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与英美对华政策的合作与分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一八事变与英美对华政策的合作与分歧

一,事变背景与蒋介石政府反应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矛盾不断加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像对于日本这样的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窄的国家,对外侵略扩张成为了其解决危机的首选。日本的侵略不仅仅是对英美在战后所构建的和平秩序的挑战,而是直接触及到了英美的实际利益。但是由于陷于国内因素,英美两国在对华问题上态度不一,既有合作也有分歧。胡佛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时,外交上也趋于保守。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成为美国的主流思想。深陷危机的英国政府,在外交上也趋于保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英国只对对华贸易感兴趣,只注意本国在华利益是否受损,根本无意维护中国领土主权”①。

1931年9月18日,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之下,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借口向东北军发动进攻,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于次日占领了沈阳。在面对日本侵略时,蒋介石和张学良实行了军事上的不抵抗政策,而是将事变的解决付诸于国联。9月21日,蒋介石召开了党、政、军干部会议,做出了指示“余主张以日本侵占东省事实先行提出国际联盟与签约非战公约诸国,此时唯有诉诸于公理;一面则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于相当程度,乃出以自卫最后之行动。”②蒋介石的做法实际上是将东北问题国际化。蒋介石本人试图通过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来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尤其是日本的侵略威胁到了英法美等通过条约体系建立起来的战后秩序,《非战公约》和《九国公约》明确规定了各国处理对外事务时不使用武力,再加之日本作为国联的成员国。这些因素成为了蒋介石将东北问题诉诸于国联的理论依据,也使得蒋介石本人相信通过国联可以调节中日冲突。

同日,施肇基向国联提出申诉,“中国为国际联合会会员之一……认为国联殊有依据第十一条所赋之权力,阻止危害各国间的和平,并恢复事变前原状,决定中国应得赔偿之性质与数额。”③22日,国联给即予了回复:“要求两国政府停止一切使事变扩大或足以妨碍和平解决争端的一切行动。与中日两国代表协商一种适当办法,使两国立即撤兵,并使两国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得以保障。将本次事件会议记录相关文件通知美国。④”

①王为民,《百年中英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03页

②(日)古屋奎二,《蒋介石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335页

③(日)古屋奎二,《蒋介石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336页

④洪岚,《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6页

二,英美的合作与分歧

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英美两国态度暧昧。而受到英国的影响,置于英法控制下的国联并未对日本做出任何实际的制裁措施。在处理事变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英美两国对事变的对策。

首先,从英国方面来看。1931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英国除了要应对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之外,它自身的实力已经不足以让英国用武力干涉远东危机,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已经丧失了它的海军优势。因此它自然不会轻易得罪日本,实际上英国在东北并无多少实际利益。这些原因使得英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其次,对于美国来说,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外交趋于保守,再加之孤立主义和国内的反战情绪,胡佛政府也实行消极中立的态度。当时就中日作比较而言,日本对于美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美国希望能用和平的手段制止中日冲突。国联成为了英美合作的大舞台,从9月21日到23日,英国和国联几度试探,邀请美国参与国联调节中日冲突。

对于国联的邀请,美国政府始终保持着警惕,虽然英美在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上趋于一致,即反对事态的扩大。但是胡佛政府为了避免直接卷入中日冲突,对国联仅仅实行配合的政策,而不是直接加入其中,以此来减少美国在外交上可能受到的束缚或者需要承担类似的义务,并且可以减少日本的顾虑。

为此美国曾试图通过单独与日本谈判来解决中日冲突。美国在与日本的交涉过程中实行了双重外交政策,即区分日本政府和军部,将希望寄托在日本政府身上,希望通过政府来限制军部的行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美国驻华公使詹森一直关注着日本的军事动向,并且向史汀生说明了事变的原由:“我认为如果相信这些事实,仅仅是破坏路轨便可以保证期占领满洲,或默认上述一系列事件是偶然发生的,而不顾这些事件已涉及广大地区包括长春、牛庄、安东、沟帮子及葫芦岛等地的军事占领,需要参谋工作而不是临时凑成的事实显然是荒谬的。”①随后詹森建议美国政府应当援引《凯洛格公约》让日本对军事行动负责。但是史汀生本人拒绝对日实施强硬政策,“我对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及其对和平和正确的国际关系愿望充满信心。②”但是史汀生过高的估计了日本政府的控制力,关东军依旧向东北其他地区推进。

直到10月8日,日军轰炸了锦州,锦州属于满洲铁路以外的区域,因此这次轰炸引起

①美国国务院编,张玮英等译,《美国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页

②美国国务院编,张玮英等译,《美国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页

了英美两国的强烈不满,指责日本的军事行动违背与国联合作的政策,美国政府甚至表示“愿意于外交代表单独行动之际,援助国联的任何行动”①。锦州事件也使得史汀生清楚的明白了日本政府无法左右关东军的行动,因此不得不表明态度,“我了解外相的处境。我说我个人对他的态度并不因他无力控制日本军官而有所改变,对他来说,他必须切记我面对的事实是日本军官的活动会影响世界的安全,我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我要他明白,我们不孤立,而是站在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边共同面对日本。”②

面对锦州事件,英国政府也开始担心日本的进攻会威胁到它在京奉铁路的利益,因此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10月9日,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指出“我们在行政院必须在制定政策方面起到领导作用。③”同时英国还通过驻日大使要日本表达其在中国尤其是在京奉铁路的利益。

锦州事件可以看做是英美国开始改变对日本政策的开始。美国政府同意派代表列席国联会议,解决中日冲突,这标志着英美双方在合作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0月24日国联进行投票表决,“重述两国政府在决议中向国联理事会的保证,特别是日本代表的声明,谓日本政府当以日本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得有确切保证为前提,仍继续将其军队按比例从速撤退至铁路区域以内”④。

面对国联的决议,10月26日,日本政府很快抛出了“中日谈判的五项原则”,“1.双方不得有有对任何另一方的侵略行为。2.双方各自承担尊重对方的领土完整。3.中国政府同意阻止实施暴力抵制日本人,日本及中国人民可以自由地在各地进行贸易不受阻挠。4.保护日本人及朝鲜人在中国的生命财产。5.承认和再确认条约的权权力。”⑤日本五项原则的发表,表明了日本对于国联以及英美等国单方面声明强烈不满。就连当时的驻日公使福勃斯也悲观的表示到“日本国内的军事武力分子已经获得对政府的控制,并且赶走了中间调和派分子,日本公众情绪反对币原男爵妥协政策的,大有人在”⑥。11月2日,国联行政院秘书长白里安对日本申明表示“日本所谓五项原则的前四项,已经包含于行政院前两次决议中,关于条约权力问题,中国代表已经提议国联法庭仲裁,希望日本政府履行其撤兵的义务。⑦”尽管英美和国联对日本的侵略实施了谴责,但是日本依然无视国联的规定,加紧军事行动。11月19日,日军占领了齐齐哈尔,齐齐哈尔的陷落使得英美完全相信日本的侵略势头已经无

①洪岚,《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2页

②美国国务院编,张玮英等译,《美国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6页

③许蓝,《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4页

④美国国务院编,张玮英等译,《美国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页

⑤美国国务院编,张玮英等译,《美国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1-22页

⑥美国国务院编,张玮英等译,《美国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页

⑦洪岚,《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