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合集下载

靛蓝染色的原理和背景

靛蓝染色的原理和背景

靛蓝染色的原理和背景靛蓝染色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两千年前的汉代。

靛蓝染色的原理是将染料用于织物上,使其变色,从而达到染色的目的。

靛蓝染色主要应用于棉、麻、丝等天然纤维的染色,易于染出深色且有良好的耐光、耐水洗和耐摩擦性能。

靛蓝染料的来源是来自于菘蓝的籽粒,因此也被称为“菘蓝染”。

菘蓝是一种植物,在秋季收获时,将籽粒取出晒干,加水研磨,过滤澄清后获得靛蓝染料。

靛蓝的深浅取决于菘蓝籽粒的用量。

在染色过程中,靛蓝染料需要先被浸泡在水中,使其释放色素,然后将布料浸泡在染液中,靛蓝染料能够疏通织物内部的细小孔隙,进入纤维内部,从而染出深色。

染色完成后,还需要用清水洗涤和晾干。

靛蓝染色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寺庙用品、工艺品等领域,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具有染色均匀,色泽深沉耐用的特点,而且靛蓝染色所涉及到的原料和染料都可以容易地获得。

在一些文化传统中,靛蓝染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象征,如日本的蓝染文化和印度的印染技术。

靛蓝染色的背景则与古代的技术和文化密不可分。

在秦朝之前,人们采用植物和动物的皮毛染色,但很难染出深色和较持久的颜色。

从汉朝开始,一些新的染料开始被发现和使用,如菘蓝染料,极大地改善了染色的品质。

靛蓝染色在三国时期达到高峰,后来又在唐朝和宋朝时得到普及。

除了民间的衣物和工艺品的染色,靛蓝染色也是宫廷服饰的主要染色技术之一。

唐代以来,宫廷服饰逐渐华丽,且在织造和染色方面都有相应的改进。

宫廷服饰礼仪之一的“爵服”就采用了靛蓝染色,袍子上的花纹由浅到深,寓意着位阶的高低,也体现了时代审美和文化价值观的变迁。

总的来说,靛蓝染色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染色技术。

虽然现代化的染色工艺取代了大部分传统的染色技术,但靛蓝染色仍然是那些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手艺人们所珍惜和传承的技术之一,这种手工艺在今天显得更加宝贵和珍贵。

植物染

植物染

植物染一、植物染简概植物染是指利用大自然中自然生长的各种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来对被染物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是指使用天然染料染色,同时在染色过程中不使用或极少使用化学助剂,而使用从大自然中取得的天然染料,对产品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

二、历史背景植物染料起源于中国,古书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都说明了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已经明确分煮、渍、暴、染4个步骤染色,并设“染人”这一官职。

人们利用天然有色物质染丝、棉、毛织品等很早就开始了。

我国古代染色是采用天然植物中所含的色素,如染青蓝色的靛蓝。

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

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植物染又一次回到我们的视线中。

三、植物染的淮备工序1. 染液的淮备取材→ 晒干→ 浸泡→ 加热→ 过滤再加热→ 过滤2. 布的淮备用灰水脱浆→ 浸泡黄豆水→ 晒干备用)→ 设计图案→ 泡水3. 媒染剂的淮备灰水---草木灰加水→ 过滤醋石灰水铁媒---铁钉加盐加面粉加热水浸泡10天后过滤明矾4. 染色染色→媒染)→再放入染液中→再媒染)→ 冲水洗净→ 阴干四、植物染流程被染物:染材为1:1或1:2或1:31.先秤被染物重量(被染物重量需先经过精练处理)2.将秤取过的染材放置入清水中清洗掉表面灰尘或不纯物3.分三次萃取染液4.将洗淨后的染材放入清水中浸泡10-15分(水量为被染物总重量之40倍÷3)5.将4.移往炉火上开始第一次的染液萃取6.染液萃取时间为中火煮20分至水沸后续持温15分钟7.以相同方法进行第二.三次之染液萃取8.将第一.二..三次萃取所得染液混合为总浴量9.待染液降温1-2小时至常温时即可开始进行染色10.被染物放入染液中浸泡10-15分后开始加热升温11.染色时间为中火煮20分至水沸后持温续染20分钟(温度为90-95℃)12.关闭热源待其自动降温至常温13.取出被染物充分清洗、晾晒、完成五、植物染料与化学染料的比较植物染:不容易定量定色颜色较朴拙,且不易持久染色过程较繁复取自植物,自然,无污染化学染:容易定量定色颜色较鲜艳,持久性较好染色过程较简单化学合成染料,原料与染色过程都会产生大量污染源六、植物染发展现状目前对植物染料需求最迫切的是有机棉产品。

中国古代颜色及RGB值

中国古代颜色及RGB值

████#ffb3a‎7粉红,即浅红色。

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ed573‎6妃色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

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f0005‎6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quest‎e r注:这里的“品红”估计是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f4798‎3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quest‎e r注:不大于M7‎0的色彩,有时可加入‎适量黄色)████#db5a6‎b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f20c0‎0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c9375‎6樱桃色:鲜红色████#f0565‎4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ff212‎1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quest‎e r 注:RGB 色中的R255 系列明度)████#8c435‎6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c83c2‎3绯红:艳丽的深红‎████#9d293‎3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

2,国画暗红色‎颜料████#ff4c0‎0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丹色(quest‎e r 注:在YM对等‎的情况下,适量减少红‎色的成分就‎是该色的色‎彩系列感觉‎)████#ff4e2‎0丹:丹砂的鲜艳‎红色████#f3533‎6彤:赤色████#cb3a5‎6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ff2d5‎1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c91f3‎7赫赤:深红,火红。

泛指赤色、火红色。

████#ef7a8‎2嫣红:鲜艳的红色‎████#ff009‎7洋红:色橘红(quest‎e r注:这个色彩方‎向不太对,通常洋红指‎的是倾向于‎M100系‎列的红色,应该削弱黄‎色成分。

《天工开物》记载的植物染色法

《天工开物》记载的植物染色法

《天⼯开物》记载的植物染⾊法草⽊染,即使⽤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布料上⾊的⽅法。

古代使⽤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类的茜草、红花、苏⽊;黄⾊类的郁⾦、荩草、栀⼦、姜⾦和槐⽶;青⾊类的⽤蓝草制成的靛蓝,⿊⾊类的皂⽃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穷⽆尽的⾊彩。

明末宋应星《天⼯开物》“彰施第三”对草⽊染⾊⼯艺法记载很详尽:“⼤红⾊(其质红花饼⼀味,⽤乌梅⽔煎出。

⼜⽤碱⽔澄数次,或稻稿灰代碱,功⽤亦同。

澄得多次,⾊则鲜甚。

染房讨便宜者,先染芦⽊打脚。

凡红花最忌沉、麝,袍服与⾐⾹共收,旬⽉之间其⾊即毁。

凡红花染帛之后,若欲退转,但浸湿所染帛,以碱⽔、稻灰⽔滴上数⼗点,其红⼀毫收转,仍还原质。

所收之⽔藏于绿⾖粉内,放出染红,半滴不耗。

染家以为秘诀,不以告⼈。

)、莲红、桃红⾊、银红、⽔红⾊(以上质亦红花饼⼀味,浅深分两加减⽽成。

是四⾊皆⾮黄茧丝所可为,必⽤⽩丝⽅现。

)、⽊红⾊(⽤苏⽊煎⽔,⼊明矾、五倍⼦。

)、紫⾊(苏⽊为地,青矾尚之。

)、赭黄⾊(制未详。

)、鹅黄⾊(黄蘖煎⽔染,靛⽔盖上。

)、⾦黄⾊(芦⽊煎⽔染,复⽤⿇稿灰淋,碱⽔漂。

)、茶褐⾊(莲⼦壳煎⽔染,复⽤青矾⽔盖。

)、⼤红官绿⾊(槐花煎⽔染,蓝淀盖,浅深皆⽤明矾。

)、⾖绿⾊(黄蘖⽔染,靛⽔盖。

今⽤⼩叶苋蓝煎⽔盖者,名草⾖绿,⾊甚鲜。

)、油绿⾊(槐花薄染,青矾盖。

)、天青⾊(⼊靛缸浅染,苏⽊⽔盖。

)、蒲萄青⾊(⼊靛缸深染,苏⽊⽔深盖。

)、蛋青⾊(黄蘖⽔染,然后⼊靛缸。

)、翠蓝、天蓝(⼆⾊俱靛⽔分深浅。

)、⽞⾊(靛⽔染深青,芦⽊、杨梅⽪等分煎⽔盖。

⼜⼀法,将蓝芽叶⽔浸,然后下青矾、五倍⼦同浸,令布帛易朽。

)、⽉⽩草⾊⼆⾊(俱靛⽔微染,今法⽤苋蓝煎⽔,半⽣半熟染。

)、象⽛⾊(芦⽊煎⽔薄染,或⽤黄⼟。

)、藕褐⾊(苏⽊⽔薄染,⼊莲⼦壳,青矾⽔薄盖。

)。

附:染包头青⾊(此⿊不出蓝靛,⽤栗壳或莲⼦壳煎煮⼀⽇,漉起,然后⼊铁砂、皂矾锅内,再煮⼀宵即成深⿊⾊。

中国传统色彩名词详解(附RGB色号)

中国传统色彩名词详解(附RGB色号)

███bf242a银朱:呈暗粉色███9d2933胭脂:色暗红。

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ff461f朱砂:色朱红。

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黄色成分微高于红色成分,色艳丽,需注意与背景色调和,多数情况下不大面积使用。

)███f36838朱膘:色橘红。

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

用以画花卉███845a33赭石:暗棕色矿物,色红褐,用做颜料。

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1685a9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

用以画叶或山石███16a951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

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fff2df白粉: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

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003472花青:色藏青。

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

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

广花,颜料。

即广东产的花青(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ffb61e藤黄:色明黄(明黄色)。

用以画花卉、枝叶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

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ffc64b雌黄:矿物名。

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e9bb1d雄黄:中药名。

为含硫化砷的矿石。

别名石黄、黄石,是国画颜料███ff4777洋红:色橘红。

用以画花卉███ffb3a7粉红,即浅红色。

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ed5736妃色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

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f00056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这里的“品红”估计是指的“一品红”,是基于大红色系的,和现在我们印刷用色的“品红M100”不是一个概念)███f47983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不大于M70的色彩,有时可加入适量黄色)███db5a6b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f20c00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c93756樱桃色:鲜红色███f05654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是一种使用植物提取物来染色纤维的传统妆艺。

它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织物和衣物的染色。

与化学染料相比,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因为它采用自然植物提取物来染色,不会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的过程通常分为几个主要步骤:植物提取、染色准备、染色和固定。

首先,通过煮沸、浸泡或蒸馏等方法将植物中的颜料提取出来。

然后,将纤维或织物浸泡在提取物中,直至颜色得到满意的深浅。

染色后,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确保颜色不会褪色或退色。

不同的植物提取物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因此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可以创造出各种丰富的色彩。

例如,蓝靛可由蓼科植物丁香树或蓼科菊科植物黄青苗提取而成,红色可由茜草属植物茜草提取而成,黄色可由染料植物黄栌提取而成。

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独特的传统和方法。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使用不同的植物和技术来染色纤维,从而创造出独特的纹样和设计。

这种技艺传承了传统的工艺技巧和文化遗产,并在现代时代获得了新的关注和应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制造商正在重新发现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并将其应用于时尚和纺织品产业,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中国古代颜色及RGB值

中国古代颜色及RGB值
■■■■#bddd22
■■■■#c9dd22
■■■■#afdd22
■■■■#789262
■■■■#a3d900
■■■■#9ed900
■■■■#0eb83a
■■■■#0eb83a
青葱:翠绿色,形容植物浓绿
油绿:光润而浓绿得颜色。以上几种绿色都就是明亮可爱得色 绿沉:深绿
碧色:1,青绿色。2,青白色,浅蓝色。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得黄色(quester >i:Y100 M20**30感觉得色
彩,比较常用且有浓郁中国味道)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得一种颜色
橘黄:柑橘得黄色。
橙黄:同上。(quester ;i:Y100 M50感觉得色彩,现代感比
较强。广告上用得较多)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得红色。
姜黄: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Hale Waihona Puke 姜黄得根茎。又指人脸 细色:浅黄色。
靛蓝:由植物(例如靛蓝或耘蓝属植物)得到得蓝色染料 碧蓝:青蓝色
蔚莊:类似晴朗天空得颜色得一种蓝色
宝蓝:鲜艳明亮得蓝色(quester注:英文中为Royal Blue
即皇家蓝色,就是皇室选用得色彩,多与小面积地黄色(金色)配合使用。)
蓝灰色:一种近于灰略带蓝得深灰色
藏青:蓝而近黑
藏蓝:蓝里略透红色
黛:青黑色得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
■■■■#“5736
同 <
妃色妃红邑:古同“绯”,粉红邑。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
■■■■#€00056
是指得"一品红”,就是基于大红色系得,与现在我们印刷用色得“品红舶00"不就是一个概
念)

十种可以染色的植物

十种可以染色的植物

十种可以染色的植物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咱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一些花卉,很多都是能染色的,咱们平时穿的衣服还有纸张的颜色,很多也都是用植物染出来的,今天花花就来给大家说说平时我们经常能见到的这些颜色,都是用什么植物染出来的,花友们可以一块来涨涨知识啦~。

一、红色——茜草茜草是用来染成红色非常常用的一种植物。

从古至今一直都在用,在古代的时候,茜草又叫做地血,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用来染衣服了。

茜草里面含有很多的茜草素,能够染成深浅不一的红色,古代的红色大多是通过茜草染出来的。

除了茜草,还有苏木和薯莨,都是可以用来染成红色的植物。

二、黄色——栀子咱们经常养护的栀子花,开花之后的果实留好,里面含有栀子黄素,用来染衣服正好。

黄色是秦汉之前比较常用的一种颜色,那时候除了栀子,还有槐花、黄檗、洋葱皮等,都是可以用来染黄色的。

咱们自己在家里养栀子花,要保证温度合适并且光照充足才行。

不过现在不是栀子花的开花时节,冬季尽量不买反季花卉,夏天再养比较好。

三、蓝色——蓼蓝蓼蓝这种植物,光听名字就知道肯定和蓝色有关系,事实上,蓼蓝这种植物除了这个名字以外,还可以直接简称为蓝或者是靛青。

用石灰水和酒糟,再加上蓼蓝,就可以染成蓝色了。

蓼蓝不光是一种染料植物,也是一种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杀菌的效果。

除了蓼蓝,还有菘蓝、木蓝,都是可以用来染蓝色的。

四、紫色——紫草古代的时候,要是想染紫色,那真的是非常繁琐的一种工艺,虽然紫草这种植物分布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但是工艺复杂,要经过好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染成非常纯正的紫色。

所以紫色在古时候都是皇室或者王公贵族专用的颜色。

紫草这种植物比较耐寒,并且怕高温,水分多了也不行,容易烂根。

五、绿色——冻绿冻绿是鼠李科的一种植物,是落叶的乔木,个头长得比较高,能高达4米左右呢~冻绿本身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一种植物,是绿色染料的主要植物。

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在古代,冻绿是为数不多的天然植物染料之一,不过到了现代,染色的技术更加厉害,比以前要好很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 ❤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中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se。 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古代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 地丰富。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有鹅黄 丵、菊 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坊,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较复杂的印花技术也有了发展。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中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中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植物染料中的红色可以从茜草、红花、苏方木等中提取,黄色从栀子、姜黄、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蓝草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黑色主要从胡桃树、柿子树、栎树等中得到。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 ❤天然植物染料❤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利用植物染料也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经过反复实践,我国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该种染料染色的技术。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 在古籍文献中亦记录了不少色彩的名称,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而用红花制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国产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几种:蓝色染料——靛蓝;红色染料——茜草、红花、苏枋(阳媒染);黄色染料——槐花、姜黄、栀子、黄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苏;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苏木(单宁铁媒染)。 我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植物染料中的红色可以从茜草、红花、苏方木等中提取,黄色从栀子、姜黄、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蓝草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黑色主要从胡桃树、柿子树、栎树等中得到。 ❤以下是一些植物染料❤ 东汉时期,马蓝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就有专业性的产蓝区。文学家赵歧路过此地,看见山岗上到处种着马蓝,有感而发,写下一篇《蓝赋》,作序说:“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以种蓝染绀为业。”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著作《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先是“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时间是“热时一宿,冷时两宿”。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等沉淀以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用于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发酵,把靛蓝换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从而使织物上色,经空气氧化,织物便可取得 鲜明的蓝色。这种制靛蓝及染色工艺技术,已与现代合成靛蓝的染色机理几乎完全一致。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对蓝草的种植、造靛和染色工艺,进一步作了全面性的阐述和总结。他在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说:“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茶蓝即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在靛蓝染色方面,书中指出:“凡蓝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执竹棍搅动,不可记数。其最佳者为标缸。”。 据江苏的《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再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于染布,曰小缸青。出如皋者尤擅名。”,详细记了小暑前后、白露前后可两期采集蓼叶,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形如淤土,故称“土靛”。在“州志”中记载民间制靛的简单过程,足以说明蓝草的种植和蓝印花布的生产在当时物产中的重要地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他取“蓝水”为人治病,认为“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路边青含黄酮类;蓼蓝全草含靛甙、黄色素及鞣质;菘蓝叶含色氨酸、靛红烷B、葡萄糖芸苔素及靛蓝等;草大青及马蓝叶均含靛蓝。都有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特别是用蓼蓝 (Polygonumtinctorium Ait.)制成的“板蓝根”中成药,已为人们所熟悉和普遍使用。 在台湾早期的蓝草种植大都是以山蓝为主,山蓝又叫做大菁,曾经也是早期销往大陆的台湾产品。主要采集地区分布在北部的阳明山、坪林和猫空、三峡一带山区,中部地区是在苗栗、日月潭、埔里、溪头、阿里山、奋起湖等山区,目前尚可发现其踪迹。在清末民初之际,因为茶产业的兴起,加上化学合成染料的进口,导致山蓝的产业迅速萎缩,以致於消失。也因为经济价值的消失,大菁被野放至以上区域,近年来台湾各地所推广的蓝染活动,就是以这些被野放的大菁作为主力的。 蓝的染色使用,在国外也出现的很早,如印度在西元一世纪时,在一份航海的纪录文件中,就出现有利用海上运输蓝靛的纪录了。在南美安地斯山纪元前3-4世纪间的印加人的遗迹中,出土有染上蓝之棉布。纪元前2000年左右埃丵及的debe所出土的木乃伊之裹尸布里,就检验出含有蓝之色素。早期的埃丵及称蓝为「indicum」,也存在於纪元200年左右叙利亚地区所发现的盾牌上,被当成涂料。欧洲的商人早在13世纪时,就已经引进欧洲各国,在当时的英国还曾经把蓝靛当成是「恶魔的药」,立法限制使用。15世纪后,蓝靛也被当成是绘画的颜料之一。蓝靛就是靛花,靛花就是国画颜料中的花青。蓝素溶在水中时,是呈现绿色的状态;当出水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后,才改变色相为蓝色。而靛花则是靛水经过搅拌起泡后,让泡沫上的蓝素充分地接触到空气的氧才由绿转成蓝的色相。将变蓝的泡沫集中,乾燥后,就是一般国画颜料的花青。蓝所染出的色相,按照宋应星的说法有翠蓝色、天蓝、月白、草白等四色。这四色直接是以蓝靛的深浅控制,所染出的色相,并不混合其他的染材进行重复染。 蓝草 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蓝)的植物,均可统称为 “ 蓝 ” 。蓝草一般在小暑前后、白露前后两期采集。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因形如淤土,故又称“土靛”。 十字花科的菘蓝为二年生栽培植物。主产于河北安国、江苏南通、浙江等地。爵床科的马蓝则为灌木状多年生草木,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现江浙地区也有引种。靛蓝的粗制浮沫即中药青黛,蓝草的根即著名中药板蓝根,其果为中药蓝实。它们皆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之药效,可用于防治流脑、流感及肝炎等传染疾病。 蓝靛是中国蓝印花布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植物还原染色材料。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据古书《夏小正》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种植蓼蓝,并已知道它的生长习性,“五月,启灌蓼蓝”。就是说到了农历五月,蓼蓝就要开始栽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