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学院课程标准管理规定

第一条课程标准是各专业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职能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为推动学院课程建设与改革,并促进其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课程标准体现专业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及评价建议。

第三条课程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应保持一致,针对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来制定为依据,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第四条各专业教学标准规定开设的课程都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凡主管部门已制定统一课程标准的课程,均应按统一课程标准执行。

第五条主管部门尚未统一制定颁发课程标准的课程,由各系(院)、部组织教师按规定内容与格式编制相应课程标准,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完善后,提交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后执行。

第六条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是实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

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研室和教师应做到:正确领会和深入掌握所任课程标准的性质、内容、要求和设计思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在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方面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标准,检查教学工作和学习状况,考核学生学业成绩,评估教学质量的高低。

第七条课程标准必须调整时,各系(院)、部应在开课前一学期提出具体的调整意见,经分管教学院长批准后执行。调整课程标准,可以撤换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教学内容,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标准调整后须附以说明,说明调整的原因、内容、时间分配等,可适当改变授课顺序,但不要减少实践性教学所占课时的比例,不得降低和不适当地提高课程要求。

第八条课程标准格式:见附件。

第九条学院将课程标准制定情况纳入院系两级责任目标考核,按照业务责任目标及考核标准中“教学常规管理”项进行学期考核。

第十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课程标准格式

(一)文本格式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1.2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

1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4.2教学建议

4.3教学评价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5其它说明

(二)技术规范

字体要求: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行距:单倍行距。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1.2设计思路指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任务引领型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要指明是建议课时)、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用黑点分开)。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使课程内容与要求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活动设计指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依托,指明实施该部分课程内容所要设计的活动的类型。建议先对活动类型做概要性描述,然后举1~2例予以说明。

4.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材编写建议、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4.1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教材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反映新技术、新工艺,典型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文字表述要求。活动设计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4.2 教学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4.3 教学评价: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

4.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4.5其它说明: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