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蓝染色体系的优化设计_姚继明

靛蓝染色体系的优化设计_姚继明
靛蓝染色体系的优化设计_姚继明

靛蓝束状染色

靛蓝染色方法——颜色设计、水洗牢度、时尚效果。 这里给出一些有关靛蓝染色的重要流程—特别是束状染色。 预处理 预处理是在第一个染槽中进行的,通常做的预处理如下: 1.硫化打底 2.NaOH煮练 3.苛化处理或者丝光 预处理:硫化打底 硫化打底的目的: ?一般是为了得到一个深的颜色,使用较少的靛蓝染料从而降低费用。 ?在美国,硫化打底通常使用蓝和黑的混合染料。 ?美国以外的其它牛仔布打底通常使用硫化黑。 预处理:棉煮练 棉纤维含有像蜡质、果胶、矿物质类杂质,这将妨碍靛蓝染色,易产生条痕。低浓度的NaOH(5%)在高温条件下(>85℃)去除杂质和棉花中的天然蜡质。预处理:苛化 ?苛化一般是指用NaOH在低于丝光处理的低碱(<18%)浓度下处理。 ?棉纱的苛化处理可以使纱线在相同的靛蓝浓度下得到更深的颜色,水洗褪色更慢和独特的水洗效果。 ?热碱苛化处理可以提高染色牢度。 预处理:丝光 ?丝光是指使用高浓度的NaOH(18-30%)使纱线膨胀。 注意点: ?使用高浓度氢氧化钠时移除氢氧化钠是很重要的。 ?如果当纱线进入靛蓝染槽时,氢氧化钠还在纱线上,那么纱线颜色将会改变。?氢氧化钠的浓度大于18%时就不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凝胶的形式存在的,这样去除就会很困难。 ?经过丝光的纱线更容易染色,并且染出的纱线比没丝光的纱线颜色更深。?丝光通常是在低温下进行的,但是热碱丝光处理在服装水洗后会得到一种刮擦效果。 靛蓝染色 ?靛蓝染色很独特,这是因为它复杂的化学反应,应该被理解成是化学工程。?靛蓝染色只有通过多次染色才能得到深色。 ?在最近的几十年靛蓝染色的一致性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机器的设计没有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染料的混合也不稳定。 ?通常,一条染色线从开始到结束会有8-15种可看得出来的不同色泽,有时一边与另一变颜色也不一样。 靛蓝的染色方法 ?在一个加热的槽中煮练或者打底。 ?水洗槽、染槽、一个加热的套色槽和水洗槽。 ?在不同的地区,相同的颜色基于他们的染色方法而使用1.8%、2.0%或者4%的靛蓝。

牛仔布经纱染色和上浆

第四章牛仔布经纱染色和上浆 增添内容: 第一节经纱准备 二、络筒表4—1 结头形式:原织布结应改“空捻结” 三、整经(三)经轴整经工艺增加高速整经工艺。见下表 国产高速整经主要工艺参数 第二节牛仔布上浆工艺 添加现代牛仔上浆工艺要求 现代牛仔布上浆工艺要求 ﹙一﹚现代牛仔布的用纱 由于牛仔布市场的迅猛发展,世界牛仔布的产量急剧上升。在国内来讲,由广东省为主的生产基地逐步发展为山东、江苏省等地区。随着市场的饱和,在市场竞争中采用新技术新原料的应用,现代的牛仔布在颜色、经纬纱线、纱的原料方面多姿多彩,已突破原有的单一成分、单一颜色的格局。如经向粗细纱混织,经向竹节,棉涤交织,经纬向嵌金银丝。原料方面采用莫代尔纤维、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各种弹力包芯纱、包缠线。在纺纱技术上讲,由原来的传统气流纺发展为环锭纺、空气摩擦纺、紧密纺等技术。在组织变换上,由传统的卡其织物发展到平纹、斜纹及骑兵斜、小提花复合组织等。

﹙二﹚现代牛仔布的浆纱工艺 一.牛仔的浆纱设备略写 二.一般牛仔布上浆常用的浆料: 1. 变性淀粉:略写 (1) 酸化淀粉 (2)氧化淀粉 2. PV A:聚乙烯醇略写 3. 聚丙烯类浆料: 由一系列丙烯酸单体通过共聚反应而成。一般可聚合单体有三十多种,可以根据上浆的纤维不同设计不同单体组合的聚丙烯酸类浆料来满足上浆要求。其理论依据是相似相溶的原理。由于聚合反应单体较多见性能差异大,一般浆料生产会选择多种单体共聚,如三元共聚和多元共聚。通过与淀粉类浆料的配合使用达到替代PV A产品的目的。其销售形式上可以是液态胶状体(胶水),固体粉状体(胶粉)。如常州市润力助剂公司生产的AB胶水和AE 胶粉。 4.助剂 一般牛仔布上使用的主要是增加纱线柔软性能的柔软剂。 如液态的油剂和固态的蜡片。 浆液的渗透剂:增加浆液的渗透性能。在牛仔布浆纱的渗透剂选择方面,最好选择耐碱性的阴离子渗透剂。 5. 新型的牛仔布浆料助剂 (1)在浆液中起到渗透作用,增加纤维间的粘结力方面的功能型助剂。如常州市润力助剂助剂公司生产的二合一浆料,在配方中可取代丙烯浆+蜡片。 (2) 在浆液中添加纳米助剂,可减少PV A的使用。如三合一浆料。 6. 组合浆料 浆料生产厂为减少浆纱厂的配浆程序,把浆料配方事先按比例配好混合均匀,在使用中直接称重投料。优点是方便操作,减少操作工的差错。缺点是浆纱生产中不能根据品种变化调整浆料配方。另一方面由于浆料生产厂的混合均匀性,不能保证每桶浆的性能一致性。 三.牛仔布的浆料选择 ①浆料的选择的相似相溶原理:根据现代粘结理论,相同的分子结构式或相同的分子特性有很好的亲和力。要求我们对不同的纱线原料选择与纤维的化学特性基团的相似浆料。这样做到浆液与纱线的粘结性能好,主浆料的选择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 ②适当的浆液浓度:浆液的浓度会直接影响到经纱上浆率。在选择好浆纱配方主浆料成分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固定的浆纱机,制定一个合理的浆液浓度是浆好纱的根本保证。一般来讲,上浆率与浆液的浓度成正比,过大的上浆率会使干分绞断头,布机脆断头增加。过低的上浆率会使布机没法织造。 ③复查前二步的浆液粘度:对牛仔布上浆来讲,过高的粘度使浆纱的表面被覆过多,干分绞阻力加大,纱线的浆液渗透不良,布机落物过多,不耐磨。过低的浆液粘度不能将纱线的表面毛羽贴伏,甚至在浆纱机打慢车时造成起棉球。所以复查浆液的粘度非常重要。一般控制在6~7秒。调整浆液的粘度可以选择不同粘度的变性淀粉来达到。 ④增加浆液性能的助剂:如柔软剂、渗透剂等。使得浆纱的手感柔软光滑,减少布机脆短头

常见色牢度问题及解决方案

常见色牢度问题及解决方案 据统计,色牢度问题是所有染色疑问中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之一。染色牢度对染色、印花织物的质量要求很高,染色状态变异的性质或程度可用染色牢度来表示。它与纱线结构、织物组织、印染方法、染料种类及外界作用力大小有关。不同的染色牢度要求,会引起很大的成本差异和质量差异。 一、6种主要纺织牢度 正常织物的染色牢度,一般要求达到3~4级才能符合穿着需要.以下内容概括了染整中6种主要的纺织牢度: 1、日晒牢度 日晒牢度是指有颜色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其测试方法可采用日光照晒也可采用日光机照晒,将照晒后的试样褪色程度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分为8级,8级最好,1级最差。日晒牢度差的织物切忌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宜于放在通风处阴干。 2、摩擦牢度 摩擦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摩擦后掉色程度,可分为干态摩擦和湿态摩擦。摩擦牢度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原则,共分5级(1~5),数值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摩擦牢度差的织物使用寿命受到限制。

3、洗涤牢度 水洗或皂洗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洗涤液洗涤后色泽变化程度。通常采用灰色分级样卡作为评定标准,即依靠原样和试样褪色后的色差来进行评判。洗涤牢度分为5个等级,5级最好,1级最差。洗涤牢度差的织物宜干洗,如若进行湿洗,则需加倍注意洗涤条件,如洗涤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过长等。 4、熨烫牢度 熨烫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熨烫时出现的变色或褪色程度。这种变色、褪色程度是以熨斗同时对其它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的。熨烫牢度分为1~5级,5级最好,1级最差。测试不同织物的熨烫牢度时,应选择好试验用熨斗温度。 5、汗渍牢度 汗渍牢度是指染色织物沾浸汗液后的掉色程度。汗渍牢度由于人工配制的汗液成份不尽相同,因而一般除单独测定外,还与其它色牢度结合起来考核。汗渍牢度分为1~5级,数值越大越好。 6、升华牢度 升华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存放中发生的升华现象的程度。升华牢度用灰色分级样卡评定织物经干热压烫处理后的变色、褪色和白布沾色程度,共分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如何控制各种牢度 纺织品染色以后,织物保持原来颜色的能力可以通过检测各种染色牢

牛仔布加工工艺流程

牛仔布加工工艺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牛仔布加工工艺流程牛仔布的一般生产流程: 原纱(转杯纱)(经纱-络筒-整经-靛蓝染色和上浆)-上机强造-烧毛-上浆-拉斜(整纬)-防缩整理-烘干定型-成品 牛仔布的纱线加工工艺 (一)、纱线定捻: 在牛仔布生产中,对经纬纱,尤其是用捻度较大的转杯纱作经纬纱时,要进行给湿与加热,以稳定其捻度。 目的:是为了整经、染浆工序的顺利进行和减少织造时的脱纬、纬缩及起圈等现象,提高织物质量。 要求:增加张力、给湿、加热等方法稳定纱线捻度,合理回潮率8%~9% (二)、络筒 牛仔布用纱络筒的意义 (1 )改变卷装形式 (2 )清除纱疵在络筒中去除原纱上的有害疵点 (3 )改善纱线张力 (4 )减少筒脚纱 (三)、整经 1.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纱片或绳束的张力、排列和卷绕三均匀,并将一定数量的筒子纱,以均匀一致的张力按规定的长度,均匀紧密地卷绕于经轴或特制的球轴上,为下道染色和上浆加工做准备。 2.主要是1452A型或GAI2I型分批整经机,这些整经机用于染浆联合生产线已能满足质量要求。

牛仔布的染整生产工艺 牛仔布的制造工艺比较独特,它是先用靛蓝染经纱和上浆,然后再织造的一种产品。 1.染色与上浆 牛仔布经纱的靛蓝染色有绳状染色、片纱染色和悬环式染色三种。前两种和浆纱连接,后一种染色后进行上浆。 (1 )、绳状染色 (环锭纱)交叉络筒-(转杯纱)整经-绳状架-靛蓝连续绳状染色-长链轴经-浆纱-织造-验布-后处理-预缩整理 (2 )片纱染色和上浆 (环绽纱)交叉络筒-(转杯纱)整经-靛蓝染色各浆纱-织造-验布-烧毛-后处理-预缩整理 (3 )悬环式染色 此法采用一只染槽,经纱在这个槽内反复多次循环染色,一直达到深度要求为止。染色和上浆的工艺过程为: 经纱进纱-碱煮(或润湿)-水洗-靛蓝染色-透风氧化(靛蓝染色)-透风氧化的过程循环进行六次-水洗四次-烘干-储纱-上浆-烘干-上轴 牛仔布的后整理 常规牛仔布后整理的工艺流程 坯布→烧毛→上浆→整纬(拉斜)→预烘→橡毯预缩→呢毯烘燥→成品检验→包装一.烧毛 1、烧毛的技术要求 除去织物表面的毛羽和细小杂质,使成品表面光洁平整。 2、烧毛质量的评级参考标准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色历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纺织品摩擦色牢度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纺织品摩擦色牢度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纺织品染色情是纺织行业必须的生产项目,消费者身着绚丽的服装都是经过染色才能展示出来的,纺织品染色那么必然会存在掉色和褪色这一类情况的发生,而且纺织品的染色和褪色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多。 一、影响染色织物耐摩擦牢度的原因 耐摩擦色牢度是纺织品色牢度检验的一项,也是纺织品在贸易过程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它是指染色织物经过磨擦后的掉色程度,是考核染料对机械摩擦作用的抵抗能力,分为干态摩擦和湿态摩擦,其原理是将规定尺寸的纺织试样用夹紧装置将试样固定在摩擦试验仪平台,再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最后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对照标准灰色样卡,共分5个等级,等级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摩擦牢度差的织物会严重影响其使用。影响织物摩擦色牢度的因素很多,下面分析其中的几个因素。 1、织物表面形态的影响 由于未固着染料是造成摩擦色牢度差的主要原因,在干态条件下,对于表面粗糙或磨绒、起毛织物,坚硬如麻类织物,牛仔面料和涂料印花织物,若进行干摩擦极易将织物表面堆积的染料、涂料或其他有色物质磨下来,甚至造成部分有色纤维断裂并形成有色微粒,使耐干摩擦色牢度进一步下降。对磨绒或起毛织物而言,织物表面的绒毛与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夹角,并不是平行的,从而使摩擦头在做往复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增大,使这类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 2、活性染料化学结构的影响 用活性染料染色的纤维素纤维织物在进行耐湿摩擦色牢度实验时,引起颜色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溶性的染料在摩擦时被转移到了摩擦织物上,使原样褪色并使摩擦布沾色;二是部分染色的纤维在摩擦时发生断裂,形成微小的有色纤维颗粒并被转移到摩擦织物上,造成沾色。因此,可能影响活性染料耐湿摩擦色牢度的因素有:活性染料自身的结构与特性;织物的性质;前处理效果、布面破损及表面光洁度等;染色工艺及染色后皂洗的效果;织物染色后的固色处理效果;染色织物后整理的影响等。

牛仔布织物生产概述 (1)

纺织概论作业 姓名林心流 班级轻化****班 学号1********* **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轻化工程系 牛仔布织物生产概述 林心流 (**大学,轻化1***班, 无锡214122) 摘要:牛仔布(Denim),是一种较粗厚的色织经面斜纹棉布,经纱颜色深,一般为靛蓝色,纬纱颜色浅,一般为浅灰或煮练后的本白纱。又称靛蓝劳动布。始于美国西部,放牧人员用以制作衣裤而得名。经纱采用浆染联合一步法染色工艺,特数有80tex(7英支),58tex(10英支),36tex(16英支)等,纬纱特数有96tex(6英支),58tex(10英支),48tex(12英支)等,采用3/1组织,也有采用变化斜纹,平纹或绉组织牛仔,坯布经防缩整理,缩水率比一般织物小,质地紧密,厚实,色泽鲜艳,织纹清晰。适用于男女式牛仔裤,牛仔上装,牛仔背心,牛仔裙等。 关键词: 牛仔布色织经面斜纹棉布历史与现状结构参数纺纱工艺织造工艺 Denim fabric production Overview LIN Xingliu

(******University,Qinghua Class1***,WUXi 214122) Abstract: denim (Denim), it is a coarse thick cotton yarn-dyed warp-faced twill, warp dark in color, usually indigo, weft light color, usually gray or broiled after practicing this white gauze. Also known as indigo denim. It began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grazing personnel for the production of underwear named. Warp using the pulp Dyeing process, special number has 80tex (7 English branch), 58tex (10 English teams), 36tex (16 English teams), etc., weft special number has 96tex (6 English teams), 58tex (10 English branch), 48tex (12 English teams), etc., using 3/1 the organization, there is also change in twill, plain or crepe tissue jeans, fabric finishing by the shrink-proof, shrinkage than the general fabric of small, close texture, thick, bright color, texture clear pattern. Suitable for men and women jeans, denim jacket, denim vest, denim skirt. Key words: Denim Dyed Denim by Surface Structure Parameters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pinning Weaving Technology 1.牛仔布的简介 产生背景 在五百多年前,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当时航海的船只用的帆,是由一种非常坚韧而实用的粗糙布料做成。这种粗糙布料原产于法国一个小镇NIMES,所以就以法文取名“Serge De Nimes”,而后被人们简称为DENIM。 而在三百六十年后,一位在美国的犹太商人Levi Strausss把一种织料粗糙的帆布引入美国,因而缔造了牛仔裤历史性的一页,同时也建立了一个牛仔文化的神话王国。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几个因素.

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或沾色等情况, 造成很多麻烦。 1 纺织品色牢度的常见问题 在日常抽检和消费者投诉中,最常见的纺织品色牢度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耐日晒牢度不合格。外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受日光照射多的部位颜色变浅或变色(一般是后背和肩膀部位,而照射不到或照射少的地方颜色不变或变化轻,造成原来颜色一致的产品颜色深浅不一,无法再继续使用。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洗色牢度不合格。高级的蚕丝服装、羊毛服装、纯棉服装最容易存在这方面问题。 3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摩擦程度不同,掉色的程度不同。比如上衣、袖子的肘部、领部及腋下最容易掉色。此外,裤子的臀部和膝盖部位也容易掉色。 4汗渍色牢度不合格。主要是夏天的衣服或贴身的内衣在穿着时,经汗液的浸渍而掉色。 2 影响色牢度的因素和改善方法 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退色,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他服装,或者在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沾染其他衣物,影响美观和服用性能;另一方面,色牢度好与坏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差的产品上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皮肤,甚至伤害身体健康。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染料和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环

境条件。外部因素无法控制,因而生产者要努力提高产品本身的色牢度。下面就个人实际经验提出几个解决办法,供大家借鉴。 2.1 染化料的选择 一种产品的色牢度如何,染化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染化料选择不合适,再好的助剂、再好的染色工艺, 都没有办法染出高质量的色牢度。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染料,才能谈及下一步问题。 2.1.1 根据纤维的特性选择染料 不同种类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形式不同,结合键的牢固程度也不同。在染料种类确定了以后,再选择染色性能高的染料。比如,染羊毛织物时,同样是强酸性染料,国产的就不如进口的强酸性染料染色性能好,不仅色泽不好, 其结合的牢固程度也不如后者好;或者同样是国产强酸性染料,不同的染料与羊毛结合牢度及染色鲜艳度也不同。如用弱酸染料染羊毛纱的色牢度就比强酸性染料高;而纯棉织物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类织物,则既可以用直接染料, 也可以用活性染料;蚕丝类织物除可以用弱酸性染料、某些活性染料外,还可用个别直接染料。 2.1.2 根据颜色深浅选染料 在确定了染料的大类以后,就要根据所染颜色的色系和深度进一步确定具体使用哪种染料。第一,尽量选用色光与所需颜色接近的染料,如有偏差,再用别的染料调色。第二,看所选染料自身的色牢度指标。染料自身色牢度就差,通过工艺最多可提高半级色牢度。第三,看染料上染的饱和度能否达到所要求颜色的深度。如果选上染率很低的染料,即使经过加工能临时达到所需要的高深 科技·前沿 Science & Front 影响纺织品色牢度的几个因素 Several Factors to Effect Textile Color Fastness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_杨璧玲概要

第30卷第3期2008年3月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 杨璧玲 (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摘要:介绍了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分析了工艺的原理,概述了这一传统工艺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植物靛蓝;传统工艺;原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S19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803-0013-03 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杨璧玲(1981-,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纺织复合材料研究 植物靛蓝是我国古代最为常用的天然染料之一,在传统的染织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靛蓝染色工艺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技术,独特处方的靛蓝染色工艺及设备已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自2002年1月1日起禁 止出口〔1〕 。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原理,对工艺的研

究与改进都有积极的意义。19世纪80 ̄90年代靛蓝化学结构的确定和化学合成的成功,加之近代酶学观点的发展,为揭示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原理提供了可能。尽管此后合成靛蓝迅速发展并占据了靛蓝染色工业几乎全部的地位,但植物靛蓝在国内外尚有一定的传统应用。在我国江浙一带以及西南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传统的植物靛蓝染色 工艺一直沿用至今〔2〕 。随着当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 强,天然染料植物靛蓝较之合成靛蓝的优点逐步显示,也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 1 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及原理 1.1 传统工艺 靛蓝植物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蓼蓝、 菘蓝、马蓝、木蓝等。通常将这些能制造靛蓝的植物统称为蓝或蓝草。蓝草本身不含有靛蓝,靛蓝在蓝 草中是以配糖体的形式存在的(记为靛质。远在石器时代,人们就懂得了利用蓝草鲜叶来搓染纺织纤 维制品〔3〕 。直到秦汉之前的主要染色技术,也只是 将蓝草鲜叶中的靛质搓揉浸出,再利用浸液直接染 色,或辅以草木灰助染〔4〕。此法要求必须有就地零

PH值对靛蓝染料染色的影响

PH值对靛蓝染料染色的影响 牛仔布是服装面料的重要部分,而靛蓝染色的牛仔布更是全球流行,无人不晓,由于靛蓝染料在棉牛仔布上的流行外观,它可能是惟一被大众所认识的染料。 用于靛蓝染料染色的连续经纱染色机已广泛使用,通过调整染色工艺,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染料渗透,由此而改变了后续摩擦或水洗褪色处理的效果。 pH值对靛蓝染色的影响非常重要,由于靛蓝染料在pH值约为10.5-11.5时是以单离子状态存在,而pH值为12.5以上时是以双离子形式存在。在含有过量保险粉的高碱性浴中,双离子形式的靛蓝染料的亲和力较低,并随着pH值提高,棉纤维表面的负电荷也随之增加,从而加大了在双离子靛蓝染料与带电荷纤维表面之间的阴离子的排斥作用,降低了染料上染率。 单离子形式的靛蓝染料在纤维表面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较高的染色上染率,但这又降低了染料在纱芯内的渗透,在使纱线表面得色量大大增加。当采用高pH值时,以双离子形式的靛蓝染料将具有低的亲和力,并因此在纱芯内有较大的染料渗透和较低的纱线表面得色率。因此在靛蓝染色过程中,pH值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会影响得色量以及后续靛蓝染色纱线的洗净性能。 用于连续棉经纱染色的Denim-Ox工艺,采用科莱恩公司的Diresul RDT染料,其工艺流程为:苛化处理→水洗→湿罩湿染色→固色→淋洗。在60-90℃轧液,进行硫化染料的吸附,这过程包括使染料迁移和扩散的透风时间,再进行固色。固色阶段加入醋酸,以防止染料溶落,为氧化剂(Diresul Oxdant BRI liq)提供所需的pH 值。后者使染料分子内形成蒽醌基团,在被氧化阶段,产生最终色泽。一种阳离子型固色基(Indosol E-50 liq)与染料中的巯基以及纤维发生反应,以离子键使染料固色。工艺中还需加入硫酸钠和分散剂(Ekaline F liq.),硫酸钠可防止染料从纤维上解吸至固色浴中。

牛仔布的生产过程

牛仔布的制造工艺比较独特,它是先用靛蓝染经纱和上浆,然后再织造的一种产品。 (1)染色与上浆。牛仔布经纱的靛蓝染色有绳状染色、片纱染色和悬环式染色三种。前两种和浆纱连接,后一种染色后再进行上浆。 ①绳状染色和上浆: 在球状整经机上,将350~400根经纱整理成长度为1万~1.5万米的多股绳状条,然后将12~36股绳状条并排送入连续染色机,经染色后再烘干并绕成条筒.在长链轴整经机上,绳状经纱再分散绕成单根经纱.然后,将这些经纱送入上浆机上浆,并根据所需总经根数绕成织轴. 绳状染色的缺点是染色、氧化和水洗都不很充分,而且设备庞大,一般占地约1000m2 ,高度达8m左右. ①片纱染色和上浆: 片纱染色俗称经轴染色.就是经纱经整经后成片纱而不是成多股绳状送入染色机.这种染色的特点是经纱排列均匀,上色既快又均匀,氧化充分,便于水洗.染色后色光纯正、均匀和鲜艳。另外投资少,占地约为绳状染色机的一半。缺点是棉纱单根排列,易产生缠轴,特别是在液面下不易被发现。由于染色速度较慢,也可采用两台染色机与一台浆纱机配伍生产,这样可提高一倍效率,即双经轴片纱染色机。

片纱染色机目前生产的工厂有瑞士的萨拉齐(sulzer)公司和德国齐而(zell)公司等。 ③悬环式染色:此法采用一只染槽,经纱在这个槽内反复多次循环染色,一直达到深度要求为止。染色和上浆的工艺过程为: 碱煮(或润湿): 氢氧化钠2~3g 耐碱渗透剂1g/L 温度95~100度 时间20~30S 靛蓝染色: 靛蓝(2+χ)g 氢氧化钠 2 . 5g 保险粉(85%) 2g/L 浴量约1000L 温度室温 时间20S 由于靛蓝在棉纤维上的上色率低,而且在高温染色时牢度差,保险粉耗量高和色光编暗红,所以采用室温多次染色.此为牛仔布的着色特点. 透风氧化温度为室温,进行80~100S.为了获得纯正的色光,靛蓝染色后不用氧化剂而采用透风自然氧化.由于靛蓝有易还原不易氧化的特性,所以也采用反复多次氧化. 水先温度为室温。在水洗过程中一方面去除浮色、余碱和杂质,另一方面还可以继续氧化,使其氧化充分。 为了节约靛蓝染料,可用硫化黑打底而不用碱煮工序,先染成浅灰再套染靛蓝。染后若成品色光偏红,可降低氢氧化钠用量,色光偏绿则降低保险粉的用量,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破坏靛蓝的隐色体状态。 (2)织造。目前世界上牛仔布的织造广泛采用无梭织机,约占80%以上。无梭织机中以片梭织机为最多,其次是剑杆织机,最少为喷气织机。用片梭枳机加工的厚重牛仔布可达

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指染制品在使用或在染后的加工过程中,染料、颜料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的不褪色、不变色的能力。它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例如有的染色织物经过几次水洗,暴晒稍久,即有显著褪色现象,这就表明染色牢度不好。如果多水洗及长期日晒,仍无显著褪色现象,这就是染色牢度好。染色牢度主要有耐日晒、耐气候、耐皂洗、耐汗渍、耐摩擦、耐熨烫、耐氯漂、耐烟熏牢度等。各种不同的染料染着于某种织物上后,都有不同的染色牢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染料化学结构,此外,还与染料在纤维上的状态有关,如染料的分散程度以及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等。 同一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染色牢度有很大差别。如靛蓝在染棉后的耐日晒牢度仅为3级左右,而染在羊毛织物上其耐日晒牢度,可高达7~8级。 为了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纺织商业部门,参照纺织品的服用情况制定出一套染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一般对织物染色牢度的要求有以下几种。 一、耐日晒牢度 染色织物的耐日晒牢度,是指织物染后在日光长期照射下的褪色、变色程度。日晒褪色、变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日光作用下,染料吸收光能,分子处于激发状态,很不稳定,必须将获得的能量以不同形式释放出来,才能变成稳定态。其中一种形式就是染料接受光能后直接分解而褪色。相同的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褪色机理各不相同。例如偶氮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的褪色是氧化作用,而在蛋白质纤维上的褪色是还原作用。 染料的耐日晒牢度还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如蒽醒、酞菁、金属络合染料的耐日晒牢度较高,不溶性偶氮染料之间的耐日晒牢度相差较大。如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氨基、羟基时,容易吸收光能而不耐氧化,耐日晒牢度差。 耐日晒牢度还与染色时染料浓度有关。一般浓度高则耐日晒牢度差,浓度低的耐日晒牢度相对较好。 耐日晒牢度的评定是以“蓝色标样”为依据。所谓“蓝色标样”是指用规定的染料在一定浓度下染制的蓝色羊毛织物。在规定条件下,经日晒发生褪色所需暴晒时间大致逐级成倍增长。测定时,将试样与“蓝色标样”同时放在日光暴晒木框中,用不透光的黑纸遮住试样及标样的两端,每端遮住的部分为全长的1/5。将暴晒木框放在木架上,向南斜置于日光下,比较它们褪色的情况而定出试样的等级。

牛仔布加工工艺流程

牛仔布加工工艺流程 牛仔布的一般生产流程: 原纱(转杯纱)(经纱-络筒-整经-靛蓝染色和上浆)-上机强造-烧毛-上浆-拉斜(整纬)-防缩整理-烘干定型-成品 牛仔布的纱线加工工艺 (一)、纱线定捻: 在牛仔布生产中,对经纬纱,尤其是用捻度较大的转杯纱作经纬纱时,要进行给湿与加热,以稳定其捻度。目的:是为了整经、染浆工序的顺利进行和减少织造时的脱纬、纬缩及起圈等现象,提高织物质量。 要求:增加张力、给湿、加热等方法稳定纱线捻度,合理回潮率8%~9% (二)、络筒 牛仔布用纱络筒的意义 (1 )改变卷装形式 (2 )清除纱疵在络筒中去除原纱上的有害疵点 (3 )改善纱线张力 (4 )减少筒脚纱 (三)、整经

1.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纱片或绳束的张力、排列和卷绕三均匀,并将一定数量的筒子纱,以均匀一致的张力按规定的长度,均匀紧密地卷绕于经轴或特制的球轴上,为下道染色和上浆加工做准备。 2.主要是1452A型或GAI2I型分批整经机,这些整经机用于染浆联合生产线已能满足质量要求。 牛仔布的染整生产工艺 牛仔布的制造工艺比较独特,它是先用靛蓝染经纱和上浆,然后再织造的一种产品。 1.染色与上浆 牛仔布经纱的靛蓝染色有绳状染色、片纱染色和悬环式染色三种。前两种和浆纱连接,后一种染色后进行上浆。 (1 )、绳状染色 (环锭纱)交叉络筒-(转杯纱)整经-绳状架-靛蓝连续绳状染色-长链轴经-浆纱-织造-验布-后处理-预缩整理 (2 )片纱染色和上浆 (环绽纱)交叉络筒-(转杯纱)整经-靛蓝染色各浆纱-织造-验布-烧毛-后处理-预缩整理 (3 )悬环式染色 此法采用一只染槽,经纱在这个槽内反复多次循环染色,一直达到深度要求为止。染色和上浆的工艺过程为: 经纱进纱-碱煮(或润湿)-水洗-靛蓝染色-透风氧化(靛蓝染色)-透风氧化的过程循环进行六次-水洗四次-烘干-储纱-上浆-烘干-上轴

染色牢度及染色质量问题分析

染色牢度及染色质量问题分析 主要染色牢度的测定方法:印染加工纺织品经受日晒、皂洗、磨擦等外界因素作用二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叫染色牢度。由于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这些作用而产生褪色,因此,染色牢度也不同。染色牢度主要有:日晒、皂洗、磨擦牢度。 日晒牢度:分为8级,1级最低,相当于太阳光下暴晒3小时开始褪色;8级最高,相当于太阳光下暴晒384小时以上开始褪色。 皂洗牢度:指染色织物于规定的条件下在肥皂液中洗水后褪色的程度。包括①原布褪色—印染物在皂洗前后褪色情况。②白布沾色—将白布与染色织缝叠在一起,经皂洗后,因印染织物褪色使白布沾色的情况。 测量方法:将染织物经肥皂(纯碱液)处理。溶液的温度分别为40℃、60℃、95℃三种。皂洗牢度测定时,将准备好的试样(5CM×10CM)的正面与一块同样大小的标准白布四周用线缝合在一起,内里要嵌加一条多纤维试样。投入200ML的规定浓度和温度的皂液中处理30分钟(在10分钟和20分钟时段剧烈搅拌1次,每次30转),取出后,将试样和白布拆开三边,用40℃温软水洗涤,然后把试样与白布分开,在40℃以下干燥。最后评级。 评定方法:用灰尺(染色牢度褪色样卡及染色牢度沾色样卡)与原物对比进行评级。原布褪色牢度等级分为5级,1级最差,褪色严重;5级最好,皂洗后试样色泽基本没有变化。白布沾色牢度等级分为5级,1级最严重,5级为不沾色。 磨擦牢度:分为1)干擦牢度—用干的白布磨擦染色织物表面,观察白布沾色情况。 2)湿擦牢度—用含水100%的白布磨擦染色织物表面,观察白布沾色情况。 试验方法:取8CM×25CM试样两块,一块作干擦牢度用,一块作湿擦牢度用。试验时将被测试样铺平在磨擦牢度试验器台上,并压牢试样,另取5CM×5CM标准白布(梳织布)定于磨擦头上。然后把压头放在试样面来回磨擦10次,每次来回1秒,在试样经向位不同位置分3次做。然后用灰尺鉴定评级。一般情况下,同一染色织物的湿擦牢度比干擦牢度约低1级。磨擦牢度分为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染色质量问题分析 针织物染色油斑的形成,处理和预防。 染色油斑的形成:化纤在纺丝、织造等工序中,为了防止产生静电、起毛,采用添加一些相应的油剂进行处理。在织造停机、设备维修时,设备上的油条件下析出、染液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 ?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se。 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古代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

耐摩擦色牢度AATCC

AATCC 8 耐摩擦色牢度:AATCC 摩擦仪法 1. 目的和范围 1-1 本标准用来测定带颜色纺织原料上的颜色通过摩擦转移到摩擦白布上的程度。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纺织原料,不论是以纱线还是织物,不论是染色还是印花或其它着色方式。本标准建议不要用在毛毡织物或当其印花块面很小的印花织物,这种印花织物请采用AATCC 116测试。1-2 测试程序采用白色方形棉布,可以以干燥或用水浸湿的方式测定。 1-3 由于经过洗涤、干洗、缩水、熨烫或整理等会影响原料颜色的转移程度,这样测试前或后可经过上述处理后再作测定。 2. 原理 2-1 在规定条件下,将一白色摩擦布在一带颜色的测试样上来回摩擦。 2-2 颜色转移到白色摩擦布上的情况可通过和沾色灰卡或9级彩色沾色灰的比较而定一个级数。 3. 术语 3-1 色牢度:材料抵抗颜色变化的能力,包含本身的颜色变化和沾到相邻布上的情况,这种可能会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测试、储存及使用过程中。 3-2 摩擦:通过摩擦行为将带颜色的纱线或织物上的着色剂转移到相接触的另一织物的表面。 4. 安全措施 注:这些安全措施仅作为信息提供。作为测试过程的辅助措施,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操作者的责任。生产商必须对安全细节如安全数据表及其他生产商的推荐进行指导。所 有的OSHA标准和规定也必被参考和遵守。 4.1 应遵循优秀实验室的操作方法,在实验室里要佩带防护眼镜。 5. 仪器和原料 5-1 AATCC摩擦仪(见13-2); 5-2 测试白布:剪成50mm的方形样品(见13-4); 5-3 9级彩色沾色灰 5-4 沾色灰卡; 5-4 AATCC 白色吸水纸; 5-5 摩擦仪试样夹持器。 6. 校验 6-1 测试仪器的校咽确认应定期进行并且其结果应保持较长时间。以下正确的操作行为是很重要的,并且能避免错误的测试结果,另外一些不正常的摩擦图像会影响并导致最终的 评级结果: 6-2 采用内部已知耐摩擦色牢度很差的织物作为校验试样,并做3块干摩测试。 6-2-1 测出的摩擦沾色图像不是很圆并且沾色不均匀,这表面摩擦头表面不平整。 6-2-2 摩擦沾色图像拖长并形成类似椭圈表明夹样金属套环夹。 6-2-3摩擦沾色图像拉长并伴随有条状表明摩擦白布成斜对角夹持,其经向应平行于摩擦仪 的长度方向夹持。 6-2-4 测试试样的边缘有擦痕,表明夹样金属套环的位置太低,应高一点,防止夹样金属套

牛仔染色常用染料

牛仔染色常用染料 4.1 靛蓝染料 靛蓝,一种蓝色,近乎青色的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是牛仔布的最常用染料,还常用于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妆品的着色。 靛蓝染料还分为天然靛蓝染料和合成靛蓝染料。其中天然靛蓝从靛蓝草中提取而来。靛蓝草本身是一味中草药,《本草纲目》曰:“淀乃蓝与石灰做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马蓝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常用的制靛蓝草,瑶族还有一支叫“蓝靛瑶”的商人,专以种植马蓝制靛为生。这些少数民族常年生活在潮湿炎热的大山森林深处,靛蓝染色的衣服是他们抵病疮毒的最好的保健服。 牛仔织物很大一部分都是蓝色的,靛蓝染料成了染牛仔布的首选。与合成靛蓝相比,天然植物靛蓝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功能方面,植物靛蓝本身具有抗菌杀菌的能力;合成靛蓝染料染出的牛仔布一般为深蓝色,而植物靛蓝则可以染出较浅颜色的牛仔布,这不仅弥补了合成靛蓝的不足,更丰富了牛仔服装的魅力。【11】 4.1.1 性质 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靛蓝带有明显含铜色光的深蓝-紫罗兰色的针状或棱柱状结晶【1】。当在非极性溶剂中,靛蓝呈紫罗兰色;当在极性溶剂中以及棉织物上,靛蓝呈蓝绿色。靛蓝分子内具有大的π共轭体系,以及存在分子

内和分子间氢键,使得靛蓝稳定性高,熔点高和溶解性差。靛蓝不溶于水,在还原剂和碱剂的作用下,靛蓝在染液中存在四种形态,其中,单酚钠离子态的隐色体是上染棉纱线最佳的形态。靛蓝还具有很好的耐光性,且对生物安全性能高【2】。 4.1.2染色特性 靛蓝在碱性保险粉溶液中为水可溶的隐色体,其隐色酸为微溶于水的白色物。与一般还原染料相比,靛蓝染色速率较慢,会出现染色不足的现象。与蒽醌等还原染料相比,靛蓝的亲和力较低,其亲和力常数仅为3.5(一般染料为200-300)。靛蓝属低温染色型,染色温度在20℃左右最好。属于低碱度染色剂,碱度越高,上色率越低。【3】由靛蓝染料染得的传统牛仔布,由于靛蓝染料渗染性差,所染得的纱表现出环染效果,即纱中心留有明显的白芯区。所制牛仔服经石磨或漂洗后,织物表面露白明晰,风格独特。 4.1.3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靛蓝是一种难还原、易氧化的染料,因此无论是在染色的设备上,还是染色过程的操作上都应尽量避免与氧气接触。 棉纱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染色效果,影响织物的外观和生产效率,由于不同的棉含糖量、含蜡和杂质量不同,纺纱和整经等质量差别的影响,质量不同的纱尽管是相同的染料,同样的染色工艺,染出的纱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靛蓝属低温染色型染料,20摄氏度左右染色为最好,温度高会加速保险粉分解,使染槽三种物料产生较大波动,破坏衡产生色差。[3] 当染液 pH 值为 11 时,棉纱线可获得最大的 K/S 值和明显的环染效果,并且维持染液pH 值稳定是保证染色质量的关键。采用多次室温浸轧、透风氧化可以提高靛蓝得色量。【4】 4.1.4局限性 天然靛蓝染料资源有限,从种植、收集、提取到应用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产率较低,不适合大量用于牛仔布染色;合成靛蓝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4.2 硫化染料 一个世纪以来,靛蓝一直是用于生产标准蓝色牛仔布的主要染料,上世纪80年代硫化染料和靛蓝套染的成功结合,创造了全新的染色效果,大幅度提高了粉状硫化染料的市场需求量。但是由于粉状硫化染料产生的大量粉尘、刺鼻的气味和很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等缺点,使得液体硫化染料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国产化,成为棉型织物染深色的理想染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