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考场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互联网时代:多维对话培厚文化土层
互联网时代更需要我们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感觉踏在现实的大地上。
2015年,从大众文化到严肃文学,从电影屏幕到手机阅读,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文化活动,共同叠合成当代中国的文化土层,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文化图景。
这一年,有市场大盘的上扬,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也有突破性的成就,刘慈欣的《三体》首获雨果奖。
有久违的重逢,余秀华、汪国真让诗歌再度来到公众面前,带给人走过忧患的力量;当然,也不乏争议,小品戏说花木兰、各类“舆情反转剧”背后的理念之争,让人看到观念领域的分野。
无论后人如何书写,2015年的文化现象,有一个趋势无法忽视,即文化生产与互联网思维的深度融合。
《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让人们见识了网络口碑营销的威力。
而《琅琊榜》等一批“互联网IP剧”被热捧,则显示出网络文化开始有了超越“粉丝经济”的市场逻辑。
某种意义上讲,文化领域的“互联网+”时代正在走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程也在悄悄改变,以大数据手段定位市场,以互联网营销、资本运作占据市场,气候渐显。
新的文化生产方式,造就新的文化格局。
文化生产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让更多“生于互联网”的好作品走进主流市场,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进而培厚时代的文化土层。
以前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徒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空间,尽管有超过250万人的网络作家,有通过创作获得经济效益的10万作者,有日更新量突破1.5亿字的文学网站,却改变不了人们对
互联网文化“土层浅、品质粗”的印象,因为它长期缺乏和产品数量匹配的品质保证,只能在互联网上的亚文化圈里封闭运行。
然而,改变近在眼前。
今后的互联网,有望成为越来越有分量的文化制造商,而不再只是个文化集散地。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文化新时代的到来。
对互联网文化的变局,要有“正确打开方式”,既要看到它释放出来的文化生产力目前还比较无序,也难免泥沙俱下,但也要看到它的成长性与生命力。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互联网正在让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场域,变成一个真正能包容文化多样性的“长尾”。
过去只能湮没无闻的平凡个体,也因此有了被历史记住的表情。
文化多样性、分享精神等价值理想,是互联网带给这个时代的礼物。
然而它既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也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
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可是,他也暗示过,让一本书“消失”的最好方式,就是藏到图书馆里。
事实上,尽管互联网有巨大的包容性,但是它不会自动生长出多样性。
很多披着时尚、互联网等外衣的文化作品,由于没有文化思维的更新,只能给人时代错置、不伦不类的感觉。
比如,有人曾指出,国产都市剧一点都不时尚,是因为核心问题总停留在家庭伦理层面,而很少真正关注都市人的职业生活。
互联网时代带来虚拟的文化生活,更需要我们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感觉踏在现实的大地上。
2015年的几起争议事件,深刻证明了这一点。
北京朝阳区“仁波切”扎堆,提示灵魂生活并未被严肃对待;戏说花木兰,其引发的争议也还没有深入历史传统。
这种浅尝辄止也提醒我们,要拨开文化表面的浮冰,深入热点背后的社情民意和世道人心,让新的文化形态真正成为直抵人心的力量。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先得以建设性的方式,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培厚其“文化土层”。
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在各个层面展开对话,众人拾柴,众星拱之,互联网时代才有机会孕育出孔子、但丁、莎士比亚那样的文化精神的“伟大综述者”。
【摘自《人民日报》( 2015年12月31日 05 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中国文化有市场大盘的上扬,有突破性的成就,有久违的重逢,也不乏争议的,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文化图景。
B.以前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因为它长期缺乏和产品数量匹配的品质保证,因而只能在互联网上的亚文化圈里封闭运行,也给人们“土层浅、品质粗”的印象。
C.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互联网即使难免泥沙俱下,但具有成长性与生命力,它让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场域,变成一个能包容文化多样性的“长尾”。
D.2015年的几起争议事件,深刻证明了:互联网时代带来虚拟的文化生活,更需要我们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感觉更加踏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15年的文化现象出现了文化生产与互联网思维的深度融合这的趋势,这一趋势正在形成文化领域的“互联网+”时代,也悄悄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流程。
B.互联网带给了人们文化多样性、分享精神等价值理想,让每个人被时代注目,也让人们的主体性迷失。
C.国产都市剧因为核心问题总停留在家庭伦理层面,很少真正关注都市人的职业生活,所以它往往缺少生命力,一点都不时尚。
D.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要激活它,就要以建设性的方式,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培厚其“文化土层”,更需要从现实、历史、信仰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生产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使互联网文化产业得到改变。
在未来,互联网有望成为越来越有分量的文化制造商。
B.互联网虽然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但是它不会自动生长出多样性。
同样,由于没有文化思维的更新,很多披着时尚、互联网等外衣的所谓文化作品,也只能给人时代错置、不伦不类的感觉。
C.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虚拟的文化生活,有些引发了争议,这提醒了我们,要透过文化的表面,深入热点背后的社情民意和世道人心,让新的文化形态真正触动人心。
D.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能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在各个层面展开对话,也能孕育出如孔子、但丁、莎士比亚那样的文化精神的“伟大综述者”。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B.“让每个人被时代注目,也让人们的主体性迷失”说法绝对化。
原文意思是,“它既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也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D.“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能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在各个层面展开对话,也能孕育出如孔子......”表述不符合作者的观点。
作者认为还需要“众人拾柴,众星拱之”。
同时,并不是“也能”,是“有机会”。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
祖神念,梁左卫将军。
父僧辩,太尉。
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
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
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
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
至服阕
..,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
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
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
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
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
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
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
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
”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
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
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
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
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
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
有司
..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
”
高祖从之。
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
母忧
..去职。
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隋
书》)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B.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C.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D.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母忧,是指古代以孝治天下,令母亲忧伤,就是不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颁有至孝之心。
他听说父亲被杀害,号哭哀痛几乎气绝,丧期满后,经常穿布衣吃素食,在草垫上睡觉。
B.王颁得到皇帝的赏识。
周明帝征召他授予左侍上士,后来升迁担任汉中太守,开皇初年,凭借平定南蛮的功劳,被封为蛇丘县公。
C.王颁一意报父仇。
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挖掘陈霸先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了他的尸骨。
D.王颁谦逊有礼。
灭陈后有司记录他的战功,准备封赏王颁,而王颁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于是坚决推辞掉了所加给的官职和赏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
(5分)
译文:
(2)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5分)
译文:
【答案】
4.B
5.D
6.D
7.(1)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对着他们哭泣(“及”“密”、“泣涕”各1分,大意2分。
共5分。
)
(2)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做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以”“罪”及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2分。
共5分。
)
【解析】
4.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应该先推知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陈霸先身为帝王,他的坟墓很大,只怕一夜挖掘,挖不出他的尸骨,等到了明天,事情就败露了,这可怎么办呢”。
再结合断句的一般规律,“坟茔”作为名词主语,其前断开。
“恐一宵发掘”不能断开,排除A,C;“事乃彰露”不能断开,排除D。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D项“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先确定考点,之后串联成句,在补充省略成分的基础上,努力使句子语意通顺。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1)“及”等到;“密”秘密;“泣涕”哭泣。
(2)“以”介词,凭借;“罪”动词,降罪。
“亦孝义之道也”判断句。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翻译】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
祖父王神念做过梁朝的左卫将军。
父亲王僧辩,做过太尉。
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才能出众。
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
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
听到父亲被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功夫才苏醒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
服丧期间,一直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睡干草铺的床。
周明帝赞赏他,召他做左侍上士,后来又升为汉中太守,不久被拜仪同三司。
开皇初年,他因为平蛮族有功,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蛇丘县公。
王颁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皇上看了很惊异,召他相见,交谈后王颁悲泣哽咽,皇上也为之动容。
等到朝廷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亲自请求随行,带着数百士卒,跟随韩擒虎先锋军趁夜渡过长江。
王颁奋勇作战受了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
夜里睡着了,在睡梦中有人给他药物疗伤,等到醒来伤口就不疼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
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对着他们哭泣。
士卒中有壮士问他说:“郎君来攻破陈国,覆灭了他的江山,已经报仇雪耻了,却还悲伤不已,难道是因为陈霸先早死,不能亲手杀了他吗?那就请挖开他的坟墓,砍断他的棺材,烧掉他的遗骨,也可以表示你的孝心了。
”王颁听后向说话的人磕头拜谢,额头上鲜血淋漓,他回答道:“陈霸先身为帝王,他的坟墓很大,只怕一夜挖掘,挖不出他的尸骨,等到了明天,事情就败露了,这可怎么办呢?”众人就准备锹铲工具,很快就聚齐了。
就这样趁夜挖开了陈武帝的陵墓,打开了棺椁,看到陈武帝须发都还没有掉落,根部都长在骨头中。
王颁就烧了他的尸骨,取了骨灰放在水中,喝了下去。
接着王颁叫人把自己绑了起来,回去向晋王请罪。
晋王上报了这件事,高祖皇帝说:“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做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就将此事放下,不再问罪王颁。
有关部门记录了王颁的战功,应该加封他为柱国,并奖赏他五千匹锦缎。
王颁坚决地推辞说:“我借着国家的威能力量,才得以报仇雪耻,本来就有私心,不是全为国家,因此要加封给我的官位赏赐,我都不敢接受。
”高祖皇帝就按他的请求收回了封赏。
王颁被拜为代州刺史,政事都治理得很得当,直到因为母亲去世而去职。
后来王颁又任齐州刺史,在任职期间去世了,死时五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练习。
送人游塞
王建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注】边疆;边地。
8.“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颈联、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这两句写了分别的地点以及朋友即将赴往的地方,照应了首联分别时的情景,(2分)也为后面写分别的场景感受作了铺垫。
(2分)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分)
9.这两联表达了诗人因朋友的别离而伤感的心情,(2分)朋友就要分离了,驻车饯行,还未出发就问归期,多么急切盼望能与朋友在一起;(2分)想想朋友即将远离,马上分别,成了孤零零的行客,多么让人伤感而担忧。
(2分)
【解析】
8.
考点: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分析诗人情感要抓住诗歌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中“问回期”表达了诗人急切盼望友人回归的心情;“茫茫客”,想象友人即将成为孤零零的行客,内心忧虑。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自己因为深得读书之乐,而不考虑吃穿比不上别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出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状态,表现琵琶女弹奏动人的效果。
(3)不吸取前人教训会让后人倍感痛惜,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每小题2分,共6分,有错、漏,则该句不给分。
)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反复记忆,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尤其是散文中的虚词和通假字。
本题中涉及的“口体之奉、东船西舫、唯见江心、哀之而不鉴之”等字形要特别注意。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前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三点
周波
一
他看看手表,发现老婆已经出去35分钟了。
他有点不安地在客厅里踱了一会步,然后泡了一杯茶,倚着沙发背,打开了电视机。
老婆终于开门进来了,手里拎着满满一篮菜。
她边擦手边笑着说:今天菜市里人多,误了点时间。
他说:嗯。
老婆熟练地往地上摆好几张废弃的报纸,把菜篮子搁了上去。
老婆说:我把今天买菜情况汇报一下吧。
他说:好的,我听着。
老婆于是把从出门到进菜场然后怎么回家的情况一一作了介绍,同时也把菜篮子也翻了个底朝天。
他从沙发上探起身,认真地听完老婆细致的叙述后总结说:你今天买菜和过去有不同之处,以后要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荤素结合;二要注意季节搭配;三要讲究价格。
二
中午,孙子急急忙忙推门进来说:我饿了。
她提着孙子的书包就说:你今天还有什么事没做?孙子笑着跑到他面前说:噢,爷爷,我向你汇报学习情况。
孙子边揉着瘪下去的肚皮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孙子很快讲完了,眼睛一直盯着桌子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他摸着孙子的头说:在学校表现不错,不过还有一点没说。
孙子瞪着眼害羞地说:我尿裤了。
中饭后,他像往常一样要去街上溜达一下散散心,毕竟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整天待在家里受不了。
老局长好,多时不见。
他在街上遇见单位小张。
听见有人叫他老局长挺高兴,说明大家还记着嘛。
他于是拉着小张的手问单位里的事。
小张说单位最近要组织老同志学习会。
他拍大腿说:好!下回我一定参加。
不过这种座谈会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把所有的老同志叫来;二是要让老同志多了解现在单位里发生的事;三是老同志离岗时单位的安排要周全些。
他还在局里当一把手时,家里是很热闹的,经常有人登门前来拜访。
退下来后拜访的人明显少了,近乎绝迹。
这让他很不好受。
他最近每天晚上和老婆聊这事。
老婆说:人走茶凉,你也别计较了。
他说:我才不会计较这些事,但他们至少三点太没人情味。
一是我毕竟在单位里也曾是一把手嘛,虽说退下来了也得让我知道点情况吧;二是好多人我可是我亲手提拔上去的,现在都这么忙吗?三是我们这些退下来的人还能发挥余热嘛,这是浪费资源,是犯罪。
三
他身体一直很健壮的,退下来后还戒了烟酒。
老婆好多次劝他,习惯了的东西还是别戒了。
他总是感慨地说:抽不起喝不起了。
不过有一天他居然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医生问:病咋得的?他说:我也莫名其妙。
晚上,他独自抽泣着说:真叫人伤心哟!她惊讶地问:我俩退休有工资,儿女都安排得妥帖,还有啥好伤心的?他叹着气说:单位里没人来也就算了,连咱家里的亲戚和亲人也不来看我了,我这几天心里琢磨,憋着这事儿呢。
她说:他们忙嘛。
第二天一早,她买好菜向他汇报完情况后,就到厨房间偷偷打电话给两个儿子和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叫儿女们火速赶回家,把儿子女儿吓个半死,都搞不清家里发生啥事了。
女儿在电话里大哭起来,一边叫嚷:妈,我爸咋了?她后来发现不对,全来了也不是办法,得叫儿女们分开来,这样过几天家里就有亲人走动,说不定老头子就会开心,病也会好得快起来。
她于是又一个个打电话通知,还特意说明回家时需要把握好三点细节,她的电话再次把三个儿女搞得晕头转向。
那天,大儿子大媳妇提着东西先来了。
大儿子进门就奔向床头,大儿子说:爸,可把我想死了!他一声不响地靠在床头边。
她急了:大儿子来看你了。
他说:你们不是真心来看我的。
大儿子被说得一头雾水。
孙子则欢快地在床上滚来滚去:爷爷,我们全家今天做了充分准备,我向爷爷汇报一下。
他苦笑着说:以后不要汇报了,都是你们奶奶策划的,难道我不知道吗?不过我最后强调三点:第一点,以后我们家不准搞形式主义;第二点,大家各司其职,把事情办好;第三点嘛,这第三点还是不准搞形式主义。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运用夸张的写法,把主人公打官腔、搞“三点”形式的个性特征戏剧化,让读者啼笑皆非,又不失真实感,发人深省。
B.小说构思简单而巧妙,人物思想性格单一,描绘了一个深受形式主义毒害的退休领导形象,具有简单的刻画人物的美感。
C.小说主人公身体一直很健壮,但在退休之后经济收入减少,戒掉了多年的烟酒,因为戒掉了习惯的东西,反而罹患了疾病。
D.小说的主题是多元的,既有对形式主义的讥讽,也有对退休老干部精神着落的关注,更有对为人子女不关心老人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