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读书笔记《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这本书的作者是夏晓虹,作者在导言部分就讲过,这本书的构想是以重新认识晚清社会为依归,进入的途径选择了女性研究。

原因是:女子在社会现实中的处境远较男子复杂,遭遇的困扰也远较男性繁多。

晚清女性在教育、社交、就业、财产以及人身与婚姻的自由方面与男子相比,权利都是极度匮乏。

身处晚清,男性涉及的社会问题,女子无一能逃脱;在此之后,女性更多诸多必须独立面对的难题。

所以,选用女性视角研究晚清,也可以获致全方位的呈现晚清社会场景的效果。

本书选择了十个个案,划分为三篇,分别是:“女性社会”“女性典范”与“女性之死”。

上篇“女性社会”,分别从女性教育、晚清女报、以及传统道德观念的由来与转变这几个方面展现晚清女性在社会上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意识。

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

第一章中西合璧的教育思想,作者通过对上海“中国女学堂”的考述
锁定女子社会化起步期,将中西观念、中学与西学的相互激荡、冲突和调和作为讨论的重点。

第二章,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北京的女学生杜成淑拒绝男学
生屈彊约会信事件。

同为学生的杜成淑收到屈彊的一封言论大胆的情书,屈彊同时在信中批判中国传统隔绝男女的做法。

然而收到信的杜成淑却感觉“玩其词语,颇受猥鄙儇薄”,自觉深受侮辱的杜氏
之激愤,在答书的语调俊厉与嘲弄刻薄上可一目了然。

叱其“丧心
病狂”,还在回信中阐论屈彊此举的严重后果,甚至与中国女界前
途发生干连。

而后,杜成淑考虑再三,将二人书信公开,屈彊被所在的译学馆开除,以后还改了名字前往日本,可见此事改变了屈彊的人生。

杜成淑是收过新教育的女性,却有如此过激的反应。


教授借用此历史事件是为了凸显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
依违离合的现实困惑,接受新教育的女性受旧道德捆绑,传统意识是根深蒂固的。

第三章以发刊于1904年的《女子世界》杂志为标本,讨论晚
清女报的运作方式、作者构成与办报宗旨。

强调女性对于国家命运拥有根本的决定权,金一如是论述“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我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无可疑也。

”(书中77页)这样的言论,无疑是给晚清女子以很强的感召力,使两千年来深受“男尊女卑”观念压抑的弱
女子大受鼓舞,进一步启迪了女性的思想。

第四章探究晚清“男降
女不降”一说的来源及其复杂意义,揭示历史资源如何转化为现代
理念。

中篇的“女性典范”,夏教授在这一部分勾勒了晚清女性的人
格理想,意在展现先进女性有别于传统的精神世界。

班昭的《女诫》中“女子卑弱”说遭到了晚清女权者的批判,但在被批判的同时,也
利用其才学鼓舞女性接受新教育,班昭也成为此一时段不可或缺
的女性模范。

而探讨经典在晚清的重新十一释义则是笔者构拟此章的兴趣所在。

美国女作家抹茶女士因为一段误释而受人崇拜。

因为
这一段误译塑造了女性新品格,在晚清女性的观念与实践中发挥着超常的典范作用。

而罗兰夫人应该是真正属于晚清这个时代的外国女杰,这是一位使得各敌对派别超越政治歧见,将一致的尊敬奉献给这位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女政治家。

其女性身份在当时“救亡图存”的晚清社会中妇女独立意识开始萌芽
时对女界起到了号召作用。

女性典范的影响之大还体现在秋瑾成为罗兰夫人在中国的后学传人,昭示出晚清女性对西方女杰的取法已从向往转化为行动。

第三篇写的是“女性之死”,改篇选取了三位死于上世纪初的
女性。

分析她们各自的死亡原因和时间,死亡方式和原因均不同。

其中涉及满汉矛盾的惠州满族妇女为女学自杀的事件,有牵连放足与受教育两件大事的胡仿兰被公婆逼死的事件,也有女性典范秋瑾以谋反罪被斩首的残酷事件。

秋瑾之死,激起了巨大的抗议声浪,从民间团体的抗争到统治政法的离析,从质询法律依据到实行革命暗杀,晚清社会动荡的诸般征兆,在此件事上得到了充足的体现。

而报刊在对这些死亡事件的报道上也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体现了报刊在推动社会舆论上的重要地位。

由晚清发端的妇女解放思潮至今未过时,晚清先进之士竞相宣说的“女权”,百年过后的今天,仍然被我们所追崇者,寻求男
女平等永远不会是一个过时的话题。

当下许多学者研究社会也会选用女性视角,因为女性从来就不是能够被遗忘的社会的一角,女性的背后牵扯了更多比男性更为复杂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就像夏教授在《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这本书中利用史料所构成的晚清图景实际上也已经蕴含了现代社会与现代思想萌发的种种迹象。

我们见到,旧的纲领日渐解体,新的秩序逐步被建立起来。

就像夏教授所说的“晚清并不属于已经消失的过去,她其
实联系着我们今日仍然生活与其中的现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