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制订高职课程标准的原则意见
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方针。
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主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必需、够用”原则
始终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科学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点。
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应当处理好“必需”与“够用”的关系。
2.校企联合原则
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标准制订应尽可能与有关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吸收行业企业的意见,从事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技师应当是课程标准制订的主要参与者。
3.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原则
以提升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为出发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必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关工种使用手册、职业技能鉴定大纲和各种考证相关内容。
4.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原则
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进行课程标准设计。
以实际的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以完成一个项目下某个具体的
“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5.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原则
课程标准设计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课程实施方案。
除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支撑性知识外,要将“教师教,学生学”根本性转变为“教师导,学生做”。
6.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原则
在注重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每门课程应当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培养做为课程标准设计的重要内容,并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实施之中。
7. 过程性考核原则
注重过程性学习考核,要把学生平时完成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的状态与在本门课程中体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结合起来进行课程考核,彻底扭转一考定乾坤的局面。
8.指导性、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集教学团队、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思想于一体,对课程教学的实施具有指导性作用。
同时,各课程组应当充分考虑学院发展状况、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院的软硬件设施,精心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标准。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识、课程性质、设计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补充建议、课程考核建议、教学资源要求等八个方面内容。
1.课程标识
主要说明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数、学分数、执笔人和制订(修订)日期。
2.课程性质
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课程类型、课程与职业岗位关系、课程对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等。
3.设计思想
主要阐述课程标准设计原则、设计思想,描述设计思想在教学组织实施、课程内容结构、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先进性和创新点,说明方案设计的理由,能够体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高职培养特点。
4.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学习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
学习能力目标是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和知识获取的能力;职业能力目标是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该具备的相应职业、岗位或工种的实际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目标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养成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品德,团队合作意识、安全生产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私财产的良好习惯等。
5.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
主要阐述学习内容、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设计方案,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教学改革方向,确定项目以及实施各项目应完成的任务和如何完成任务。
情境设计要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体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项目、任务的选取要体现职业岗位实际技能需求,大小和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职业性)、典型性、完整性。
6.教学实施补充建议
是对情境设计中教学实施进行的补充建议,如现场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应该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课时分配如何合理、灵活掌握等。
7.课程考核建议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考核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要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案,包括各教学过程所占的比例,同时要强调考核方案设计的公正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8.教学资源要求
课程教学对教室环境、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资源、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中心)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的主要要求,要结合学院教学条件现状,同时也要考虑发展因素。
列出可选用的教材、参考资料,包括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企业规程、职业及岗位工作手册、工种培训手册和职业技能鉴定手册等。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3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