面问题的新的认识。
二、党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党校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实施途径可以概括为“发布案例——小组讨论——案例讲评”这样三个流程或实施阶段。
1、发布案例。
党校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选择好的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案例教学最困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案例是教学的主线,一个好的案例应该符合教学目的,涵盖教学中局大部分的知识点,案例要有事物发展过程的描述,又要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又要与教学目的相吻合。
克利夫和怀特认为一个优秀的案例应当符合四个显著特征:①明确的、范围广泛的学习目标;②信息含量大,引人入胜的案例说明;③中肯的,有教育意义的问题;④回答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很容易就能获得。
根据党校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在挑选、改编案例时,除了要努力体现上述特征外,最重要是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
即教学案例应符合教育对象工作的实际,它应该来自于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具有真实性、客观性,而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臆造出来的案例不仅没有生命力,也没有吸引力。
二是启发性。
教学用的案例经过素材的筛选之后必须包括一定的问题,即思
考题。
这些问题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而更多的则是显而不露,引而不发,让学员自己去挖掘。
问题的答案不是从书本上直接能得到的,而是需要学员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中才能对这些问题不断明确起来。
案例的启发性还有一个方面是,选取的案例应该与所培训对象的实际工作相关联,通过案例的教学能使他们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工作思路或是工作方法,从而对实际工作具有帮助。
比如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选取的最好是行政执法类的案例,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选取的最好是领导科学的案例。
三是典型性。
即教学用案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学员们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讨论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即案例所揭示的是一般现象和规律,而不是个别现象,个别情况。
四是目的性。
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要求,能反映教学专题的主要或是实质性内容,既让学员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是篇幅适中。
课堂教学由于授课时间所限,不可能让学员花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案例,因此,所选取的案例篇幅应当不能太长,但篇幅太短,不能涵盖案例分析的足够信息,因此案例以15分钟的阅读量为宜。
案例发布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案例所附思考题的提出和相关资料的提供。
案例后所附的思考问题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或是难点问题,它必须是容易引起学员有争议、有悬念、有共鸣的问题,让学员在思考讨论中有深入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
为了让学员能更好地思考,通常在发布案例的同时向学员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或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员在讨论中克服一些知识性的记忆障碍,比如我们在组织学员进行行政执法案例讨论中通常会向学员提供《行政处罚法》及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文,以帮助学员能正确分析案情。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员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小组讨论较之个人独立分析案例具有集体的优势;而较之全班讨论,又具有人数少及联系密切,灵活机动的特点,因此,小组讨论在培养学员合作精神,在发挥组织“1+1>2”的功能上有独到之处。
为了使小组讨论能够更深入而且有效率,必须对小组内部进行细密的分工,通常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由小组在讨论开始前先选取出小组长、记录人和发言人,小组长的任务是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充分说出自己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
为了能使讨论充满活力,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应当允许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但最后必须达成小组的一致意见,以体现小组目标的一致性。
记录人员工作职责是将小组讨论的不同意见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帮助小组形成案案例分析的焦点、疑问、重点和争议点,帮助小组的各个成员理清思路。
发言人的任务是根据小组的讨论意见,代表本小组在讨论结束后的班级交流中发表小组意见,发言人必须言简意赅,思路
清晰,概括出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发表对案例思考题的看法。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学员思维能力最能得到拓展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员会努力寻求自己过去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更轻闲,而是更繁忙,必须时刻关注每一小组讨论的进展,控制好讨论的时间节奏,对思维活跃,有创新思想的学员积极参与及发言(包括代表小组总结发言),要及时肯定;对学员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模糊知识点要及时给予提示,引导学员将讨论思路及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3、案例讲评。
案例讲评是案例教学中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及其拓展提升,是案例教学中将案例知识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的阶段。
因此,案例讲评在案例教学中不可少。
一方面它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员实现教学专题课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学员有了案例讨论的感性材料,学员会带着问题来学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讲评环节我们一般是这样操作的,在介绍相关理论,对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再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评,尽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力争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富有针对性。
例如,我们在进行行政执法案例教学时,案例分析中,首先告诉学员要分析一个行政执法案例需要从四方面着手,即主体资格认问题,法律适用问题,事实认定问题,程序问题。
其次,进行每一个方面的分析,主体资格如何认定?法律适用的原则应该是什么?认定事实的证据如何运用?正当程序包括哪些内容等等。
再次,结合本案例进行分析,本案中在认定主体资格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在法律适用上有什么错误?证据的收集与运用有什么不对?有哪些违反行政程序之处。
最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概括提升,帮助学员梳理行政执法中所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这样通过案例讲班次,学员有了一个明显感觉,就是学习不是抽象的理论空对空,理论确确实实是在解决现实问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对工作的启发性。
三、党校案例教学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党校学员的特点决定了党校开展案例教学意义及优势。
但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党校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困难阻力,有待于以后改进。
1、案例挑选困难,案例质量欠佳。
尽管现在基层党校普遍开始重视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却相当滞后。
案例的挑选,裁剪及整理几乎都由从事该专题课教学的教师一人完成。
而教师个体一方面受活动能力差与接触面狭的限制,报刊资料缺乏的限制,及其个人思维能力的限制,所选取的案例并不能完全保证是最优案例或是较好的案例。
实践中,教学案例的来源不外乎这样二种,一种是自己所参与或自己所了解的一手事例,这种案例真实性、客观性很强,案例无论是从其本身内容还是所反映的问题都比较新
鲜吸引人,但这种案例来源很少,难得能碰巧选到,另一种是从报刊杂志与书本中摘录,这类案例或是其反映的问题不全面,有时仅仅是个新闻报到、消息,或是其与实际间隔较久,案例陈旧,时效性、代表性不够。
同时对基层党校教师来说由于本身知识能力所限,对案例缺乏专业化的审视和改编,往往只是对原始材料的选择,这样导致案例的典型性也不足。
因此,推广案例教学,除了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外,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基层党校教师寻找并选取成功的教学案例。
笔者建议是否可以考虑这样两种措施:一是在党校系统建立相关教师联络制度,让相关专业的各县市党校教师有一个案例教学沟通的平台,在案例教学中能实现案例资源的共享,这有待“大党校”的协调与构建;二是党校系统要加快案例库的建设,保持案例库的不断更新,让更多的党校一线教师能从案例库中搜寻到自己教学所需要的案例。
案例库建设在国外一些高校MBA教学中已经十分普遍和成熟,我们要推进案例教学,也必须借鉴。
2、案例教学的监控尚存不足。
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还必须有赖于对案例教学进行实时监控,以调动学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但是在目前案例教学中,除了课堂监控外,其余监控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前监控不足。
由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往往需要依靠一定的理论知识背景,而党校主体班教学又缺乏书本教材,这样学员在案例讨论中对某些理论知识的运用就只能依据自己的记忆,或是在课堂中临时打电话向相关人员救助,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虽然教师一再事先交待为了更充分讨论案例,希望大家能就专题课的对相关问题进行准备,但由于缺乏制约措施,学员大多难以主动去做,再加之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存在部分学生不理解,参与不积极的问题,这样,案例教学效果也打一定折扣。
因此,在今后案例教学中有必要强化事前监控,教师事先列出读书篇章目录,必须有某种“强制”手段去要求学员事先寻找查阅,写出相关的读书笔记,这种“强制”手段就是将学员查阅资料的多少、读书笔记写作的情况量化打分,记录到学员学习成绩中去。
二是事后监控不足。
案例教学课之后,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对案例讲评后,要求学员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对学员深化课堂教学,锻炼学员写作能力,拓展思维空间,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党校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事后监控的强制性手段,教师布置的案例分析报告学员能主动完成上交的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
因此也有必要对培训学员建立一套考核办法,将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以加分、扣分的办法计入学员培训的成绩,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3、党校教师考核手段的障碍。
案例教学是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一堂好的案例教学课教师从挑选案例到资料编写,到组织讨论到最后分析讲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教师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十分不容易。
但是目前基层
党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仍是以课时量为基础,不论属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还是案例教学,每上一堂课都计算成相同的若干课时计入工作量,而不是区别对待,这样的考核制度很不利于党校案例教学课的开展、普及。
因此,各基层党校领导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对党校教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新的考核制度要跟得上党校教改的要求。
总之,党校案例教学课的开展目前还是初步的,还不完善,案例教学课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固定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都有待于以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钱海梅.公共行政案例.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2]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国研网.2003.8.7
[3]李雅玲.课堂案例教学与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比较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