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扩散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特定的研究对象,将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其他理论模型融合,得到了新的理论模型/ Jen-Her Wua, Shu-Ching Wang(2005) 将创新扩散理论,(IDT)感知风险和支出,加入技术 采纳模型(TAM)构建一个扩展技术采纳模型,用于调查人们接受移动商务的影响因,实证 研究发现,除了感知易用,其他变量都对使用者的行为意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以兼容性 的影响最大.. Mun Y. Yi, Joyce D. Jackson (2006) [6]指出掌握信息技术正成为一个专业人士 工作的必备能力,但却不清楚促成他们接受的原因,通过整合技术采纳模型(TAM) 。计 划行为理论(TPB)和创新扩散理论(IDT)提出新的研究模型,并实证分析专业护理人员 使用 PDA 的情况 。
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
理论的局限性和修正:
1.自上而下,缺乏互动
该模式是一个颇为宏观的模式,通常是为了有计划的变革,进行创新扩散, 推广新技术或应用,一般是政府行为或其他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同时,这个模 式在“创新扩散”方面,更加适合自上而下,从外向内的推动性传播;如果是 自下而上,采纳是应用者的主动行为,扩散是自然传播的结果,此时该模式的 适用性较差。人们的一个扩散的创新方法单向沟通过程的信息流动。发送信息 的一个目标,要说服接受方和还没有对话。实施控制的人改变方向和结果的活 动。在某些情况下,这是最好的方式,但其他情况下,需要一个更加参与式方法。 1981年,罗杰斯和金凯德提出了一个代替性的传播“融合模式”,这一模式强
传播理论
1、创新扩散理论仍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新事物新观念的扩散现象.
• 第一类:以此理论为依据并结合特定的环境 • 《创新扩散理论在少年儿童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 第二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实证考察该理论中的具体影响因子 • 《应用创新扩散理论分析贵州妇女铁酱油购买行为》。
2、拓展创新扩散理论模型的适用性.
人们采用创新的统计学模式,转移到关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
传播理论
对于大众传播来说,其贡献在于:
1.杂交玉米中的研究发现,媒体和人际渠道在知晓的 作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2.创新的采用研究为人们理解新事物的知晓和采用行为之间 的联系提供了实证的理论依据。 3.在人际传播方面,符合当时的有限效果论的结论,与《人 民的选择》这一环境完全不同的研究中所发现的信息两级 传播,以及卡兹和拉扎斯菲尔德在后来另一背景也不一样 的人际影响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传播理论
研究方法:
质化和量化的结合更为完善和详实。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
样本量更大,科学性更高。
一篇论文可能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焦点小组访谈,个案研究,数据分析。
传播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根据 当时当下的具体情况,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具 体讨论。
451策划小组
谢谢大家
传播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的集大成者
罗杰斯

美国20世纪著名的传播学者、社会 学家、作家和教授,因为首创创新 扩散理论而享誉全球 与勒纳、施拉姆被认为是传播学分支 学科发展传播学的创始人 70年代罗杰斯关注发展与传播的 关系研究


传播理论
罗杰斯对创新扩散理论系统的总结
•对创新的定义:
个人或其他单位在采用的过程中,被感知为新鲜的 思想、行为或事物。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创新”的 观念、实践、事物或方法等,其自身是否是新生的并 不要紧,重要的使人们认为他是新的。
实验结论:创新的采用取决于既存的人际联系和对媒介的习惯性接
触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开始将注意力从模式研究转移到过程研究上来。
其贡献在于:
它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创新采用相关的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上:
(1)某项创新
(2)使该创新为人们所知晓的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过程 (3)某种社会系统 (4)在创新扩散的不同阶段上做出决定的不同类型的人 (5)它是一个转折点,使学者们的兴趣从仅仅关注一段时间
•创新扩散的过程: (创新决策过程)认知——说服——决策——实施——确认 •创新决策的控制性变量:个体,创新本身,社会规范等。 •接受者的类型: 革新者,早起采纳者,早期采纳人群,后期采纳人群, 落后者
传播理论
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创新本身):
(1)相对优势
(2)相容性
(3)复杂性
(4)可试性
(5)可观察性
10月份,奢侈品品牌Gucci被指在华用工双重标准,并爆发“虐工门”,让这个一向在中国口碑不错的奢侈品企业,一夜之间成了千夫所指的“血汗工厂”。 2011年11月2日,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表示,强生婴儿洗发水中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以及季铵盐15。美国、中国、加拿大等5国市场所售产品中仍含有该物质。
美国田园社会学的杂交玉米实验
实验目的:瑞恩和格罗斯试图解释:为什么农民会改变自己的种植习
惯?他们通过什么渠道,得到了何种信息?这些信息对他 们的决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实验方法:共有518名农民接受了访问。
根据搜集到的数据描绘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计划采用率的曲线 图,并确定创新决策过程中,各种传播渠道扮演的不同角色。
调结合与反馈的连续过程,通过这个连续的过程,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相
理解才能不断加强。
传播理论
理论的局限性和修正:
2.影响因素考虑不全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影响新技术传播的重压因素之一就是其使用代价。 在新技术使用代价不居于显著地位的环境中,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能很好 地解释影响新技术传播普及的基本要素。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尤其是当新技 术由发达国家传入发展中国家时,使用代价就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发展中国家,使用代价就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某 些时候金谷按人们对新技术的优点非常了解,但仅仅因为使用代价的缘故,
不得不暂时放弃使用它。
传播理论
自我修正
1976年罗杰斯编撰的《传 播与发展:批判的观点》, 注意到外来因素和动员群 众参与的重要性,认为主 导范式已经消失 1989年罗杰斯在健 康传播领域又对主 导范式再次重新阐 释
80年代《传播网络: 趋向一种新的研究范 式》,人际传播比大 众传播更为有效
传播理论
i创新扩散理论
tal k 创新成果的推广
传播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又译成创新传播理论、创新散布 理论、革新传播理论等,是由美国学者埃弗雷特 • 罗
杰斯(E.M.Roger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
通过媒介Leabharlann Baidu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 论。
传播理论
目录
1、理论背景:起源、发展、转折点 2、集大成者:罗杰斯的《创新的扩散》 3、创新扩散理论的局限性与修正 4、当下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传播理论
2011年11月2日,美国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表示,强生婴儿洗发水中含有可致癌的二恶烷以及季铵盐15。美国、中国、加拿大等5国市场所售产品中仍含有该物质。
创新扩散理论的提出背景
1.起 源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创新扩散的问题引起人们注重 2.发 展 早起阐释者:法国社会家加比尔· 塔尔德和佩姆伯顿 3.转 折 点 美国田园社会学的杂交玉米实验 —— 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
当下的研究方向:
创新与扩散理论主要应用于考察新事物的社会普及其影 响因子。 国内外学者利用该理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两个方面: · 宏观层次上的创新扩散理论研究,包括创新扩散的过 程研究、扩散模式研究(构建模型)以及扩散速度及其影 响因素研究; · 微观个体的创新采纳决策研究,包括创新采纳的决定 因素研究、创新采纳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传播理论
3. 技术创新理论
在新技术频出的网络时代,考察技术的创新扩散现象,及新技术的扩散 过程与传统的创新扩散过程相比的不同点成为研究热点。 在新的技术面前,作为一个温和的技术论者,罗杰斯提倡新的传播学理 论以及研究方法的探索,他认为对于新媒介的互动特性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 已经不能作为充分的分析工具了,罗杰斯强调了新技术的普及过程。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所下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 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成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 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结构。”强调了其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应 用和创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技术创新四要素:机会、环境、支持系统和创新者。 技术创新的过程:新设想—研究——开发——中试——批量生产——市场 营销——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