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料的提取及染色性能研究
常见植物染料黄色系的色素提取及染色分析

我 们 所 说 的栀 子 实 际 上 是 茜 草 科 植 物 栀 子
( ad nais iod s ls 的干燥成 熟 果实 。霜 降 G re i am n ie l ) Ei
湾等 地 . 季 或 早 春挖 取 根茎 . 净 煮 或 蒸 至透 心 冬 洗 晒干 。根 茎 中含挥 发 油 ( 为姜 黄 酮 , 去氢 姜黄 酮 , 水 芹 烯 18 按 油精 等 ) 黄 色 素 ( 姜 黄 素 ) 脂 肪 油 、 .一 、 为 、 淀 粉等 。性能 为 : 、 、 ; 辛 苦 温 人脾 , 经 。行气破 瘀 , 肝 通 经止 痛 。 主治风 寒 肩臂 , 背 疼痛 。血 滞 胸腹 胀 腰
染料 的 色素提 取 方 式 以及 在棉 布 和真 丝 面料上 的 染 色效果进 行 了实验 、 述和 分析 。 论
关键词 : 植物染料 ; 染色; 色素提取 中图分类号 :S 9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5 95 (0 60 —0 4 0 T 13 2 6 B 10 — 30 20 )3 0 2— 4
黄 颜 色 是最 早 受 到 人 类 钟 爱 和 崇 尚的 色 彩 之
一
等” 梁代 陶鸿景 说 :栀子处 处有 之 。 , “ 以七 零 者为 良.
经霜乃 取 。 人梁 家” 表 明 自秦 汉 以来 . 子 的种植 已 。 栀
。
自然界 中 . 以用来 染 黄 色染 料 的种 类也 比较 可
12 姜 黄 .
1 黄 色 系植 物 染 料概 述
11 栀 子 .
姜 黄 ( uc mal g ., C ru n aL) 姜科 , 年生 草本 。 o 多 根
茎 具 多数 圆状 或指 状 分枝 , 似 姜 , 黄 色 , 面鲜 形 红 断 黄色 。 主产 于 四川 , 广东 , 西 , 广 云南 , 福建 , 州 , 贵 台
红色系植物染料的提取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色系植物染料的提取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植物染料是一种天然无毒、环保的染色材料,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红色系植物染料因其色彩饱满、易成色,成为了受欢迎的染料之一。
如何提高红色系植物染料的提取效率和色牢度,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红色系植物染料的应用又包括了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二、研究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红色系植物染料的提取方法,并优化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率。
同时,结合染色技术研究红色系植物染料在不同纤维材料上的染色效果,评估颜色牢度,为红色系植物染料在纺织、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 红色系植物染料的提取方法探究:根据已知红色系植物染料的种类和来源,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探究其提取效率和条件优化。
2. 染色技术研究:选择不同纤维材料,探究红色系植物染料染色效果,并通过染色后的样品评估颜色牢度,以提供染料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参考。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设计实验方案,选取适当的实验对象和控制对应的变量,最大程度地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为结论的推导提供依据。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论文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探究红色系植物染料的提取方法和条件优化,提高提取效率;2. 研究红色系植物染料在不同纤维材料上的染色效果和颜色牢度,为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3. 获得关于红色系植物染料的应用及其染色效果的基础性数据和结果,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五、参考文献1. 董文川. 植物染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及其现状[J]. 时尚设计师, 2019(01):44-45.2. 李彤. 从传统染料到天然染料[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19(04): 61-63.3. 欧阳红, 赵东梅. 植物染料的研究与应用展望[J]. 中国棉花, 2019, 45(11): 37-40.4. 谢宇航, 王蒙蒙, 周欣珂. 纤维素质量与性能分析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 40(02): 15-18.。
浅谈植物染色

浅谈植物染色植物染色是一种自然、环保的染色方法,它与化学染色相比,无需化学药品,对环境无污染,同时植物染料更易于生物降解,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植物染料可以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如木槿花、蓝莓、黄绿豆、茶树等,不同的植物提取出来的染料颜色和色泽都有所不同,为文化艺术、服装定制、家居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植物染色技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的植物染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可谓是人类最早的染料技术之一。
在中国,植物染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大量使用植物染料的纺织品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领域。
从中可以看出,植物染色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与传统染料相比,植物染料具有更加天然、环保、色泽柔和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也意味着它营造出的环保氛围和文化价值不可替代。
使用植物染料染色时,需要了解植物染料的种类、萃取方式、固色方法等,这些技术细节直接关系到染色效果、耐久性和防褪色性能。
下面将从染色工艺、染色效果等角度对植物染色进行简要阐述。
一、植物染料的分类植物染料通常分为天然染料和人工合成染料两类。
天然染料是从植物、昆虫或其他自然来源中提取的,比如茜草、法榉、峨眉紫等。
人工合成染料则是经过化学合成的染料,它们可以比天然染料的颜色更亮丽,却不具有天然染料的品质和纯度。
植物染料的提取方法有干燥提取、液态提取和油提取三种主要方式。
干燥提取是将植物材料经过清洗、去水、干燥等步骤后直接使用;液态提取是将植物材料加水后进行浸泡、沸腾等处理获得染料;油提取则是将植物材料经过蒸馏获得植物精油和香料,再将其煮沸得到染料。
不同的植物材料、不同的提取方式都会影响到染料的颜色和色泽。
植物染色的固色分为磨损固色和热固色两种方法。
磨损固色是将染料涂在织品表面,经过摩擦和压实后使其固定在织品表面。
热固色则是将染料涂在织品表面,然后用加温的方法让染料渗透进织品中并固定。
这些固色方法可以使染色效果更持久、更鲜艳,同时也可防止染色部分的退色和褪色。
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

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天然染料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物质中提取的染料,与化学合成染料相比,其成本低廉、源头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其染色效果、染色牢度等方面与化学合成染料存在差异,因此对其提取及应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天然染料的分类及特点1.植物染料植物染料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染料,主要来源于树皮、根、茎叶、花果等部位。
其在不同的季节、地区、环境等条件下,其颜色、含量、成分等也会存在差异。
植物染料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温和、柔和、芳香、透气、不易引起过敏等。
同时,由于植物染料的提取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2.动物染料动物染料是指从动物中提取的染料,主要来源于贝类、昆虫、鱼类等。
其中,蚕丝所提纯得到的丝光蓝、衣服红等染料也属于动物染料类别。
动物染料的特点是:颜色艳丽,但不稳定性强;染色效果较好,可形成鲜明的色彩层次;成本相对较高,适用范围有限。
3.矿物染料矿物染料是指从矿物中提取的染料,如石灰石、石蕊、黄土等。
其中,天然蓝宝石也是非常有名的矿物染料。
矿物染料的特点是:染色效果稳定,具有长效性;染色通常需要化学辅助剂,不能完全保证无污染;成本较高,适用范围有限。
二、提取天然染料的方法天然染料的提取方法因种类、来源等因素存在差异,下面就以植物染料为例,简述其中的几种提取方法。
1.水浸法将待提取的植物材料加水后煮沸,一般煮沸时间为1-2小时,待冷却,过滤后即可得到染料。
水浸法适用于草本植物、树叶等柔软材料,提取得到的染料颜色明亮,但浓度较低,染色效果需要多次重复染色。
2.浸渍法将植物材料细碎后放置于染浴中,在高温条件下持续浸泡4-5小时,直至染料质量达到合适标准。
浸渍法适用于粗硬植物,如树皮等,在提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鞣质,因此得到的染料浓度较高,染色效果明显。
3.沸腾提取法将待提取的植物材料加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其煮沸,保持沸腾状态,不断搅拌,直到染料质量稳定为止。
植物色素的提取及染发性能

摘要薯莨和核桃青皮均富含大量的植物色素,且具有药理活性。
从这两种植物中提取色素用作天然染料,不仅能实现染色的效果,还能有效利用其药物活性成分,保护头发。
本论文旨在从薯莨和核桃青皮中提取色素,并研发天然黑色系染发剂。
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采用响应面法分别优化薯莨色素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和核桃青皮色素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薯莨色素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薯莨颗粒度300 μm,丙酮体积分数74%,料液比1:10,温度54 ︒C,时间31 min,超声功率240 W,此条件下薯莨色素的提取率为32.27%;核桃青皮色素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20,温度61 ℃,功率612 W,时间10 min,此条件下核桃青皮色素提取率为20.36 mg/g。
通过红外光谱和MALDI-TOF质谱确定薯莨色素中含有以儿茶素为结构单体的缩合单宁。
探究了p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和氧化还原剂对薯莨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薯莨色素适宜在pH 3-9及低于80 ︒C下保存,同时应避免长时间光照;金属离子Fe2+、Fe3+和Ti4+能降低其稳定性,而K+、Al3+、Ca2+、Cu2+、Mg2+、Zn2+的影响较小;薯莨色素抗还原性较好,抗氧化性较差。
以提取出的薯莨色素、核桃青皮色素或者两者1:1比例的混合色素作为着色剂(I 剂),Fe2+做媒染剂(II剂),研制出两剂型天然黑色系染发剂。
该染发剂能将白发染成栗色或者黑色,且对头发的损伤较小。
关键词:薯莨;核桃青皮;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响应面法;染发剂AbstractDioscorea cirrhosa and Walnut green husk are rich in plant pigments, and hav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Pigments extracted from these two plants used as natural dye, not only could achieve dyeing effect, but also could protect hair with their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is to extract pigments from Dioscorea cirrhosa and Walnut green husk, and then to develop a natural black hair dye. The following research work had been carried out: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as employed to optimize the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of Dioscorea cirrhosa pigment and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Walnut green husk pigment.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Dioscorea cirrhosa pigment were: particle size of 300 μm, an acetone volume fraction of 74%, solid-liquid ratio of 1:10, temperature of 54 ︒C, a time of 31 min, and power of 240 W. The highest extracted yield was 32.27%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Walnut green husk pigment were: an ethanol volume fraction of 74%, solid-liquid ratio of 1:20, temperature of 61 ︒C, power of 612 W, and a time of 10 min. The highest extracted yield was 20.36 mg/g 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FT-IR and MALDI-TOF MS were used to determin the structure of Dioscorea Cirrhosa pigment, the main component was condensed tannins with catechol as structural monomers. The effects of pH, temperature, light, metal ions, reductants and oxidants on the stability of Dioscorea Cirrhosa pigm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oscorea Cirrhosa pigment should be stored at a pH between 3 and 9, below 80 ︒C and avoid long time illumination. Metal ions such as Fe2+, Fe3+, and Ti4+could destabilize Dioscorea Cirrhosa pigment, while K+, Al3+, Ca2+, Cu2+, Mg2+, and Zn2+ had little effect on its stability. Moreover, Dioscorea Cirrhosa pigment showed good anti-reduction and poor anti-oxidization properties.The hair dye with two formulation was developed, by using Dioscorea Cirrhosa pigment, Walnut green husk pigment or mixture in a ratio of 1:1 as colorant (I formulation), and Fe2+ as mordant (II formulation). This prepared hair dye could dye white hair into maroon or black, and less damage to hair.Keywords:Dioscorea cirrhosa; Walnut green husk;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hair dy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 植物色素 (1)1.1.1 植物色素的分类 (1)1.1.2 薯莨与核桃青皮的简介 (2)1. 2 植物色素的提取 (4)1.2.1 溶剂提取技术 (4)1.2.2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5)1.2.3 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 (6)1.2.4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6)1.2.5 酶解提取技术 (7)1.2.6 分子蒸馏技术 (7)1.2.7 双水相萃取技术 (7)1.3 植物色素的应用 (8)1.3.1 食品上的应用 (8)1.3.2 纺织品上的应用 (8)1.3.3 化妆品上的应用 (9)1.3.4 其他方面的应用 (10)1.4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0)1.4.1 立题依据 (10)1.4.2 研究内容 (11)第二章薯莨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12)2.1 引言 (12)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2)2.2.1 实验材料 (12)2.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12)2.3 实验方法 (14)2.3.1 薯莨色素的提取和提取率的测定 (14)2.3.2 薯莨色素的纯化 (15)2.3.3 薯莨色素的结构表征 (15)2.3.4 薯莨色素的稳定性实验 (15)2.4 结果与讨论 (16)2.4.1 溶剂的选择 (16)2.4.2 影响薯莨色素提取率的因素 (16)2.4.3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18)2.4.4 薯莨色素的结构表征 (22)2.4.5 影响薯莨色素稳定性的因素 (24)2.5 本章小结 (26)第三章核桃青皮色素的提取及工艺优化 (27)3.1 引言 (27)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7)3.2.1 实验材料 (27)3.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7)3.3 实验方法 (28)3.3.1 核桃青皮色素的提取和提取率的测定 (28)3.3.2 核桃青皮色素提取的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 (28)3.4 结果与讨论 (29)3.4.1 影响核桃青皮色素提取率的因素 (29)3.4.2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31)3.5 本章小结 (35)第四章薯莨色素与核桃青皮色素的染发性能 (36)4.1 引言 (36)4.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6)4.2.1 实验材料 (36)4.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6)4.3 实验方法 (38)4.3.1 头发的漂白工艺 (38)4.3.2 染发剂的制备工艺 (38)4.3.3 头发染色工艺 (39)4.3.4 SEM表征 (40)4.4 结果与讨论 (41)4.4.1 头发漂白效果 (41)4.4.2 染色方法的选择 (41)4.4.3 媒染剂的选择 (42)4.4.4 DL-半胱氨酸盐酸盐含量的确定 (42)4.4.5 薯莨色素对漂白头发和自然白发的染色性能 (43)4.4.5 核桃青皮色素对漂白头发和自然白发的染色性能 (44)4.4.6 薯莨色素与核桃青皮色素复配对自然白发的染色性能 (45)4.4.7 SEM表征 (46)4.5 本章小结 (47)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48)5.1 结论 (48)5.2 展望 (48)参考文献 (5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0)致谢 (61)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我国关于植物色素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天然植物染料桔子皮对锦纶染色性能的研究

N C ( . . 山市粤侨试 剂塑料有 限 公司 )、 al AR 台
F s 4 3X 2 ( . . 东 台 山化 工厂 )、 C C e ( O) ・ H0 C P 广 2 a1 2 ( . . 津 市 大茂 试 剂 厂 )、C S 45 、KS0 A R天 u O ・ H0 22 (. . c P 广州化学试剂厂 )、A S 31H0 ( . . 1(O)t8 A R 天
织 物 染 色 上 使 用 ,所 以天 然 染 料 的染 色 实 践 只 是
对 棉 、 麻 、 丝 、毛 等 天 然 纤 维 染 色 。近 年 来 , 随 着 人们 对 天然 染料 兴趣 的 高涨 ,开始 尝试 用天 然染
料 染合 成 纤维 。常 见 的桔 子 分观 赏桔 和可 食用 桔两 类 。柑 桔 是营养 丰 富且 消 费量最 大 的果 品之一 ,江
( )最佳萃取级数的测定 2
考 虑 到植物 染 料 的利用 率 ,为确 定最 佳提 取 工 艺流 程 ,对原料 再 次进行 1 、2 ……多次提 取 , 次 次
公司)、循环 水式多用真空泵 (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 限
公司 )、马头牌 J T 2 Y 一 架盘药物 天平 ( 上海 光正 医疗
机 器械厂 )、电子天平J 2 0 N ( A 0 3 上海菁海 仪器有 限
2 12 子皮 色素提取 及稳 定性研 究 . .桔 ( )色素吸收光谱 曲线 1 将 原料 打成 粉末 ,浸 泡2 ,按照 一 定 比例 分别 h 加入至 1 0 L 0m 蒸馏 水 中,升温 并搅拌 ,一 定时 间后静 置、冷却 、过滤 ,滤液用于吸光度测试 。
植物染料提取方法

植物染料提取方法植物染料是一种天然的染色剂,可以从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中提取得到。
植物染料具有丰富的色彩和良好的耐久性,因此在纺织、印染等行业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染料提取方法,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最常见的植物染料提取方法之一是水煎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植物材料,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植物材料切碎或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将其放入适量的水中,进行煮沸。
煮沸的时间和温度根据植物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需要持续煮沸1-2小时。
之后,将煮沸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即可得到植物染料。
这种方法提取的植物染料色泽鲜艳,但耐久性稍差。
其次,醋酸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植物染料提取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植物材料,能够保持植物染料的原色。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植物材料放入适量的醋酸中,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数天至数周不等。
之后,将浸泡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即可得到植物染料。
这种方法提取的植物染料颜色鲜艳,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另外,乙醇提取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染料提取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溶于水的植物染料成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植物材料放入适量的乙醇中,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数天至数周不等。
之后,将浸泡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即可得到植物染料。
这种方法提取的植物染料颜色鲜艳,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且不易褪色。
总的来说,植物染料提取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植物材料和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植物染料提取方法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发掘更多更好的植物染料提取方法。
天然植物染料在纺织面料中的染色性能及抗菌性能应用研究

天然植物染料在纺织面料中的染色性能及抗菌性能应用研究摘要:天然植物染料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这一特点已成为纺织行业的研究重点,并指导着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重点介绍了天然植物染料的分类、方法、染色性能在纺织中的应用以及抗菌性能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天然植物染料;染色性能;抗菌性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求纺织工业发展印染新技术,使用环保染料,克服工业染色的发展瓶颈。
化学染料对环境污染严重,若是化学染料与人体长期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
而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无污染、无毒损的特点,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保护人类健康。
一、天然植物染料分类介绍目前常用的天然植物染料有300多种。
常用的分级方法可参考现有数据,主要取决于颜色、染色工艺和化学结构。
按颜色分类,即按染色织物的颜色分类。
比如:黄色系的代表染色植物有日本槐、糯米、沱黄、栀子等,红色染色植物代表有红花、茜草等,黑色染色代表植物包括冬青叶、肥皂叶和鼠尾等;常见的天然紫色植物有紫草等。
按染色工艺可分为直接型、还原型、分散型等。
从化学结构上看,它们主要是黄酮类、类胡萝卜素、靛蓝、二丙酮等。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常见的染色植物有日本槐花、红花等。
天然类胡萝卜素植物染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稳定的预热性能。
在植物的天然颜色中,姜黄具有代表性,它在沸水中煮沸后,可直接在天然纤维上染色,具有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
二、天然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天然染料的染色方法有直接染色、媒染和还原染色法。
直接染色是指对于水溶性好的天然植物染料,染料溶液可直接被纤维吸收,可使用直接染料。
直接染色法是指天然植物染料可以直接染色,但由于染色速度慢,必须使用媒染剂。
常用的媒染剂包括钾盐、铁盐和铝盐。
金属离子在媒染过程中起着结合的作用,使天然植物染料、金属和组织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还原染料是指植物的天然色素不溶于水的事实。
必须使用还原剂溶解植物色素,使其粘附在纤维上,然后在氧化后恢复其水溶性特征,并将其附着在组织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染料的提取及染色性能研究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合成染料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纯天然提取、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环境相容性好、又具有某些保健性功能的植物染料重新吸引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皮革和羊毛都属于蛋白质纤维,与人体的亲和性好,可生物降解,属于绿色环保型纤维。
因此,研究植物染料的制备以及在皮革和羊毛上的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论文以林产废弃物板栗刺壳和核桃青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浸提法提取其中的单宁,并对单宁的含量进行了粗略的估算。
对板栗刺壳的提取栲胶进行亚硫酸化改性,将改性后的栲胶应用于皮革的媒染染色。
以硫酸铁和硫酸亚铁为媒染剂,探讨了媒染剂的用量、加脂剂和中和pH 对板栗刺壳改性栲胶媒染性能的影响。
将核桃青皮提取液应用于皮革染色,考察了稀土、壳聚糖和表面活性剂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以核桃青皮提取液、亚铁盐和焦性没食子酸混合溶液为染液,采用不同的媒染方法,探究了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浴比、媒染剂的用量和染色pH 等因素对染黑色羊毛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
结果显示:板栗刺壳单宁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20min,料液比1:20,此时单宁的提取率可达14.78%;改性后的板栗刺壳栲胶媒染皮革可得到蓝黑色革,硫酸亚铁媒染的皮革比硫酸铁媒染的皮革颜色要深,并且随着媒染剂用量的增加,皮革的干湿擦牢度有所降低,综合各因素,在媒染剂用量为2%左右时,皮革的染色深度和干湿擦牢度都较好;加脂剂的加入可使媒染皮革的颜色变浅,说明加脂剂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败色作用;中和的pH对皮革的干湿擦性能和表观颜色深度影响不大,相比较而言,pH为6.5时较佳。
核桃青皮单宁水浴浸
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4.5h,料液比1:40,此时提取率可达2.94%;采用核桃青皮提取物对皮革染色,可得到棕色革;在稀土或壳聚糖的作用下,可明显的提高蓝湿皮对核桃青皮提取物的吸附能力,皮革的颜色加深,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染作用;采用预媒染法所得羊毛更接近于黑色,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70℃,浴比1:40,媒染剂用量8%,pH5.5,染色时间60min时,可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